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发家史
2710500000015

第15章 发家秘诀之“闯”:好运不会自己找上门(7)

第二天,李自成得到崇祯皇帝已经自尽的消息之后,由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陪同,头戴大绒帽,身穿青布衣,骑着高头大马,从德胜门进入了北京城。城内百姓热烈欢迎农民军,许多街门前都写着“大顺永昌皇帝万岁”字样。李自成来到承天门前,立马仰望,感慨万千。他摘下弓箭,向承天门的匾额射去,正好射在天字上,将士们雀跃欢呼。就这样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被李自成这个农民出身的卑微草根推翻了。

李自成做下的这番事业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佳战绩。事实上,李自成的起义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经数次败在孙传庭手中,但是却最终打败了孙传庭,他曾经数次全军覆没,但是却最终聚集起百万之众,把大明王朝淹没在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李自成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的行动符合人民当时的期望,有群众基础;但也和他敢闯敢干的个人精神分不开。他凭着一股闯劲儿,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

发家感悟

李自成从农民熬成“闯王”,其个人能力当然值得称道。但客观来讲,李自成发家成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内忧外患的明朝政府确实丧失了民心,因而,李自成的起义就成了替天行道,自然所到之处备受欢迎。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李自成善于揣摩人心,他知道天下人的想法,因而打出了“随闯王,不纳粮”的金字招牌;同时还倡导“三年免征,开仓放粮”等对农民极有诱惑力的政策;再加上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而他的起义军,就如同滚雪球,迅速壮大,成为一支抗击朝廷的有生力量。

李自成从陕北汉子,到登上君临天下的大顺宝座,虽然没有直接替代大明王朝,但毕竟实现了大明王朝部分权力和资源的转移。就这样,一个偏安一隅的农民首领,则随着领地的增加而逐渐变得具有了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增强,就为他敲开大明政权的大门配了一把金钥匙。但李自成和他所领导的这支农民部队,毕竟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发家之后很快就变得眼花缭乱,也因此很快谢幕。

7.康熙——开辟盛世的政治巨人

康熙绝对是我国帝王中的骄傲,他不但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而且多才多艺、博古通今,是古今罕见的智者。他能出神入化地将艺术的旋律融合进政治博弈当中;他能在谈笑间让对手灰飞烟灭。他不但对国内政局了如指掌,而且以精通七国语言的优势洞察国际。他是当之无愧的大政治家。无论是少年天子计斩权臣,还是壮年时的力削三藩,甚至是革新盛世时的开疆裂土,康熙都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政治艺术。他霸气外露,又伸缩自如;他气势浩荡,又细致入微,无疑是一位游刃有余的天才政治家,也许“康乾盛世”就是他一生功业的最好注脚。

背景身世

“康熙”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因为明清之帝王都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康熙、乾隆等就是由此而来。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三月十八,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第三子,母亲是朝中重臣佟图赖的女儿,后来被封为孝康章皇后的佟佳氏。康熙8岁继位,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也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之一。若论在位期间的文治武功,康熙在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有唐太宗才有资格与他相提并论。

当时,清朝进关未久,国本不固,朝廷内外危机四伏,神州大地百废待兴。顺治皇帝早逝是整个大清朝的灾难,而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再也经不起下一场类似的灾难了。因此,当整个朝廷上下都对天花的可怕心怀畏惧的时候,得过天花却最终大难不死的玄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当时仅有8岁的玄烨便奇迹般地凭着自己对天花病毒有抵抗力的生理方面的优势,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发家秘史

擒鳌拜,少年天子霸气十足

康熙继位的时候只有8岁,还不懂得权力是一种多么美好,多么令人上瘾的东西,因此年幼的康熙自然不会主动去追逐权力。事实上,皇帝的大位可以说是凭空落在原本没有任何竞争皇位资格的康熙身上的,要知道,康熙不是顺治的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也不是几个儿子中最受顺治看重的,他的母亲更不是顺治最宠爱的嫔妃,如果不是因为顺治皇帝突然去世的话,康熙是无论如何也当不上皇帝的。

但是,即便康熙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所置身的政治环境也是极其严峻的。在当时,朝廷内部派系林立,满洲八旗矛盾重重,大清立国未久,还未能真正赢得士大夫与百姓的信任。与此同时,西南的三位藩王随时有反叛的可能,南部台湾岛上郑成功的后人仍然高举着支持明朝的大旗,一旦清廷有变,就会反攻大陆。

顺治皇帝又岂能不知道大清朝所存在的这些隐患?因此,为了帮助年少的康熙坐稳皇位,顺治皇帝临终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担任辅政大臣,帮助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值得注意的是,顺治没有选择宗室亲王担当辅政大任,而是选择了异姓大臣。这也许跟他当初继位之后饱受多尔衮专权之苦的经历有关。结果,康熙初年,虽然没有了专权的皇族多尔衮,但却出现了专权的大臣鳌拜。

鳌拜是清朝入关的大功臣,三代元勋,隶属于镶黄旗,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是清太宗皇太极和清世祖福临这两位皇帝的心腹重臣,也是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虽然这一盟誓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四大臣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曾经侍奉过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但是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康熙登基不久就因病退休了。苏克萨哈属正白旗,原本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局一变,苏克萨哈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重用,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正由于苏克萨哈是从多尔衮那边分化出来的,因此朝中大臣都瞧不起他,没人愿意跟他站在一边。列名第三的遏必隆出自名门,但才能平庸,性格懦弱没有主见,是个典型的墙头草,谁强势他就依附谁。因此,鳌拜虽然只排在辅政大臣中的最后一位,但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甚至生出了谋朝篡位的心思,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六年七月(公元1667年),已经15岁的康熙皇帝正式亲政。但这只是形式上的亲政,朝廷内外的重大事务仍然由鳌拜负责处理,朝中各个重要部门的关键位置也都被鳌拜的党羽把持着。就这样,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但是,鳌拜的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祸。因此,康熙决定迎娶首辅大臣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做自己的皇后。索尼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的门生故旧遍布朝堂,康熙此举,无异是把索家的前途和自己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为自己获取了相当多的政治资本。

康熙的联姻策略很快起到了效果,索尼让他的二儿子索额图到康熙身边充当侍卫统领。这样一来,鳌拜的党羽就再也不能把康熙完全封锁起来了。与此同时,康熙极其高调地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摔跤。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反而暗自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