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考古探索发现全纪录
26731500000016

第16章 考古大发现(3)

航船时,船上的7对青年男女号啕大哭,特修斯不停地安慰他们。他们一行人经过几天的颠簸来到了克里特,米诺斯国王的女儿一见到特修斯如此英俊,便爱上了他。她为了不使特修斯遭到米诺牛的杀害,送给他一把剑和一个线团。聪明而勇敢的特修斯一进入迷宫,就把线头系在宫门上,并且放开线团,沿着复杂的通道,向迷宫深处走去。最后,他碰上了米诺牛,奋力抓住它的角,一剑刺死了它。然后他带着进贡的青年男女,沿着线顺利地走出了迷宫。

为了预防米诺斯国王派人追击,他们在海边凿穿了米诺斯国王所有船只的船底,再和国王的女儿一起,登上驶回克里特的那条船扬帆回国。

经过几天的航行,雅典已远远在望。可是特修斯王于在兴奋之中竟忘了换下黑帆。在海边等待爱子归来的爱琴国王,看到驶近的船上依旧挂着黑帆,以为儿子已经殉难。他在绝望之中纵身跳入海中自杀了。从此,爱琴国王投身的那个海,就被称为爱琴海……

20世纪初,英国学者伊文斯带着一个英国考古队来到克里特岛,来寻找传说中地下迷宫的奥秘。

爱琴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是希腊早期文明的摇篮,位于希腊和土耳其之间,也就是在希腊半岛(巴尔干半岛延长部分)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南北长61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面积21.4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570米,最深处3543米。爱琴海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是地球上岛屿最多的海。在全世界众多的海中,没有一个海拥有像爱琴海那么多的岛屿。岛屿大多属于希腊,也有一些岛屿属于土耳其,沿海主要港口有希腊的萨洛尼卡和土耳其的伊滋密尔等。希腊半岛与埃维亚岛之间的爱琴海海潮非常湍急,是世界闻名的凶猛多变的海潮之—……

英国考古队终于在克里特岛北部诺萨斯安营扎寨。他们夜以继日地寻找方位,查找资料,根据线索,终于在地下,发现了迷宫——米诺斯王宫。

这座王宫依山而建,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房屋组成的复合体,总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庭院,四面环绕着国王宝殿、王后寝宫、有宗教意义的双斧宫、依地势坡度建成的楼房以及贮藏室、仓库等。它共有三层,还有地下室。在各个华丽建筑之间,有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等连接,千门百户,曲折相通。考古队在迷宫的墙上,看到了许许多多色泽鲜艳无比的壁画。在长廊中,有庆典游行的画带,在国王宝殿和王后寝宫里,有表现国王、贵族的活动和集会以及自然景物的壁画。其中有一幅是表现国王的,他头戴百合花王冠,颈套项圈,腕带镯子,在花丛中漫步。此外还出现不少穿着非克里特服装的仆役的形象,看来他们是作为贡赋而送到这里来的奴隶。

最使考古队感兴趣的是,在宫中发现了2000多块泥版。这种泥版显然是用黏土干燥而制成的。它的外形类似狭长的棕叶,上面刻着许多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另外在印章、器皿等物品上,也发现铭刻着这种文字。这就是线形文字。

直到50年后,人们才对其中的一部分文字释解成功。原来,泥版上记载着的是王宫财物的账目,其中包括国王向各地征收贡赋等情况。计算法用的是十进位。铭文上使用的许多语言,与古希腊使用的语言只有稍微的不同。由此可以知道克里特岛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的密切联系。

考古队环绕迷宫进行发掘。发现迷宫四周是一些贵族的府第。有的府第还有特别的通道与迷宫相连。而在这些规模宏大的宅第的旁边,又发掘出了许多极为简陋的小屋和茅舍,它显然是穷人或奴隶们居住的地方。

地下迷宫秘密的揭开,使人们看到了公元15世纪前后,爱琴海地区克里特文化的高度成就。英国考古队再现了古希腊的灿烂文化,从此名扬天下,受到世人的尊敬。

点评

仅凭一个美丽的传说,考古学家们就找到了克里特地下迷宫,这是科学的力量,也是考古学家们坚毅勇敢的成就。

神秘的庞培古城

古罗马庞培古城,消失的城市,它究竟在哪里?

