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上册)
26719700000108

第108章 中原突围显神威(2)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李先念指挥中原军区部队于当日晚主动作战略转移,中原突围正式开始。李先念和郑位三率领北路军,共15万人,以秘密、神速的行动,连夜撤离宣化店地区,朝西北方向平汉铁路突进。

“生存第一”,29日夜,李先念率领部队开始了艰难的突围。29日下午,西路突围的主力部队与中原局领导机关一起到达平汉线东侧20华里的长冲。每个人都明白,突破平汉线是突围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突不过平汉线就意味着全军覆没。作为最高指挥员,李先念知道自己肩上的分量。他亲自观察地形并选择了突围点。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29日夜,李先念指挥北路军,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打响了柳林、李家寨战斗,突破了敌人重点把守的“钢铁防线”,胜利越过了平汉铁路。

突破了平汉线,部队大踏步前进,一口气奔出十几里。在休息过程中,我军侦察电台截获一份情报:蒋介石的南京总部正在命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全力追击、堵截,限期“围歼”北路军于天河口、高城地区。为迅速摆脱敌人,部队由河南信阳南部的大庙畈继续前进。

关于这次突围行动,敌人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误认为我军这次行动“其蓄意在鄂北豫南一带,形成一广大新割据区”。为防这一计划实现,蒋介石急令刘峙调集重点,火速调往天河口。企图于7月4日前,在天河口对我北路突围军实施南北夹击。

李先念深谙兵贵神速,于是北路军稍事休息后,即轻装前进,于7月4日前即越过天河口,待敌军赶到,早已见不到我军踪影。

接着,蒋介石又命刘峙调集部队,日夜兼程前进,企图在7月7日前,把我军聚歼在苍苔地区。谁知,李先念率北路军又以一天一夜180里的急行军,抢先过了苍苔地区,渡过唐河、白河,进入伏牛山南麓。

7月7日,李先念向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反对蒋军违约进攻》的谈话,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揭露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原军区部队穷凶极恶的“围歼”阴谋,使“究竟谁守条约和平,谁在违约进攻”的事实直接告白于天下。

7月11日,李先念率部到达内乡县师岗地区。鉴于敌人追堵日急,为了缩短行军距离,加快行军速度,李先念决定兵分两路:他亲自率领五师一部主力掩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领导机关为左翼,王震率三五九旅与干部旅为右翼,同向淅川方向前进。

荆紫关、南化塘地区,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是入陕的咽喉。蒋介石数次电令刘峙、胡宗南,“务于荆紫关以南将李部包围歼灭”。

7月13日,我部队进到淅川一带时,敌人正从三面包围拢来。李先念当即决定:以十三旅的两个团断后,三五九旅迅速包围淅川城,三十八团迅速包围马蹬铺,机关部队迅速抢渡丹江,摆脱敌人。李先念立即组织了抢渡丹江的战斗,在当地群众帮助下,指战员们手拉手徒涉滚滚激流,突破了敌人的天然防线,继续西进。

17日,李先念率部进抵南化塘,而国民党号称“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第一军第一师,却盘踞在鲍鱼岭、南化塘,顽固地堵住我军去路,企图与尾追我军的两个师及从其它方面增援来的五六个师配合起来,歼灭我军于南化塘一带的山谷之间。

我军闯入了虎口,两翼都有敌人的重点,后有紧紧尾追的敌人。面对如此险情,李先念亲临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与郑位三、陈少敏等人研究决定:从正面突破,杀开一条血路!于是,李先念下达了攻击命令:三十七团从正面主攻,三十九团从南面掩护,三十八团从三十七团的左翼进攻,以四十五团断后。经过异常激烈和艰苦的战斗,终于从敌人的制高点玉皇顶西南打开了一条突围的通道。将近黄昏,机关、部队冒雨沿着这条杀开的血路继续前进!

