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医药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26807100000022

第22章 医药重大发明、发现(7)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折的就是恶劣的心情。过度紧张和疲劳,不仅会使人生病,而且还会夺去人的生命。美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威廉斯博士,曾对225名大学生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观察,发现对人经常厌恶、不信任及有对立情绪的,死亡比例为14%,而性情较好的人死亡比例为25%。

从医学上讲,治疗紧张的方法就是松弛。松弛意味着人在精神上完全放松,从滚滚的思潮和愿望中脱离出来;松弛意味着大脑中的副交感神经被提醒而进行工作,结束由于紧张而产生的各种异常现象。只有在松弛的状态下,身体才能产生修补功能。

有意识的深呼吸是解除紧张疲劳的第一手段。在静态下,人们每分钟大约呼吸12~15次,横膈膜和腹部肌肉系统越放松,呼吸效果就越好。紧张或由于其他感情引起的波动都会使横膈膜和腹部肌肉系统产生痉挛,使肺部呼吸受到影响。这时人们往往会出现气短、头晕、手脚发麻、血压升高等症状。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其他疾病。医学专家的实验证明,三次放松的深呼吸可以消除日常生活中的轻微紧张状态,均匀地深呼吸可以终止紧张反应。

2009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人在紧张时释放的神经肽Y会削弱肌体的免疫功能,使人患病。这一发现为治疗某些疾病打开了新的大门。但研究针对神经肽Y的药物可能需要若干年,短期内最好的办法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放松,消除生活中的压力。

空调与军团病

近年来,空调入户率不断提高,但由于空调系统极易造成微生物污染,而用户又不重视对空调的清洗消毒,因此,人们在享受空调带来的舒适环境的同时,就可能成为“军团病”的受害者。

1976年,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家旅馆里召开第85届年会。在大会进行的第三天,突然有一些与会者病倒,高烧达39℃~41℃,呼吸困难、干咳,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少数人还有血尿。十天之内,与会者中发病人数已达149人。此外,住同一旅馆的旅客和旅馆职工及路经该旅馆的几十个行人也被殃及,使患病总人数达到200多人,其中34人不幸身亡。对于这种来势凶猛,并和旅馆有着某种神秘联系的疾病,令美国医学界大为震惊和不解。

半年以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专家麦克德从该旅馆的空调系统冷却水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嗜肺性军团杆菌,并在该病死者的肺中也分离出此种病菌,才使真相大白,将这种隐藏在空调中的无形“杀手”缉拿归案。由于此病首次暴发流行出现在“美国军团”中,故命名为“军团病”。

军团杆菌是一种特殊的细菌,广泛存在于水及土壤环境中,它在自来水中可存活1年左右,在蒸馏水中可存活2~4个月。医学家们最初就是从自来水水龙头和贮水槽里的水样中分离出此菌的。研究表明,不经常使用的水管和停用一夜的水龙头里的残留水,有时会有军团菌的大量繁殖,高温高湿又是促发的诱因。

据研究,由于空调水温很适宜“军团菌”繁殖,加上空调系统的空气和水都是循环使用的,所以病菌主要寄生在中央空调的冷却水和管道系统中,空调系统中的冷水及湿润器、喷雾器内的水都可受到本菌污染,并通过带水的漂浮物或细水滴的形成,从空气中传播此病;还可经通风口进入建筑物的内部,进而污染室内空气,使人染上军团病;或由饮用水传播,人体在免疫力下降时易感发病。另外,军团菌还极易在浴室、喷泉、加湿器的冷热水管道系统等多种外环境水系统中生存,而水流停滞、水中沉积物等原因又促进了军团菌的繁殖生长,从而增加了感染该病的机会。在国外,曾多次从医院和旅馆等处的供水系统内分离出致病菌,有的还引起了军团病的发生。

由于军团菌的繁殖生长、传播有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侵袭对象基本都是细胞免疫低下的人群,专家建议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防范。首先要加强对军团菌的环境监测,对其主要滋生繁殖地——中央空调系统和冷热水系统进行日常处理,采取必要的杀菌杀藻等消毒措施。如经常更换冷却水和冷冻水,避免使用长期贮存水,保证空调系统注入水的洁净,保持热水系统水温60℃以上;定期清洗空调冷却塔及管道,减少淤泥及沉积物形成;对大型建筑物的中央空调系统,要定期使用对军团菌敏感的消毒抑菌剂,保证有效抑制军团菌繁殖生长;而宾馆、写字楼等经常使用中央空调的单位更应该定期到相关的卫生机构对中央空调和冷热水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军团菌检测阳性和浓度超标,就应当立刻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

