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张小泉剪刀”可谓是大名鼎鼎,这不只是因为锋利耐用,还在于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虽没有帮助一个家族累积起富可敌国的财富,也没有在经济或商业方面有着独具特色的创举,但它作为一种现象,一种经久不衰的质量上的保证,其300多年的历史沉淀和品牌内涵,就像经过无数工序和漫长历史才酝酿成的一杯老酒,很值得我们去用心品味。
坎坷的创业经历
“张小泉剪刀”从其诞生之日算起,至今已与中国人民相伴了近350年。上至皇家宫院,下至平常人家,皆与其有着剪不断的渊源和诉不尽的故事。那么它是如何诞生,又如何为世人熟知、认可和热爱的呢?下面单讲一下“张小泉剪刀”自身曾经的故事。
“张小泉”本为人名,是“张小泉剪刀”的创始人,他生活于明末清初时期,是安徽黟县会昌乡(古称徽州黟县)人。与很多徽商一样,其在开始创业时尝尽了艰辛。
张小泉的制剪手艺得自祖传,其父名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菜刀、剪刀、剃刀)”闻名的芜湖澛港学艺,学成后在黟县城中开了个剪刀作坊,店名“张大隆”,并带着家小以店为家。张思家做事认真,待客真诚,他制做的剪刀坚韧锋利,备受人们的称赞,名声也就渐渐传了开去。
张小泉出生时,明朝还没有灭亡,但此时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张思家的剪刀店也经营不下去了,便挑副铁匠担走街串乡,替人家打造镰刀锄头、菜刀锅铲。据说张小泉就是在这样奔波的路途中出生的,他母亲怀他时,有一天在一座山脚下的泉眼里洗衣裳,突然要生产,不曾想将孩子扑通一声生进了泉水里,她便赶紧挣扎着捞起来,之后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张小泉。
生长在铁匠世家,张小泉耳濡目染的自然是打铁的行当,因此从小便学起了打铁的技艺,三、四岁时就蹲在炉边拉风箱,八、九岁时就学着打小锤,等到长成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就基本学完了他父亲的技艺了。
此时明朝已经灭亡,清兵开始入关并南下,张小泉父子俩逃到杭州从事打铁业。杭州毕竟是当时的大城市,商业较为繁荣,加上张小泉技艺精湛,铁器十分好销,手头也富足了起来,便在杭州吴山脚下的大井巷内重新开设了“张大隆”剪刀作坊,悉心研究铸造技艺。
张小泉还很有悟性,凡事爱琢磨,根据“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句话,他还研究出了刃口“嵌钢(又称镶钢)”的制做方法,打铁的本领更比其父高明了。他铸的犁尖,耕起田来又深又快;他打的锄头,锄起地来又轻又巧;从他那儿买的菜刀,剁骨头也不会卷口;特别是在剪刀制做上,他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选用浙江龙泉、云和之精钢加之于剪刀之锋刃上,首创了“嵌钢”制作剪刀的方法,这样制成的剪刀镶钢均匀,刀口锋利。又因其做工精细,剪刀轻便好使,开闭自如,他还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使剪刀光亮照人,于是别人制作的剪刀再也比不过他了。一传十,十传百,张小泉制作的剪刀很快便名噪一时,一些裁缝、锡匠、花匠等专业用剪的人等都慕名前来定制剪刀。加上地处当时杭州商业中心,其生意格外兴隆。
品牌竞争中的发展
张小泉剪刀的日渐隆盛,使得其他制剪铁匠看得眼热,也都冒“张大隆”之名销售剪刀。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张大隆”纷纷出炉,由于大家制剪技术良莠不齐,更有人混水摸鱼,本来“张大隆”剪刀在行业内口碑极佳,但这样的情况出现后不久就垮了,店中生意也一落千丈。
清康熙二年(1663年),其父张思家去世后,张小泉完全接掌了店铺,他一气之下,朝父亲神位牌焚香纳拜后,毅然将“张大隆”的招牌改为“张小泉”,并在剪刀上铭其名字,想以此杜绝冒用。但仍不能杜绝假冒者,而是效仿者日众。
张小泉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名近高,做为正宗传人,他很好地继承了其父的事业,老二和老三也都从事制剪业,很有成就。三个儿子虽各立门户,三家铁匠铺都用“张小泉剪刀”的招牌。据说张小泉还收过不少徒弟,也都挂起这个招牌来。于是儿子传儿子,徒弟传徒弟,杭州的“张小泉剪刀”店也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清了。还有一些钻空子的人冒充张小泉的子孙或者徒弟,也挂同样的招牌。所以到后来,杭州的刀剪铺挂的都是一色“张小泉剪刀”店的招牌,最多时曾达86家,一时间杭州制剪业隆盛无比,出现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张小泉长子张近高为示自家为正宗,还在其剪刀上刻上了“近高”二字。
