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医药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26807100000012

第12章 医药学家(12)

然而,为了维持一条狗的生命,却用了5条狗的生命,这太不合乎人情了。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胰岛素而又不杀死狗了,班廷想到了屠宰场。不久,他便和贝斯特从屠宰场带来了9只牛的胰脏,决定从中提取胰岛素,当他们将提取的胰岛素注射到一只因糖尿病已经昏迷症状的小狗身上时,奇迹出现了。头几滴液体注入小狗的体内,昏迷的小狗就有了反应,血糖也开始下降了。当液体注射完毕后,世界上第一只从糖尿病昏迷的状态苏醒的小狗站起来跑开了。1991年12月30日,有关报纸报道了他们的成果,从而揭开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新篇章。

班廷从实验的初步成功中受到鼓舞,于是要求扩大实验规模。麦克劳德又选派了自己的助手科利普参加了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了麦克劳德的方案,用乙醇提取胰腺。麦克劳德进一步提出了使用空气挥发法将提取物中的乙醇挥发以达到浓缩有效成分的目的。1922年1月,他们利用提取物为一名14岁的患者首次临床治疗,取得显著疗效。1922年2月,胰岛素投入批量生产。从此以后,糖尿病患者可以有充足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尽管身上布满了针眼,然而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鉴于全球学者对班廷的发现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加拿大政府拨出巨款资助班廷的科学研究。许多热心的资助者也纷纷赠款。这样,1930年,班廷糖尿病研究院在多伦多创立了,班廷出任了院长。班廷对科学的无私献身和对医学研究的执著,使他在历尽艰辛困苦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班廷的实验工作被打断了。他又同世界进步人民一道,加入了惩治危害人类自由的法西斯恶魔的斗争。1941年2月,班廷去伦敦抢救伤员,因飞机失事而不幸牺牲。当时,他才49岁。整整50年后,世界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起将班廷的生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这是对班廷最好的纪念。

班廷以一位无名外科医生的身份解决了困扰许多学者和医学权威多年的难题,绝不是凭着运气,而是得益于他有一种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尝试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难而上、不达目的不言放弃的精神,这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杜马克发明磺胺药

磺胺药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类抗菌消炎药,其品种繁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了。可是,最早的磺胺却是染料中的一员,第一个发现“染料”能杀菌并从中提取出磺胺的是德国化学家格哈德·杜马克。

杜马克1921年毕业于德国基尔医学院,1929年来到新建立的一个细菌学实验室任主任,探索新的药物。当时,不少致病的“罪魁祸首”——细菌在高倍数的显微镜下原形毕露,医学家和化学家们便开始寻找抗菌的药物。杜马克也开始了寻找细菌“克星”的工作。

杜马克整日泡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进行筛选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寻找到了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红色染料——“百浪多息”。为了证实百浪多息的杀菌效果,杜马克做了一个对比试验:给一群健康正常的小白鼠注射一些溶血性链球菌,然后将这注射有细菌的小白鼠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注射百浪多息,另一组什么都不注射。不一会儿,没有注射百浪多息的那组小白鼠全部死去,而注射百浪多息的那组小白鼠有的还死里逃生,有的即使死去但生存时间延长了许多。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一时间轰动了欧洲医学界。但是,这只是在通向终点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杜马克清醒地认识到:要让这种药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前面还有许多的路要走。首先,要从百浪多息中提炼出有效的成分。究竟是百浪多息中的哪些化学物质有杀菌作用呢?杜马克从百浪多息中提炼出一种白色的粉末,即磺胺。接着,他在狗的身上做实验。他先将溶血性链球菌注入狗的体内。过一阵子,原本活蹦乱跳的狗卧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伸出火红的舌头,无神的眼睛一动不动。此时,杜马克将磺胺注射入狗的体内。不一会儿,狗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摇摆着尾巴,在杜马克的身边活蹦乱跳了。至此,杜马克明白,磺胺具有出色的杀菌作用。

为慎重起见,杜马克还在其他动物身上做实验,结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磺胺的杀菌作用不容置疑。可是,无论对任何药物来说,只有临床效果是最有说服力的。杜马克在寻找合适的机会……

一天夜晚,杜马克从实验室回到家,发现女儿爱莉莎发高烧。经询问,他了解到:女儿白天在玩耍时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作为与细菌打了多年交道的科学家,杜马克知道,这是那可恶的链球菌进入了女儿的体内,并在血液里繁殖。

杜马克连忙请来当地最好的医生,医生给爱莉莎打了针,开了药。可是,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逐渐恶化。到后来,爱莉莎全身不停地发抖,人也变得昏昏欲睡。这是不好的征兆,杜马克又立即请来了医生。医生对爱莉莎做了检查,然后叹口气,说道:“杜马克先生,实不相瞒,细菌早已侵入爱女的血液里,并变成了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没有什么希望了!”

