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控制讲究对症下药,看人下菜碟。我们身边的人形形色色,爱慕虚荣者有之,优柔寡断者有之,多疑者有之,贪婪者有之,暴虐者有之。跟他们打交道,还真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找到那把独一无二的心理钥匙了吗?
第一节 把面子留给爱慕虚荣的人
没有虚荣的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托尔斯泰
虚荣心很不容易死去;在某些顽固场合,它甚至比它所依附的人活得更久。——史蒂文森
这两句名言都在说明虚荣心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也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古往今来,无论是富贵无比的帝王将相,还是地位卑微的贩夫走卒,虚荣心人皆有之。
因此,我们在与人交际时,就要学会洞察别人的虚荣心理,有意或无意中满足一下对方的这种心理,就能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也将会使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顺利一些,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现。
先看一个油漆推销员是如何成功的:
某一家油漆厂业务部经理派李强到一家家具公司推荐一种新型的油漆。李强怀着满满的自信走进了那家公司老总的办公室,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有受到热情款待,迎接他的是一张冷冰冰的面孔。
李强遭到了这番冷遇,并没有退缩,连忙说:“张总,我来您这里除了推销新油漆外,更重要的是您是我这几年最敬仰的人物之一,能够与您结识,我已经十分荣幸了。听说您的家具质量在全市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特地来拜访一下。您是咱市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您的非凡成就和辉煌经历中使我获益良多。所以,张总,麻烦您给我讲一下您的创业经历,好吗?就几分钟。”
听完李强的话,原本一副冷面孔的张总,脸色柔和了下来,嘴角浮现出笑意:“年轻人啊!如今年轻人的心境都特别浮躁,像你这样谦虚的年轻人很少见了。好吧,我给你讲讲。”随后,张总就把他的非凡经历简单地说了一遍,在此期间,李强对张总的讲述不时地给以赞许和掌声作为回应。
讲述完后,张总站起身,环视一周,对李强笑着说:“这办公室里的所有家具都是我自己制作的,怎么样?”
李强面露崇拜之色,对张总说:“我刚进办公室时,就发现这些家具款式大气、新颖、不落俗套,非常适合张总您这样的身份。现在我才知道,这些都是您亲自打造的,张总的手艺真是棒啊。只是张总,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不知道张总……”
“呵呵……没关系,说吧,有意见就提,我可是很民主的。”张总豪爽地说。
“张总,我刚才看您的桌子时,发现这漆的质量似乎有些问题,在防水的性能上有所欠缺,你可以看一下。”李强一脸认真地说道。
张总急忙低头仔细看那桌面上的一点水渍,上面的漆似乎淡了一些,马上说:“确实是这样,年轻人,眼力不错嘛!”
李强见时机已到,便连忙向张总介绍自己带来的一款新型油漆的特点,并特别强调它在防水性能方面的优越性。张总跟着对这款新型油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当场就与李强签订了一份采购合约。
李强之所以能够成功说服张总与他签订这份订单,就是得益于他对张总的一番夸奖与赞赏。正是这番恭维话让张总的心里美滋滋的,满足了张总的虚荣心理,这才让他能够与张总成功签单。
因此,我们明白了,只要你有虚荣心,就会有人奉承你,满足你;很少有人不喜欢被人奉承,所以奉承话也就成了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类人: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妨碍了他的表现机会,他望着你的眼神肯定是“两眼喷火”。对于这种虚荣心理特别强的人,我们只好敬而远之,要不然就会引来他的嫉妒和报复。
面对虚荣心强的人,除了敬而远之,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把表面的荣誉让给他。这种强烈的虚荣心正是自尊心过剩的一种表现,其实质是内心的自卑和心虚等心理缺陷所造成的。
和坤之所以能官居一品,与他善于奉承乾隆皇帝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君臣互动的故事:
一天,和珅看见皇帝御桌上有两只华贵玉石所雕刻的笔筒,晶莹剔透,看着甚是欣喜。他顿时心生一计,夜晚便叫心腹偷走了其中一只笔筒。
第二天早朝,乾隆皇帝见少了一只笔筒,大发雷霆,限和珅两天内破案。而和珅却哈哈大笑:“皇上啊!皇上!此乃天意所为,更是大吉大利啊!皇上。”
乾隆甚为不解,问道:“何意?”
