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年,成吉思汗南征西夏时逝于军中。《元史》记载,“太祖二十二年围西夏,闰五避暑于六盘山,六月西夏降,八月崩于萨里川哈剌图行宫,葬于起辇谷。”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潘照东认为,发现成吉思汗墓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缺一不可。首先要有棺椁,其次要有物证,像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东西,其次还要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比如石刻石碑之类的记载。否则,就无法证明现在发现的是成吉思汗墓。
关于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说法很多。各国考古专家针对关于成吉思汗墓地确切位置的圈定,比较认同四个地点。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蒙古国杭爱山;三是位于中国甘肃的六盘山;四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潘照东倾向于认为,成吉思汗的墓地在鄂尔多斯,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鄂托克旗发现的石窟附近可能是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遗迹离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公里,地貌、地名等特征,与《蒙古秘史》、《史集》、《蒙兀儿史记》等史料中有关成吉思汗葬地的描述极其吻合。石窟曾是成吉思汗养伤时所住。在阿尔寨山的第28号石窟中,有一幅壁画与成吉思汗的安葬关系密切。潘照东认为,这幅壁画应该是《成吉思汗安葬图》。潘照东认为,成吉思汗的墓地有可能在附近。这里曾是成吉思汗的大后方,驻扎了重兵,而且距离六盘山的距离在三天之内完全可以到达。
也有人认为成吉思汗埋葬在了他的老家,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乌兰巴托附近的萨里川,鄂尔多斯附近只是衣冠冢,即鄂尔多斯著名的“八百室”,尸体在一处,用过的物品在另外一处专门供后人祭祀。我国内蒙古已有一座“成吉思汗陵”。不过内蒙古的“成陵”是“衣冠冢”,类似于敖包(蒙古人祭祀先人的场所),并非埋葬地,只是安奉衣冠,陵墓内没有尸骨。
然而,仅仅依据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说明就是成吉思汗墓。要发现墓地,同样应该有棺椁,据史料记载,当时是把橡木中间剖开,然后为了防止木材腐烂解体,用三到四根金箍箍上。《成吉思汗——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展》上展出了一只独木棺,是中国考古界第一次揭开元代蒙古人的棺木秘密。如果发现成吉思汗墓地,必须要找到这几根金箍。因为金子是永远不会烂的。还应该有大量的随葬品,据记载,成吉思汗随葬的除了武器和弓箭,还要有战马和宫女,至于金银财宝,很多人有不同看法,但是起码随葬的东西应该有。
据元末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成吉思汗下葬后,为保密起见,除马匹踏平墓地外,为便于日后能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坟上杀死了一只驼羔,将羔血洒于其上,并派骑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长出以后,墓地与其他地方分辨不出时,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子女如想念成吉思汗,就让当时被杀驼羔的母驼作为向导,如果母骆驼在一个地方久久徘徊,哀鸣不已,那么这个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这种“密葬”方式当时很普遍。不仅成吉思汗,蒙元所有君主的墓地,到现在一个也没有发现。按照蒙古族的传统,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让后人发现,对于后人来讲,应该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孙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发掘。按照传统观念,蒙古人认为,挖掘土地会带来坏运气,而触动祖先的坟墓会毁灭他的灵魂。专家认为发掘成吉思汗墓违背了风俗和传统。
