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能成功。要想赢得人心,就得用心体察对方的需求;把笑容挂在脸上,把好话挂在嘴边;切忌得意忘形,尤其是面对失意者;不要揭别人的伤疤,小心对方记你一辈子!
第一节 赢得人心,就要满足其要求
维多利亚女王每天忙碌着国家大事,很容易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
有一晚,举办晚会,她忙着招待各地的王公贵族,没有时间理会她的丈夫。等到宴会结束后,女王发现丈夫不在宴会上了,她立刻察觉到她的忽略让丈夫生气了。
走到家门前,女王敲了敲丈夫的门。里面传出丈夫的声音:“谁啊?”维多利亚说:“女王。”见丈夫并没有开门,她有些生气了,本打算离开,可还是忍了下来。
她再次敲了敲门。丈夫还是说:“谁啊?”“维多利亚。”她说道。见丈夫这次依然没开门,维多利亚真的生气了,想到自己身为女王,丈夫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呢?可是,她还是设法让自己冷静了下来,于是,她再次敲响房门。丈夫仍然问道:“谁啊?”“你的妻子。”维多利亚答道。结果这一次,丈夫很快打开了门。
为什么女王会遭到丈夫一再地拒绝呢?答案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女王丈夫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身为女王的妻子的平等对待和尊重。
这种说法让我们想到了心理学上的马斯洛效应,它是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名字命名的,马斯洛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当人们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会进而追求心理满足和社会认同,被爱、被尊重,最终渴望人格与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这是人类共同的特质。也就是说:只要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就能轻易赢得人心。
下面看一则小故事:
小穆要办事,必须得到政府机关的批准,便天天往这里跑。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有些低,或许是那些办事的工作人员面对的事情太多了,看着有些疲惫,服务的效率也就差了点,一件事往往跑很多趟才能有结果。
这次,小穆又来到机关办事,接待他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小穆说:“先生,你在这里做了多久了?”
“四年了。”小伙子头都没抬,漫不经心地回答他的问题,显得有些不耐烦,“怎么?有问题吗?”
“不,难怪呢!”小穆故意惊讶道。
小伙子白了小穆一眼,疑惑地说:“怎么了?”
“没有,我经常来这里,从没见过你罢了,不过我今天才发现,机关里,你可是我见到的最努力工作的人了。”
小穆真正的发现不是这个,而是当他说完后,那小伙子的眼神变了,整个人立马精神了很多,待人也亲和了很多,立马接手了小穆的事情。
小穆心里很高兴,就趁机说:“你这样能干,下次我办事还找你。”
然后,小伙子几分钟就把小穆的事情办好了,从前这样的手续至少跑两趟才能办好,这天却只用了几分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了解到对方的不同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他着想,尊重对方的需求,满足他的心理期待,你就能够赢得他的心,对方也就愿意接触你,进而喜欢你,甚至甘心为你办事了。
人是很难满足的动物,得到一部分满足,也会有另一部分的缺失,而那些尚未满足的需求,往往能影响他们日后的行动。所以,当你满足对方的需求后,对方就会亲近你、接纳你,在你的激励下,积极地为你服务。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想要尽快脱颖而出,懂得满足他人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妨看两则小故事:
故事一:
王辰刚进入这家财务公司,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职员。这天,这家公司的老板想要看到一种形式非常特殊的账目——比报纸还要大两倍的账单。
老板把想法告诉他的财务职员们,没想到遭到了职员们的一致反对,大家觉得老板的要求太过无理。王辰却觉得这没什么,是可以做到的。于是,便接受了老板的要求,顶着上司、同事的压力,王辰将拟好的“怪异”账单给他老板看,老板看后非常高兴,便让各科的人马上研究这份账单上的账目。
此事过后,老板便注意到这个迎合他意愿的小职员。这让王辰在这家规模很大的公司里马上显得很突出,也有了他进一步施展自身才华的广阔舞台。
故事二:
寒冷的冬夜,外面飘着大雪。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身材有些消瘦、衣衫破旧的钢笔销售员,心里不免生出一股怜悯之情。他走了过去,毫不犹豫地将五十元塞到这个钢笔销售员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然而,商人没走几步,忽然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于是,他又回到那个钢笔销售员跟前,有些歉意地解释说:“不好意思,走得有些着急了,忘记拿钢笔了,别介意啊!”
