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海权论
2690200000007

第7章 海权之要素(3)

处在同一时期的西班牙,由于无法由一支强大的海军将各个海上的领地连接起来,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让其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虽然西班牙已经衰落,但它还占领着尼德兰、西西里,以及其他一些意大利土地,再加上其在新大陆拥有的广阔殖民地。然而它的海上军事实力却非常软弱,当时有一位荷兰的博学大家指出:“在西班牙广阔的海岸线上,航行的都是荷兰船只。从1648年西班牙跟荷兰签订合约以来,西班牙的船员和水手越来越少,以至于他们公开租用荷兰的船只开往西印度群岛。这在之前是非常不可思议的,那时候他们会非常小心谨慎地将所有的外国人拒之门外。”他还说:“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西印度群岛处在西班牙的腹部,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让它与西班牙的头部相连接。那不勒斯与尼德兰就像西班牙的两只生病的胳膊,无法为西班牙效命,因此,如果离开海运的话,西班牙将无法从这两个地方得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在和平时代,西班牙可以随时租用荷兰的舰船,但是一旦发生战争,我们之间就会产生分歧和隔阂。”

在半个世纪之前,一位亨利四世的主要大臣萨利,就十分形象而准确地把西班牙比喻为“一个双腿和胳膊都强壮有劲,但是心脏却极度衰竭的国家之一”。自那之后,西班牙的海军就屡屡遭受劫难,有时候甚至全军覆没。这不仅让国家蒙羞,其国力也每况愈下,带来的是商业航运被毁,制造业也随之消亡。能让西班牙政府苦苦支撑下去的,不只是遍布全国的工商业,也是来自美洲的运宝船,这上面装载着大量的白银,然而这些船只却时常会受到敌国舰船的袭击。由于损失掉6艘大帆船,运宝船的活动被迫中止了一年多。当尼德兰大战正在如火如荼时,由于荷兰人对海上的绝对控制,迫使西班牙人放弃了海上交通线,不得不选择漫长昂贵的陆上交通线路来运送军队,这样一来它又必须面对战略必需品的增加,以至于达成了一个非常滑稽的协议,就是由荷兰的舰船为西班牙军队运送战略必需品,也就是说,荷兰的舰船在供养着自己的敌人。作为回报,荷兰人得到了在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场上备受青睐的香料。在美洲,西班牙人同样孤独无依,迟迟得不到国内的援助,只好躲藏在战壕后面苦苦支撑。不过在地中海地区,这种窘状有所改善,因为荷兰人根本就对那个地方不感兴趣,而英国人同法国人还没有开始漫长的为争夺其控制权进行的斗争。到了后来,没有海上力量的西班牙逐渐失去了尼德兰、那不勒斯、西西里、梅洛卡、哈瓦那、马尼拉和牙买加,这些土地后来数次易手。总之,海上力量的衰败是西班牙全面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到现在为止,它还没有从这个深渊中爬出来。

除了马达加斯加,美国本土以外占据的所有土地都能够从陆地上到达,美国的领土外形使其并没有呈现出特别薄弱的部分,所有比较重要的城市或者基地都能够迅速到达,要是通过水路的话,成本比较低廉,要是通过铁路的话,则会比较快速便捷。太平洋地区是防御最为薄弱的地方,但这些地方也远离敌人的威胁。美国国内的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位法国人就这样说过:“我们在自己的地域里可以永远独立地生活下去,然而一旦这个小地域被外来的商业贸易线侵犯,美国人可能就会一瞬间唤醒那些曾经在海洋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

三、领土范围

影响海权的另一个要素,就是领土范围。这里所说的领土范围单单是这个国家的国土,并不包括土地之上的人民。这一条件比较简单明了,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够阐述明白。

影响一个国家海权发展的领土范围,不单单是指一个国家总体面积的平方公里数,还得加上这个国家海岸线的长度和港口的特点。地理条件有时候跟自然条件是一回事,并没有明显的划分。在地理条件跟自然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就是人口的数量及海岸线的长度。我们可以把一个国家比做一座堡垒,负责警卫的部队必须跟其所保卫的场地相匹配。这一点在美国的南北战争中,我们能够找到相似的案例。

