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2694000000003

第3章 舌头如利刃,伤人甚刀枪(3)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看你说什么,只看你怎么说"。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效果。与人交流时,不要以为内心真诚便可以不拘言语,我们还要学会委婉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一位国王,梦见自己所有的牙齿都掉了。一觉醒来,他招来一位智者为他解梦。

智者说:"陛下,您很不幸,每掉一颗牙齿,就意味着您会失去一个亲人。"

国王大怒:"你这个大胆狂徒,竟敢胡说八道,给我滚出去!"随后,他令人重打这位智者100大板。

国王下令找来另一位智者,并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梦。认真听完后,这位智者对国王说:"高贵的陛下,您真幸福呀!这是个吉祥的梦,意味着您会比您的亲人长寿。"

国王大喜,令人重赏这位智者100个金币。

这位智者走出宫殿时,一位礼宾官很不解地对他说:"真是不可想象!您对梦的解释其实同第一位智者差不多,为什么他受到的是惩罚,而您得到的却是奖赏呢?"

这位智者语重心长地说:"很简单,一切都是因为说话方式的不同啊。"

问题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是怎样说的。舌头是天底下最有威力的武器,它可以打动别人,破除你成功路上的障碍,也可以伤害别人,为你增添阻碍,所以学会利用舌头是人生的必修课。你只有认真听,仔细想,反复推敲,才能掌握住适宜的说话技巧。也只有这样,说话者也会如愿达到自己的目的。

据传在某国的教堂内,有一天,一位教士在做礼拜时,忽然熬不住烟瘾,便问他的上司:"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了上司的呵责。然后又有一位教士,也发了烟瘾,却换了一种口气问道:"我抽烟时可以祈祷吗?"上司竟莞尔一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话或提出意见都不能太直白,否则就可能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一句话到底应该怎么说,其实很简单,你要只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想想就会明了了。

在周末,许多青年男女伫立街头。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等待与情侣相会的,有两个擦鞋童,正高声叫喊着以招徕顾客。其中一个说:"请坐,我为您擦擦皮鞋吧,又光又亮。"另一个却说:"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吧。"

结果,前一个擦鞋童摊前的顾客寥寥无几,而后一个擦鞋童的喊声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个青年男女纷纷让他擦鞋。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出答案。我们听到第一个擦鞋童的话,尽管他的话礼貌、热情,并且附带着质量上的保证,但这与此刻青年男女们的心理差距甚远。因为,在黄昏时刻破费钱财把鞋擦得又光又亮,没有多少必要。显然人们从这儿听出的印象是"为擦鞋而擦鞋"的意思。而第二个擦鞋童的话就与此刻男女青年们的心理非常吻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这充满温情的时刻,谁不愿意以干干净净、大大方方的形象出现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呢?

一句"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真是说到了青年男女心坎上。可见,这位聪明的擦鞋童,正是传送着"为约会而擦鞋"的温情爱意。一句"为约会而擦鞋"一下子抓住了顾客的心,因而大获成功。

相传古时某布政使请按察使喝酒。席间,布政使因自己的儿子太多而表示忧虑。按察使只有一个儿子,又为儿子太少而发愁。一案吏在旁边说:"子好不需多。"布政使听了这话,于是说:"我的儿子多,又怎么办呢?"那位案吏回答说:"子好不愁多。"二人皆大欢喜,大加赞赏,一起举杯痛饮。

所以,一个心理成熟、懂得社交技巧的人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以怎样合适的方式说话办事。实话不一定要直说,可以幽默地说,婉转地说或者延迟点说,私下交流而不是当众说,等等。同样是说实话,用不同的方式说,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说话之前,要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要知道,我们强调的不是说了多少话,而是要通过说话最终达成什么目的。所以,在说话之前,一定确立说话的目标;另外,还要学会察言观色,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充分考虑到说什么话,如何说,什么时候说。确定了这几点,再开始说话,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我们还要充分考虑说话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再酌情说话,这样才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敌对情绪,成为一个到处受欢迎的人。

