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人体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26805000000015

第15章 人体重大发明、发现(6)

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到两个星期内,脸上会开始露出笑容,这被称为自发性微笑。做父母的看到,当然喜笑颜开,非常高兴,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这时新生儿的眼睛是闭着的,它的微笑也不是冲着父母来的。这种微笑是自发性的、不由自主的微笑。就是一些噪音,比如说拍手的声音,也会引起婴儿的自发性微笑。这表明,在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下,新生儿很明显地容易露出笑容,意味着微笑是天生的。婴儿长到两个月左右的时候,自发性微笑就会消失。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十笑百病消”,“一天笑三笑,胜吃神仙药”“笑口常开,健康永在”。这些话虽然夸张,但却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笑”历来被我国医学家视为保健养生的秘诀,被认为是与生俱来、不需花钱的最佳天然保健品。

数十年来,医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笑对身心健康的作用。研究证实,发自肺腑的真诚微笑,能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增智益脑、促进食欲、改善睡眠;能加速血液流动,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另外,笑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要是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另外,笑伴随的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的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对于那些伏案工作者,由于颈、背、腰肌长期处于固定状态,过分的紧张和收缩容易引起头痛和腰背部酸痛。笑,可使一些部位的肌肉收缩,另一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一张一驰,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笑能缓解疼痛。这是因为人的笑来源于主管情绪的右脑额叶。每笑一次,就能刺激大脑分泌一种能让人欣快的激素——内啡呔。它能使人心旷神怡,止痛作用相当于吗啡的40倍,对缓解抑郁症和各种疼痛十分有益。

笑还能调节大脑神经功能、消除紧张情绪、释放宣泄压力、解除疲劳、排除忧虑烦恼和不快;能沟通相互关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际关系顺畅和谐;使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头脑清醒,激发生活的动力和工作上的创造力。

由此看来,笑对人体有很多益处。可惜的是,人到成年,每人每天平均只笑15次,比孩提时代每天笑400次左右少多了。对健康来说,这是令人遗憾的损失。

知识链接

大笑时血压会升高,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大笑。另外,对于胃溃疡病人而言,大笑可使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多,胃壁肌肉张力加强,腹压增高,易诱发溃疡穿孔。健康的年轻人可开怀大笑,可是也要避免过度频繁,以免导致氧气不够和过度换气,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反而耗气伤心,于健康无益。

眼泪的奥妙

常言道“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即便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也难免会有痛哭流涕的时侯。人类学家发现,在种类众多的灵长类动物中,人类是唯一会哭泣流泪的。流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简单行为,无需学习,人人都会,就象心脏搏动、肾脏排泄一样本能,象叹息、打喷嚏一样自发。那么,人为什么要流眼泪?流泪对于人体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长期以来使研究者们深感困惑的一个难题。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经这样推测:流泪是某种进化的“遗迹”,与进化过程中的生存竞争没有关系。哭泣时,眼睛周围的微血管会充血,同时小肌肉为保护眼睛而收缩,于是导致泪腺分泌眼泪。达尔文认为,对于人体来说。眼泪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副产品”。

美国人类学家阿希莱·蒙塔戈的观点与达尔文截然相反。他认为,流眼泪对人体具有益处,这种益处在进化中有一定影响,因而能通过自然选择被一代一代地保存下来,人类会流泪正是适者生存的结果。他举例说:眼泪中含有溶菌酶,这是人体一种自卫物质,它能保护鼻咽粘膜不被细菌感染。观察表明:没有眼泪的干哭很容易使鼻咽粘膜干燥而受感染。

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赞同蒙塔戈的观点,相信流泪行为对人体可能具有某些益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威廉·弗里从心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对流泪行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把流泪分成反射性流泪和情感性流泪。在5年时间里,威廉·弗里研究了数以千计的流泪志愿受试者。他的统计表明,在一个月时间内,男人哭泣流泪的次数很少超过7次,而女人则在30次以上。绝大多数受试者每次哭泣流泪的时间为1~2分钟,偶然有持续哭泣达1小时40分钟的“纪录”。晚上7~10点,同家人亲朋相聚或者在看电视时,是情感性流泪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根据自诉,大约有45%的男人经常在一个月之内没有哭过一次。而女人中只有6%的人可能在一个月中一次不哭。女人40%的哭泣是由于争论、婚姻、爱情和其他人际关系。男子因为人际关系哭泣的只占36%,而为电影、电视、书本内容和不明原因的忧郁流泪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子。弗里用特制的小试管收集受试者的眼泪,对眼泪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他发现,情感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多,而反射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少。在这些结构复杂的蛋白质中,有一种据测定可能是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根据这一结果弗里推测,流泪可能是一种排泄行为。能排除人体由于感情压力所造成和积累起来的生化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通过流泪排出,留在体内将对健康不利。情感性流泪排泄毒素,使流泪者恢复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因而对健康有益。然而,通过眼泪排出的究竟是什么成分的毒素?眼泪中所含的又有哪些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它们是如何产生,怎样代谢的?这些连弗里本人也不清楚。搞清楚这些问题,将能帮助人们判断弗里的学说是否正确。

