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人情、懂世故是社交场中的通行护照,社交场中需要的是八面玲珑、见风使舵,而木讷口拙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场面话"指的是人们为了某种交际的需要而说出的话,它不一定真实,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必要,也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
失意的人总是最敏感,所以我们说话时,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要注意别让他人产生被比下去的感觉。
智者曾说:"不要在一个不打高尔夫球的人面前,谈论有关高尔夫球的话题。"因为与人交谈时,彼此话不投机,往往会使人觉得非常尴尬,不知下一句该如何应付。
从另一方面来说,交谈的话题,对方不曾接触,也不曾感受过,不免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在自我夸耀,无视他的存在或鄙视他的无知,如此一来,岂不是又疏远了彼此的距离?
有些人总喜欢夸耀自己,往往认为自己的学识、能力高人一等。每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心得经验,却不知这样做常令一旁的好友不知所措。
一次,有人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主人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一家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逼,他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日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主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提早离开了。主人送他出去,在巷口,他愤愤地说:"即使他再能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得那么神气。"
主人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多年前他也遇过低潮,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年终奖金,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根根插在心上那般,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因此要提醒你,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要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特别注意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讽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你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能得意到几时,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香港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数万港元薪水。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可见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致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随意自夸、口无遮拦几乎是骄傲自满者的通病。这种致命的弱点不仅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意图,而且会使很多人心怀不满或恼恨不已。试想,如果别人的不舒坦是因你而起的,你还会得到好处吗?所以说,人应该把自己高人一等的某些东西适当地隐藏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心气太傲了,真的容易吃大亏。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比较麻烦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
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时,自己也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那种坏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就先煽动对方:"您的见闻广博",促使对方发表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
每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喜欢谈论自己,都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关心自己,如果你让他谈出自己的得意,或由你去说出他的得意,他一定会对你有好感,肯定会与你成为好朋友的。
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安然自慰,而有一个极好的心情。
尽管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不同,但都有需要受到尊重的精神需求。如果你忘记这一事实,与他人交际时,厚此薄彼,则会失去一大批人。
生活中,需要"捧场"的情形很多,上下级之间,求人办事,请客吃饭时,都需要我们"捧"出气氛来。有些人心思不够缜密,作风不够周到,常常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主角"身上,而把次要人物冷落一边,结果使场面陷入尴尬之中,他的预期目的,自然也就达不到了。
尽管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不同,但都需要受到尊重,维护面子的精神需求是一致的。如果你忘记这一事实,与他人交际时,厚此薄彼,则会失去一大批人。
有这样一场家宴:宴席上坐着男主人、科长,以及男主人的几位同事,圆桌上的酒菜已经摆得让人感觉"全心全意"了,可是,系着花布围裙的主妇还是一个劲地上菜,嘴上直说:"没有什么好吃的,请对付着用点!"
男主人则站起来,把科长面前吃得半空的菜盘撤掉,接过热菜放在科长面前,热情有余地给科长夹菜、添酒,而对其他同事只是敷衍地说声"请"。
面对这样"尊卑有别"的款待,试想男主人的几位同事将作何感想?他们很难堪,其中两位竟愤然起来,未等宴席告终,就"有事"告辞了。
像这样的宴席,男主人眼里只有科长,而慢待他人,使同事们的自尊心和面子受到损伤,非但不能增进主客间的友谊,反而会造成隔阂。
如果你为一个人而忽视了所有在座的陪客,那么不但大家心怀怨愤,主角也会不自在,所以请客时,要先创造出春风拂面的和悦气氛。
越是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越注重风光荣耀。在我们手里握有主动权时,不要忽略了每一个细节,不要因小疵而误大业。你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儿、一个动作,都说不定会触及他人敏感的神经。许多成功的伟人深明此理,往往对于普通人的人格外关照,因此也就格外受人爱戴。
在重庆谈判期间,由于国民党特务对中共代表团驻地监视很严,很多党外朋友无法到周恩来住处。郭沫若居住的天宫府,不仅交通方便,而且不为国民党特务所注意,郭沫若向周恩来提出可以用他的寓所会见友人。
有一天,周恩来在郭沫若寓所会见党外朋友,并亲自拟定了客人名单,让助手发请柬。由于助手的疏忽,忘了给一位朋友发请柬。时间到了,只有这位朋友没来,这才发现工作的疏忽。