“皇上,天意不让江山分两筒(统),而是要让这万里江山成为一筒(统)。”和珅情绪激动地说。
“哈哈哈……甚佳,好!好!好!”乾隆皇帝手捋颌下胡须,大笑了起来,连说三个好。
没过几天,和珅又让人将剩下的一只笔筒偷走了,在御案上放了一个铁皮筒。
早朝后,乾隆对和珅说:“和爱卿,这又是何天意?”
和珅赶忙跪下,脸上带笑,道:“皇上,此乃上天预示我们大清江山是一个铁筒(统)江山啊。”
“哈哈哈哈……说得好!”乾隆皇帝高兴万分,拍手称快。
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虚荣心强烈的人,追求的无非是一些浮华的东西,对于实实在在的东西往往并不在意,反而对于表面上的“荣誉”欲罢不能,所以,只要把“荣誉”让给他,满足他的虚荣心就可以了。
莎士比亚曾说:“轻浮和虚荣是一个不知足的贪食者,它吞噬一切之后,结果必然牺牲在自己的贪欲下。”我们都明白爱慕虚荣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一味地满足他的这种需求,最终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
耿定向在《权子·顾惜》中提到这样一则故事:一只雄孔雀非常爱惜自己的尾羽,因为它的尾羽在撑开后,那金黄与青翠的羽毛在阳光下交相辉映,非常的艳丽。在一个下雨天,它的尾羽被淋湿了,捕鸟人走了过来。而它并没有飞走,还停在那里摆弄自己的尾羽,最终被捉走了。
所以,如果你的朋友、亲人和孩子表现出强烈的虚荣心,不能一味地满足他,倒要规劝他,要不然最终会害了他。
第二节 犹豫不决者需要人向前推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总是向附近的居民买一堆草料来喂小毛驴。可是,有一天,有个农民因敬仰这位大哲学家,就赠送了一堆草料,放在另一堆草料的旁边。这只小毛驴面对这两堆大小、数量、质量和间距都相同的草料犯难了,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吃哪一堆好,最终给活活地饿死了。后来,人们将这种犹豫不决的现象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有心理学家曾这样设想过:假设那送草料的农民将其中一捆往前推一点,或者是有人在小毛驴身后抽几下,这小毛驴也就不会饿死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如果遇见犹豫不决的人,要主动提醒或推动他们一下,促使他们做出决定。原因是,这些犹豫不决的人,他们在作出选择时,总是一副不知所措、举棋不定的样子。此时,如果有人给他指明方向,他就会顺着你指出的方向前进,他不会在意你的意图,他需要的是做出决定。
大家一定看过电影《购物狂》吧,里面的女主角患有严重的选择恐惧症,有时连自己的吃饭问题都无法做出决定,更加不知道该爱上哪个人。现实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人,对于买什么衣服,选择吃什么,永远都是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导致大好时机白白错过。
和这类人相交,浪费脑细胞是避免不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迟疑时,直接给他答案,比等他作决定强多了。当然,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面临类似的窘境,在选择时,反复地判断其中的利弊,衡量得失,迟迟无法作出决定,结果想得越多,失去得越多,最后的选择常常让自己懊悔不已。只有果断、迅速地作出决定,才能把握最佳时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这样一道智力题: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只能允许抢救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件艺术品呢?人们都在苦苦思索,始终无法决定抢救哪一幅,毕竟每一幅都是无价之宝,是无法复制的。最后是法国着名作家贝尔纳给出了答案——“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大家来听听一名导购员的精彩演讲:
在一次表彰大会上,小莲站在讲台上,讲起了自己的导购经验。因为她是分公司负责销售服装的,平均每月的销量是最好的。所以,公司领导让她将自己的导购经验与下面的同事们分享。
小莲把自己的一次经历说了出来。有一次,一个漂亮的女孩和她的朋友来商店里选购衣服,她看上了三件衣服,这三件无论款式、质量和价格都差不多,女孩一时很难作出决定,到底买哪一件?她向她的朋友征求意见,朋友说:“要么全买,要不都不买,如果只买其中一件,你以后会后悔的。”
小莲这时走到她们身边,指着其中一件说:“你穿这一件一定非常漂亮,更能衬托出你的身材,不信你可以比一比!”