如果南方人口众多,而且人人好战,他们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足以同其雄厚的资源相称的话,那么,它漫长的海岸线、无数个港湾就是使之强大的基本因素。而北方部队能够有效地封锁南方的整个海岸线,他们应该为之感到庆幸,这是一件了不起的杰作,改变了历史的杰作。但倘若南方的人口再多一些,而且全民皆兵的话,要取得那样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但实际情况是,这里生活着一群不习水性且为数不多的人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封锁这一海岸线才是有可能的。那些曾经在这一地区封锁海岸线的军人和当初执行封锁任务的战舰,都深知这一计划只有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才能够行得通,也完全正确。但是,如果对手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那么,这一切努力都将付诸流水。北方的舰队相互之间无法提供支援,只能稀稀疏疏地沿着海岸线分布着,它们单个或者组成一个小组坚守岗位,面对的却是无限广阔的水域,这非常便于南方军队的秘密集结。在第一道水上交通线后面,是漫长的海港,还有数不尽的坚固的堡垒,凭借着这些优势,敌舰可以随时退入这些港湾避难。如果说有一支强大的南方舰队能够完全利用自己所处的这些优势,以及北方舰队零散单独的劣势,那么它们是完全有可能将北方舰队各个击破,迫使北方舰队集结,这样一来,南方军队就会打开对外贸易的通道了。

然而,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就像南方海岸那样,拥有着广阔的海域和众多的港口,这本来是可以成为南方舰队反击力量的一种来源,但是由于军事策略的失误和军队成分的差别,这些优势反而成了南方舰队受损的根源。自从打通了密西西比河,人们都意识到这场战争将会在南方长久地进行下去。北方军队的战舰从各个港口长驱直入,这些原本为南方运载财富和支撑国家贸易的河流,瞬间成为对手反击自己的利剑,正是这些河道,把敌人引入了自己的心脏中心。昔日人们乐观地认为在经历了一场战争后还能够继续保持活力的地区,此刻正充满了绝望、无助和惶恐。海权的作用从来没有比这次战争更加体现出决定性的影响。

这场战争改写了历史的进程,那就是在北美这片广袤的大陆上,必须而且只能存在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不是几个相互敌对的分散小国。战胜的一方都在为自己取得的荣誉而喜悦,并且他们都客观地认为这些伟大的胜利必须归功于他们的海军优势。但是,那些了解美国历史真相的人应该提醒他们,他们的胜利,仅仅是由于南方不是以航海起家的地区,没有强大的海军。若非如此的话,历史可能就会改写。

四、人口数量

论述完影响一个国家海权的自然状况,接下来我们开始对影响海权的人口特征做一考察。人口特征也是影响海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口特征同海权的关系中,首先要思考的是这片地域人口数量的多寡,因为它同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是密切相关的。这里所说的领土范围,不仅仅是指其领土面积的大小,还要考虑到跟海权有关的海岸线长度及其特征。同样,这里所说的人口,不单单是指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数量,还要加上这些船舰上的水手、雇佣工以及生产海军物资的人员。

举个例子,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以及之后几次大规模的战争中,虽然法国人口远远多于英国,然而就海上力量而言,无论是和平时期的海上贸易,还是战争时期的军事效率,法国都远远不如英国。法国的军事效率的缺陷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每每在战争爆发之前,法国都占有绝对的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往往不能够在战争中得到维持。

比如在1778年,当战争爆发时,凭借海上动员,法国一次性就能够装备50艘战舰,而英国则刚好相反,由于它的海上力量分散在全球,要在本土集结40艘战舰困难重重。但是到了1782年,这种情况刚好反了过来,当时英国可以服役的战舰已经达到了120艘,而法国则一直没有突破71艘。再后来到了1840年,两国剑拔弩张,准备在地中海东部决战之时,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国军官称赞法国舰队高效的动力和舰队领导人杰出的才能,并表示一旦法国舰队跟实力相当的敌人开战,将绝对有制胜的信心,他说:“当我们集结到21艘战舰并将其组成战舰队伍之后,我们将不再有预备队,没有一艘战舰能够在6个月内投入战争。”但他接下来说:“我国与英国相比,实力相差悬殊,我们为了集结这21艘战舰,用光了所有的船员和水手,虽然我们在各地建立了后备力量和招募机构,但是这并不能接替已经服役了三年的海员,他们没有休整的机会。”

