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南美洲——哥伦比亚
26892500000016

第16章 穿越历史的节点——文化艺术(1)

哥伦比亚虽然不是一个很富裕的国家,但文化底蕴还是很深厚的,文化传媒相当发达。在哥伦比亚全国,约有400种报纸杂志。主要报纸有《时代报》、《旁观者报》、《新世纪报》、《共和国报》等。主要杂志有《向导》、《新边疆》、《经济综合》、《星期》、《口号》等。以上报刊均为西班牙文。哥伦比亚新闻社是国内最大的私人通讯社,成立于1981年,向哥伦比亚全国近20家报纸和电台提供新闻。哥伦比亚全国共有582座广播电台,国家电台创建于1940年,是唯一的国营电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托德拉尔”电台为较大的三家私人广播公司,在各地设有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

哥伦比亚电视业始于1954年,全国共有15家电视台,其中3家为国家电视台和播放台,但一、二台通过合同向私人电视节目制作台和播放台出租,第三台为国家直接管理,播放文化教育等节目。

第一节 图书影视——隐秘的激情

一个国家的图书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程度。哥伦比亚国民整体文化素质虽然不高,但他们对阅读还是非常钟情的。这为哥伦比亚的图书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哥伦比亚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家,其中不乏有世界级的文豪,如着名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着名的《百年孤独》在推动拉丁美洲文学艺术的发展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阅读神的笔记

18世纪末叶以前,受到西班牙殖民者和教会的压制,哥伦比亚文学发展较为缓慢。当时流行的主要是记述统治者历史的作品和浮夸雕饰的贡戈拉派诗歌。其中比较着名的作品有历史学家卢卡斯·费尔南德斯·德·皮埃德拉伊塔的《格拉纳达新王国的征服史》和胡安·罗德里格斯·弗雷莱的《墓地》。

19世纪初,从事独立运动的爱国者积极开展各种文学活动,较有成就的作家有安东尼奥·纳里尼奥和弗朗西斯科·安东尼奥·塞亚,前者是法国《人权宣言》的翻译者和《琐事报》的主编,后者是当时有影响的报纸“奥里诺科邮报”的创办人。浪漫主义文学在这时开始兴起。

在前期浪漫主义作家中,何塞费尔南德斯·马德里最为着名,他的主要作品是剧本《阿塔拉》。这一时期的作家还有何塞·马里亚·格鲁埃索等。

哥伦比亚独立后,文学繁荣局面并没有如期到来,政治动乱一直延续,到1832年才结束。社会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后,文学因之也有所发展,步入后期浪漫主义阶段。这时着名的有诗人何塞·华金·奥尔蒂斯、何塞·欧塞维奥·卡罗和胡利奥·阿博莱达,小说家何塞·曼努埃尔·格罗奥特、何塞·希塞多·罗哈斯和欧亨尼奥·迪亚斯。

小说《玛丽娅》是哥伦比亚文学史上的一部浪漫主义杰作,作者豪尔赫·伊萨克斯因而成为拉丁美洲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小说以其感情浓烈的恋爱情节和悲剧性的结局,加上大量优美的自然景色与风土人情的描写,受到高度的评价。

在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重要的诗人——格雷戈里奥·古铁雷斯和拉斐尔·波姆沃。后者不仅是描写爱情和理想女性的诗人,同时也是优美的儿童诗的作者。这一时期的其他着名作家还有鲁菲诺·何塞·库埃尔沃和米格尔·安东尼奥·卡罗。

19世纪末,现代主义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哥伦比亚诗人何塞·阿森西翁·西尔瓦是这一运动的先驱,他的《第三首夜曲》是一首备受推崇的爱情诗。以后涌现了一批现代主义派的作家,其中有长篇小说《马丁·弗洛雷斯》的作者何塞·马里亚·萨姆佩尔和诗人吉列尔莫·巴伦西亚。巴伦西亚擅长格律诗,是杰出的抒情诗人,并且热心于把世界各国的优秀诗歌翻译成西班牙文。1929年出版的诗集《震旦》,就是他翻译的中国古代诗集。同时期的作家还有米格尔·安赫尔·奥索里奥,代表作有《黑玫瑰》等。20世纪拉丁美洲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描写社会现状的小说形成潮流,哥伦比亚这方面的着名作家有:描写安蒂奥基亚山区人民生活的小说《我家乡的果实》的作者托马斯·卡拉斯基利亚,诗人路易斯·卡洛斯·洛佩斯,小说家何塞·欧斯塔西奥·里韦拉(后者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旋涡》,作品以原始林莽为背景,描写人与自然的斗争,被称为“最伟大的林莽小说”。同一时期,在印第安小说方面,涌现了两位有才能的小说家——爱德华多·阿里亚斯·苏亚雷斯和卡尔多纳·哈拉米略。此外,还有一位极为活跃的短篇小说作家塞萨尔·乌里韦·彼得拉伊塔,其《托亚》是一部加乌乔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后一辈的作家中,较着名的有爱德华多·卡瓦列罗·卡尔德隆、贝尔纳多·阿里亚斯·特鲁希略、曼努埃尔·萨帕塔·奥利维利亚,以及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等。