7月28日,李先念带领北路军突围部队、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机关,终于到达了陕西南部之商南,与巩德芳率领的原在陕南活动的游击队会合了。与此同时,王震率部也渡过丹江,绕道突进陕南,后进入陕甘宁解放区。

李先念在亲自率领北路突围的同时,还站在驾驭全局的高度,时刻关怀和指挥着其他各路突围部队,给他们通报敌情,明确方向,坚定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杀出重围,夺取中原突围战役的全面胜利。

从6月27日离开宣化店起到到达陕南止,李先念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首脑机关所在的北路军,历时一个多月行程3000里,与敌人10万的兵力相周旋,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歼”和10次有计划的围堵截击,胜利地实现了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是一次胜利的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特别是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原突围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点,埋葬蒋家王朝的光辉开端。

中原突围战役,充分显示了李先念和中原军区部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李先念统帅大兵团同强大敌人作战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中原突围的战略意义和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李先念在我军历史上留下的光辉一页!

突围后,深入敌后发动游击战争,创建豫鄂陕边区根据地。战略进攻时,挥戈重返中原,转战大别山,迎接全国解放。

中原突围后期,李先念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新的战略决策,将北路军的战略转移点,选定在豫鄂陕边,决心在敌后发动游击战争,创建豫鄂陕边区根据地。7月23日中原局会议在山阳县的白鲁础召开,李先念与中原局领导人研究决定:中原军区各路突围部队在指定地区,停止前进,迅速投入创建敌后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肩负起在外线牵制敌人的光荣使命。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李先念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和无畏无惧的革命斗争精神。8月初,他和任质斌在留仙坪同陕南游击队领导人巩德芳等会合后,又确定与陕南游击队合编,随后又动员部队整编,划分军分区和共同创建根据地。

为推动豫鄂陕根据地的开创工作,8月22日,李先念、任质斌以中原局名义,向北路军各部发出了《为创建豫鄂陕根据地而斗争》的指示,系统地阐明了创建根据地的方针、原则和方法。随后,李先念抓住有利时机,指挥各军分区广泛动员群众,建立了人民政权和地方武装,很快开创了新局面。与此同时,李先念还指挥各军区部队反击敌人的“清剿”。

9月24日,李先念在封地沟召开会议,宣布豫鄂陕边区党委和军区正式成立,汪锋任边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文建武任军区司令员,并在会上讲了话。

李先念在亲自领导创建豫鄂陕根据地的同时,还从中原敌后游击战争的全局出发,对其各部的行动进行了认真部署。

对李先念从中原突围后到领导创建豫鄂陕根据地这一时期的工作,毛泽东在1946年10月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三个月总结》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过去三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分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

1946年9月25日,根据中央指示,李先念和任质斌一起动身,北上延安。11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原局设在延安。在延安,李先念同其他人一起,继续指挥中原军区仍在外线作战的各路部队和在敌后新创建的豫鄂陕鄂西北根据地的斗争。

1947年2、3月间,李先念与中原局等他领导人商议,并经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命豫鄂陕军区部队北渡黄河休整,留陕南游击队及部分正规军坚持根据地斗争,这些都为反攻中原做了准备。

1947年11月,李先念在豫鄂陕革命根据地。5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新的中原局,由邓小平任书记,李先念为第二副书记,同时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会后,肩负新的历史使命的李先念率部抵达晋城,同豫鄂陕军区会合。7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鲁西南战役,豫鄂陕军区部队编入晋冀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8月5日,李先念率领第十二纵队8300余人从晋城出发,挥戈东进,继而南下中原。11月2日,李先念率部到达河南光山,同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胜利会师,参加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12月6日,李先念率第十二纵队与中原独立旅在黄安县华家河胜利会师,奉命组成了新的江汉军区,李先念在江汉军区党委会议上,在重建江汉根据地、军区任务划分和作战部署等方面作了指示。

1948年2月,李先念随刘邓大军出大别山,北渡淮河。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重建中原军区,李先念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11月李先念带病同邓子恢一起在开封领导了准海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1949年2月,李先念参加了在西柏坡召开党的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解放后先是担任湖北省党政军一把手,1954年后,李先念调到中央一直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从土地革命到全国解放,李先念从一个小木匠投身革命,历经长征中的懋功会师,西路军失败后进军星星峡,中原突围、创建陕南根据地等一系列的严峻考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千锤百炼,成为一位有着灵活斗争艺术和卓越指挥才能的军事家,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任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李先念在各种领导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1992年6月21日22时36分,李先念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董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