临走的时候,他还郑重地对钢笔销售员说:“小伙子,你和我一样,都是一名商人,你要多加努力啊。”
几年后,在一次商贾云集的酒宴上,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年轻男子对这位商人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打扰一下,您可能早已忘记了我,但我对您一刻也不曾忘记。曾经您给了我自信和自尊。在那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推销钢笔的销售员,直到您和我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为止,我也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作为晚辈很感激您的教导之情,我非常尊敬您。”在场的人听到年轻男子的话后,都纷纷鼓起了掌。
这两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当满足对方需要的时候,首先要洞悉对方最主要的需求,只要满足了对方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需求,就会给对方一个深刻的印象,也就能够赢得对方的心了。马斯洛说过:“在特定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没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了。”
每个人的位置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自身的需求自然也不同。所以,满足对方的要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洞悉这种差异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争取主动。
第二节 揭人不揭短,失意人前莫得意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成为皇帝后不免有少年时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来找他。而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赏给他们一官半职。
一天,朱元璋儿时的一位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来到京城,经过几番周折终于见到了朱元璋。一见面,他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声嚷嚷道:“哟,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啧啧,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你干了不少坏事但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偷吃豆子,就是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熟你就先抢了起来,结果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还记得不?”
这位老乡还在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再看到文武百官个个都憋着笑,脸“唰”地一下拉了下来。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将这穷哥们儿杀了。
在生活或工作中,总会有些人说话办事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无意间就揭了别人的老底,犯了别人的忌讳,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惹祸上身了,就如故事中的这穷哥们儿一样。
说话最忌讳在没有弄懂他人意图前开口,把别人的短处当做笑话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尊和荣誉,如果不懂得“当着瘸子不说短话”的道理,只会让你处处树敌,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更遑论用说话征服他人,成就自己了。
还有一则故事也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
陈某与王某在某公司销售部门上班,两人同为上进青年,都认为对方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销售业绩也是难分高下。公司领导打算提拔其中一位为销售主任时,两人的矛盾更是迅速升级。他们的竞争意识太过强烈,互相指责,尽可能揭对方的短处,彼此都希望将对方压倒,很多人试图劝解也无济于事。结果,由于他们互相揭短,大家看到的都是他们的缺点,公司领导认为他们不具备提升销售主任的资格,反而提拔了同部门的其他同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一些居心险恶的人,这类人最擅长揭人伤疤:“哼,我还不知道你过去是什么东西!”甚至还直接挖苦那些有生理缺陷的人,喊人家瘸子、麻子、矮子等,往往使对方感到难堪。而这些言语会使因缺陷而自卑的人更加看不起自己,从而意志消沉,最终走向极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短处,一个只会肆意揭露别人的短处,或以伤害他人为乐的人,只会被别人所讨厌,遭到他人的唾弃。