近代诗歌在莱昂·德·格雷夫之后,以《新人》杂志为中心,出现了一批诗人。其中之一是豪尔赫·萨拉梅亚。他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均有成就。另一位是阿尔维托·列罗斯·卡马戈,后来当过共和国总统。稍后,诗坛又形成了另一个颇有影响的以“石头与天空”命名的新集团,其领导者路易斯·比达莱斯是评论家、诗人,作品有诗集《铃在响》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哥伦比亚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又有一批有才华的作家出现,如小说家爱德华多·萨拉梅亚·博尔达、诗人费尔南多·卡里·拉腊、费尔南多·阿维莱斯,文艺评论家巴尔多梅罗·萨宁·卡诺,散文家赫尔曼·阿尔西涅加斯,剧作家恩里克·布埃纳文图拉等。其中在当代拉丁美洲有很大影响的是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其成名之作《百年孤独》和另一部小说《家长的没落》,被认为是开辟了拉丁美洲文学的新风格的作品。而加布列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据说,马尔克斯的父亲是非婚生子,因不愿袭用其父本姓马丁内斯,而改用其母姓加西亚。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外祖父曾经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马尔克斯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加入自由党。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保守党与自由党互相残杀,全国大乱,他不得不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1954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美洲社记者。

1961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丁美洲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及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75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1982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

《百年孤独》发表之前,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马尔克斯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就让世界文坛为之震惊,这部作品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

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世界级作家。《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贡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广泛,既有家庭生活,又反映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弘又奇幻诡异。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泣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文本轻灵而厚重,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一本不可多得的作品。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着”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内战不断,数十万人在内战中丧生。这本书以很大的篇幅对这方面的事实进行了描写,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虚伪的政治,残暴的政客,盲从和愚昧的民众,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了打破这种孤独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最后仍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蒂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其中的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饱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知识小百科

《百年孤独》中的经典语句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人不是该死的时候死的,而是能死的时候死的。

一种想立即逃开却又想永远留在那恼人的寂静和可怕的孤独之中。

她并不想以这种方式打破孤独,相反,想以这种方式来保持孤独。

他隐约知道,幸福生活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独签一个体面的协定。

没关系,最要紧的是不要迷失方向。

世间万物都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性;时间也会有差错,也会出故障,它也能被撕成碎片,在一间屋子里留下一块永恒的碎屑。

用蔑视织就的盔甲是任何诱惑也无法攻破的;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

科学缩短了距离。

“记住,老朋友。”奥雷连诺上校对他说,“不是我要枪毙你,是革命要枪毙你。

命中注定孤独百年的世家,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第二次的机会。

2.真实的光影

反映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哥伦比亚电影的特点。同时,它还带有浓厚的拉丁美洲风情。导演西罗·杜兰的《流浪儿》、导演兰西斯科·诺登的《一个正派的人》、导演维克·多加维托的《罗德里格.D:没有未来》、导演加维里娜的《卖玫瑰的孩子》等,在刻画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残酷方面细腻而独到,因此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拍摄于1978年的90分钟彩色电影《流浪儿》是一部纪录片电影,虽然早在1907年哥伦比亚就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短片,但由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哥伦比亚并没有出现什么出彩的电影,因此也就没有得到国际上更多的关注,所以一些早期的影片已经很难再看到了。这部纪录片是导演西罗·杜兰的首部长片,反映了波哥大城里那些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以及遭遇到的种种欺凌,影片获得了次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新晋导演奖,而似乎杜兰之后再也没有能超过这部优秀影片的作品问世了。

拍摄于1984年的90分钟彩色电影《一个正派的人》是哥伦比亚着名导演弗兰西斯科·诺登的最后一部影片,却成为了他最好的作品。

虽然他20世纪70年代的一些电影已经被淹没在当时拉美各国新电影的滚滚浪潮之中而未被世人所认识,但在1984年他终于用7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绝唱之作。这是哥伦比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影片,影片以恢弘的气势和震撼的影像真实表现了那个哥伦比亚历史上最血腥的年代,暗杀,帮派,金钱,火拼,黑暗势力盛行,而一个正派的人却如何在时代的错误中为求生存而被迫成为杀手。演员表演真实,摄影富有激情,全片充满了哥伦比亚所特有的风格。这是哥伦比亚真正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获得声誉的电影,无疑是拉丁美洲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