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条“鲇鱼”看上沃尔沃这只“硕鼠”了。李书福会成功吗?谁都不敢妄下结论。而那厢,李书福早已展开行动,积极为自己的计划增加获胜筹码了。他的第一步举动,是邀请汽车领域响当当的人物赵福全加入吉利汽车。
1985年,22岁的赵福全从吉林大学汽车系内燃机专业毕业,之后开始了留学生涯,在日本广岛大学获取博士学位。1992年3月,获博士学位后,赵福全先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任研究员,继而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助理研究员,并于1996年4月升任该大学助理教授。
1997年4月,赵福全进入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任产品工程师,从此开始进入汽车技术研发领域。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优良的研发能力,赵福全很快在克莱斯勒崭露头角。这一年,也是李书福事业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不过忙着造车的李书福还没有精力关注这个克莱斯勒的普通工程师。
1998年,福特汽车旗下的戴姆勒品牌,并购了克莱斯勒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这一年,赵福全成为新公司的工程专家,从事发动机研发。
从1960年开始,戴姆勒品牌就掌握在捷豹汽车手上,而福特汽车则是在1989年才将捷豹收入囊中。福特汽车给了戴姆勒品牌绝对的自由,也给了赵福全快速成长的自由环境。
1999年9月,赵福全升任戴姆勒公司发动机技术高级专家,负责汽车动力总成开发研究。2003年6月,赵福全更是破天荒地出任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技术中心研究总监(Research Executive),这是外资汽车第一次任命华人总监,在福特王国的历史上更是绝无仅有。
再看看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汽车的发展情况。
2003年4月,吉利第十万辆轿车在宁波基地下线。8月,首批吉利轿车出口海外,实现吉利轿车出口“零的突破”,李书福当时兴奋了好一阵子。
人怕出名猪怕壮,日本丰田很快就盯上了吉利汽车。之前,吉利采购的是丰田的发动机。现在,吉利却声称自己一直在研制发动机。于是,丰田就向法院递交了诉状,怀疑吉利盗用了丰田的专利技术。
盗,甲骨文中就有这么个字,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庄子·山水》中曰: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所以,这个“盗”字太具有污辱性了。
李书福一直扛着中国汽车的民族品牌这杆大旗,他哪能忍受日本人这么胡闹?尽管法院最后没有采信丰田提交的所谓证据,李书福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搞研发,反要被人家说成是小偷?李书福深切地感受到,到了海外,知识产权就是一把锋利的刀,吉利需要国际化,需要拥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人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书福心急火燎四处搜罗人才,给中国人长脸的赵福全很自然就得到了他的青睐。李书福迅速跟赵福全进行了接触。不过,人才的争夺战是相当激烈的。那个时候,华晨汽车集团也已经给赵福全递来了橄榄枝。
华晨汽车集团总部地处辽宁,这里也是赵福全的家乡。2002年,华晨汽车集团曾经的精神领袖仰融出走美国,整个集团基本陷入业务停顿的状态。现在,华晨汽车集团不仅欢迎赵福全回到家乡,而且把赵福全的老婆孩子安置得妥妥帖帖。“我回来的目的是为了中国人造自己的车,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公司也就那么几个,再因为华晨地处辽宁,我也是辽宁人,选择华晨也就顺理成章了。”赵福全选择这个时候回到辽宁,颇有临危救难的大侠风范。
2004年4月,赵福全加盟沈阳华晨金杯汽车公司,担任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华晨公司技术开发工作,同时兼任上海汉风汽车设计公司董事长。事实证明,赵福全真是个人才,他不负众望,现在中国满大街跑的尊驰、骏捷、酷宝等汽车以及这些汽车用的1.8T发动机,就是这位赵爷领衔开发的。
虽然李书福没能把赵福全收归旗下,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位赵爷。李书福一直在等,在他眼中,赵福全更适合在吉利待下去,而不是华晨汽车集团。
赵福全到华晨汽车集团后,没几个月就遭遇人事变动,华晨汽车所谓的四大金刚不断抛售持有的股票,再加上香港股票市场上风言风语不断,此刻的华晨集团可谓是风雨飘摇。如果不是赵福全坚定的报效家乡的信念,他是不会留下来的。
转眼间就到了2005年。看上了沃尔沃的李书福再也等不下去了,这次他打定主意一定要把赵福全拿下,好实现自己以后的雄才大略。于是,李书福给赵福全打了一个电话,希望俩人能在北京吃一顿饭。这一次,赵福全答应了李书福的邀约。
吃饭的地点定在亚运村。李书福是中国汽车领域最土的老板,今天饭局的客人是连美国人都敬畏三分的赵福全,李书福决定洋气一把,麦当劳肯德基都太不上档次了,比萨那味儿也怪怪的,干脆就吃日本料理吧。
在亚运村的一家日本料理店,李书福跟赵福全握手寒暄后开始用餐。料理的味道还不错,两人心情颇好。吃着吃着,李书福突然放下手中的杯盏,一本正经地问赵福全:“你觉得沃尔沃怎么样?”
