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曾两度担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的陈章教授,是我国电子信息学科的先驱和宗师。我校电子信息学科这棵硕果累累的大树,是与他50多年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的。
陈章教授,字俊时,1900-1992,江苏苏州人,其父是清末举人。陈章于192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24年赴美国,翌年获普渡大学电机系硕士学位后,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任工程师。1926年10月回国,任广州无线电台工程师兼黄埔军校高级班技术教官。1932年任中央大学电机系教授,1935年起任系主任,前后主讲《电工基础》、《电力传输》、《电照学》、《电话学》、《电力厂》、《电力线路》、《无线电工程》等多门课程,锐意发展电信教育。他在1932年所著的《无线电工程》教科书,5年间再版3次。
在他92年的人际生涯中,有好几件大事是值得一提的:一是陈章教授于1921年大学毕业后留校,成为中国第一个工科的大学助教。在这之前,工科助教都是外国人担任。在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西方列强是不愿意中国发展自己工业和自己培育高级工程科技人才的。但是,从1921年起,历史将重新书写。
陈章教授不负众望,他在旧中国战乱纷纷、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面对可以经商或做官的各种诱惑,从没有动摇过坚守校园、培育人才的信念。从1935年至1978年,他在我校担任了43年的无线电系系主任,培养出了数以千百计的优秀大学生,他的一些学生已成长为著名教授、科学家、理论家,他培养了不少超过自己的杰出的人才。如新中国第一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王铮,中国潜射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等,均是陈章的学生;他们在取得巨大成就后念念不忘恩师,只要有便来南京都去陈老家中拜望。
二是在关键时刻积极参与,保住了我校的无线电学科,从而使华东地区和东南沿海的电子信息工业有了牢靠的学科依托。
1955年,在“高度集中”的思想指导下,主管电子工业的二机部与教育部商定,把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上海交通大学有线电系三者的全部师生和设备,迁往成都,建立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陈章教授时任南工无线电系系主任,他认为这样高度集中于一地的办学方法,无论是对电子学科的发展或对教学基地的布局,都十分不利。1956年6月,南京各大工厂反映到江苏省委,认为如把南工无线电系撤离南京,无疑将对教育和工业都有极大损失。这时周恩来总理到上海观察工作,江苏省委特派许家屯去沪面陈省委意见,要求留下南工无线电系。周总理听取省委意见后即表示返京重新研究解决。到了7月中旬,由国务院指令交通部拨出的专船将从上海启旋,先载上海交大师生,沿途经南京,让南工师生上船一同人川,同时南工教师的行李什物,已送集下关驳轮。由于台风袭击,延迟未发。正在这箭在弦上待发之际,南工院长汪海粟忽接教育部加急电话,通知南工无线电系人员暂缓启程。
这时,汪院长作出指示:“我受江苏省委之命,要系里几位老教授出面,去一电报呈周总理,申述保留南工无线电系的理由,可能对于周总理的决策有所影响。”时间紧迫,陈章先生当夜奔走于钱风章、王端骥、陆钟柞、吴伯修、阂咏川等教授家中,共商电文措词。大意是“..(1)世界先进国家正以迅猛速度发展无线电技术与教育,而我们却采取集中紧缩的政策,是否合乎潮流?(2)整个华东、华南处于国防前线,而无线电与国防的关系至为密切,将其全部机构向后撤退,害多利少;(3)多年来南工无线电系与市内各有关厂在技术与教育两方面充分合作,已见成效,若将我系撤走,前功尽弃。以上三点意见是否正确,请总理裁夺。”电文拟好后,陈章连夜送给汪院长,待回到家中已是午夜12点以后了。
电发后仅三四天,就接到消息,说周总理对江苏省委反映的要求和陈章等几位教授的意见,经过分析考虑后作出如下三条决定:1.南工无线电系留南京停迁。2.调南工无线电系16名教师去成都支持新校。3.南工已人川的仪器设备,除有线电部分外,全部运回南京。周总理能在此关键时刻听取下情,及时迅速地作出这一果断决定,使全校师生,尤其是陈章为首的无线电系师生非常感佩。
当时,上级曾有意在南京另立南京电讯工程学院,并拟任命汪海粟为筹备主任,朱启妾、陈章为副主任。结果未付实现,避免了再一次的失误。直至1956年底,无线电系总算安定下来,走上恢复发展的道路。现在,南工无线电系已由一个系繁衍到几个系,使无线电电子学成为我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三是陈章教授在晚年以一生积蓄和出售江苏路私寓所得,捐人民币20万元给学校,在电子信息学科中设立“陈章—黄吾珍奖学金”,1992年6月6日校庆90周年时开始颁奖,同年12月9日老人即长逝人间。
他确实做到了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