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还能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威胁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而运动是增强钙吸收的最有效办法。近年,一位美国骨科专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钙、维生素D、激素等缺乏并非是最主要的,而在神经系统调控下的肌肉质量才是决定骨强度的重要因素。缺钙者只有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使骨骼承重,才能提高补钙的效果。有关研究指出,骨相关激素、钙、维生素D可决定3%~10%的骨强度,而运动对骨强度的影响可达40%。这一理论可解释为什么久卧病床、或多数肌肉衰退性疾病的患者,即使补钙也无法阻止骨质减少的现象。研究者认为,通过运动锻炼,增强骨承受负荷及肌肉牵张的能力,结合使用骨合成性药物等.可达到刺激骨生成,恢复被丢失的骨质及维持一定骨强度水平的目的。所以,补钙结合适当的负重运动,是防止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
运动能防癌。有关研究指出,经常性的运动锻炼可使大肠癌的罹患率减少一半。因为久坐不动必然导致肠蠕动缓慢,形成便秘,而宿便中的毒素,主要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细菌毒素以及重金属离子等,对肠壁的刺激而诱发肠黏膜细胞的突变引起癌症。运动能增强肠蠕动,有利于这些毒素的及时排出,故而少发癌症。此外,由于大便畅通,降低了毒素的再吸收,从而也降低了女性的乳腺癌、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病率。
运动能健脑防衰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脑老化和迟钝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锻炼可增加“脑源性神经因子”的形成量,这种物质能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而且能够提高脑细胞抑制氧化物和毒素的能力。
运动健身其实也不需要太大的运动量就能达到十分明显的效果,如果我们每天坚持散步10分钟,则身体状况将得到大大的改善。如果每天坚持步行一小时,那么每周可通过体力活动消耗掉2000卡的热量,我们的预期寿命将会延长整整两年。运动健身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达不到效果的。此外,有氧运动对健身的效果更好,当然也可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者结合起来,不过应根据各人体质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长并且方便易行。这一运动包括:步行、慢跑、骑车、越野滑雪、打网球等等。无氧运动属于力量性的运动项目,特点是:运动强度较高,持续时间短,爆发力强。这类运动包括举重、拳击、短跑以及田径项目中的竞技运动。
光学疗法的发展
光疗是利用人工光源或自然光源防治疾病的方法,这一技术是由丹麦医学家芬森发明的,他也由此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芬森使用的光学疗法起效的主要机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或者紫外线的光化学效应,对被照射的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从而达到杀灭病原细胞的目的。但是这样随之而来的弊病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虽然杀灭了有害细胞,但同时健康的组织细胞也受到了损伤。芬森的光疗方法被发现伴有较严重的副作用之后,就一度退出了历史舞台,甚至接近了被人们遗忘的境地。但经过百年的沉沉浮浮之后,光疗终于在新世纪之交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春天,绽放出它强有力的生命力。
20世纪初期,以青霉素的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了空前依赖药物治疗的医学新时代。昔日的不治之症在药物疗法面前都不堪一击,溃不成军。虽然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人们惊恐地发现,疾病也在药物的不断更新中逐渐升级。于是人们开始反思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于药物过于依赖的治疗方式是否有弊病,重新着眼于被遗忘已久的光学疗法。
首先在光学疗法中脱颖而出的是利用激光的医疗手段。1960年夏,美国科学家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从此,一种完全新颖的光源诞生了。激光是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纯粹的人造光,它的光、电、磁、热、机械压强和生物刺激等多种效应,使得许多疾病的繁难治疗过程变得简单而疗效显著,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由于它具有的高度指向性以及精密性,在1961年,即激光器发明后仅一年,泽瑞特等人就公布了激光应用于眼科的第一个医学实验研究报告。随后,激光的临床应用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1963年戈德曼等人用激光有效地治疗了皮肤病。1966年人们利用高能激光聚焦而成的激光刀切开了皮肤,后来又做了声带切除、开胸手术,并把激光手术推广开来。例如,用激光刀做整容、矫形、除斑去痣、治疗龋齿、脂肪切除、人工流产、切除肿瘤、治疗痔疮和急性耳聋等。
