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张发奎着手清党,陈毅星夜出逃追赶起义部队。起义失败后,陈毅表示“要当失败时的英雄”。在井冈山陈毅是红四军军委委员。湘南之行失利,陈毅诚恳地作了检讨。
1927年4月中旬,陈毅脱离虎口到达武汉,与中共中央军委取得了联系,军委分配他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做党的工作。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广州黄埔军校设在武汉的一个分校,校政实际上由恽代英政治总教官负总责。这样,军校成为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
陈毅到军校后,和政治总教官恽代英、政治部主任施存统组成中共校党委,陈毅任书记。
军校共产党的组织是不公开的,但是很健全,每个大队和分队都有党、团的支部和小组。陈毅到任后,即秘密开展工作,并发展了一批党员。
由于汪精卫集团日趋反动,恽代英、施存统相继离去,陈毅遂领导军校的共产党组织采取应变措施:把一批名声较大,又已公开的党团员转移到叶挺、贺龙部队或回到自己家乡去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把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团员尽量隐蔽下来。“七·一五”汪精卫公开“分共”叛变革命后,陈毅曾一度隐蔽在郭化若任连长的炮兵连,后又转移到萧劲任连长的特务连,公开身份是准尉文书,继续和各营、连党组织秘密联系。
7月下旬,军校被张发奎编为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8月2日,教导团随张发奎“东征讨蒋”。4日行到九江时,被张发奎缴械。原来中国共产党已在南昌举行“八一起义”。
当晚,陈毅秘密召集共产党干部开会,商量对策,决定:(一)连夜出发到南昌去找叶、贺军;(二)可以回乡去搞农民运动;(三)没有暴露党员身份的,可以留下。大约有200多人愿意留下,这200多人组织了一个支部,后随张发奎开到广州,成为广州起义的主力军。陈毅身份已经暴露,不能再留在教导团,决定星夜去南昌,同行的有特务连连长萧劲。
8月8日,陈毅和萧劲在抚州追上起义军,见到前委书记周恩来、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陈毅向他们报告了对教导团的布置情况。之后,陈毅被分配到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团指导员,周恩来顾虑陈毅会嫌职务太小,陈毅则爽朗地说:“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武装我就干。”
参加南昌起义的部分干部合影(右一为陈毅)。起义军在宜黄稍作休息后,继续南下,进入广东后,决定以大部攻克潮汕,陈毅随二十五师及第九军教育团留守三河坝地区,由九军副军长朱德指挥。
然而,三河坝分兵把全军最强的叶挺部二十四师与二十五师拆散了。10月2日,敌钱大钧纠集3师之众向三河坝疯狂扑来。起义军给敌以重大杀伤后,为保存有生力量,于4日晨撤出战斗,准备到潮汕与主力会合。当行至饶平(今三饶)城附近时,与从潮汕撤下来的一部分起义部队约200人相遇,方知潮汕已失守,主力部队在汤坑、揭阳一线也已失败。
形势一下子险恶起来。当时,朱德决心继续战斗,陈毅也坚决支持部队转移。10月17日,起义军在武平打退了钱大钧部两个团的进攻。接着,又在溢口石迳岭击溃了当地团防的阻拦,随后,进入了赣南山区。
已是10月天气,山区的气温低,部队还穿着八一起义时发下的单衣短裤,寒冷、饥饿、疲乏、疾病折磨着官兵。官兵们思想混乱,常有人从岔道溜走,不辞而别。
10月下旬到达安远县天心圩时,部队只剩下七八百人了,师团一级的政工干部也走得只剩下陈毅一个人。
不久,部队移至赣粤边境的大庾地区。朱德、陈毅利用粤桂湘军阀混战的间隙,对部队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整顿和整编。
这一次整顿,重点是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首先,由陈毅主持,整顿了党、团组织。重新登记了党团员,把全部五六十名党员组成一个党支部,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各连队,建立了连的指导员。
在整顿党、团组织的同时,陈毅又协助朱德把部队编为一个纵部,下分4个支队(有说4路)。为了隐蔽,采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番号,朱德化名王楷任司令,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
这次整顿以后,部队中的悲观失望、消极低沉的情绪,开始消散了。这支在南昌起义失败的血泊里挣扎过来的人民武装,终于生存下来了。正如粟裕所说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如果不是朱德领导和陈毅同志的协助,这支部队肯定是要垮掉的”。