这些实例表明,后备力量的差距深刻地影响着一场战争的成败,这甚至比活动在海上实力的差异还要严重。因为一支活动在海上的舰队需要的不光是技术精湛的海员,还要雇佣一大批从事各种制造和修理的劳作人员,这些人做着修缮各种海洋上的装备或者跟海洋有关的行业。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都必须具备在海洋上生存的能力。英国有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爱德华·皮洛爵士对此很有远见卓识。1793年战争爆发时,同往常一样,海军遇到了人员不足的问题,但此时战争已经迫在眉睫,爱德华·皮洛爵士除了使用从来没有出过海的陆地人员以外,还命令手下军官去招募柯尼希矿工,因为他们职业的特殊性能够快速地适应海上作战的需要。结果证明,他的这个做法是非常英明的,一来这种做法避免了时间耽搁;二来在一场战斗中,他指挥下的舰队成功俘获了敌方的一艘装有大炮的护卫舰。更加值得人们深思的是,这些矿工服役时间才只有短短的几个星期,而他们的对手却在战舰上服役了一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的损失情况竟然相差无几。

或许有人会认为,在现代的战争条件下,这种后备力量已经失去了昔日拥有的那种重要性。因为现代舰船和武器的制造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的,而现代战争需要的是综合实力,即在战争爆发之初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给予对方毁灭性的打击,用人们耳熟能详的话来讲就是:要让一个国家毫无还手能力,就要在一开始彻底击败敌方的海军舰队,如果舰队被打垮了,这个国家其他的组织机构就没什么威胁了。就某个方面而言,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跟过去相比,后备力量的作用有所减弱,但假如两支舰队在某一地点相遇,激战过后其中的一支舰队被彻底打垮了,而另一支仍然能够继续作战,那么战败的一方想要重整旗鼓的希望就比以前要渺茫得多。一个国家的舰队几乎就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军力,若是惨败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我们来做个假设,如果英国的海军舰队代表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军事实力的话,那么,它在特拉法尔加一役中的败绩就比法国要严重地多。特拉法尔加对英国的重要性就好比奥斯特里茨和奥地利,吉纳和普鲁士。一个帝国的军队一旦被摧毁,那它就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了。据说拿破仑最向往的就是摧毁和瓦解敌军。

如果光看这些战争史实的话,有人就会认为这种后备力量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然而这一点还有欠考虑。前面提到过的那些军事打击都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指挥的,并且把战略眼光直接对准了对方的心脏。除了这些以外,战败的一方总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劣势而士气低落,因而团队精神与国家的荣誉感也是极其重要的。在乌尔姆一役后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3万奥地利军队一枪未发便放下武器投降。所以,之前的这段历史就是一部法国高唱凯歌而奥地利不断失败的历史。在不断受挫之后,发生了特拉法尔加海战。再往前追溯,则是联合舰队里西班牙人在圣文森特和法国人在尼罗河的战争,这些都距离我们非常近。这些打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毁灭性的,终结性的,除了吉纳的情况。在吉纳战争中,双方实力相差太过悬殊,所以这些原则用在它身上并不适合。

到了现在,英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国家,在蒸汽时代,它依旧保持着这种优势。法国和英国是全世界拥有最强大海洋军事实力的两个国家,那么到底谁更加强大呢?这个还有待考察。实际上,英国和法国无论是在海上力量方面,还是国内物质方面,都算得上是不相伯仲。如果一旦发生冲突,仅仅是人员和战备准备方面的差别能导致一场战斗或者一次战役后力量发生较大的变化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预备力量将要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有组织的后备力量,其次是海洋性人口的储备、机械技巧的储备、财富的储备,这些都将发挥作用。我们现在似乎已经忘记了英国在机械制造方面的绝对领先地位,这种优势使得它能够轻易地组织一批由机械工人组成的后备力量,在商业受到侵袭的时候,多下来的船员和机械工人将投身到武装舰船上去。

后备力量究竟能不能发挥作用,我们可以总结成:在现代的战争条件下,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如果一方败北的话,会不会因为这一次战役的失利使得整个战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在海洋战争中得到答案。至于普鲁士对于奥地利,德意志对于法兰西的胜利,都是强国战胜一个弱国的胜利,且不管是什么因素导致它的软弱。在时间跨度极大的普莱文之战中,如果土耳其拥有可观的后备力量的话,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将会是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