使光学疗法“重现江湖”的另一件大事是人们对“光过敏现象”的研究。所谓光敏现象就是外来光敏剂进入细胞之后,在光线的作用下经过一个“激发—还原”途径被代谢掉的过程。但是伴随着这一反应而产生的大量活性氧分子等物质对于细胞有毒害作用,因此能杀灭吸收了光敏剂的细胞。根据这一原理,20世纪40年代,有人提出了“光动力疗法”的概念,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即根据光敏剂在各组织中的半衰期不同,并有亲肿瘤组织的特性,使得一定时间后肿瘤组织中光敏剂的浓度高于其周围正常组织,再利用光线照射达到定向杀灭癌细胞的作用。与芬森的疗法相比,光动力疗法具有高度的定向性与精确性,可以准确定位肿瘤细胞,所以相应的副作用也很小,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宜于手术等治疗手段的病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光动力疗法就被全面引入了各种浅表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在激光器发明之后,由于使用了高能的激光束代替可见光,光动力疗法所适用的范围被大大地扩展。光动力疗法刚一提出就受到了医学界的瞩目,现在,它已经被视为一次崭新的医疗技术革命了。
1997年,光动力疗法被美国列为肿瘤治疗的五类基本方法(手术、放射、化学药物、光动力、生化免疫治疗)之一,真正走向了临床。展望未来,如果能够找到更多更好的特异性光敏剂,光动力疗法的使用范围还将大大地扩展,甚至有可能成为艾滋病的治疗方案之一。它在医疗方面的潜力将在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得到更大的挖掘。
认识肉毒素
肉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只要微量就可置人于死地,只听它的名字就能令人胆战心惊了。但奇怪的是,不少人竟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热衷于往自己的面部注射这种药物,一针下去,眼圈上的鱼尾纹消失数月,圆脸忽成瓜子脸,这种奇怪的药物就是肉毒素。
肉毒素是由致命的肉毒杆菌分泌而出的细菌内毒素,是现已知的毒物中最毒的一种,1毫克肉毒素可使几十万人死亡。在腐败的肉或罐头里面,就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如果不慎吃下了这类食物,肉毒杆菌控制了人的呼吸肌,导致出现呼吸困难,完全可能致人窒息或死亡。正是由于肉毒杆菌的剧毒性,所以法西斯分子曾经专门加以研究,并将之用于研发细菌武器,对外开展细菌战。
肉毒素于1897年被分离成功。50多年后,医学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将它用于肌肉痉挛治疗。1973年,一位叫斯科特的医生报告了肉毒素注射猴眼外肌的研究结果,证实肉毒素对这些肌肉的麻痹作用能持续1~3个月。1980年,斯科特又报告了用肉毒素治疗人的斜视。这些先驱研究证实了肉毒素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肌肉失调。
1986年加拿大一位眼科教授卡罗瑟在给病人注射肉毒素以治疗眼肌痉挛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病人脸部的皱纹消失了。1987年开始,她和皮肤科的医生一起合作研究,将肉毒素引入美容领域进行研究,并于1992年首次作了报道,成为肉毒素用于美容的创始人。
肉毒素用于医疗和美容,都是一个原理:它可以在一个时期内阻断肌肉和神经之间的传导,就好比一根弹簧没有弹性不能收缩了,而人的皱纹就是因为人的肌肉经常活动牵拉皮肤不断伸缩造成的,肌肉不能活动了,皱纹自然就减少了。肉毒素用于“瘦脸”也是同样的道理。
加拿大于2001年率先批准肉毒素用于美容医疗,美国于2002年通过肉毒素用于美容项目,改善中到重度眉间皱纹。此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肉毒素被广泛应用于眼科、神经科、骨科以及整形美容外科等多个领域。
在美容外科领域,刚开始肉毒素被用来消除上半面部的皱纹,如额横纹、眉间纹、鱼尾纹及鼻背部皱纹等。后来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下半面部,如老年人的口周皱纹,颈阔肌索条状畸形,鼻唇沟动力性皱褶等。除了单独使用肉毒素外,还可以配合其他的除皱方法,以增加疗效和延长时间,如作为内窥镜额部提紧术、激光除皱术前、软组织充填术中的辅助性治疗。
现在,除了除皱,还有用肉毒毒素治疗眉毛不对称、面瘫、痉挛性斜颈等肌张力障碍性疾病,通过肉毒素治疗来,调整力量对比,达到一个协调的状态。另外一个应用范围是调整肌容积,其中包括咬肌肥大、下眼睑轮匝肌肥厚、面部不对称和小腿肌肉肥厚等,通过麻痹支配肌肉的神经,使肌肉维持一种放松的状态,从而慢慢萎缩,达到缩小肌肉体积的效果。
随着整形之风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女性甚至男性选择注射肉毒素这种神奇的美容方法来“永葆青春”。但是,注射肉毒素的效果会在4~6个月后逐渐消失。英国一个整形外科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肉毒素与毒品一样能让使用者上瘾,使用肉毒素来除皱的病人特别可能产生强迫症,其中40%的人会有做进一步治疗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