还有一种情况,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的朋友、同事、家人或上司难免会遇到一些失意的事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去安慰一下或给他出谋划策。可是这样做却是不恰当的,因为你这不是安慰,而是“当着瘸子说短话”的行为,会让对方的心境更加恶劣。
台湾作家刘墉曾经写过这样一则故事:
某部门的王经理、小张、小王、小邱一起炒股票。在最初几个星期,王经理每猜必中,很多人都崇拜他、跟从他,将他奉若神明,他买什么大家跟着买什么,王经理也是一副扬扬得意的样子,将自己这种炒股获利的运气完全定义为天生的“第六感”。
没过多久,王经理的“第六感”似乎失去效用了,每猜必亏,这引起众多跟从者的质疑。小张站了出来,成立了炒股“自救会”,很多人跟着加入,不再听从王经理的意见,而是集大家的智慧集体炒股,他们还让王经理也跟着他们一起做。
小邱对王经理的意见依然表示尊重,没有冷嘲热讽,也没有过度的怜悯或同情。当小张成立“自救会”时,小邱却陪在王经理身边吃便当。结果,王经理因血本无归、债台高筑而辞职,但在临走时他向公司领导举荐小邱为下一任经理。
小邱能够成功升职,正是因为他采取了一种正确的处世之道:劝人不揭短,失意人前不提得意之事。假如,众人炒股成功后办庆功会,那么这种行为对王经理而言就是在揭短,站在王经理的角度看,这就是当着他这个股市失意人谈得意的事,他肯定会记在心里。
小张劝说王经理和他们一起做,这动机是好的,不希望他亏损太多,但是,王经理却不这样看,他认为这是有意扫他的面子,给他心里添堵,无异于扇了他一巴掌。小张的劝人方式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小邱则相反,他懂得如何安慰一个失意的人,虽然他私下不买王经理选中的股票,但是他并没有显露出来,反而对王经理依然如故。
其实,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你也以一个失意人的角色去安慰他,千万不要以一个得意人的身份去指导他,这样只会弄巧成拙。
下面这则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某家公司,张主任因工作业绩不好而被降职,公司领导派了一位能干的下属到这里接替张主任的职务。由于原先张主任的群众根基比较深,而他对这位领导本就有抵触,于是就联合那些迎合他的群众架空了这位新领导。唯独陈亮一个人主动接近那位新领导,陪他抽烟、喝酒、吃饭、工作。彼此间的谈话里,陈亮也有意无意地向新领导透露这里的人同样不喜欢自己的原因。这让新领导感觉这个小伙子也和他一样被敌视和漠视了。
几个月后,由于工作出色,新领导得到了公司上层的提拔。新领导自然也没忘记这位与他同甘共苦的陈亮兄弟,第二天,便宣布陈亮为部门经理助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别人向你诉苦,千万不要传授他成功经验,也不要以一个成功人士的心态来开导他,这样会让对方有一种挫败感,有的人会认为你其实是在故意炫耀。所以,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失意人前,千万莫谈得意之事。
第三节 赞美加赞美,效果会更佳
赞美是将自己对别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欣赏回馈给别人的过程。赞美对别人是一种关爱,也是人际关系中一种良性的互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赞美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有一种天性,就是渴望被人赏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适时地赞美别人,如果不善于赞美别人或得不到他人的赞美,我们的生活就会缺乏许多愉快的情绪体验。
与人交往中,如果你被他的话或某种品质所感动,就要由衷地去赞美,没有人不喜欢被赞美,并且大多数人会很期待别人的赞美。美国文豪马克·吐温曾说过:“受到一次赞美而得意两个月。”一位名叫洛斯的狱长也发现,对于犯人的勤劳加以适度的赞美,要比严厉地惩罚、责备他们的过失,更能得到他们的合作,也更能促进他们恢复健全的人格。
我们来看一则小故事:
1921年,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提拔查理·夏布为“美国钢铁企业”第一总裁,年薪一百万。夏布并不是天才,对钢铁认识也不算多,他被擢升的原因就是他拥有一种优秀的人事管理能力。夏布说:“我想,我天生具有激发人们热忱的能力,促使人将自身能力发挥至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和赞赏。我从不批评他人,我相信奖励是使人工作的原动力。所以,我喜欢赞美而讨厌吹毛求疵。如果我喜欢什么,那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他人。”
赞美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即使有些话是假话,说多了别人也会感觉是真实的。语言的力量就是这么大,没有道理不用。
可能对方觉得你说的赞美话是客套话,但久而久之也就相信那是真的了。所以,要想赢得一个人的心,基本要诀是赞美之后再赞美。
但是,赞美要分清对象,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赞美方式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不妨先看一则小故事:
张华刚刚毕业,加入一家IT公司,而她的上司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平时不苟言笑,对待工作也非常认真严肃。正因为这点,张华总认为她对自己有意见,她便想用各种方法去讨好那位女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