于是,周恩来批评那位助手说:""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这看似小事,实为大事。对自己讲是无意的疏忽,客人可能认为是有意的怠慢,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而在同国民党进行复杂微妙斗争的形势下,尤其不能有丝毫的大意。"说罢,就马上派车把那位客人接来,周恩来还迎上去连连道歉。
让"小人物"感到自己受重视,没有被冷落,光靠热情礼貌还显不够,有时还必须施展一些手段,把双方的面子扳平,使"小人物"脸上有光。
适度地往自己脸上抹点儿"黑",讲一桩自己的"丑事"。人情面子像一块跷跷板,一头高,另一头自然就低。通过自我"抹黑"把身份降低,大家感觉上就平起平坐了。
威尔逊当选为美国新泽西州州长之后,有一次,在纽约出席一个午餐会,主持人在介绍他时,称他为"未来的美国总统"。这自然是对他的刻意恭维,可是对其他在座的人来说,却产生了相形见绌之感,众人的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
威尔逊因此想扭转这种一人得意众人愕然的局面。他起立致辞,在几句开场白之后,他说:
"我自己感到我在某方面很像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有一个人在加拿大喝酒过了头,结果在乘火车时,本该坐上往北的火车,却乘坐了往南的火车。
"列车员发现这一情况,急忙给往南开的列车长打电报,请他把名叫约翰逊的人叫下来,送上往北的火车,因为他喝醉了。
"很快,他们接到列车长的回电:"请详示约翰逊的姓,车上有好几名醉汉,既不知自己的名字,也不知该到哪儿去。""
威尔逊最后说:"当然,我知道自己的名字,可是我却不能像主持人一样,知道我的目的地是哪里。"
听众大笑。威尔逊幽默的谦逊,自我贬损的话,使众人感觉找回了面子,因此,消除了敌对不服的恶意,为自己赢得了人格力量。
一个真正会说话,会做人的人,就像冬天里的太阳,温暖但不耀人眼目,不给人以过分的压力,那么,在一些聚会中,不论是作为主人还是客人,他都将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
聪明人懂得"场面之言"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这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
一踏入社会,应酬的机会就多了,这些应酬包括去别人家做客、赴宴、开会及参加聚会等。不管你对某一次应酬满不满意,"场面话"一定要讲,套近乎的话一定要会说。什么是"场面话"?简言之,就是让人高兴的话。既然是"场面话",可想而知就是在某个"场面"才讲的话,这种话不一定代表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一定合乎事实,但讲出来之后,就算听者明知你"言不由衷",也会感到高兴。严格说起来,讲"场面话"实在无聊之至,因为这几乎可以和"虚伪"画上等号,但现实社会就是这样,不讲就好像不通人情世故了。
聪明人懂得"场面之言"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在人世间生存的人都要懂得去说,习惯于说。为此,必须明白说话、尤其说场面话的进退之道,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几种场面话
当面称赞他人的话--如称赞他人的孩子聪明可爱,称赞他人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他人事业有成等。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存在相当的差距,有时正好相反,但是这种话说起来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有八九都感到高兴。
当面答应他人的话--如"我会全力帮忙的"、"这事包在我身上"、"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当场会得罪人;对方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一下,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之计的作用。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场面话我们不想说还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2.知道如何说场面话
去别人家做客,要感谢主人的邀请,并盛赞菜肴的精美丰盛可口,并看实际情况,称赞主人的室内布置,小孩的乖巧聪明……
赴宴时,要称赞主人选择的餐厅和菜色,当然感谢主人的邀请这一点绝不能免。
参加酒会,要称赞酒会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参加会议,如有机会发言,要称赞会议准备得周详。
参加婚礼,除了菜色之外,一定要记得称赞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说"场面话"的"场面"当然不只以上几种,不过大概离不了这些。至于"场面话"的说法,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要看当时的情况决定。不过切忌讲得太多,以点到为止为好,太多了就显得虚伪而且令人肉麻。这也就是要掌握说场面话的火候与分寸。
做人要学会看情况说场面话,场面话说得恰到好处,便可以轻易赢得对方的好感,双方关系也就会在无形中拉近了。
以上所言,是场面话的"说"法,从另一方面讲,对场面话的"听"法,也另有一功。
某甲在一公家单位服务,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通过朋友牵线,拜访一位负责调动的单位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为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要求。
饭局中,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拍胸脯说,"没问题!"
某甲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置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又为什么对我拍胸脯说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这件事的真相是:那位主管说了"场面话",而某甲相信了他的"场面话"。
"场面话"是人际交往中说话必具的应酬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在社交中一些高手都懂得说,也习惯说。这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对于为一些时势所迫应景的话,你要保持冷静和客观,千万别为两句场面话就乐昏了头,因为那会影响你对事情的判断。
人是社会的动物,"场面"是我们经常要涉入之地,应酬的功夫如何,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入世"的标准之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忌讳之处。会说话的人,把着眼点放在别人光彩四射的一面上,调动起对方的情绪,赢得他的好感。
传说从前有位国王,因战争伤了左眼。在一次庆典中,找来了三个画家为他画像。第一个画家忠于现实,把国王的眼罩清清楚楚地画出来,国王脸色阴沉着,把他赶了出去。第二个画家见势不妙,于是便画了一幅国王正襟危坐的画像,双目炯炯有神。国王怒气冲天,更加不满意了。第三个画家献上他的画像,他画的是国王正在打猎的图景,国王半侧着脸,持枪正瞄准,显得十分庄严威武。国王舒了一口气,重赏了这个画家。
对一个寓言我们也不必较真,有个问题却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太光彩的一面。你无意中提起来,他会当成这是对他的讽刺,会疏远你们的关系;若刻意地避忌也不好,他心中的隐忧不除,总担心有爆炸的一天,心意也不得舒展。最好是在交谈中将其一笔带过,直接转入他的光辉面上去,这表示"我了解你,我钦佩你",如此,便可与人亲切自然地相交。
有一位在报社任职多年的记者,后来成了一家大企业的部门主任,薪水上涨了几倍。认识这位记者的人都知道,他身材矮小,口才一般,且没有任何耀人的学历。这样的人何以在数十个应征者中脱颖而出呢?
原来他在接到面谈通知时,立刻去图书馆查资料,知道了这家企业创办人的生平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