此外,还应从建筑管道上入手防止军团菌和其他流行病菌的传播。如改善管道工艺设计和选用可以有效杀灭水中滋生的细菌、对军团菌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的铜质水管,通风系统采用铜质管道建造等。对条件允许的家庭,建议选用铜质水管作为家庭供水管道。使用传统铁管供水的,应正确地使用自来水,不论在家里或旅游出差住旅馆,清晨用水切不可一打开水龙头,就接来刷牙、洗脸、做饭,更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应把水龙头打开,让停留在水管里的过夜水流出后再用,这些都是积极预防军团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截至目前,军团病在全球共发生过50多次。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高达25%~30%。世界卫生组织由此把军团病列入了疾病传报范围。目前,国际化标准组织早已把水源中军团菌的检测作为水质标准细菌检验的一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宾馆、饭店都必须有“军团菌检验合格”的证明。

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首次证实军团菌病例以来,全国已有多起军团菌病的散发与暴发流行的报道。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的监测数据显示,一些城市地铁站的中央空调军团菌检出率超过60%,而医院、高级办公楼的检出率也达到了50%以上,宾馆、酒店、商场以及淋浴设施中也都有军团菌分布。

军团菌喜热怕冷,夏末秋初是军团菌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吸烟酗酒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患军团病。军团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发热、咳嗽和肺部炎症为主的肺炎型;另一种以散发为主、病情较轻,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等,而无肺部炎症的非肺炎型。

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人体中的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与类脂。其中,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是制造细胞膜的原料。

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结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保持着一定的平稳性,如果胆固醇的含量长期增高,就会引起动脉硬化和胆结石症等各种疾病。

1981年,美国医学教授迈克尔·布朗与约瑟夫·戈尔斯坦经过研究终于探明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肝脏细胞和肝外其他组织细胞膜上有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这种受体的功能是帮助吸收血液中的胆固醇粒子,调节体内脂蛋白的吸收和降解,控制血浆胆固醇水平。当人体各型细胞细胞膜上缺少这种受体时,低密度脂蛋白便不能正常地进入细胞而被利用。这样,留在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就会增多,从而引起高胆固醇症,成为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因。

同年,布朗和戈尔斯坦还发表了胆固醇代谢规律的研究成果。胆固醇被肝脏产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带入血流。这些低密度脂蛋白分子内的胆固醇颗粒被包裹起来而挤进细胞内,被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附着于细胞膜受体凹陷处。胆固醇进入细胞后,便激活细胞内的胆固醇贮存系统,从而抑制细胞本身合成胆固醇的机能,并停止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受体合成受反馈调节,即当细胞吸收胆固醇不足时,又重新产生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这种受体担负着清除血液中75%的胆固醇的使命。

布朗和戈尔斯坦还指出:遗传基因、饮食和内分泌三者相互作用,参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减少,动脉壁里胆固醇过多的积聚,可造成内膜局部隆起,形如粥状,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病变是多年形成的,除遗传因素外,大量食用脂肪,及高血压、神经高度紧张和吸烟等,都是重要原因。1981年,他们研究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途径:一是促进脂蛋白受体的产生,二是提高血浆胆固醇的运转效率。由于布朗和戈尔斯坦提出了胆固醇代谢规律,从而开创了征服动脉粥样硬化的道路,两人因此共同荣获了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了解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之后,科学家们开始从各方面着手降低患者体内胆固醇的含量。1988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控制胆固醇的新方法——血液净化法,即将胆固醇增高症患者的血液,抽出来经过净化,将其中过多的胆固醇和血脂清除后,再注入人体。其具体做法是:先让患者静静地躺在床上,将静脉血抽出来,经过一个高速离心机将红细胞、白细胞、血浆分离开。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都存在于血浆中,所以只要将血浆通过一只装有许多带孔小珠的玻璃瓶,小珠表面涂有一层专门吸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药物。净化一次可清除血浆中80%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最后,将净化了的血浆和红细胞、白细胞混合输回患者静脉内。整个工作可在电子计算机精密控制下进行,净化一次只需3小时。