也可能就在此时,张小泉“杭剪”开始成为与孔凤春“杭粉”、王星记“杭扇”、都锦生“杭锦”、宓大昌“杭烟”并称的名品“五杭”之一。
至乾隆年间,正宗的“张小泉剪刀”已成为皇家用剪,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杭州还微服光顾过张小泉剪刀店,对其赞誉有加。宣统元年(1909年),张小泉的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其店也传至八代孙张祖盈,他以“海云浴日”商标报农商部注册,商标上还加上“泉近”字样,以示正宗。
1915年,张小泉“近记”剪刀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从此该品牌剪刀也开始远销南洋、欧美一带。1917年张祖盈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1926年时,他的剪刀又获美国费城世博会银奖。
后来日寇侵略中国,占领杭州,张小泉剪刀遭受重创,濒于破产,易主后日渐沉没。直至1957年时,“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成立,至今经几度变更,不断创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剪刀生产企业。
百年品牌是这样打造的
作为我国手工业的传统名牌,“张小泉剪刀”经345年的历史磨砺,早已是蜚声海内外。那么它是靠什么才得以这样深入人心呢?其实正是在质量、特色和创新上与众不同,具体做法如下:
过硬的质量保证
至清初以来,人们在制剪业上公认的两大品牌就是“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张小泉剪刀创始人张小泉曾立下“良钢精作”的家训,300余年来由其后人身体力行,成为张小泉剪刀品牌在质量上的重要保证。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突出了张小泉剪刀锋利好使的特点。还有人形容张小泉剪刀“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点,其中有七处则是在形容其上乘质量的。由此亦可见张小泉剪刀得以称雄制剪业靠的正是过硬的质量保证。
质量好才有好市场,这是市场经济中不变的法则。我们看一下德国,这是个面积不大的西欧国家,只有中国的1/26,人口为中国的1/17,但是它每年的出口额却比我国还多,为世界第一位。为什么德国的出口额会这么高?工业能力强是一个方面,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这些国家的工业基础比它也是不低的,那么为什么它的出口额最多呢?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生产的产品质量高。我们看德国生产的奔驰汽车,据说它是世界是第一个在汽车正常行驶10万公里以内不用动螺丝刀的汽车品牌,我们现在提起名车都爱说奔驰,坐驾也都以有一辆奔驰为豪,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也在于人们爱好它的高质量。
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
张小泉及其后代却给人们留下了精湛独特的剪刀制作工艺,当时虽然只具备“一只风箱一把锤、一块磨石一只盆、一把锉刀一条凳”的简陋条件,但其仍总结出了72道工序,可谓是其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其中有两项精湛独特的制作技艺历经磨练被延续下来,一是前面提到的镶钢锻打技艺,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选用浙江龙泉、云和的好钢镶嵌在熟铁上,并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磨制,剪刀口则用镇江泥砖精心磨削;一是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艺,工匠们在剪刀表面刻上西湖山水、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画,既精巧实用,又美观漂亮。相当对其他一般剪刀而言,张小泉剪刀已是独具特色。
从2006年开始,一个叫做“蓝海战略”的名词在全球的企业界十分盛行,“蓝海战略”讲什么,就是讲一个企业或产品要有自己独具的特色。
