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来自社会,也要用于社会
作为商人,财富越多,就越应该把慈善事业当作自己的一种追求。李嘉诚说:“钱来自社会,应该用于社会。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是商人一种美好的追求。但是要处理好生意与公益事业的关系,才能获得好的结果。”当他慷慨资助一项又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时,人们相信他的话是真诚的,而不是沽名钓誉。
李嘉诚将自己所挣的钱率先投资在国家的教育事业上。因为李嘉诚深深懂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在学校”。所以,他把办好汕头大学当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决心“为国家、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竭尽绵力,并引以为荣”,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1981年 4月,由李嘉诚独立出资成立了汕头大学筹委会;1990年 2月,汕头大学正式成立。在此期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李嘉诚,对李嘉诚兴办汕头大学的爱国精神表示大力支持:“你资助教育事业这件事,很值得赞赏,因为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很需要支持。你对国家提供的帮助是扎扎实实的,感谢你对国家的贡献。”然而,李嘉诚创办这所大学并不那么容易。
20世纪 80年代,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首轮谈判宣告失败,香港局势动荡,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也饱受打击。这种情况下,李嘉诚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都很困难,独资创办汕头大学更是非常困难。当时,有人劝李嘉诚先自保,顺利渡过此次难关之后,再考虑创办汕头大学。李嘉诚却坚定地说:“我的事业可以破产,我的一切可以失败,但汕头大学一定要办,一定要办成。”李嘉诚表示宁可卖掉办公大楼,也要把汕头大学办起来。汕头大学在李嘉诚夫妇不惜牺牲一切代价的决心下成立了,物质投资多达 6亿港元。
除了创办汕头大学,李嘉诚始终怀有“发达不忘家国,必以报效桑梓”的赤子之心,在祖国不同地区、不同领域都做出了无私奉献。自1992年,李嘉诚旗下的企业开始大举投资中国内地,到 1997年年初,投资内地总额已达 500亿港元。而李嘉诚饮水思源,将取之于社会的钱更好地应用于社会,对医疗、教育、公益机构及社会捐款多达 23亿港元。至 2004年,李嘉诚累计捐款已逾 50亿港元。
2012年 6月,娃哈哈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启动营养快线筑巢行动,即每销售一瓶营养快线,娃哈哈就会捐出一分钱用于帮助那些贫困地区建设学校学生宿舍。同时,他们还积极倡导全民进行公益事业,把此项公益活动印在营养快线的瓶身上进行广泛宣传,并邀请消费者代表参加筑巢行动公益项目的执行全过程,希望通过全程透明的公益参与体验,帮助社会群众建立起对公益事业的信任。
根据去年同期的销量推算,这次公益行动的累计捐款额将达4000万元左右。截至现在,首笔预捐款 1000万已经到账,四川、云南、河南等 6省市 18个贫困地区的 38所小学即将投入建设,将有 1.4万名学生圆上学梦,搬进温暖的学校宿舍。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认为:只有持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真正的慈善,才是真正有责任的企业。
娃哈哈从校办企业起家,25年来对社会公益事业可谓倾尽全力,一直坚持“办企业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回报社会”的理念,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应对公共危机、赞助文化事业、帮扶弱势群体……企业生存于社会,应当回报社会;企业家不但要会赚钱,会经营企业,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有良心的财富才有意义。
实现生意与公益事业的双赢,这不仅仅是公众的一种期望,更应该是成功商人的一种追求。公司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的发展也就没有公司的未来。责任是指公司对投资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其实,有的商人把生意做大了,钱多了,整个人生境界就不一样了。对公司来说,社会责任这个词意味着健康、安全和环境。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公司才能获得长期效益,实现持续发展。
成就越大的人,责任也就越大
有些人虽然知名度很高,占有财富也比较多,但其名声却成了沽名钓誉的代名词,而李嘉诚看重的名誉却是社会对自己的美誉度。李嘉诚说:“我们捐出的钱,和国家所需要的数目相差还很大,但希望小小的贡献能起一点好作用。”
一个人出名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名声也是有好有坏。其实,如果一个人生意越成功、规模越大,那他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多,因为他比别人更有能力去承担责任。现在社会中,很多人会把承担社会责任当成一种负担。殊不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恰恰是对能力和价值的肯定。
原国家主席江****曾经这样赞叹,李嘉诚是一个爱国者。这无疑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事实上,李嘉诚不仅是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者,而且是一位广施恩德的慈善家,他不仅在商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懂得成就越大,自己所该承担的责任也越大的道理,在公益事业上也做出了足以流芳千古的贡献。
有的人以为富有就是物质上的财富,其实,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一个企业家拼搏的动力最重要的应该是来自于肩负社会责任,来自于为社会、公众多做贡献,来自于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在这一点上,李嘉诚就做得非常好,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投资捐助的公益医院、希望小学以及扶贫救灾,不计其数。这种责任感,成为一种声誉,被广泛传播和传颂,帮助李嘉诚拓展了发展空间。李嘉诚认为,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才能把事业做大,才能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李嘉诚对大陆的捐助历史可以追溯到 1978年。那时,李嘉诚在自己的家乡潮州捐资建造了 9幢群众公寓。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他独资捐钱兴建了汕头大学。李嘉诚在内地和香港捐善款、做善事不胜枚举,更是有口皆碑,还有很多巨款是以匿名形式捐出的。因此,1981年他被香港市民评选为1980年度香港“风云人物”。而李嘉诚不论捐赠多少善款,往往会对公众或传媒说一席爱国爱港、利国利民的话,感人肺腑。