赵福全迟疑了一下,他根本就不知道李书福脑子里到底在想啥。之前双方的联系虽然并未中断,但他们还没有正式见过面,最多也就是在公共场合打个照面而已。虽然李书福一直“单相思”,一直跟赵福全套近乎。可是面对动荡不安的华晨汽车集团,赵福全可不想给人留下话柄,他知道,现在的财经记者比娱乐记者还具有狗仔精神,所以他一直跟李书福保持距离。
面对李书福突如其来的问题,赵福全略微思考了一下。他对沃尔沃太了解了,理论上沃尔沃跟克莱斯勒还是兄弟关系呢。看着李书福一本正经的样子,赵福全也很正经地说:“挺好的,尽管它规模不大,但认知度很高,而且不管买不买,人们都认可它,都认为它是世界绝对的顶级品牌。沃尔沃这个品牌的个性特征非常鲜明。你说哪个品牌车不安全?但是它的这种安全是植入血液里的,是由它的DNA决定的。”
专业就是专业,一下子就能说到DNA上。
李书福听赵福全这么一说,对眼前这位赵爷更是心向往之。
“你觉得咱把它买下来怎么样?”李书福的身子突然向前倾了倾,就差扑在桌子上了。他希望自己尽量靠赵福全近一点,这可是他的秘密想法,这个梦想就跟要拉赵福全到吉利一样,他“单相思”沃尔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他希望能够跟赵福全分享这个秘密。
赵福全有点懵了,之前听人说李书福是汽车狂人、疯子,他口口声声要像卖白菜那样将汽车卖到寻常百姓家。而眼前这个卖白菜的汽车疯子,他居然盯上了沃尔沃,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蛮好的。” 生鱼片进了嘴里,日本芥末的辣味足以令人神志清爽,尽管李书福的话是天方夜谭,赵福全还是很有教养地说了这么一句,不过他心里确实在不断地嘀咕。
沃尔沃在汽车领域犹如白天鹅,吉利在中国不过是一个卖白菜的主儿。说句难听的,不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吉利这个穷酸小子能收购沃尔沃?
芥末的辛辣感还留在赵福全的舌尖上,虽然他心里对李书福的大胆想法并不赞同,但他也不想继续留在华晨汽车集团了。华晨汽车集团的高层动荡不安,赵福全报效故乡的激情,已经渐渐地磨灭在勾心斗角中,这不是他想要的。
李书福花费了一顿日本料理,就为吉利收获了一员大将,他的心里乐开了花,赵福全都被他拿下了,看来拿下沃尔沃也就不远了。沃尔沃,我来了!