职业场所,我们要注意自己做事的态度,同时也要掌握说话的技巧,知道什么可以放开了谈,什么属于敏感话题,要尽量回避。这是为了不刺伤别人,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旧时茶馆里,喜欢贴一张"休谈国事,莫论人非"的字条。而今是自由民主的时代,你谈谈时局国事倒还真不妨事,但许多敏感区域却要记得避忌。

在职业场合,领导们时常要下诏求谏,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你万不可不知轻重地提一大堆意见,这时常会招来忌恨,埋下祸根。

汉元帝刘奭上台后,将著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所以贡禹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中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便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无疑,贡禹是十分精明的,他专拣皇上能够解决、愿意解决,甚至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去提,而回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问题,这样避重就轻,避难从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表明他做官的技巧已经十分圆熟老道了。

在现实中,中国人的圈子里讲关系、讲人情,外企讲制度、讲秩序,很多问题,即使客观存在,却也不是谁都可以去碰的。当我们人微言轻的时候,更不能动不动就乱放炮,否则自己将第一个受伤。

对上司固然要摆正态度,同事之间,也不能大大咧咧,想起什么说什么。

很多公司不喜欢员工之间打听薪水,因为同事之间工资往往有不小差别,所以发薪时老板有意单线联系,不公开数额,并叮嘱不让他人知道。同工不同酬是老板常用的手法,用好了,是奖优罚劣的一大法宝,但它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就容易促发员工之间的矛盾,而且最终会掉转枪口朝上,矛头直指老板,这当然是他所不想见的,所以老板对"包打听"之类的人总是格外防备。

有的人打探别人时喜欢先亮出自己--其实这样的人亮出来的价值也不大,主动亮牌的往往没好牌,比如先说"我这月工资……奖金……你呢?"如果他比你钱多,会假装同情,心里却暗自得意。如果他没你多,就会心里不平衡了,表面上可能是一脸羡慕,私底下往往不服,这时候你就该小心了。背后做小动作的人通常是你开始不设防的人。

如果你碰上有这样的同事,最好早做打算,当他把话题往工资上引时,你要尽早打断他,说公司有纪律不谈薪水;如果不幸他语速很快,没等你拦住就把话都说了,也不要紧,用外交辞令虚挡一下就可以了,比如,"换个有意思的话题"之类。

如果你转过行,就别拿现单位和原单位比。无论比出个什么样的高下,老板都不爱听。如果你说"我原来的公司是大牌,那里的管理水平高,工作环境比现在好,效率也要比这里高……"老板肯定会立即拉下脸,扔下一句"那么好,你就回去吧。"即使老板不在场,同事其实也不爱听你回忆昔日荣光,每个员工对自己供职的公司多少会有心理归属感,贬损公司,员工很容易以为你也在看低他。

就算你说的都是事实,原来公司确实不错,毕竟你现在端的是新东家的饭碗,这么不忘旧好总是不近人情。但也别以为喜新厌旧就好,如果你在现老板面前大谈原先老板的不是,情况只会更糟。他觉得你今天能这么议论原先单位,下次就会这么说现在的单位。

另外,在办公室里大谈人生理想显然滑稽,打工就安心打工,雄心壮志回去和家人、朋友说。在公司里,要是你没事整天念叨"我要当老板,自己置办产业",很容易被老板当成敌人,或被同事看做异己。如果你说"在公司我的水平至少够副总"或者"35岁时我必须干到部门经理",那你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同事的对立面上。

因为野心人人都有,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同僚挑战。僧多粥少,树大招风,何苦被人处处提防,被同事或上司看成威胁。做人要低姿态一点,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你的价值体现在做多少事上,在该表现时表现,不该表现时就算韬晦一点也没什么不好,能人要能在做大事上,而不要能在说大话上。

办公室是闲话的滋生地,工作间歇,大家很愿意找些话题来放松一会儿,为了不让闲聊入侵私域,最好有意围绕新闻、热点、影视作品谈天,避开个人问题,这样聊放得开而且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