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控制力
26985200000018

第18章 性格迥异者,款待亦不同(2)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煮酒论英雄”的精彩故事:

东汉末期,群雄逐鹿。寄人篱下的刘备为了打消曹操的疑虑,甘于天天摆弄菜地。曹操因爱才,不忍杀掉刘备,想把他纳为己用。

有一天,曹操请刘备喝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突然乌云密布,大雨将至,天外有一片彩云,犹如一条巨龙腾空,曹操与刘备凭栏观看。

曹操:“玄德,可知龙之变化?”

刘备:“不知,愿闻其详。”

曹操:“龙可大可小,能升能隐;大时能吞云吐雾,小时能藏于万物之中;升时能纵横宇宙,隐时能潜于波涛之内。如今春深,龙此时变化,犹如一个人乘龙而纵横四海。龙之物,可比之当世英雄。而玄德兄,时常在外游历,肯定知道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

刘备:“不敢,我见识浅薄,何以认得谁是英雄呢?”

曹操:“玄德兄,你太谦虚了。”

刘备:“备,得于陛下的恩宠与庇护,在朝为官。天下英雄,实在没有见过啊。”

曹操:“即使没见过,该听过他的名声吧。”

刘备:“淮南的袁术,兵粮俱全,能称英雄否?”

曹操笑道:“袁术已经是坟墓的枯骨,早晚必会被我所擒。”

刘备:“河北的袁绍,四代三公,门吏甚多;如今虎踞冀北,麾下不乏有才能者,可为英雄?”

曹操笑道:“袁绍此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做大事且爱惜性命,视小利却不顾性命;不是英雄。”

刘备:“有一人,人称八俊,威震九州。刘表能为英雄?”

曹操:“刘表此人虚有其表,不为英雄。”

刘备:“江东领袖,血气方刚孙伯符,为英雄吗?”

曹操:“借父辈的威名,孙策不是英雄。”

刘备:“益州的刘季玉,怎样?”

曹操:“此人虽为宗室,却只是守家产的狗罢了,怎能配得上英雄?”

刘备:“那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又怎样?”

曹操鼓掌大笑:“这些碌碌无为之人,何足挂齿。”

刘备摇头道:“除此之外,我实在不知了。”

曹操:“能为英雄者,必心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内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那谁还能被称为英雄?”

曹操用手指指刘备,然后又指向自己,道:“当今天下,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听此话,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和勺子不觉掉落在地上。此时正好大雨倾盆而下,雷声阵阵。刘备忙低头捡起筷子与勺子,道:“被雷声吓到,才至于此。”

曹操笑出声,道:“大丈夫何惧雷声?”

刘备:“雷霆万钧,圣人听到也会变色,何况我呢!”

这才将那段话借掉落筷子和勺子轻轻掩饰了过去,打消了曹操的疑心。

从这段精彩的对话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大人物大都是多疑者,野心越大且处在危险之地者更加多疑。为了消除这种多疑,最好的办法是把言行都放到光明处,任对方审视。

话题尽量放在对方感兴趣的地方和优点上,加以赞扬与鼓励,言辞一定要妥当。只有这样,对方才会认为你的心里不存在任何不良企图,才能逐渐消除对方的怀疑。这些多疑心理大多是由自卑心理产生的。这种方式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树立对方的自信,从而减轻对方的多疑心理。

有些人说话和做事喜欢故弄玄虚或是给别人一个惊喜,也容易引起别人的猜疑。如果对方是多疑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行动和目的说清楚,不要让对方猜测,尤其是对那些身处险境的人更是如此。也有一些领导者,当自己的下属能力有些“功高震主”的时候,也会引起他们的猜疑。你只要给予这样的领导者足够的安全感,就能消除对方的疑心,彼此和平共处了。

第四节 对贪心者,不妨给点小便宜

有一对老夫妻住在大海边,他们在破败的泥棚里住了三十三年。老头儿撒网打鱼,老太婆每天纺纱织布,相依为命。

有一天,老头儿撒网捞到一条金色的鱼儿。鱼儿苦苦哀求老人放了它,并保证给予丰厚的报酬。老人见这鱼儿与众不同,便放了它。回到家后,便对老太婆说了此事,老太婆骂了老头儿一顿,希望要个木盆。老头儿回到海边呼唤出金鱼,说出了要求,金鱼满足了他的这个要求。

老太婆看到这个要求果然实现了,开口要老头向那金鱼要一座木房子,老人照做了,金鱼再次满足了他的要求。这次老太婆又要当一个贵妇人,老头儿乖乖地又去求那金鱼,金鱼依然满足了这个请求。

没过多久,当了贵妇人的老太婆又想要当至高无上的女皇,要老头再去求那金鱼,这次金鱼还是答应了他。当老太婆厌烦女皇的生活后,又让她的丈夫去求金鱼,希望做一个海上的女霸王,老头无奈,只好照办,这次金鱼一句话没说,游到深深的大海里去了。转眼间,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老太婆又回到了她的泥棚里。