当时,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大自然,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早日安葬,灵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银棺灵柩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时的灵魂吸附物——白公驼顶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遗骸。按照记载,成吉思汗去世时,拿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气了,说明灵魂已经附着在这片白色驼毛上,这时遗体就可以处理掉,而把这团驼毛保存在衣冠冢里。20世纪50年代成陵落成时,曾经打开过,曾发现了这团驼毛。可惜的是,后来衣冠冢里的马鞍、弓箭,全部被毁弃掉,现在真正属于成吉思汗的贴身物品一件都没有了。“也许我们后来者一直思路有问题,总是希望挖掘出什么东西,而实际上根本没有。”潘照东不赞成大规模挖掘成陵,按照蒙古族传统,打搅死者灵魂,是对死者的不敬,遗体没有保存价值,关键是灵魂不灭。大规模的考古,已经违反了草原祭祀文化,遭到反对,实际上却一直也没有探索出什么来。蒙古国总统也表示说,应该遵循成吉思汗的遗嘱,让他的陵墓永远不被世人知道。
点评
成吉思汗陵在什么地方,这不重要,让愿意猜谜的人们继续猜这个谜底吧。死者已去,我们还是尊重蒙古族民族的传统,让他永远地安息吧。
明代承恩寺遗址现出七枚神秘印章
三山街某工地发现了明代承恩寺大殿遗址后,南京市考古工作者在三山街某工地对刚刚发现的500年前的明代承恩寺古井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根据古代寺庙的传统布局推测,考古专家在遗址以西50米处进行地下勘探,果然发现了一口直径达2米的巨大古井。考古人员像剥笋一样,将3米深的古井从泥中“剥”了出来。
古井由数十层井砖砌得浑圆,外表严丝合缝。这些井砖都是特制的楔形砖,除了一头大一头小外,长度、厚度都和明城砖一模一样。在明代这种砖的级别相当高,只有像承恩寺这样明代宗敕建的皇家寺院才能用这样的砖头造井。
在明代,这口井是承恩寺的主要水源。随着挖掘的深入,清末到20世纪70年代近百年的遗物自下而上一层层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这口古井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把百年来的南京市井生活向今人娓娓道来。几百年前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一个居民打水时不慎将吊桶落在井里,他试图打捞,结果铜钩也落入水中;一个人打水时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瓶药丸落在井中,这瓶药是上世纪20年代南京最红的药店——张泰和堂出品的;一个孩子遗失了自己的童子军证章;一个卖酒的人把纳酒税后的凭证铜牌掉在了井中……但这口井并没完全记录500年历史。在井底发现一个乾隆款的青花大碗后,古井的“讲述”戛然而止。
据史书记载,承恩寺毁于清代的一场大火,当时这口井也废弃了,过了一段时间,老百姓在这里建房生活,古井被重新疏浚,此前的历史就在清代的这次淘井中被彻底“淘”净了。这口古井是什么时候彻底废弃的呢?
为了揭开古井的秘密,考古人员先拆去半边井砖,整个井里塞满了淤泥。一层层铲去这些淤泥。考古人员发现,最上面的淤泥层很杂乱,里面充斥着大量煤渣、树枝、坏煤油炉,以及写着许多“文革”口号的破瓷碗。这证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故意将大量遗物抛入井中,将其湮塞。就在井底木板显出一角时,考古人员意外地发现了7枚寿山石印章,印文中尚且残留朱红点点。印文显示这都是同一位画家的印章,这个画家到底是谁?他的印章怎么会一股脑儿掉到井中?这背后还有怎样的曲折故事?没有人知道答案。
点评
古井的沧桑,印章后面的故事隐藏着一段历史。这一切有待于考古学家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大西洲真的存在吗
大西洲最初在柏拉图的作品中出现,有人认为这是柏拉图杜撰出来的国度,根本就不存在。
有关大西洲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雅典著名诗人、政治家兼立法者素隆告诉柯里西亚斯的祖父一个传说:“素隆有一次到埃及旅行,在迈以斯遇到一个祭司,祭司告诉他,根据埃及史书记载,大约公元前9600年,雅典军队与一支来自大西洋深处的军队展开大战,这支军队准备进攻整个欧洲,进而侵略亚洲。入侵者来自一个名叫大西洲的海岛,那帝国不仅包括附近大西洋岛屿,还包括大陆上不少地方。到了后来,大西洲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严重的水灾,一夜之间,所有人都遭活埋,陆地沉入海洋之中。陆地下沉后,在海上留下一片淤泥形成的沙洲,因此那部分海域不能通航。”
在《柯里西亚斯》中,柯里西亚斯再次谈到大西洲:大西洲沿岸多山,中央则为一片开阔肥沃的大平原,岛上矿产丰富,茂密的森林出产大量木材,岛上还有许多野兽和家畜。国王利用岛上丰富的资源,建造神殿、王宫、港口、船厂等。”
在柏拉图的笔下,大西洲是少见的人间天堂。但是大西洲是否真的存在,还是神话传说中才存在的地方?
