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历代巨商教你学赚钱
26732000000015

第15章 徽商制墨业巨头曹素功

在我国古代的地方性商帮中,徽商曾经大名鼎鼎。徽商主要是指明清时期徽州(今安徽黄山市)一带的经商者。曾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古代徽州地区北有长江,南有钱塘江,境内有新安江直通杭州,水路交通极为方便,山货土特产品又极为丰富,有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同时徽州山多田少,不宜发展农业,人民不得不“远贾他乡”,“求食于四方”。且徽州商人有“徽骆驼”精神,外出经商常常数年不归,不辞山高路远,虽山南海北,穷乡僻壤,以至海外亦无不涉足。再加上诚实勤奋的经营,明清时期的徽商渐渐称雄于商界。

在明代成化时期以前,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曾是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虽然成化以后以盐、茶等业为主,但“文房四宝”之制造和销售业仍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制墨业,曾出现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之清代四大墨家。本文单讲出现最早且名气最大的曹素功。

名传天下的制墨世家

曹素功是安徽省歙县岩寺镇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他原名孺昌,后易名圣臣,字昌言,一字荩庵,素功是其号,后作为店号使用。

曹素功自幼爱墨,他最终成为一个制墨名家,也走过一段曲折的路。虽然他很小就接触制墨业,但其家人还想着让他走仕途做官这条路。在明朝灭亡,清朝定鼎北京之后,顺治帝崇尚文治,在全国选拔儒生。曹素功便将墨业这一嗜好“谢去不事”,而“刻意芸窗”,追求功名。清顺治十二年,他从学于李衡文,中了秀才。5年之后,以明经成贡生,时年已45岁。因考选之后距得到官职还有一定的候补期,故一时还不可能有实职之封。而“家居多瑕”,又是很无聊的,于是他开始从商。

起初曹素功大约是接顶了吴叔大的铺子,吴氏制墨在明末已很有名,“天琛36丸”是他的名品,另外还有“千秋光”等。曹素功以吴叔大的底子为基础,创立店号“玄粟斋”经营制墨业,康熙帝即位后,为避康熙帝名字玄烨之“玄”字,改店名为“艺粟斋”。康熙六年,曹素功授布政司,但一时没有实职,他仍全心经营墨品的制作和销售,通过各种努力,他终使“曹素功墨”之名传遍天下。

曹素功死后,他的子孙继承祖业,代代相沿,并有所创新,绵延300余年。其第三代传人名定远,字西侯,对曹素功墨业的发展亦有很大贡献。他经营“艺粟斋”前后达40余年之久,以制作贡墨出名。至其第六代时,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曹素功墨店于乾、嘉年间由歙县迁往苏州;第八代时,其店又于咸、同年间由苏州迁往上海,“艺粟斋”也有了更好的发展。曹素功的后人编撰有《墨林》2卷,主要辑录珍品墨和墨客题咏,为后世研究古代制墨业的重要典籍。

在近代的铅笔、钢笔、圆珠笔出现以后,由于其方便实用,中国人传统的毛笔渐被搁置。作为一家专业制作毛笔所用之墨的商铺,“艺粟斋”的生意也不可避免地清淡下来,开始走下坡路。

但曹素功墨并没有被时代淘汰。在现今上海繁华的金陵路上,有一座飞檐翘角、紫金溢光、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店堂,门额上书“徽歙曹素功墨苑”。这就是曹素功后人在这里经营的店铺,店里有琳琅满目的文房四宝和字画,吸引着中外顾客,继续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对一些中国书画爱好者来说,曹素功墨仍是其心中的首选。

长盛不衰的经营方略

曹素功墨业自清朝初年开始,从一家小店做起,由徽州至苏州,又由苏州到上海,通过勤恳而富有特色的经营,一步步发扬光大,终成为闻名全国的著名商号,其辉煌历史近300年,实属不易。那么在店铺的经营管理上,曹素功及其后人都有什么妙法呢,总结其发展历史来看,其最重视的有如下三种经营方略:

以技术创新追求高品质

曹素功制墨的一大特点在其力求技术的先进和创新上,在其所著《墨林》一书的自序中说:自己小时候就十分喜欢收藏和研究墨品,曾想收集天下古墨,只要得到一点没有见过的墨品,他必定仔细研究其成份和制作工艺。

在曹素功的时代,制墨最有名的当属程君房,天下人都将他制作的墨视为珍品。曹素功家世代与程君房家交好,所以故曹素功得以遍览其墨品和制作工艺。他又怕自己拘泥于程氏一家之技,不足以通融荟萃古今制墨技法,遂取秦汉以下十余制墨名家之技法。又总结程氏之所以名天下之原因,是其承袭了罗小华的制墨法,加以改进创新,故技艺更加精湛,成就过人。