比过后,那女孩果然觉得这件比其他两件强,就直接买走了。小莲接着说:“很多人肯定有疑问吧,为什么不让那女孩都买走呢?答案是,如果我这样建议了,她可能都不买,我们做生意看的是长远利益,她购买时都这么难以抉择,如果她都买走了,穿起来时就更烦恼了,最后还会将责任推到商店身上,也许从此就不会再来了。所以,只要有人很确定地告诉她,这三件中哪一件是最漂亮的,她内心就已经倾向于那个人的选择了,也意味着以后她会相信这个导购员,因为她相信这个导购员给她的建议是正确的。”
她的这番分析,引起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所以,当你的朋友陷入犹豫不决时,而你又是他身边唯一能给他建议的人,适时地给出明智而果断的建议,他会本能地觉得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就会将你视为知己了,也就能顺着你的意愿做事了。
某家公司,在下个月要评选部门经理。现在有两位竞争对手,一位叫陈曼华,另一位叫方丽珍,两位在业绩上都是一样的出类拔萃,可是在资历上,陈曼华比方丽珍少了一年,这样陈曼华就有些底气不足。
总经理在会上宣布这次评选是内部人员匿名投票选举,这让陈曼华看到了晋升的希望。她知道这和资历没关系,这次拼的是票数,只要票数比方丽珍多,就能够升为部门经理了。陈曼华自己私下默默盘算着,发现自己的票数有可能与方丽珍的票数相同,而决定胜负的那一票有可能就是那个才来半年的小惠。
下班后,陈曼华看到小惠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她就跟了过去,与小惠聊了起来。当说起这次选举时,问她选谁,小惠犹豫了半天,也没说出来。陈曼华知道她性格有些犹豫不定,不能果断作出选择,便向小惠介绍起自己来。将自己的情况介绍完,她便对小惠有点开玩笑地说:“实在没有人选,就选我吧,反正你也不知道选谁。”
而选举结果出来后,陈曼华正是凭着多出的这一票超过了方丽珍,最后如愿以偿地升为了部门经理。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知道:这些犹豫者在作决定时,不知道如何选择,这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但恰好也就是你影响他们思路的时候。千万不要给他灌输过多的信息,这样反而会让他摇摆不定,内心会更加无法选择;所以,要直接指出出路,他们就会听从你的建议了。
他们犹豫的主要原因是害怕自己的选择会导致失败,或是那个结果不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他们很清楚,一旦作出了选择,付诸实践了,也就没有后悔的机会了,对于不利的结果,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
因此,对这一类人,你在左右他们之前,要让他们看到选择后的美好结局,让他们明白这样的选择,结局并不是他们想象得那样恐怖,而是更加美好和光明的前景。
第三节 疑心者最需要安全感
古时,有一个人,名叫涓蜀梁,生性胆小且愚笨。有一次,他出外访友。天空高挂着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倾洒在他的身上,在地面上投射出一条长长的黑色身影。他低下头看着这条黑影,发现他每往前走一步,那条黑影也随他往前走一步。“这是地狱的小鬼跟上我了!”想到这里他便害怕了起来。
他想以疾跑的方式摆脱这小鬼的纠缠,由于跑得迅疾,头上的发髻带掉落也不知道,头发散乱在身后。他气喘吁吁地低头看那小鬼,发现小鬼还紧紧地跟着他,小鬼的头发随风飘荡,便认定这是女鬼在向他索命,吓得他顾不得休息,便狂奔了起来。由于承受不了心里的恐惧,他被吓死了。
这则故事就是谚语“疑心生暗鬼”的由来。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种多疑的人往往内心深处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对于别人的行为和目的,总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心里充满了各种疑虑。所以,这种多疑者在人际交往中认为别人与他交往是心怀不轨,或者是对于别人的话语,总是来回琢磨,分析对方是否有言外之意。
与这样多疑的人相处,让很多人感到困难,因为与他们在一起时,说话与做事总是要小心翼翼,哪怕一丝不自然的表情和动作都会引起对方的疑虑。一个笑容和眼神都会被对方理解为嘲笑和敌意,与这样的人相处往往会有种很压抑的感觉。
与这样的人相处,如何才能让双方都感到舒适呢?当然是越坦然,对方的疑心就越少。因为他内心认为,看别人脸色说话的人必然心思缜密,会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反而说话大大咧咧的人,会被他认为没心眼,说的必然是心里话,不用费心思去猜。所以,你在与敏感多疑的人谈话时,眼睛要直视对方,神情要坦诚,最好不要拐弯抹角地进行各种试探,而是应该说话直来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