15世纪时,欧洲人掀起探险的浪潮,传说中失落的大西洲再次掀起一股探险的热潮。其后400年,研究大西洲的人越来越多,各派学者有的认为它在大西洋,也有人提出在瑞典、北海、地中海,甚至撒哈拉等地。
康那利被誉为美国国会中的饱学之土,他不遗余力地、一丝不苟地研读柏拉图的著作,并从考古学、历史学、神话学、人种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各知识领域中收集看似没有关联的零碎资料,并以传播论为指导,建立了一个精辟独到的推论。他推想大西洲的帝国中心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以西一个四面环水的大洲,连绵不断的小岛和小脊犹如桥梁,把大西洲东半球和美洲大陆联接起来。帝国的殖民地向西伸展到秘鲁和密西西比河谷,东至地中海,包括埃及,北至爱尔兰。康那利说,大西洲必定是位于大西洋中央,成为沟通两岸桥梁。
专家们对于康那利的推论表示怀疑,康那利把大西洲的毁灭归因于同时发生的火山爆发、地震和洪水泛滥,但是现代物理学家指出,这一类灾变不可能在48小时内把一片大陆毁于无形。
按照地质学说,南北美洲与欧洲、亚洲、非洲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在过去的一亿八千万年至两亿年间,由于天体引力潮,以及从地壳一条巨大裂缝中涌出的熔融物质推动下大板块分裂开来。熔岩从炽热的地心,穿过分隔东西半球的海底裂缝向上涌出,冷却之后变成岩石,在两边堆积,不断被新涌上的熔融物质推挤,于是岩石逐渐向东、西伸展,形成海底平原。在冷却熔岩不断增长所产生的推力与天体引潮力的分扯之下,最初相连的大陆分裂成两块,距离越来越远。如果依据此种理论,那么大西洋根本就没有沉没的陆地。
那么,柏拉图叙述的大西洲存在过吗?它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它会不会也和特洛伊木马一样,是远古失落的文明?
点评
大西洲是否是失落的文明?许多人士依然在为此探索。可以深信的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这个谜底的揭晓,也许将为期不远。
谁是人类的真正祖先
生命的起源问题是考古学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最有说服力的当属达尔文的“进化论”。他认为,早期古人类存在两个种群:“能人”和“直立人”,“能人”生活在距今300万年到150万年前,应该是第一种能够熟练制作石器的古人类。“直立人”生活在距今约180万年到20万年前,是比“能人”更进步的古人类。达尔文认为人类是由前者进化成后者直至发展成现代人。但是,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可能将重写人类进化的历史。考古人员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附近发现了一块“能人”的下颚骨化石,研究显示,这块化石源于144万年前。这个时间比已知的“能人”存在的时间晚了至少20万年,已经进入“直立人”生活的时期。可是根据现代人类进化史,“能人”与“直立人”是不可能并存的。
考古人员推测,应当是距离现在较近的“直立人”进化成了早期智人,并一步步演化为现代人,而“能人”可能在进化过程中消亡了。如果这个结论是真的,那么“能人”和“直立人”应当存在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又是谁呢?对此,科学家们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美国犹他大学的弗兰克·布朗说:“最重要的结论是,在东非早期的那段历史上,曾经不止一个人类族群存在过。几个‘能人’族群平行存在在历史上是十分正常的,大约28000年前灭亡的穴居人就是其中一例。”“穿越时空,你会发现存在不止一个人种。”布朗说,“但在今天,只有一种智人族群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就是我们现代人类。”
在肯尼亚科比福拉领导考古研究项目的米弗·利基说:“并存的关系,使‘直立人’是从‘能人’进化而来的理论变得不可能。事实上,他们长期以来作为独立族群分别存在,这暗示了他们有各自的生态区域,从而避免了直接竞争。”
也有人指出“能人”和“直立人”并非进化关系,他们曾相互并存长达50万年,而只有其中一个才是人类的祖先。
点评
如果人类祖先的历史就此改写,那进化论又如何自圆其说?看来,关于人类起源的历史仍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
金字塔城消亡之谜
墨西哥境内的特奥蒂瓦坎位于古代中美洲的北部,公元前后至7世纪,它曾是西半球最大的城市。因为城中有著名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它又被后人称为“金字塔城”。如今,金字塔城已经消亡,只有高大的金字塔矗立在整个废墟上。
公元第一个千禧年开始之初,特奥蒂瓦坎还只是灰尘弥漫的小村,仙人掌比人还多,后来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人口突然扩充到数万。到公元第四世纪时,特奥蒂瓦坎进入了全盛时期。它在当时堪称旧世界之最,其权力遍及古代中美洲。
5个多世纪以来,特奥蒂瓦坎繁荣兴盛,可是它却在第六世纪左右瓦解,城市的神圣中心遭到弃置。人们不禁要问:坐拥整片大陆财富的城市,怎会颓败得如此彻底?考古学家在古坟里找到的牙齿表示显示主人的身体状况不佳。进而得知在此城的历史末期,居民的健康情况极度恶化。这是什么原因呢?会不会是特奥蒂瓦坎消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