那么,为什么灵长类动物中唯独人类会流泪呢?对于这一点,研究者们长期以来似乎一直找不到比较合理的解释。1960年,英国人类学家哈代教授提出轰动一时的“海猿假说”。以往的人类起源理论都认为,人类诞生的舞台是森林草原。而哈代提出,在人类进化历史中,存在着一段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这一特殊的阶段在人类身上至今留有深刻的印记,留有解剖生理方面的痕迹。这些特征,在别的陆生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是没有的,而在海豹、海狮等海洋兽类、海鸟身上却同样存在。例如,人类的泪腺会分泌泪液,泪水中含有约0.9%的盐分,这一特殊的生理现象也是海兽的特征,是古老的海猿阶段留在人体上的痕迹。在缺少盐分的陆上进化发展的动物,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浪费”盐分的生理特征的。哈代教授的海猿假说在刚提出时曾被视为“异想天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假说并没有被驳倒,相反,相信这一假说的研究者越来越多。1983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生物学家彼立克·丹通教授研究比较了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控制体内盐平衡的生理机制,他的研究也指出:人类的流泪可能起源来海兽泪腺的泌盐机制。海猿学说也许是目前唯一能解释人类流泪起源的学说。然而,由于这一学说目前还缺乏可靠的化石依据。尚未被多数人类学家所接受。作为一种人类起源进化的假说,海猿学说有待进一步完善。

人类流泪是怎样起源的?人为什么流眼泪?尽管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了探索,然而这些问题仍是科学上的谜。可以说,对流泪行为进行认真的研究,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要解开流泪的秘密,有待于各方面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知识链接

眼泪是以血为原料,由泪腺加工而成。在人们的泪水中,99%是水分,1%是固体,而这固体一半以上是盐。在正常情况下,泪水的分泌物量一般为足够湿润结膜与角膜表面,防止干燥为宜。如泪腺产生的泪水过多,超过泪道正常排出量,跑出眼眶,流到面颊,就叫流泪。泪水除湿润角膜和结膜防止干燥外,还有消毒和杀菌作用。

记忆揭秘

世界上每一个健康的人,每天都在和记忆打交道,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记忆着接触的人和事。记忆,就像一位神秘的魔术师,悄悄地伴随着人们的思维和实践活动。那么,什么是记忆呢?

顾名思义,“记”就是记住,“忆”就是回忆。换言之,当我们感知过的事物不再作用于我们的感官的时候,并不随之消失,而是在头脑中保留一段时间,以后还能回忆起来,这就是“记忆”。人类正是凭借记忆扩大知识领域,创造现代文明,推动社会发展的。

许多试验表明:人的记忆力也有一个“用进废退”的问题。一个后天双目失明的人,在失明之前,他的听觉和触觉记忆能力都和常人一样,但是,失明数年之后,他的听觉和触觉记忆能力却变得特别发达,比正常人高出数十倍。同时,科学证明:人脑这座“人类心灵之仓”,其信息储存量是相当惊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正常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这是大脑记忆的物质基础。这140亿个神经细胞相互间可以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大脑可以保存大量的信息。一位专门研究记忆量的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即使我们每秒钟给大脑输送10个信息,就这么不停地输送一辈子,大脑还有记忆其他事物的余地。人脑记忆系统的高度完善是当代电子计算机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即使是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也未能达到自身的记忆潜力的百分之一。

加强人的记忆,一直是人类的强烈愿望。脑科学研究正试图揭开记忆之谜,即大脑中有没有记忆的物质或促进记忆的物质?美国心理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后认为,大脑中有记忆分子。以后,科学家们进一步证实,记忆分子可能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蛋白质分子是由各种不同的氨基酸构成的,氨基酸的排列组合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就可以作为不同的记忆信息的载体。