虽然血液净化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在净化过程中会增加感染机会,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等,但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不仅可治疗胆固醇增多症,而且还可治疗多种血液疾病。

医学界认为,为了降低胆固醇,还应该减少一些含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自然界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植物中没有胆固醇。通常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200~300毫克的食物称高胆固醇食物,如猪肾、猪肝、猪肚、蚌肉、蛋黄、蟹黄等。

寻找肥胖症的根源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逐渐取代了营养不良和感染性疾病的地位,一跃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忧心忡忡的估计,全世界肥胖的人约有10亿之巨,并且在20年内,这个数据就可能翻番。

世界卫生组织之所以关心肥胖问题,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健康问题,肥胖和一系列的医学问题关系密切,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在美国乃至其他西方强国,肥胖所引发的问题,大有成为社会难以承受之重的趋势。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寻找一种简便易行又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使人体变肥胖的原因是什么?最普通的解释是,进入人体的热量太多了,引起体内的脂肪不断积累,肥胖就这样形成了。根据这种理论,尽量少吃东西去节食,很快成为最流行的减肥方法。很多人为了达到减肥目的,忍饥挨饿地严格限制饮食,每天摄入的热量不超过900卡。可是用这种方法减肥,有时候比原来更糟。一部分人体重没有减轻,另一部分人虽然减轻了体重,但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身体变得十分虚弱。

为了使节食效果更理想,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医学中心临床营养主任温西尔认为,饮食中所摄入的总热量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注意每单位中的能量密度。也就是说,要选择一些体积大、热量少的低能量密度食物,这样,即使多吃一点也没关系。然而,运用此法也有它的缺点,特别是当你认为节食已经成功,达到了预定的减肥目标,一旦想要换换口味改吃其他食物时,体重马上就会恢复原状,甚至比以前更加肥胖。后来,美国科学家吉尔伯特·莱弗里博士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他认为,人体有天然抗拒体重增减的能力,因此不论是多吃还是少吃,身体都会保持在一定的重量范围。最安全可靠的减肥方法是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他说:“运动能够消化掉食物中的能量,比如每天行走或慢跑3千米,每星期就多消耗掉1400卡热量,这样经过两星期,体重就能减轻500克。如果换一个角度说,即运动能消耗脂肪,增长肌肉。在维持人体正常状态时,肌肉比脂肪需要更多的热量,所以肌肉越多,消耗的热量也就越多。更主要的是,运动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以后的几小时内,一直在加速身体中的新陈代谢,这样,也就加快了消耗食物中热量的速度。”

莱弗里博士的论点是具有充足的证据的,他提供的减肥方法对人体有益无害。通过锻炼活动能使体重不再增加,或者保持不变。但是,如果只需要减1~2公斤的话,经常保持运动便能达到目的;若要想减肥25公斤以上的话,这种减肥法便不适用了。那么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减肥方法呢?使人肥胖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莱弗里无法做出确切的解答。

20世纪50年代,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从事肥胖研究的科学家朱尔斯·赫希教授在研究中发现,肥胖症患者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比普通人多10倍,达到足以让人震撼的2500亿,并且脂肪细胞的体积也要大4倍。同时赫希利用小鼠,发现脂肪细胞的数量主要与幼年时的营养摄入状况有关,而人类与小鼠相似,脂肪细胞数量的增长也主要发生在幼年和童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速度很快下降。但在青春期会有一个反弹,至成年时停止。因此,幼儿和儿童主要通过增加脂肪细胞的数量,来达成体脂含量的增长,而成年人则优先增大脂肪细胞的体积,来容纳涌入身体的油脂,直到难以为继时,才会有新的脂肪细胞生成。

差不多同时,肯尼在1953年,提出脂肪含量稳恒这个匪夷所思的假说,他认为成年人体重的大致恒定依赖于脂肪组织分泌的某种因子,在机体脂肪储存过量时通过该因子刺激下丘脑的饱食中枢,可以达到抑制食欲并加强能量消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