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市东南,它巍峨峻峭,海拔约1300米,每次喷发后它的高度均有变化。它原是那不勒斯海湾中的一个小岛,后经一系列火山爆发,堆积的喷出物将其与陆地连成一体,呈3个貌似互相嵌入的圆锥形火山。火山口是内壁直立的大圆洞。维苏威火山每次喷发,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与痛苦。

距今一千九百年前,在维苏威火山的附近有一座名叫庞培的古城,当时有2万多居民。然而,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降临到了庞培城。这天午后约1点多钟,离城约10公里处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了。顷刻之间,天色昏暗,大地摇撼,连平日里平静似镜的那不勒斯湾也翻腾起汹涌的浪涛。就在维苏威火山大发脾气,乱施淫威时,天上又下起了大暴雨,引起了山洪的暴发。刹那间,山洪挟带着无数石块和火山灰,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以不可抗拒的气势,向山下猛烈冲去。很快,庞培这座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城,便被无情的泥石流吞没,埋没起来,而赫库兰尼姆城和斯塔比亚城也在维苏威火山大喷发中遭到毁灭性灾难。

一千多年过去了,世人已不知曾有过一个名叫庞培的古城,就是研究历史的学者也只是在查阅罗马古书时,才知道有过这么个庞培城,但它的遗址到底在哪里,谁也不知道。18世纪初,意大利农民在维苏威火山西南8公里处修筑水渠时,从地下挖出了一些古罗马的钱币和一些经过雕琢的大理石碎块。几年后,人们又在附近挖出一块石块,石块上面刻有“庞培”的字样。人们这才知道,原来庞培古城就在脚下沉睡。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起,考古学家开始了有计划的庞培城发掘工作。经过二百多年断断续续的发掘,这座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罗马古城,大部分已经重见天日,现在,人们可以像当年进入庞培城一样,漫步在宽敞平坦的大街上,领略这座千年古城的风貌。

重见天日的庞培城约有1平方公里,四周绕有石砌城墙,设有7个城门。城市纵横各有2条笔直的大街,使全城呈井字形,分成9个地区,每个地区又有小的街巷。大街上铺着10米宽的石板,两旁还设有人行道;街巷的路面,则是用石块铺成的。每个十字路口都设有水池。水池全是石制的,上面饰有精美的雕像,里面储存着清澈的泉水。这些泉水可是来之不易呀!因为城里没有涌泉,所以这些泉水是通过平地架起的引水槽,伸到城外,将城外山上的清泉引到城内最高处的一个水塔里,然后再流向各公用水池和富豪家中庭园的喷泉池的。城内最宏伟的建筑物,都集中在西南部一个长方形广场的四周。这里就是当年庞培城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广场的东南,是庞培城官府的所在地,权贵高官都在这里办公、议事,它的另一面是法院。这是一座两层楼的长方形建筑物,也是商人们订立贸易合同的场所。当地生产的葡萄酒、呢绒和玻璃制品,以及东方的香料、宝石、中国的丝绸、非洲的象牙,都是在这所建筑物里洽谈成交的。广场的东北是商场。从已经发掘出来的情况看,当时这里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生意非常兴隆。发掘时,人们发现在一个水果铺的货架上,摆满了杏仁、栗子、无花果、胡桃、葡萄等各种果品,这些果品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黑暗遭遇,但从外形上还能辨别出来。在一家药铺的柜台上,人们看到了一盒药丸,药丸已经变成细末,旁边有一根细小的圆药条。很显然,当药剂师正在搓药丸时,突然遭到灾难,忙于逃命之中,将其弃之不顾了。人们还在一家面包房的烘炉里(当时的店铺多兼作手工作坊),发现了一块烤熟的面包,它不仅保持着原来的外形,而且上面还印有面包商的名字,这名字历历可见。在庞培城的东南角,有两座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物——竞技场和大剧场。竞技场是在公元70年,也就是庞培城被埋前9年建造的,可以容纳当时庞培城的所有居民。目前,维苏威火山和庞培古城一样,成了意大利南部的自然风景区和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去观光、游玩。

古城庞培之谜的揭开,使人们完整地了解了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城市的真实情况。

点评

今天,维苏威火山仍是一座活火山,在其上空常见到缕缕烟雾。它经常喷发,有时严重到足以威胁仍住在山下村庄的人们的安全。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虽然不能阻止,但有时却借此为人类的历史提供了见证。

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河南省安阳县武官村出土,我国现存的最大一件青铜器。

司母戊鼎,自鼎足至立耳通高1.33米,器口长1.1米,宽78厘米,重达875千克。整个形体雄浑凝重:方唇,上有一对立耳;深腹,下部微收;平底,四柱足,足内空。腹面四周边框饰古代(商周时期)习见的兽面纹,上下边框中间有短扉棱,鼎腹四角都在扉棱。鼎足上部饰兽面纹,并有扉棱。造型大方、精致,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在鼎腹一侧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排列成品字形,笔势劲健。因此称之为司母戊鼎。有的古文字学家认为“司”字应释读“后”字,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后母戊方鼎。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内发掘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墓内出土了一对司(后)母辛方鼎,通高80多厘米。这一对方鼎的形状和司母戊方鼎十分相近,前者仅仅小了一点。鼎内所铸铭文的字体也很接近,说明司母戊鼎的年代应与妇好墓相距不远。

