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在2006年收到了IDGVC 200万的天使投资后再无资金入驻。2006年豆瓣和千橡互动交换股权一事,经杨勃证实为谣言。杨勃认为,融资的数量应该和网站的规模相称,豆瓣规模大了,正在准备新一轮的融资。“去中心化”给豆瓣带来的海量用户量和全面的用户信息,为融资提供了最好的准备。但是,“去中心化”带来的强制性用户注册和强制性信息提供,必然引起用户的流失,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数量大,则对豆瓣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灾难。
“去中心化”所带来的,是一笔财富,还是一个灾难?只能交给时间去验证。
对于经营,杨勃没有太大的野心,不过他过去以无广告页面广受好评的豆瓣网,也许就要正式引入广告商业模式。
豆瓣网的传统盈利模式是:在每本书下悬挂不同的购书网站的Logo和价钱。每次有用户通过豆瓣网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这样的盈利模式满足一个小作坊的运营不成问题。但是当豆瓣规模做大了,团队扩张,成本膨胀后,如此单一的收入渠道未必能够满足它的运营成本。加强商业化,是豆瓣扩张的内在动力。
豆瓣传统的渠道收入日益缩减。压力首先来自网民的阅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下载电子书,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开辟了免费在线看书的频道后,更多网民失去了对高价格的纸质书籍的购买欲望。网友阅读习惯由纸书向电子书的过度,弱化了图书分成这种商业模式。其次各种返利网站对豆瓣网的盈利也造成了影响,许多“狡猾”的用户在豆瓣网看完翔实具有价值的书籍推荐后,通过返利网站进入网上书城,返利商城便可以得到一定百分比的提成。这些都削弱了豆瓣传统的盈利能力。杨勃已经找到了一条解决途径。他认为未来豆瓣会大部分靠精准的广告投放来盈利。图书比价功能对用户来说很方便,它的收入只是水到渠成的收入,未来将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豆瓣已经开始尝试广告投放。例如《达·芬奇密码》页面的右边就出现了“合作出版社推荐”《大象的眼泪》图文。豆瓣的广告是通过算法做到的精准投放。就如《大象的眼泪》新书广告绝不会出现在所有书籍的旁边,因为豆瓣事先通过算法算出《大象的眼泪》的爱好者和《达·芬奇密码》爱好者的重叠度是最高的,然后将《大象的眼泪》广告投放到《达·芬奇密码》页面上。
广告营收的前提是广告投放流量要足够的大,豆瓣网下,书、电影、音乐的频道在豆瓣中的流量并没有期望中的大。反过来影响了精准投放的效果。如何将人气变为盈利从而收回成本,不仅涉及豆瓣的经营,同时也在影响豆瓣的定位。
一个功能很类似百度贴吧的“小组”频道,它的流量就占领了豆瓣总流量的三分之一。蚂蚁网总裁麦田在《豆瓣的真相》一文中估计豆瓣的小组流量甚至高达全站的70%以上。豆瓣网人气旺的万人小组的许多主题均是明星、养生、美容、服装等。豆瓣网的传播经理Vivi小姐说,过去媒体对豆瓣的关注点集中在书、电影、音乐,近来媒体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了小组上,还有一个媒体专门做了一个“豆瓣国货化妆品小组”的报道。这些话题和书、电影、音乐没有太大的关系,小组里的火热讨论并不能反哺书、电影、音乐的流量。
理论上说,可以将这些热门话题涉及的产品提炼出条目,然后走书、电影、音乐的商业模式。但是杨勃没有打算将这些热门产品独立出类似书籍的条目,他认为这些东西种类太少了,并没有谁会买从来没听说过的某个品牌手机。
因而对于百度贴吧引入了广告的做法,豆瓣还没有将这种商业模式引入小组中。因为它和豆瓣网“发现”的定位不一致。然而豆瓣要谋求发展必须解决融资的问题,因此第二次融资已经提上日程。
逆向思维最可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威力。我们应当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创造更多的奇迹。
有一本书的名字叫做《思考与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与致富》,或是《得到工作与致富》。如果你想变富,你需要“思考”,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他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偏见是你的敌人。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打破一切常规,让不可能成为可能。那么,你将收获真正的“不可能的财富”。
创新,成功致富的王道
财商的发展与崛起,始终离不开创新思维。这是创富英雄用无数成功证明了的道理。创新思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思维,它是你获得财富的加速器。虽然传统思维仍然发挥作用,但创新思维将逐渐取得领导地位,并且发挥出强大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富将植根于创新思维的沃土之中。
那么,怎样具体理解创新思维呢?举一个例子,你就会明白,创新思维就是9美元变到30万美元的过程。有一个艺人举着一块价值9美元的铜块叫卖:“价值28万美元。”人们不了解,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解释说:“这块价值9美元的铜块,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增为21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碑,价值就应该达到28万美元。”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一位金融家,结果那块铜最终被制成了一尊优美的胸像——一位成功人士的纪念像,最终价值为30万美元。从9美元到30万美元,这就是创富英雄的创新思维。
