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074

第74章 “文革”前夕校情综述

南工从1960年首届5年制毕业生算起,至1970届止(1965年进校的学生于1970年毕业),总计11届5年制本科生,共毕业12738人。

研究生培养在1954年就开始了,但招生不是年年招,而是间歇性的,这可能是与当时政治运动较频繁有关。我校自1954年至1957年共招收34名,于1956年至1961年毕业31名。1958年至1960年停招。1961年至1965年又共招研究生73名,1964年至1968年毕业65名。“文革”期间再度停招。总计“文革”前人学的研究生共毕业96名,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相当一些学科有了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也初步形成一支研究生导师的队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文革”后发展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基础。

成人教育也初具规模。南工自1956年开始举办夜大、函授,至1964年成人教育共招生1690人,至1966年“文革”前共毕业1030人。除一部分中途辍学外,还有一部分因“文革”而中断学业。“文革”后,对凡愿继续攻读以取得毕业资格的,学校予以办班补课,读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及格,并完成毕业设计者,发给毕业证书,这已是80年代的后话了。当学员们拿到毕业证书时,均激动万分,想不到事隔近20年,学校还为他们办了这等好事,遂了夙愿。

60年代以来,教师队伍的职称晋升,由于受到运动的冲击,已不像50年代前期那样正常办理了。1957^1959年是整风、反右、大跃进,无暇及此。1964^-1965年是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职称工作再度搁浅。只有1960^1963年间经正式批准提升教师职务者计140名,其中提升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124名,确定讲师职务的12名。当时提升教师职务的批准权是:教授由教育部批准,副教授由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讲师则由院务委员会讨论审批。直至“文革”前,按1965年度统计,我校共有教师1006人,其中教授为43名,副教授为12名,仅占教师人数的5.4600,比例甚低,与学校地位极不相称。

当年的教授、副教授为:建筑系:教授—杨廷宝、刘敦祯、童窝、李汝弊(剑晨)、张墉森、成竟志、张烈。

机械工程系:教授—舒光冀、潘新陆、霍少成;副教授—黄锡恺、方友鹤、查礼冠。

动力工程系:教授—钱钟韩、吴大榕、范从振、王守泰、夏彦儒、阂华、曹守恭、孙仁洽。

无线电工程系:教授—陈章、钱凤章、金宝光;副教授—吴伯修、李嗣范。

土木工程系:教授—刘树勋、金宝祯、徐百川、方福森、方左英、戴居正、孙云雁、陈昌贤、余立基、吴肇之;副教授—李荫余、陆陶。

电子器件系:教授—陆钟柞、阂咏川;副教授—魏先任。

基础课系:数学教研组:教授—倪可权、马遵廷;副教授—张国瑛、徐培林。

物理教研组:教授—倪尚达。

力学教研组:教授—梁治明、胡乾善、郭会邦;副教授—鲍恩湛。

外文教研组:教授—祝修爵。

自动控制系:教授—杨简初、严一士;副教授—李士雄。

1957年至1970年的历届毕业生中,有不少人在“文革”后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有些人成长为著名学者、各级领导、劳动模范和企事业家。如韦钮、倪光南、高宗英、朱菊儿、王美岳、游景玉等。仅本校博士生导师中,便有鲍家声、柳孝图、杜顺宝、吕志涛、邓学钧、程文镶、许尚贤、孙国雄、施明恒、周强泰、唐国庆、宋文忠、章文勋、程时听、陆估人、王蕴仪、孙忠良、毕光国、韦钮、杨祥林、顾冠群等多名,其中韦任于1994年,顾冠群、吕志涛于1997年先后都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