事业上的成功使得李嘉诚有更多的能力和条件来实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大爱,是爱人类,是对生命意义更深层次的领悟,是一种精神上更为丰富的成就感。从众多商人成功与失败的历程中总结发现,主导那些最后走向失败的心理因素,是许多中国人共同的心理痼疾。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想明白“我为什么要做生意”这个问题。不可否认,做生意是为了获得更多财富,实现个人价值。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更崇高的使命感,把对商业的理解和追求与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以及存在其中的人结合起来,用做事业的心去做生意。这样才能做久,更有成就感。
李嘉诚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次国家有困难及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2008年四川地震灾害牵动港人的心,其中李嘉诚向四川地震灾区累计捐款额达 1.3亿元。同时,为了北京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李嘉诚家族向北京奥运捐款也达 1亿元人民币。
从李嘉诚的众多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李嘉诚无论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上,还是社会慈善公益和科学教育等方面,所付出的资金和心血都超过我们的想象。无论是四川赈灾,还是北京奥运会的美妙水立方,无不体现出李嘉诚的独特品格——热爱祖国而知恩图报。
从一个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一个人在社会中相比于其他人,在任何一个领域有超越其他人的卓越能力,那么他的社会责任也就担负得越来越多,从这方面看,他们就是因为有这个能力所以主动承担了这个社会责任。当然,也有一些在某些领域比较成功的人士并不会主动地去承担这些社会责任,但他在自己的领域里承担了更多更重的责任。将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更好地完成,也是对社会做出贡献。
关注弱势群体,做一个儒商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发达的时候,一定要想着那些生活不如我们的人,那时你就不会再贪婪无止境,反而会心怀感恩,懂得知足,想着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李嘉诚就总是心怀这样的感恩:“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
所谓儒商,即深受儒家不朽的道德思想、经济思想的影响,并将其贯彻于实践之中的商人,将儒家思想与自己的经营方式及经营策略相结合的商人。李嘉诚就是这些儒商中的优秀代表。李嘉诚深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注意培养自己真诚、负责、善良的品性。他说:“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商人,道德始终是第一位的。我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一种个人道德乃至社会道德规范的结果。”
12岁时,李嘉诚便不得不辍学到社会打拼,为了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他更是深刻体会到知识和健康的重要性。多年以来,李嘉诚对健康甚是珍视。在他看来,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使他们能更好地生活是人生中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教育和医疗是必不可少的。他说:“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
李嘉诚一直以来十分热心于医疗和助残事业。由李嘉诚基金会资助 2亿港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推行的“长江新里程”计划,已经使得成千上万的残疾人从中受益。这其中有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低视力者配上了助视器,失聪儿童参加了语言训练。他还在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设立了专门的残疾人士的综合服务设施,并开展了智障儿童和小儿麻痹症的预防治疗与康复服务。李嘉诚曾动情地说:“我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在四个现代化政策之推动下,一切欣欣向荣,深感雀跃。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
在李嘉诚看来,一个人的一生非常短暂,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干了什么,他为社会和人民付出了什么。李嘉诚在回忆过去的经商经历时说:“过去的工作,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即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创立的一定能继续发扬;我希望,财富的能力可以有系统地发挥。我们要同心协力,积极、真诚、决心,在这个世上散播最好的种子,并肩建立一个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亦为经济、教育及医疗做出贡献;希望大家抱慷慨宽容的胸怀,打造奉献的文化,实现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为我们心爱的民族和人类创造繁荣和幸福。”
盛迎生,有人说他是私营企业家,有人说他是儒雅商人,更多的人则说他是一个大善人。他一直推崇为商者德,他长期关心、资
助残疾人,资助农村困难小学。盛迎生有一颗善心,这与他刚参加工作后接触到的群体有关。1990年,他被任命为鸠江区民政福利工厂厂长。由于是福利工厂,作为厂长的他需要整天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打交道,不仅使他对这个特殊群体多了一层了解和理解,更多了一分关心和呵护。
一次,盛迎生带着 3名肢体上有残疾的职工到外地出差。途中,在一个县城的饭店吃饭时,邻座的客户用刁钻刻薄的言语讽刺、嘲笑 3名职工,引起 3名职工的强烈不满,以致 3名职工与对方发生了言语冲突。对方倚仗自己是健康人,首先动手对 3名职工进行攻击。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怒斥对方:“你们这些健康人怎么能动手殴打残疾人?你们如果打伤了他们,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一种毫无廉耻、不讲道德的行为!”在他的正义言辞下,对方灰溜溜地离开了。
在工作中,充分关注弱势群体,尽量去尊重乃至包容残疾人,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和满足。为商者德、为商者诚、为商者善,这是盛迎生的理念和行动的写照,更是他对江城新儒商思想精髓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