11月上旬,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转移到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的江西省崇义县西南的上堡、文英、古亭一带地区。在这里活动20天左右,第一次把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尝试。
1928年元旦过后不久,陈毅和朱德接到中共广东省委指示,要朱、陈率部到英德、清远等地发动群众进行暴动。朱、陈遂率部北上。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阻击,迂回至湖南宜章县境,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配合下,于1月12日智取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宜章一战正式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旗帜,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
1月下旬,驻粤北的国民党独立第三师师长许克祥,率6个团直奔宜章而来。陈毅和朱德连夜率领部队撤出宜章县城,隐蔽集结在城西南40余公里的山地,在农军配合下,大败许克祥一部,重占宜章城。这是起义军自潮汕失败后,改变战法首次获得的重大成功,并创造了以少胜多的优秀战例。
工农革命军作战的胜利,振奋了湘南人民的斗志,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为了发动湘南总暴动,2月初,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由宜章北上占领了郴州。随后,又分兵协助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农军,夺取了这几个县的政权。和湘南特委一起将湘南农军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三、四、七师和两个独立团,共8000余人,并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安仁、茶陵、酃县、桂东、汝城、临武、嘉禾、桂阳、常宁、衡阳等县部分农民,也纷纷举行起义。
湘南起义的胜利,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3月间,粤、桂、湘军勾结起来,以7个师的强大兵力,分南、北、西三路,向湘南地区进攻。4月初,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和农军分两路从耒阳、郴州向井冈山转移,在4月下旬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宁冈的砻市胜利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下辖第十、十一、十二师,陈毅为第十二师师长。
朱毛两军会师井冈山后,陈毅参加了“打败江西两只羊”指敌师长杨如轩、杨池生。的粉碎敌第二、第三、第四次“进剿”的战斗。5月20日,朱德、陈毅率部撤回宁冈,在宁冈参加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召开中共红四军代表大会,因毛泽东已任特委书记,军委书记一职改由陈毅担任。从此,陈毅全力进行红四军党的工作。
6月中旬,在粉碎敌人第四次“进剿”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宁冈、永新、莲花3个整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以及酃县东南部,面积达7000余平方公里,人口有50余万,达到全盛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其原因就在于边界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
这时,中共湖南省委在盲动主义影响下,认为湖南反动势力十分动摇,要求红四军主力向以郴县为中心的湘南发展。6月30日,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前委、军委和永新县委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红四军主力暂不宜去湘南,继续在湘赣边界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并将这个决定书面报告了湖南省委。
7月间,朱德、陈毅、王尔琢率第二十八、第二十九两团组成的红军大队,于7月12日攻克酃县城。不料,由湘南宜章农军组成的二十九团士兵因家乡观念太重,借口湖南省委有指示去湘南发展,于当晚在酃县城秘密召开士兵委员会,擅自决定次日由酃县去湘南。
朱德、陈毅闻听后,对二十九团士兵的返乡行动予以多方劝阻,向大家晓之以理,但未达目的。陈毅和朱德等只得同意打回湘南,二十八团也一同前往。行军一天多,忽然接到毛泽东派中共茶陵县委书记黄琳(即江华)送来的亲笔信。信中要求部队停止去湘南,急回边区解围。
收到毛泽东的来信后,陈毅和朱德打开地图,看离井冈山有多远,是否可以很快回井冈山。从地图上看来,部队离井冈山近,但实际上因大山阻隔,实在很远。所以回边区已不能解边区之围,不如急打郴州。