什么是“蓝海战略”?提到“蓝海战略”,我们不得不先了解“红海战略”。“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有和已知的市场空间中进行竞争,竞争双方的环境与资源是相等的。在竞争中,游戏规则是已经定好的,按照和遵循着这个游戏规则,竞争双方比的是低成本、高效率,或是谁更能达到差异化的经营战略。也就是说,“红海战略”中需要分析、研究的变量和因素就是竞争态势和已有产业的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管理者为了企业能够更稳定、更迅速地生存发展,都极力寻求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这样一来,己方就不得不与对手针锋相对地竞争,双方为竞争优势而战,为市场份额而战,为实现差异化而战。在如此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针锋相对的硬碰硬式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即在已知的市场空间中激烈竞争,并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很显然,这样的发展战略是很难有大利润的。
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看到了“红海战略”的弊端,并且一些有前瞻目光的管理者认识到: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进行相同的竞争,而是要开创别人未到过的“蓝海”,只有在只属于自己的海洋里面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即运用超前于别人的理念和创新成果去开辟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以走上别人没有获得的宽阔的增长之路。这种被称为“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无疑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发展上的飞跃,使企业彻底甩脱竞争对手,成为行业中的老大。
很多专家提出:“红海战略”是老式的产业组织经济学,而“蓝海战略”是一种新经济理论,是一种新的富有哲理性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要求管理者不局限于已有的产业边界,而是要打破边界条件,开拓全新的市场领域。它象征企业跳出传统市场空间而开辟新市场和新竞争力的战略思维,是紧盯潜在市场并加速创新的竞争战略。并且已有很多公司都在它的指导下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如韦尔奇的“六个西格玛”质量管理、海尔的“创新第一”竞争策略等等。
“六个西格玛”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无暇的质量管理方法。这是前GE公司总裁约翰·韦尔奇首先在整个公司倡导的质量管理模式。靠着这种全新的精益求精的管理方式,他将GE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企业。
在家电领域,海尔集团如今已是毫无争议的中国全行业龙头企业,那么海尔是凭什么做到这一点的?正是靠它的“创新第一”竞争策略。如果不是率先生产出针对夏天用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如果不是率先开发出能够用来洗地瓜、打酥油茶的洗衣机,如果不是针对巴基斯坦市场开发出停电四天半不化冻的冰箱,海尔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吗?海尔能够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吗?可以说,正是这一个又一个新类别突破的累加,才奠定了海尔今天的地位。
而张小泉做有特色的优质剪刀,其实也是经营上的一种蓝海战略,正是造着这种战略,张小泉剪刀才在几个世纪之中一直为人们熟知,并且今天还得到了上规模的发展。
立足传统去创新,发展品种赢市场
在款式制作上,张小泉也很有独创。其起家产品是传统民用剪刀,但民用剪刀是很多的,也大都式样统一,很不容易突出特点,但张小泉的剪刀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款款都有特色。能做到这点,也着实不易了。
在人们的思想中,与超前意识相对应的是传统观念。人们的思想往往会陷在传统思想的范畴内不能自拔,这会让人们无法进行超前性认识,无法针对事物的发展作出正确的应对决策,从而导致失败。因此在面对事情和问题时,我们要做的是:让超前意识引领传统观念。
在这方面,张小泉剪刀做的就很好,不但是张小泉曾在传统民用剪刀的基础上开发出五款新式剪刀,近现代时期以来,张小泉子孙在继承传统剪刀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但是张祖盈曾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据说至今张小泉剪刀已形成了工农业用剪、服装剪、美容美发、旅游礼品、刀具系列等100个品种,500多个规格的产品。而这也说明,唯有立足于不断的创新,产品才有生命力,品牌也才能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