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上册)
26719700000017

第17章 最高统帅部的好参谋长(3)

在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长期以来一手建立的军事统一战线对战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拥有兵权的原西北军将领中,除去冯治安、刘汝明、孙连仲诸人外,几乎都走上了起义或投诚的道路。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经我方人员反复争取,敌军吴化文部约3万人阵前起义,大大加快了济南战役的进程。淮海战役中,我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为我军迅速切断黄百韬兵团退路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这些阵前起义的“飞将军”都是周恩来和董必武在龙潭虎穴中埋下的一支奇兵,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一时期,周恩来的军事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于1948年春写的《军事原则》的提纲之中。在这篇文章中,他对毛泽东提出的着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作了深入浅出、简洁透彻的概括,指出了各条原则的基本精神。第一条是“避强就弱”;第二条是“先面后点”;第三条是“歼敌为主,略地次之”;第四条是“一点两面的包围战,歼灭性打击。劣势中的优势,转入全体优势”;第五条是“无准备、无把握不打”;第六条是“勇敢牺牲,不怕疲劳”;第七条是“运动战与阵地战”;第八条是“区别攻城战的各种情况”;第九条是“主要补充在前线”;第十条是“间隙休整不要长”。他同时指出,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重要方法,除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还应增加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内线与外线配合、节省人力、物力及弹药等五原则。此外,周恩来还预测了敌人可能采取的十个方面的对策。这篇提纲在随后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在和平谈判、统一战线、策反、战略方针的制定与战役计划的实施等多个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为了国家的安全,为改善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建立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呕心沥血,功勋卓着。

新中国建立初期,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主持着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初,周恩来便预计到朝鲜战争将是一场持久复杂的战争,7月7日,周恩来以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召开军委讨论保卫国防会议。当时,中国东北地区只有第四十二军在北满从事生产建设,兵力十分空虚,应付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有限。因此,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如何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迅速加强东北边防。朱德、林彪、聂荣臻、罗荣桓、谭政、萧劲光、萧华、滕代远、李克农、杨立三等都参加了会议。会上,周恩来传达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初步商定了边防军所辖部队、人数、指挥机构、人选、部署调整、车运计划、后勤保障、集结时间等。7月10日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草案)。毛泽东批示照准。

《决定》的主要内容是将作为军委战略预备队的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原在北满的第四十二军、炮兵、工兵、骑兵等特种部队若干师、团也分别开往边防地区组成东北边防军,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第五十兵团部为基础,组成新的兵团部,统辖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决定》还对后勤保障等作出了详细规定。这次调动涉及的范围较大,动用的兵力很多,其目的是能够应付突发性事件,做到有备无患。

8月26日,周恩来召开检查和讨论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的会议,参加的有朱德、林彪、聂荣臻、罗荣桓、萧劲光、萧华、杨立三等21人。周恩来在报告中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指出朝鲜已成为目前世界斗争的焦点,至少是东方斗争的焦点。指出,对朝鲜战争要有足够的准备,可能会长期化,但也要看到美国的弱点,只要我们作好准备就能战胜敌人,部队也要有长远规划。

对东北边防军,周恩来要求他们主要做好两项准备工作:一项是训练,一项是补充。9月3日,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刘少奇,向他们报告了近日拟定的《关于加强边防军的计划》。《计划》中准备将东北边防军兵力逐渐增加到11个军36个师,分为第一、二、三线部队,连同特种兵部队、后勤部队共约70万兵力。《计划》还对兵员补充、步兵师武器调整、弹药补充、炮兵增强、战车组织、空军、后方勤务等项事宜作出详细的部署。毛泽东当天指示:“同意。”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急剧变化,并开始威胁到中国安全。在这种形势下,周恩来在9月30日严正指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3日,周恩来通过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转告美国政府,美军不能越过“三八线”,否则中国不能坐视不顾。但美国军政首脑对来自中国的信息和警告,听而不闻,不屑一顾。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北进。10月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军委作战室主持会议,到会的有朱德、陈云、彭德怀、林彪、高岗、聂荣臻、杨尚昆等人。周恩来在会上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出兵朝鲜的决定,然后就出兵的准备事项、出兵后美国可能同我国进入战争状态、台湾国民党军队的动作和我们的对策措施等,作了讨论和部署。

10月8日,周恩来赴苏联与斯大林会谈,向苏联陈述中国出兵的决策,并商请苏联出动空军支援和供应武器。在会谈后,斯大林答应以贷款方式向中国供应武器,还要计利息。尽管如此,但苏联提供的武器对志愿军作战还是起到了不少作用。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周恩来从志愿军的编组、装备、兵员补充,一直到军工生产、交通运输和后勤保障以及作战指挥等等,全都亲自过问,亲自组织,夜以继日,整个战争的组织工作一直进行得有条不紊。

1951年7月,美国被迫同意停战谈判。周恩来亲自掌握战局发展和谈判的进行,采取边打边谈,以打为主,以打促谈的策略,粉碎了美国的种种阴谋,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达成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朝鲜和我国的安全,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筹建了空军、海军和陆军的技术兵种,实现了人民解放军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

1949年11月空军正式组建。1950年4月,海军组建。同年8月至1951年3月,炮兵、装甲兵、防空兵和工程兵的领导机关也先后建立。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这样多的军兵种及领导机关,确定体制编制以及人员、物质的调配,这样的工作是极其繁重的。对于这一切,周恩来都亲自过问,有时还参与具体组织实施,表明了周恩来对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的极度重视。

为实现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周恩来十分重视军队院校建设。1950年7月,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研究了军队学校的建设问题。会议决定全军创办一所综合性的陆军大学(后根据刘伯承的建议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10月23日,刘伯承奉命入京主持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在刘伯承到京后,周恩来3次接见他,明确指出军事学院的办校方针、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1951年1月,南京军事学院正式成立。在全军第一次院校会议后,根据周恩来主持制定的增建院校方案,到1957年,全军院校逐步形成了具有初、中、高相衔接、诸军兵种院校齐全完整的培训军官体系,对促进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改善我军的武器装备,发展国防尖端事业,周恩来为此也倾尽心血。1951年初,周恩来就任中央兵工委员会主任,积极组织武器生产与研制工作,迅速建立起了中国自制陆军武器弹药及空海军弹药的基础。

1954年9月后,周恩来不再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但仍一如既往地关心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

1956年4月,周恩来召开专门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在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并亲自牵头负责筹备。在周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剧组人员时高兴地宣布:“今日北京时间十五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恩来的关怀下,导弹研究设计院、核武器研究设计院、电子元件和器件研究设计院、航空研究设计院、舰船研究设计院以及其他武器装备的研究设计机构相继成立,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1960年,针对苏联的背信弃义,周恩来又亲自主持重新制定了中国从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的10年规划,部署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1962年周恩来又就任研究、试验导弹和核武器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的主任,直接领导了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的研制工作。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周恩来在17日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郑重声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声明,庄严地宣告了中国关于核武器问题的原则立场。

正是由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国在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和改进常规武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国的国防安全,周恩来为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纵观周恩来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他是中国共产党内从事军事工作最早、时间最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他在创建人民军队、组织指挥历次革命战争、领导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周恩来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他的军事着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骏、肖艾林、姚静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