据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考证,武丁的另一个配偶恰好是妣戊。据此推断,司母戊鼎应该是武丁之子商王祖庚时期的彝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也是世界各地青铜时代文化中少见的大器物。20世纪30年代末,司母戊鼎出土后,当地村民恐被外人掠走,又重埋入地下,直到几年后再次掘出,已失去一个立耳,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司母戊鼎上有一个立耳是修复时照着另一个立耳铸成并安装上去的。

点评

这个青铜器是我们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它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卓越技艺,也印证了商王朝的璀璨文明。

青花釉里红瓷仓

20世纪70年代末,丰城县文化馆在省文物商店的协助下征集到一件在景德镇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楼阁式瓷仓,现收藏在江西省博物馆内。

这件楼阁式瓷仓,是一件珍贵的工艺品。青花釉里红瓷器,甚为罕见,作为楼阁式瓷仓,并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仅此一件。

瓷器的两柱间有正楷直书墓志,自右至左12行,共159字,记载死者为“故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之孙女”,死于后至元戊寅(即后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安葬于南山。

瓷仓通高29.5厘米,横宽20.5厘米,进深10厘米。仓顶是庑殿重檐顶,红柱,瓦由釉里红点彩串珠组成,两旁作亭式稍低于仓顶。整个楼阁,形式上是一座宴乐厅。楼的四周有高2厘米的小栏杆。中有隔墙,分为前、后楼。前楼内置宝座,宝座两侧各有一人双手执翣,座前有二人舞蹈。后楼与前楼相通,有一支四人乐队,执腰鼓、琵琶、箫等,正在演奏,正楼两侧的旁楼也各置栏杆。左楼二人演奏琵琶、拍板,右楼二人在吹奏箫笛。楼上的侍俑高3.5厘米。楼阁四柱饰红色,柱高15.3厘米,宽9.4厘米。四柱之内为仓。正面有门,门旁还有二人,手执棍棒,身着红彩白色衣衫,高4.7厘米。背面的壁上书写墓志。志文用青料写在白底上,呈蓝灰色,笔画重者呈褐色。仓的左侧壁上有黑底填红色正楷直书“五谷仓所”,柱前也有二人,高3.5厘米。其中一人执圆形簸箕,显然是料理粮食的。仓的右侧壁上有黑底填红正楷直书“凌氏墓用”。依壁分立二人,高3.7厘米。这也是护仓的侍俑。

全仓部分施影青釉,部分施红釉,并以青、红彩绘点缀装饰。青料呈蓝灰色,釉里红呈紫红或红褐色,色彩调配庄重,使整个楼阁亭台浑然一体,凝重秀丽。

此楼阁高低相错,主次有序,充分表现了元代时期江南木结构建筑的特色,也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精湛的技艺。它是5000年中华文明的记录,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珍品。

点评

有先进的生产力,才有先进的社会。不同时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独石教堂的发现

20世纪,考古学家把眼光投向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高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均高度为2500~3000米。地势高峻,重峦叠嶂,绵延起伏。因此,埃塞俄比亚有“非洲屋脊”之称。它是非洲文明古国之一,具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公元前1000年这里就已经出现了国家,到公元13世纪,建立了封建王国阿比尼西亚后改称埃塞俄比亚,意即“被太阳晒黑面孔的人”。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初期建立起来的著名的阿克苏姆王国因先后遭到来自东方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而逐渐衰弱,终于在10世纪末被扎格维王朝取代。11世纪初,扎格维王朝的王公拉利贝拉当上了国王,选定埃赛俄比亚北部山区的罗哈为都城,城名后来也改为拉利贝拉。拉利贝拉是个虔诚的教徒,为了显示其对上帝的一片虔诚之心,拉利贝拉国王特地从全国各地招募了5000名能工巧匠,在建筑大师锡迪·梅斯奎尔的带领下,花了30年左右的时间,不用任何灰浆或黏合剂,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坚硬的岩层中凿刻出一座又一座独石教堂,共计有11座。被称为世界十二名胜之一。

20世纪70年代,考古队开始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寻找这种称之为独石教堂的建筑。

由于拉利贝拉国王的去世,在以后漫长的几个世纪中这一地区已远离商业大道,湮没在荒山野岭之中,据判断,古称罗哈的遗址在现在的首都之南约300多公里处。

考古队终日在千山万壑中、崇山峻岭中挖掘、寻找。经过几个月的清理,发掘,这颗被历史的尘土和沧桑岁月掩埋达5个世纪之久的世界古代的璀璨明珠,11座独石教堂再度放出瑰丽夺目的光芒。这11座教堂均埋在地下。当人们步入独石教堂,望着这镂空透雕的门窗梁柱、走廊通道,欣赏着教堂内部色彩绚丽、各具特色的浮雕饰画时,无不赞叹这世界罕见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