杜马克听到这句话,只觉得天旋地转,腿脚发软。望着女儿苍白的小脸,杜马克的心在颤抖。忽然,他意识到,此时不是悲伤的时候,哪怕女儿还有1%生存的希望也不能放弃。“对了,自己不是研制出了磺胺药吗?虽然临床上还没有用过,但这时候别无选择了。”杜马克想道。于是,他直奔实验室,取来磺胺药,将它注入爱莉莎的体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杜马克目不转睛地盯着爱莉莎,期待着奇迹的出现。果然,第二天清晨,当旭日从天边冉冉升起之时,爱莉莎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柔声地说道:“爸爸,我舒服多了。”杜马克给爱莉莎测量了体温,证实烧已经退了。爱莉莎奇迹般地起死回生,而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磺胺治好的败血症病人,幸运地被载入医学史。从此,磺胺开始在临床医疗上大显身手,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1939年,杜马克因发现磺胺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由于当时德国正处在法西斯统治之下,他被迫取消接受这个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才赶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正式领取诺贝尔奖。

磺胺是人工合成的应用最早的化学药品,它的问世标志着现代医学进入化学医疗的新时代。直到今天,磺胺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是消炎杀菌的家庭常备药之一。

磺胺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阻止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由于磺胺类药物抗菌广谱、价格低、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既可注射用,又可内服。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磺胺药和增效剂合成以来,使磺胺类药临床上应用仅次于抗生素。但同时存在用量大、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如使用不当,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应当正确使用。

白药发明者曲焕章

提起云南白药可以说是被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它是我国颇负盛名的民族民间药品,其发明者是我国杰出的医药家曲焕章。

曲焕章1878年生于云南省江川县赵官村一户彝汉结合的家庭。童年的曲焕章常和外婆家的彝族亲戚们一起玩耍,养成了打猎射鸟的习惯。10多岁时,遇连年饥荒、瘟疫流行,父母相继去世,他投亲靠友,帮做农活度日。一天,他只身来到滇南建水县城,突然人事不省,昏死街头。正当曲焕章举目无亲的时候,一位民间草药医生正好路过,立即解囊相救,这偶然的相逢成了曲焕章一生中的转折。病愈之后,他深深体会到无知与疾病的痛苦,立志学医,遂拜老人为师。

老中医常年奔走于山岭野谷之间,对各种草药的性能了如指掌,还总结了许多秘剂。曲焕章虚心好学,敬师父如同自己的亲生父亲。20岁时,曲焕章拜别师父,回到江川独立行医。滇南地势险恶,多高山峻岭,成群结队的马帮旅客终年来往于原始莽林小道之上,极易被猛兽伤害,留下终身残疾。

为了解除受害者的疾苦,曲焕章开始了止血活络,接骨生肌的药物研究和探索,立志要配出一种收效神速,用法简便的良药来。一天,曲焕章出诊归来已是傍晚时分。在经过一处山坳中,忽然遇到不远处有两只老虎在厮斗。他急忙爬到附近的一棵树上躲避。两只老虎经过激烈的搏斗,两败俱伤,那只受轻伤的虎慢慢地走了,而另一只虎伤得不轻,不能行走卧在地上。过了一会儿,它跪爬到草丛中,先是撕扯一种草吞食了不少,又用那种草嚼了一堆草沫,将草沫抹在伤腿上面。一阵工夫之后,它竟能站立起来了,然后踉踉跄跄地向深山里走去。曲焕章急忙从树上爬下来,奔到伤虎刚才治伤的地方,找到了一种专治刀伤口的草药。又有一次,他到野牛山采药,见猎人为一只被兽夹打伤腿流血不止的小老虎上药,药到血止,效果神奇。曲焕章拱手请教,猎人爽快地告诉他用的药叫“独定子”,说完就在屁股底下的草丛中拔出两颗给他,他兴奋地连声说:“奇药,宝贝!”曲焕章还仿效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一次,他服用“迷草”,曾被麻醉了一天一夜才醒来。

曲焕章经过整整10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他30岁的时候研制出了一种由三七、草乌、重楼、独定子、麝香等草药配制而成的药粉,求药者见其色发白,便顺其自然地称为“白药”。

白药的问世,给穷苦百姓带来了治病救人的福音。有一回,曲焕章挖药路经彝寨,见一小男孩从高房上摔下,家人认为小孩已死,放声悲哭。曲焕章立即解下药囊,把白药一点一点地灌到孩子的嘴里,然后,又为其按摩接骨。半个时辰后,孩子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三天后,更大的奇迹出现了:小孩不仅完全康复,而且又能爬到房上去玩!消息传开,人们都把白药视为“神药”。

