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景资料中他发现这位企业负责人,早年进过牢狱,这些不足为人道的事,这位记者暗记在心。同时他知道这个大老板在出狱后,从一个路边的水果零售店做起,后来涉足建筑业,最后才有了现在的大企业。
这位记者在面谈时,说"我很希望在这样组织健全的大企业效力,听说您当年只身南下闯天下,由一个小小的水果摊开始,到今日领导万人以上的大型企业……"
那个大老板有段不堪回首的牢狱生涯,所以从不愿提起过去。不料这个记者能避开那不光彩的一面,直接把出狱后的创业和他南下闯天下连起来。这样他就名正言顺地说起了他的成功史,说得超过面谈时间了,大老板还是意犹未尽。
最奇怪的是,原本面谈应该是应聘的说,招聘的听,而这位记者几乎不用说任何与将来有关的计划,甚至连自己的学历也不用提到,只要当听众就行了。
如果这个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说自己如何如何,把自己夸耀一番,肯定会出现另一种结局。
恭维的话,即宣扬别人的闪光点,同样也在精而不在多,只要说到点子上,就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事实上,几乎世上所有的事儿,都有正反两面,眼睛往正面看,话往好处上说,自然就不乏值得赞美之处。
某人擅长奉承,一日请客,客人到齐后,他挨个问人家怎么来的,第一位说是坐出租车来的,他大拇指一竖:"潇洒,潇洒!"第二个是个领导,说是亲自开车来的。他惊叹道:"时髦,时髦!"第三位显得不好意思,说是骑自行车来的,他拍着人家的肩头连声称赞:"廉洁,廉洁!"第四位没权也没势,自行车丢了,说是走着来的,他面露羡慕:"健康,健康!"第五位见他捧技高超,想难一难他,说是爬着来的。他击掌叫好:"稳当,稳当!"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捧腹大笑,但仔细想想,这不正是面对不同人说不同恭维话的奥妙之所在吗?
印刷厂的职工沈旭下岗了,他参加的招聘会不少,但因文化水平有限,都未能成功。这天他又看到一个企业招聘工人,决定去试一下。沈旭从侧面了解到,这家企业的总裁最初也当过印刷工人,他是凭借手中的几百元起家的。沈旭直接面见总裁:"您好!我是一名印刷厂下岗工人。我知道您以前也是一名印刷工人,我也希望能做得像您一样好,但没有机会,不知您能否提供机会?"这位总裁欣然聘用了沈旭。
在这则事例中,沈旭并没有用太多的语言,只是一句"我也希望能做得像您一样好",潜台词是,您做得真是棒极了,我很羡慕您,并且随之提出了要求,不知您能否提供机会?这样一来,总裁又想到了自己创业时的艰难,求职时的艰辛。于是,沈旭短短几句话,使总裁需要恭维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发了其同情心,最后,沈旭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这份工作。
常言道:十句好话能成事,一句坏话事不成。"高帽子"谁都喜欢戴,恭维话谁都喜欢听,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恰如其分的恭维肯定会让别人精神愉悦,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
"恭维不蚀本,舌头打个滚",聪明人善于使用恭维这根魔棒,这是接近对方、和对方初步建立关系的好方法,如果你能这么做,会受益无穷。
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词可以代替我10天的口粮。"渴望得到赞美是每个人内心中最迫切的需求之一,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回应与赞美。
在许多场合,适时得当的赞美常常会发挥它的神奇功效,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人人都渴望赞美,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上司对下级给予赞美,是对其工作成绩的肯定,能鼓励下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再接再厉地取得更大成果;同事对同事、朋友对朋友给予赞美,能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友情更纯真;夫妻相互赞美,可以增添恩爱、巩固婚姻;父母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赞美子女,既激励后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可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一个笑容可掬、善于发掘别人优点给予赞美的人,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爱。
赞美他人不一定非要在一些大事上面,如果发现他人身上的一些值得称道的小事也应该及时地说出来。赞美他人要有分寸,不离谱,恰到好处,不能给人肉麻的感觉。可以从日常细节下手,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你第一次遇上他,可以摆出一副欣赏神色,兴高采烈地赞扬:
"这件汗衫很适合你啊!"
"噢,穿得叫人眼前一亮哩!"
"嗯,今天打扮得这么漂亮,有喜事呀?"
"你真有眼光,这衣服太棒了!"
有人穿了新鞋、烫了头发,甚至背了个新包,你也可以套用以上的赞美词。不过要记住,必须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说,否则就流于虚假和公式化。
除了打扮,请多注意同事的工作表现。某个同事刚好成功地完成了某项任务,或者顺利出差回来,别忘了恭贺他们,说:
"你真行,难怪老板器重你!"
