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孩子成绩差怎么办
26870500000113

第113章 防堵不如疏导:理智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少男少女的异性交往,往往是父母觉得最为棘手的话题。父母总用自己的孩提时代来教育现在的孩子,殊不知,现代的青少年已经很难用“单纯、不懂事”之类的词语来形容了。

早恋,在现代社会中,已不是一个什么特殊现象、令人惊讶的问题了。

从《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一项调查情况来看:1995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五大城市的中学生早恋现象的比例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分别是31%、29%、39%、25%和27%,这些数据的概念就是说每四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个在“恋爱”。

青少年最显著的生理特征是性腺的迅速发育和趋向成熟,第二性特征出现并日益显著。基于这样的生理特征产生的日益强烈的性意识和性需求,构成了少年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在性发育初期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毫无思想准备,少年会产生对性的不安、害羞和恐惧感。心理学家称之为“性的反感期”、“青春期的否定阶段”。这段时期过去后,少年便会转而对性发生强烈的兴趣,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其中有一些就会发生越轨行为,造成性罪错。

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少年期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关键性的过渡时期。少年的主观心理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以及心理内部结构之间,存在多层次的矛盾,少年性犯罪意向的形成,正是青春期生理、心理需要与客观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消极结果,是个人的性欲动机与社会规范、法律之间矛盾冲突的消极结果,也是少年性生理发育急剧趋向成熟而性心理发育远未成熟这一差异的消极产物。

为了使孩子能健康成长,家长要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注意孩子的早恋问题。许多孩子的早恋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的,但是,也总有蛛丝马迹可寻,有端倪可察。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研究,孩子早恋的信号有十种,对此,家长要密切注意,及时发现,加强教育。这十种信号主要是:

孩子变得特别爱打扮,十分注意修饰,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迫切要求父母添置时髦的服装。

原来成绩较好的孩子,突然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

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起来,不愿和父母说话;对弟妹的态度也变得生硬粗暴了。

在家坐不住,进进出出频繁,常找借口往外跑,瞒着父母去公园、溜冰场、音乐茶座等场所,有时还说谎。

放学回家时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或躲在一角想心事,时常走神发呆。

情绪起伏大,时而兴奋,时而忧郁,时而烦躁不安,做事没耐心。

对描写爱情的文艺作品感兴趣,对电影、电视中的爱情镜头特别关注,甚至目不转睛地看。

喜欢打听男女之间的事,对儿女情长的事尤其感兴趣。

有时背着家长偷偷地写信,看到家长急忙掩饰过去。

常有异性打来电话,或与异性同学传递小条,信也多起来了,信件下角也不留地址。

家长对待孩子的早恋现象应该严肃对待、正确处理。首先不要认为这是一件邪恶的事,不要武断地给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扣上一项“早恋”的帽子,也不要轻易地把早恋和品质恶劣、思想落后划上等号。早恋是孩子生理早熟的产物,是人到了一定年龄的心理的自然变化,问题在于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这种感情。同时,也不能认为孩子的早恋是完全正常的,绝对合理而任其发展。这是因为性的自然属性要服从于社会属性。有许多事,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需要,但是,如果这种需要不利于社会发展,就要加以控制,使孩子能更健康地发展,从而对社会有利,也对个人有利。

家长决不可采取粗暴的压制、打击、处罚的办法对待早恋,而要循循善诱。现在,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特别是女孩)有早恋的情况就粗暴地骂孩子,打孩子,甚至把孩子赶出家门,这些做法都是不妥当的,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倾向,对他们进行性教育,破除性神秘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要引导他们处理好理智和冲动的关系、友情和爱情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高尚和庸俗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要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是通情达理、要求进步的,只要对他们讲清道理,他们是能够理解和接受,正确地处理早恋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