1923年,云南军阀在滇南打仗。当时,军医治疗枪伤用纱布塞填,换药时要把纱布拉出来,伤员痛苦不堪,叫声异常凄惨。曲焕章的治法一点也不痛苦,只将伤口洗净,撒上白药,一个月便好。如有子弹在里面,便使用撑骨散,过上些日子,弹头会自己滑出来。伤员们纷纷要求用白药医治。从此,曲焕章名声大振,许多将士身上都常备白药。就在这一年,白药传入四川、贵州、广东等省。

曲焕章的事业开始顺利发展,为增加白药的神奇色彩,他给白药另起一新名“百宝丹”,意思是如太上老君炼丹那样九转百炼而成。

1930年,四川瘟疫流行,百宝丹输入四川后大显神威,在全国声威大震。连蒋介石也题词“功效十全”的匾额。曲焕章的资本也渐渐雄厚起来,1931年,他斥巨资在昆明盖起有5个铺面的三层大楼药房,专心经营百宝丹。此后,白药生产达到顶峰,年销40万瓶之多,香港、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地也开设了代售店。

由于百宝丹销路好,社会上投机者为获暴利,竟制作假药出售。这使白药的声誉受到严重威胁。于是,曲焕章一方面运用百宝丹已获得的合法地位控告假冒者;另一方面他又刻苦钻研,研究出一个新颖独特的方法。用特制的药片1~2粒附加于瓶口的药粉中,既做药,又是“记”。这种药片的用途与白药相同,而药力加倍,专用于危急重症,同时还有使药品经久不变的防腐作用。这种附加药片自然成了白药的特殊识别标志。由于附加药片的作用是维护声誉、提高疗效和防腐作用,皆有“保险、防护”之意,故很快被人称作“保险子”。

正当曲焕章在事业上达到顶峰时,各种势力也向他伸出黑手。他们不择手段地想谋取白药配方,而曲焕章对白药的配制一直是高度保密的。为防不测,曲焕章将其秘密配方和制作方法传授给自己最信任的人——妻子缪兰英,并要她发誓绝不外传。

1938年6月,曲焕章被国民党中央派人接往重庆,因不愿为国民党政府所用,拒绝传授药方,于同年8月在重庆被害身亡。

曲焕章死后,缪兰英继承夫志,继续经营制作白药。新中国建立后,缪兰英遵循曲焕章“俟有德者方能传之”的遗训,于1955年将白药秘方及其配制方法全部献给人民政府。从此,“曲焕章万应百宝丹”正式改名为“云南白药”,并从手工制作的小作坊而进入了国家正规制药厂生产。1971年云南又专门成立了“云南白药厂”。现在,云南白药已成国宝,它为我国传统医药学在海内外赢得了许多声誉。

祖国的历史、财富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由是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彝族医药学家神奇的大自然蕴涵着许多奥秘,只要肯下工夫就有可能从中得到启发,研制出各种各样的东西造福人类。曲焕章就是这样一个勇于探索的发明者,他以其坎坷传奇的经历和独特卓著的精神研制出了云南白药,从而谱写了一曲中国中医史上的精彩乐章。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在漫长的医药发展史中,人类发明了难以计数的药物,它们不断地更新换代,为人类战胜邪恶的病魔助上一臂之力。然而有一种药物至今仍药效不减,风行天下。它就是杀灭病菌的灵丹妙药——青霉素。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被人们视为“神药”。它的发明者就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

弗莱明1881年出生于苏格兰基马尔诺克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他父亲经营一个小农场,但经营收入微薄,只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7岁时,他父亲故世,从此弗莱明便跟同父异母的大哥一起生活。弗莱明13岁时,他的哥哥到伦敦当了开业医生,弗莱明和姐弟们一起迁居到了伦敦。后来,弗莱明考取了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弗莱明以中尉军衔参加了英国皇家军医部队,在一家野战医院里工作。那时候,死在医院里的伤员人数要比在战场上直接死在敌人枪弹下的人数多得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死于伤口感染。用显微镜检查死亡伤员的伤口,可以看到那里面有无数可怕的葡萄球菌,就好像是列队穿行的恶鬼。当时那些用于避免伤口感染的药物虽然能杀死葡萄球菌,但同时也能破坏伤员体内的白血球,结果使他们死得更快。能不能找到一种既可以大量杀死细菌,同时对人体组织又无害的物质呢?

战争结束后,弗莱明回到圣玛丽医学院,开始全心致力于研究能杀死病原菌的药物。他在牛奶里、鸡蛋里、蔬菜里,甚至人的唾液里寻找这种物质。后来,他在人的眼泪中发现了一种叫“溶菌酶”的物质,这种物质有一定的溶菌能力,可惜威力太小,解决不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