这个童话故事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普希金写的。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对于贪婪的人,给予的越多越能激发他的贪心,也就越无法满足他贪婪的欲望。现实社会中,这种现象也是非常多见的,某个朋友向你借10块,你爽快地给了他,不久后,他会向你再借50,假如你再次爽快地借给了他,他一缺钱就会变本加厉地再次向你借钱,这就是人性的贪婪。就像童话故事里的老太婆从木盆到女皇,这一再的请求正是在说明人的欲壑是无法填满的,还会进一步地扩大。

还有一种人,总是想把便宜都占尽,还不愿付出一点点代价,更不能吃一点亏,如果吃了亏就会心生嫉恨,想方设法报复别人。一旦你面对这样的人,如果你与他针锋相对,不肯退让一步,他必视你为仇敌,因为他已经习惯被“让”了;可是任由他予取予求,他则会越发地贪心,直到你无法满足他。当你满足不了他的要求时,同样会引起他的嫉恨。对这种人,你只能给点小便宜让他占占,或是跟他进行一番讨价还价,这样他就会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也就不会再来骚扰你了。

大家来看两则被贪婪毁灭的故事:

故事一:

广袤寒冷的北极,有一群无敌的动物,就是庞大的北极熊,可是爱斯基摩人却能轻易地捕获它们。因为北极熊有一个致命的特性——“嗜血如命”,爱斯基摩人就利用它们这种特性,将动物的血冻成冰块,中间藏一把双刃的匕首,最后把这冰块放到雪原上。

当北极熊闻到血冰块散发的气味时,会尽快赶到,并贪婪地舔着那血冰块。渐渐地,北极熊的舌头会麻痹,等刀刃划破它的舌头时,鲜血会不断地涌出来。随着它们不断地舔,刀刃也就越划越深,血自然会越流越多,最终北极熊因失血过多而昏厥,爱斯基摩人就这样轻易地将这群凶残的动物捕获了。

故事二:

刚进入政府机关的学员在参加领导干部廉政培训班的时候,党校的一位老教授给他们讲了一则内蒙古草原上的动物——鼬鼠的故事。

鼬鼠每天忙忙碌碌,不断地在森林里寻找食物,将吃剩下的食物储存在它们的巢穴内。生物学家统计,一只鼬鼠一生能储存的“粮仓”达二十多个,够十几只鼬鼠毕生享用了。然而,这些鼬鼠最后竟然是被饿死的。

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有一个习性,就是必须找到硬物啃咬以磨短两颗门牙,否则门牙会不断生长而无法进食。当鼬鼠年老的时候,就会躲在它们的“粮仓”内,而“粮仓”内却没有储存磨短牙齿的硬物,结果因门牙不断生长,让鼬鼠无法进食,最后鼬鼠活活饿死在粮堆上。

有很多学员不懂,为什么这些鼬鼠不在它们的“粮仓”内储存硬物呢?这也太愚蠢了!

老教授告诉他们,鼬鼠这种动物是非常有灵性的,从它们储存食物上就能看出这一点来,然而他们的死亡则是死在自己的贪欲上。贪欲使它们只看到食物,却看不到石子。正因为看不到粮食以外的任何东西,掉进了贪欲的陷阱里,隐患早已埋下,最后贪欲葬送它自己。

很多聪明人有时也会犯和鼬鼠同样的错误,所以要不断地警醒自己,使自己避开贪欲的陷阱。

老教授的最后一句话,像一声警钟,在学员的内心久久地回响……

这两则故事告诉我们:贪欲能蒙蔽理智,不懂得适可而止。贪心如狼,永无满足的时候,只有让它吃点肉,然后给它一刀,方能止住它的贪欲。当然,日常生活中的贪婪之人一般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就,最多是在财物或荣誉上有点贪心,虽然很讨厌,但不至于令人憎恨。

看下面这则故事,相信大家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况:

李振开车不小心撞到了骑自行车的王宇,王宇的腿部流血,李振要带王宇去医院治疗,王宇说全部医药费由李振出,而李振也答应了。

王宇觉得李振有点老实,便以不能上班为由,要李振赔偿他的损失。李振想这是应该的,便答应会给他一笔钱。王宇内心认定:这人是个不在乎钱的主,便再次狮子大开口,要营养费、请专门护士的护理费、精神损失费等等,最后给李振列出了一张长长的清单。

李振一瞧,这是讹上了,便提出要鉴定事故责任,并按照保险公司的规定进行赔偿。王宇慌神了,忙说:“不用了,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这则故事也是在告诫我们:遇见贪婪之人,要让对方看到你的底线,还要给他一种压力,觉得自己随时有反悔的可能,这样对方才会占点小便宜便尽快收手。

第五节 反弹琵琶术能制伏逆反心

这件事发生在某校园:

清爽的早晨,校长看见一个小女生在校园的花园内折了几朵鲜艳的花儿,这是违反校规的行为,然而校长并没有立刻批评她,反而关切地询问她发生了何事,为何摘鲜花。小女生告诉校长,她的奶奶病重了,奶奶非常喜欢鲜花,小女生却买不到。这让校长非常感动,为了保护这颗天真善良的心,专门送了这个小女生两束花。告诉她,一束是送给她的奶奶,祝愿她早日康复;另一束是送给她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出这么爱长辈的孩子。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学习和品格方面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因为小女生在做错事后本以为会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表扬,使小女生产生自责心理,继而萌生了改正错误的想法,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