初开店营业之时,曹素功在诸多名家及程氏工艺的基础上,借用制墨名家吴叔大的墨模和墨名,因他对制墨业极有研究,故经常能推陈出新,经过不懈的研究与改进,故其墨质和工艺造型日渐精良,终成当时墨品中的上等品,并自创“紫玉光”、“天琛”、“千秋光”、“天瑞”及“豹囊丛赏”等名墨。名声亦渐远扬,其墨业更加兴旺。

特色经营,做好定制生产

定制生产也是曹素功墨店经营的一大特色。在明清时期,很多社会名流和书画家们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书画艺术特点,很讲究文房四宝的选择。作为一位儒生出身的商人,曹素功自然结识不少文人新贵,他又了解当时上层人物对墨品的爱好与趣味,以及他们崇尚自己题绘制墨的社会心理,便凭借明末著名墨工吴叔大的墨模和技法的基础,着手为达官权贵和社会名流定版制墨。

在制作时,曹素功墨庄重视制墨质量,常根据客户要求为他们定制墨锭,因此不少书画家和喜爱书画的名流,都和曹素功墨庄有交往。

曹素功的第三代传人曹西候在墨品定制生产上也很有发展。如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他曾为广东道御史阮尔询造贡墨“太平清玩”;雍正时,两江总督范时绎通过徽州知府沈一葵在“艺粟斋”定制贡墨“天章焕彩”。沈知府、范总督对曹西侯制作的贡墨十分满意,沈知府为此还专门题了一首诗给曹西侯。

《墨林》一书还收有沈一葵这样一段题识:“余奉命移守新安,制台范公委以治墨,上供宸翰。因得接其文孙西侯,风流俊雅,克绳祖武。询其制法,备言其家传之秘,物料精好,和杵有度,参以前人之法,运其心得之神,墨以能事,不留蕴余。”一个日理万机的知府大人竟在墨商面前如此细心地“询其制法”,并为其书题识,亦可见其对曹素功制墨之重视。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及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等,都曾向曹家定版制墨。晚清时的吴昌绶编《十六家墨说》中之《借轩墨存》一文中载有“艺粟斋”珍藏“玉犀世宝写六经”墨一种,年款为乾隆辛卯(1771),另有乾隆壬寅(1782)时造的名墨,皆为曹氏后人所作。

据老职工回忆,民国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也曾向曹家定制“鸳鸯七志斋”墨。藏墨家寿石工曾藏有“鹅湖匡村图诗墨”,上钤曹素功后人落款和印章。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每次到上海,大都要到曹氏墨庄选购一些文房四宝,并亲笔题赠“艺林至宝”赞语。

注重宣传,以广告带市场

曹素功还很会给自己的产品作广告,他曾趁康熙皇帝玄烨南巡之机,携带其所制墨品中的得意之作进献,受到康熙称赞,还御赐其“紫玉光”之名,曹素功墨店也随之声名鹊起。后来曹素功又用该名制成“漱金紫玉光”墨,销路非常好。

曹素功的孙子曹西侯为巩固和发展“艺粟斋”墨业,也在广告上也是做了极大努力的。雍正元年(1723),雍正皇帝胤稹即位之初,曹西候曾特制“高呼万岁”墨,以显示自己的忠心和为其歌功颂德,获得朝廷赞赏。

乾隆皇帝弘历也很赞赏曹家制作的墨品,在没有做皇帝时,弘历在答谢他人赠墨的诗里就有“古来作者难屈指,前朝潘生今曹氏”之句。足见康、雍、乾年间,曹家的墨品已身价百倍,风行一时了。清代的史书上也有“海内巨卿贡墨皆取制于曹氏”的记载。

至曹素功“艺粟斋”的第四代传人曹士悦、曹士恂时,曹家的墨品进贡朝廷已有定例。不仅如此,乾隆皇帝甚至以曹家墨品赏赐官员。乾隆三十六年纂修的《歙县志》中就提到:“先是海内巨卿贡墨皆取制于曹素功”、“近则曹素功‘紫玉光’屡充贡品,邀宸鉴,赐赉名卿。”这说明“艺粟斋”在曹素功曾孙士悦、士恂之时,名声已经更大了。

经过曹氏后人的发扬广大,其所制墨品还远销海外。日本墨工古梅园主人松井泰元于日本宽保二年(清乾隆七年,即1742年)所刻的《古梅园墨谱》一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大清“徽州官工曹素公(功)”的名字。

移店至苏州、上海等地之后,曹素功后人对其墨品又加强了广告宣传,在社会上影响更大,当时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

1914年,曹素功后人曾携墨品参加日本东京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1926年参加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亦获得奖章,后来在国内也数次获奖。这也很好地提高了其知名度,使其直到现在仍为很多人所熟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