成千上万的企业家都在倾其全力领导企业开发新产品,成千上万的人都想开创一番自己的新事业。清华人都坚信:创新,是成功发展的第一步,要想在商战中脱颖而出,只有创新、出其不意方能制胜。
小团队作战是豆瓣的特色。豆瓣成立1年后只有2个人,成立2年后只有5个人。杨勃认为一个Web2.0的网站不需要人来产生内容,团队人数和功能相称就可以了。他们就是搭一个舞台,用户在上面表演,并不是自己要跳上去表演。豆瓣已上线第三年,团队里的人数有25个左右。一年冬天,杨勃到高校开招聘会,扩充了不少他自己满意的人才。对于刚刚搬动新办公室的豆瓣网,最多只能容纳50人。虽然队伍还在扩大中,但他不希望再搬一次家。
豆瓣在未来面临着两个瓶颈问题。瓶颈之一,曾担任过联众、和讯、雅虎CEO的谢文先生在点评豆瓣网的时候说,以书会友很雅,但是不现实:现实生活中女大学生见了面就谈化妆品啊、男朋友啊,很少会讨论到书。书、电影、音乐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这是豆瓣要大众化的局限性。杨勃却认为豆瓣上会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小组,不一定通过书。所有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在豆瓣小组都会有讨论。但是杨勃并没有打算把化妆品、手机、服装这些热门产品归纳出类似书籍的条目。
杨勃很爱看书,豆瓣的员工每周都有一笔经费,为自己想买的书买单。对于一个有着浓郁书卷气的总裁来说,是否愿意下狠心将网站草根化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综观中国互联网,每个网络产品多少都带有国外成功先例的影子。腾讯QQ之于ICQ;百度搜索之于Google;校内网之于Facebook;淘宝之于eBay……唯独豆瓣是一个例外。豆瓣刚开始没有抄袭其他网站,完全按照杨勃的构想来搭建框架,然而这也正是豆瓣的第二个瓶颈所在。
杨勃的成功就在于他创新的精神和灵感。纵览中外许多成功者的事例,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在创新中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只要你能够不受死板观念的约束,不受传统想法的限制,多动脑筋,然后全神贯注,你的事业就会开花结果。
一个完全创新的网站在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因为它没有对手。但是这也意味了它的无助,没有对比,则难以看到自己的不足;遇到困难没有前科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摸索、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并且,它无法预测每一个细微的变动将给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就如2006年的时候豆瓣尝试过旅游版的开放。开放后却发现,它的发展轨道背离了豆瓣的初衷。豆瓣意在推荐中国新增的2万多个景点,但是实际上,豆瓣发现只有一些重度旅行爱好者会去关注这些不为人知的景点。另外,旅行这件事情最大的价值是在于咨询,比如交通、住宿,而不是发现。所以旅游频道的开发就停滞下来了,已经隐藏在豆瓣网的一个角落。然而豆瓣仍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但是创新得太快也要付出代价。有些网友反映,过几天不上豆瓣就忘了某个按钮放在哪了。杨勃表示,豆瓣现在的重点任务就是框架的完善和结构的调整,希望在调整期把所遇到的问题尽快解决完。
创新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千百年来,人类正是利用着创新思维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新思维给人类前进和创造财富带来了生命力。从此种意义上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化。古往今来,人们无限赞美创造、崇拜科学发明、敬仰策划大师,但人类对这种创新思维的本质、具体内容及其发展等问题,却知之寥寥。
现代人都拥有一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形式,但一般的思维不一定能产生创造。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大相径庭。
创新思维一般指的是拓展(人类)认识新领域的一种思维,简而言之,创新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更深一步地找出新的突破点,寻求新答案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潜伏在人类头脑中的金矿,但它绝不是什么天才之类的独特力量和神秘天赋。创新思维运用于你的头脑,可以顺利解决大到宏伟的计划,小到日常纠纷中的各种难题。
清华商学院的教授认为:“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他、对他着迷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否则只会夭折。”“我了解到,任何成功的事情,一定是由一个具有使命感的狂徒完成的。”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就是这样的一个“狂徒”。爱迪生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善于通过漫无边际的夸张来表达他一定会获得成功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障碍,他都坚持连续进行,直到完全排除这些障碍。
创新精神化为企业最高决策人——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之一,是竞争取胜的最主要素质。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竞争是“弱肉强食”的恶性生死搏斗,经营上的风险性极大,但造就了他们较强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