7月24日,到达郴州,郴州一战,先胜后败,部队被迫撤出郴州,向资兴转移。二十九团随即自由行动,擅自向宜章方向开进,结果一部在广东乐昌被土匪胡凤璋的部队消灭,一部散在郴州、宜章等地,不知所终。
陈毅和朱德将二十九团剩下的100来人连同军部特务营,一起并入二十八团,称“新二十八团”。随后,派二营和团直机炮连为前卫,向罗霄山脉靠近。
湘南之行的一系列事实,使陈毅深感自己作为前委书记领导不力。此时,他与前委成员们商议决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陈毅在会上检讨了自己此前作为军委书记,对错误倾向制止不力的责任,听取了与会代表的尖锐批评。
这时,毛泽东亲率三十一团三营南下迎接红军大队。8月23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在桂东见面后,即召开了前委扩大会。会议总结了湘南之行的深刻教训,决定部队一起回井冈山,并撤销了前委,另组行动委员会,以毛泽东为书记。会后,红四军兵分两路返回井冈山。
陈毅随朱毛突围下山出击赣南,赣南、闽西局面逐渐打开。红四军内部出现了争论。陈毅赴上海带来了中央的“九月指示”。据此召开的古田会议使红四军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28年入冬以来,湘赣两省敌人就开始策划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举行第三次“会剿”。为了粉碎敌人的“会剿”,红四军前委于1929年1月上旬在宁冈柏露村召开了湘赣边界特委、红四、五军军委等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红五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在外线作战,实行“围魏救赵”的战法,以解井冈山之围。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军直、第二十八团、第三十一团共约3600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
当晚红军一举歼灭大汾守敌一个营,突破封锁线,向大余前进。大余城无敌军设防,红军不费一弹占领大余。红四军占领大余县城后,第二天赣敌第二十一旅、第十五旅等部就追上来了。由于当地无党、无群众组织,无人替红军当侦探报消息,红军事前不知道敌人逼近,仓促应战,遭到重创。
2月9日,红四军到达大柏地时,敌军刘士毅部两个团又尾追到瑞金城,与红军只差一天路程。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毛泽东、朱德等在大柏地村的王屋祠堂召开干部会议,决定利用大柏地麻子坳的有利地形伏击和消灭这股敌人。2月10日,敌军被引进红军的伏击圈,经20小时激战,终将刘士毅部完全歼灭,这就是有名的大柏地战斗,陈毅当时称赞这次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大柏地战斗后,红军又乘胜占领宁都城。在宁都筹集到一些款子,然后于2月17日到达吉安东固,与李文林、赖经邦领导的江西红军二、四团会合。
会师之后,鉴于井冈山已失守、“围魏救赵”的计划已不能实现,部队只得撤到闽粤交界处游击。2月25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撤离东固,于3月11日翻越武夷山南麓,进入闽西。
这时,蒋桂战争已揭开序幕。红四军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分析了当时形势,向中央提出:“以赣南、闽西20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的战略计划,陈毅参与作出这一决定并始终赞成。
4月1日,红四军挥师赣南,在瑞金同由井冈山撤出的红五军会合。会师后,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返回井冈山地区恢复根据地;红四军主力和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四团则在赣南,执行消灭地主武装、发动和组织群众等任务。
不久,陈毅率领一部分队伍到兴国与赣县交界的杰村地区发动群众,帮助兴、赣两县的党组织建立地方政权。
5月上旬,红四军再次入闽,于5月23日攻克龙岩城,26日又占永定。
这时,随着赣南、闽西斗争局面的打开,地方工作的加多,部队的扩大,前委既管军队工作,又管地方工作,就感到兼顾不过来。
但由此而引起一个新问题,即在前委之下还要不要设立红四军军委这一组织。人们的认识就大不一致了,赞成与反对,两种意见各执一端。反对者认为,军队指挥需要集中,在前委下只有红四军一个单位的情况下再设军委,机构重叠,是“分散主义”。赞成者认为,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甚至指责前委是“书记专政”,有家长制倾向。在红四军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与朱德之间,也产生了这种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