大脑中有记忆的物质,也有促进记忆的物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麦戈发现,卡地阿唑有促进长期记忆的作用。他对两个品系的鼠记忆能力作了试验。第一品系的鼠记忆能力强,第二品系的鼠记忆迟钝。麦戈给后者在每次训练后注射适量的卡地阿唑,使记忆力增强了40%,超过了第一品系的老鼠。

近年来,科学家们从脑垂体中分离出一种脑肽,叫后叶加压素。比利时科学家勒加罗发现,人过中年以后,后叶加压素的分泌量减少,这可能是记忆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对12个平均年龄为59岁的人每天喷射16目标单位的加压素,发现记忆力有明显好转。对于有些因车祸而丧失记忆的人用加压素进行治疗,原先已丧失一切记忆的人重新记起了自己的往事。

现在,加压素和卡地阿唑等化学物质的结构已经搞清,并开始了人工合成,对它们的生理功能进行详细研究后有可能成为加强和恢复记忆的药物。

知识链接

人的大脑有四个记忆高潮:清晨起床后是第一个记忆高潮,此刻学习一些难记忆而又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上午8点至11点是第二个记忆高潮,此时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第三个记忆高潮是下午6点至8点,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习过的东西;睡前一小时是记忆的第四个高潮,利用这段时间对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不易遗忘。

人类独有的怨恨情绪

人们曾经认为,要区别人和动物很简单,人有感情动物没有感情。后来,科学家发现,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复杂的情感体验,也会通过语言来交流。现在,研究人员终于发现,人类与动物至少有一个特征是不同的,就连我们最“亲近”的黑猩猩,也不具备这种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怨恨”。

科学家表示,怨恨是一种不好的情绪,它会让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而这也许是人类喜欢强调公平竞争的原因之一。科学家认为,希望得到和他人一样的公平待遇,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想法。为了证实动物是否也要求平等,德国一个研究小组对黑猩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希望看看当黑猩猩处在人类看来不平等的境地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在第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黑猩猩关进笼子,然后在笼子外放置一个装满食物的桌子。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将一根绳子绑在桌脚上,只要笼子里的猩猩拉这条绳子,桌子就会倒下。当食物在黑猩猩够得着的范围内时,黑猩猩不会去拉绳子。但是,当研究人员将食物移到桌子的另一边时,感到受挫的黑猩猩,有30%的概率会将桌子拉倒。

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另一只黑猩猩关进笼子,并把笼子放在这张桌子的另一头。当研究人员将食物移到桌子的另一边时,第二只黑猩猩就更容易拿到食物,而第一只黑猩猩因此成了“受害者”。

根据研究人员的假设,如果第一只黑猩猩对第二只黑猩猩感到“怨恨”的话,它只要随便拉一下绳子,就能把桌子拉倒,不让对方吃到桌上的食物。但实验结果却表明,吃不到食物的第一只黑猩猩,拉动绳子的概率依然为30%,和自己吃不到时的情况是一样的。研究人员表示,黑猩猩不会仅仅因为看到其他黑猩猩吃食物,而自己吃不到就拉倒桌子,这说明黑猩猩是不懂得怨恨的。它们不会仅仅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就去惩罚对方。

在人的情绪中,怨恨是最强烈的一种负面情绪。据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们有权怨恨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但这种不原谅他人的情绪可能会使身体受到损害。专家指出,从理论上说,习惯性地回顾过去错事的人可能使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为测定宽容和怨恨的短期作用,研究人员对71名曾遭受朋友、家庭成员或伴侣伤害的人进行研究。受试者被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两组不同的情绪体验。“怨恨情绪组”使受试者反复回想受伤害的情况,并考虑侵犯者应该为其行为受何种惩罚。而“宽容情绪组”使受试者理解侵犯者,并且认识到自己也曾伤害过他人。研究者对两种情绪下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及其他生理反应进行了测定,他们发现,怨恨者会表现出更多的负性情感、愤怒、忧伤以及缺乏控制力,还有心率、血压升高及神经系统活动较强。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短期反应对人体的长期健康有何意义,但研究人员指出,怨恨成习惯的人将会损害其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另外已发现应激可以削弱免疫系统可能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包括更容易被感染。

我们知道,消除怨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宽容。既然宽容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它就更应该作为一种美德受到推崇。

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