"你的干劲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旗开得胜,看来下一个任务又是你的囊中物了!"
这些说法并非是做人虚伪,这是一门艺术,如果你能够多留意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对你的人际关系一定有很多的好处。
赞美有如此的魔力,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赞美的度呢?
1.赞美要恰如其分
每个人都有许多优点和个人的特色,如果赞美符合他的实际情况,则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假如你的赞美不符合事实,只是随口凭空捏造,则成了"虚伪"。
如果我们对一位清洁工人进行这样的赞美:"你真是一位成功人士呀!你具备非凡的气质,你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对方一定会认为我们是神经病,因为这些话好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但此话如果换成对一位商场耆宿说,必定会起到非凡的效果。
2.赞美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
要赞美,就必须找到可赞美之处。而要找出别人的可赞之处,就要用眼睛去发现、去挖掘,这也是我们能够在最短时间里获得别人好感的、最该使用的一种赞美技巧。千万不要以为赞美细微之处是"不足挂齿"的。赞美只要言之有物,有血有肉,道出被赞美者的心血和精力所在,就能使人感到赞美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从而激发被赞美者的知音效应,产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动力。如果使赞美具体化,其效果肯定好得多。比如,赞美某位同事很能干,不如说他某件具体事办得漂亮更实在些;对某个有才干的同事,空洞地说他知识丰富,专业能力强,不如说在某件事中,他的建议和主张对解决问题起了什么作用更合适;遇到眼睛迷人、笑容可掬的女性,与其空泛地说"你很美",不如说"你眼睛明亮,充满神采,笑起来很可爱",更会使她满心喜悦。
3.慎重地给予赞美
赞美如煲汤,火候是关键。赞美对方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会让对方感到很舒服;把赞美弄得过白过滥,俗不可耐,变成了拙劣的吹捧,只会弄巧成拙。真正的赞美大师,非常懂得在赞美时控制好火候,将强弱分寸都拿捏得很得当,张弛有度,收发自如。
恰当地赞美别人,会给人以舒适感,同时也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如果恰当地赞美了朋友或下属,他们会竭尽所能来保持这个美好形象;如果恰当地赞美了领导,他会认为你是值得信任并了解他的人,会无形中拉近你们的距离。因此,作为一个聪明人,在沟通中必须掌握赞美他人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难免会出现得罪人的时候,因此,人人都需要学会说道歉的话。诚挚的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促进彼此心理上的沟通,增进感情,使这种关系变得更为牢固。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在有意无意间做一些错事,伤害了彼此间的情谊,也会因此造成不愉快,甚至产生感情上的疙瘩。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那就是要学会道歉。道歉,就是需要向对方表达出你内心深处真诚的歉意,这样才能求得别人真正的原谅。
向对方真诚地道歉,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而且还能促进双方心理上的沟通,缓解彼此的关系。真诚地向别人道歉,是一个人的明智之举。这就意味着,他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道歉要注意方式,道歉态度一定要诚恳,语气一定要真诚,否则就起不到道歉的效果。
有一次,毛泽东在连续两天紧张的工作之后,在卫士李连成的轻轻按摩下,逐渐进入梦乡,一会儿,响起了鼾声。他太累了。
这时,李连成向门口悄然走去,突然他发现窗子未关,用不了多久,外面刺目的阳光就会照到主席的身上。于是,他便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屏息关窗,生怕弄出声来。但由于太紧张,一不小心,百叶窗"咔啦"一声掉了下来,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毛泽东。他眼中充满红红的血丝,眼睑微微浮肿,怒气冲冲地命令李连成到院里站着去。
事后,毛泽东主席主动地向卫士道了歉。他说了许多很动情的话:
"你有点小错,我的错比你大,我不该发那么大的脾气。"
"莫怪我了,我工作多,脑子里想事多,睡着不容易,烦躁,情绪就不好控制。"
"委屈你了,莫怪我了,我已经认错了。我也忙么,国家大事想得多,干扰我睡觉也干扰我思考。我也是人么,人总是有点脾气,我们要相互体谅。"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也有犯错的时候,为了一点小事对卫士李连成大动肝火,的确让卫士感到委屈。然而,毛泽东在事后坦诚地向李连成道歉认错,并用吐露自己由于工作太忙、休息不好而容易发火的苦衷,语气谦和,态度真挚,听了这一番肺腑之言,李连成立刻怨气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