4. 完美的勾引计划
这个时候的李书福还只是一厢情愿。尽管福特公司的旗下品牌开始割肉了,尽管沃尔沃这个唯一赚钱的庶出也在走下坡路,但在吉利面前,沃尔沃依然是豪门闺秀。
2005年,沃尔沃在美国的销售收入是123.87亿美元。同年,吉利才销售了15万辆汽车,收入不到70亿元人民币。尽管到2007年年底,吉利已有1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但跟沃尔沃的106亿美元相比,太小儿科了。
2007年9月,李书福的“求爱信”到了美国就石沉大海,这让李书福心里很没底儿。不过,很快就有人给李书福建议:最好邀请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的董事局主席米尔顿·科特勒(Milton Kotler)来一趟吉利,这个人会有帮助。
米尔顿·科特勒是“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弟弟,也是美中商务发展委员会主席兼创始人。同时,他还担任多家美国和欧洲著名公司的独立董事,而且是中国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
2007年,民主党为了拿下2009年的总统宝座,聘请了米尔顿·科特勒为民主党竞选委员会特别顾问。民主党聘请米尔顿·科特勒为特别顾问,是因为这位爷的身边有一大批企业资源。在科特勒营销集团的客户名单上,财富500强中有300多家是米尔顿·科特勒的客户,而这些客户都是米尔顿·科特勒亲自接待的。米尔顿·科特勒的客户名单上全是大牌:IBM、GE、AT&T、杜邦集团、美洲银行、默克制药、米其林、冠军国际、J.P.摩根银行、南方贝尔、摩托罗拉、莲花、拜尔制药、辉瑞制药、壳牌、Amoco Chemical、福特公司、麦当劳和SAS航空等等。肯尼斯·立特在美洲银行短暂工作期间,跟科特勒营销集团有着密切的往来。肯尼斯·立特到了福特公司之后,这位爷跟米尔顿·科特勒有了更多的接触。
李书福在心底暗暗盘算,肯尼斯·立特既是民主党的竞选顾问,又是福特公司的老朋友,真是帮助吉利的理想人选啊。
2007年12月,李书福邀请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董事局主席米尔顿·科特勒一行来中国考察吉利总部,并希望通过科特勒与福特总部进行联系。
米尔顿·科特勒出马,李书福终于看到一线生机。
米尔顿·科特勒来到了福特公司总部,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不过,比尔·福特二世在听完米尔顿·科特勒一通介绍后,对吉利汽车仍是没有任何印象。肯尼斯·立特只好提醒比尔·福特二世,吉利就是那个汽车标志设计曾经跟丰田、标致307相似的家伙。见比尔·福特二世仍然没有印象,艾伦·穆拉利也帮忙翻出了一封挂号信,信上已落满了灰尘,这封信就是吉利汽车的董事长李书福写的。原来,艾伦·穆拉利已经想起了这个男人,他跟李书福早有过节儿。
1998年,波音公司中国办事处将一份报告传真回美国,时任波音公司总裁的艾伦·穆拉利接到后,大吃一惊。原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注册成立了一家汽车公司,名叫“吉利波音汽车公司”,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借着波音的名誉招摇撞骗。波音公司立即从中国香港派了两名律师到内地,找到了这家公司。令人失望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李书福不过是个做电冰箱和装潢材料的个体户。波音公司的律师代表了解情况后,立即要跟李书福打官司。李书福一听,吓坏了,原本将波音当做前辈,没想到用了人家的名字居然是侵权,李书福赶紧将公司名字中的“波音”给抹掉了。
见李书福妥协了,波音公司的律师也就回到了香港,而艾伦·穆拉利早已将这个家伙忘记了。就算李书福写来了“求爱信”, 艾伦·穆拉利也没想起来。现在,经过米尔顿·科特勒的提醒,他终于记起来那个曾经侵权的家伙。艾伦·穆拉利这么一说,比尔·福特二世倒也想起来了。当初福特公司以为波音要在中国生产汽车,也派人到中国打探情况,没想到是虚惊一场。没想到这个家伙现在的胃口真是越来越大,居然要跑来收购沃尔沃。
无论是比尔·福特二世还是艾伦·穆拉利,对这个李书福都没什么印象,倒是福特公司财务总监小多纳特·R·勒克莱尔,对这个长着一张娃娃脸的中国男人印象深刻。在底特律,李书福不断地强调对沃尔沃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规划。虽然小多纳特·R·勒克莱尔当时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也不知道李书福说的这些跟福特公司有什么关系,但这个特别的男人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