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居家常识一本通
27116500000051

第51章 医疗篇(2)

有些人治病心切,恨不能一吃药就好。往往多种药物一起上,少则两三种,多则四五种,甚至更多。如果配伍不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成倍增加,联合用药品种越杂,不良反应率越高。因此,家庭用药一定要慎重,必须根据病情的需要,由医生确定,不要自作主张盲目行事。

9. 家庭用药为什么不要求新

一种新药的问世,尽管经过临床证实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这些药物实践检验的时间性和全面性还不够,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性能。在推广的过程中,有些新药由于疗效不佳或毒副作用大而被淘汰。

每种新药的出现,只是一个探索、实践、检验的过程,切不可盲目追求。切记一条千古不变的用药的原则:对症下药,疗效显著就是好药。

10. 合理用药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家庭用药必须注意的问题,否则会带来很多麻烦。

要明确诊断

发烧时,先要查清原因,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腹痛原因不明者,切忌打止痛针,否则遮盖症状,延误病情。

要了解过敏史

对过敏体质及有过敏史的人,用药要特别慎重。

不可任意加大剂量

很多人认为多吃药,病好得快,其实不然。每种药物都有其有效药物浓度,在此范围内,药物即可发挥疗效,再追加浓度,疗效并不会有多大提高,反而会增加毒性反应。

不可过早停药

过早停药往往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如结核病需要长期服药,如果症状稍转就不再服药,导致疾病迁延不愈,一旦结核菌产生耐药性,会增加治疗的难度。

11. 为何药物治疗要遵医嘱

服用药物治病,都要达到一定的治疗剂量。只有达到一定的治疗剂量,才能保持血液中有效的治疗浓度,才可奏效。如果担心药物有副作用,而不愿意吞药片、药粉,或只用了医嘱药量的一半或更少,就会使得血液中有效药物浓度不足,延长病程,甚至使病情加重。所以,有病必须按医嘱足量用药,必要时按身体重量的每千克体重药量计算,科学用药,不可盲目减量。

有些病人或家属,因治病心切,选择药物时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不遵照医嘱,自作主张更换药物,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如果频繁更换药物,未能很好控制病症,致使正常治疗效果不佳,不得不增强药量,有的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为每一种药物治病时,均需要不同的时间显效,如药物尚未显效或初步显效时就误解药物,于是频繁更换药物,结果哪种药也不显效,同时容易使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这就是发生病情不能控制,甚至转入正规治疗时,药效不显著被迫增加药量的原因。

因此,出于安全考虑,最好是不要随意更换药物,如果实在要更换也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频繁而又杂乱地换药。

还有的人在服药时,觉得病情好得差不多了,于是自行停药,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药物治疗必须有始有终,不可自行停药。有些病经过药物(或打针,或服药)治疗,虽然已经初步控制了症状,但病变组织尚未彻底治愈,此时中断治疗,往往原病复发加重、延长病程,不得不重新用药,且药量往往加大,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用药的浪费,严重者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因此,用药治病,必须克服害怕打针、不愿吃药的情绪以及麻痹大意思想,临床症状消失后,宜再巩固性治疗1~2天或延至数日,最好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

12. 服药时间如何掌握

要使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除了对症用药,按量服药外,适时服药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般情况下,饭前服药容易吸收,发挥效应较快,饭后服用则吸收和发挥较慢。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苦味健胃药、制酸药等则宜在饭前服用;催眠药、利尿药则应该避开病人的睡眠时间,以便使其发挥疗效。

饭前服药,一般于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服。一是苦味健胃药,如大黄制剂,可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二是胃壁保护药,如胃舒平、多酶片,可使药充分作用于胃壁;三是制酸药,如小苏打片,胃空时,易于生效;四是肠道抗感染药,如磺胺,此时服药使药物通过胃时,不至于过分稀释而影响吸收。此外,一些滋补药物,为使吸收加快,也应服于饭前。

饭后服药,一般于饭后15~30分钟服用。如泻药、驱蛔虫药,一般在服后8~12小时才生效。同时,考虑到人们多在早晨排便的规律,故应在睡前服药。睡眠药或带有安定及含帮助入睡成分的药物也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为维持血中的有效浓度,有些药需要一定间隔时间服用,如磺胺类及抗生素类。

总之,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所服药的治疗作用,减少其副作用,应按时服药,以发挥疗效。

13. 为何要站着服药

站着服药易吸收,特别是片剂或胶囊,并且每服1片应停顿1分钟以上,服后喝温开水不应超过100毫升。

坐着或躺着吞服药丸后,药剂回黏附在食管壁上,而这些药剂会在10~15分钟内被破坏,所以极少能达到最佳的吸收部位。

医生建议应站着服药,并且服药后应饮1茶杯水。但是,对于卧床病人来说很难做到。因此,卧床病人在服药后咬几口香蕉充分咀嚼后吞下,可使它把药物黏附包裹起来。由于香蕉柔软平滑,易携带药物通过食管顺利进入胃内。

14. 老年人如何正确服药

通常老年人用药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多,并经常服用多种药物,这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会相对增加。因此,在用药时要特别慎重,一样的剂量,对老年人的作用往往比对青年人要强,比如安定类药物对老年人产生的不良反应要比青年人高3倍。所以,老年人在多药联用时,应尽量先服主要药物,以防止相互药理作用的发生,若必要时可请医生调整剂量(一般可用成人量3/4),或延长服药的间隔时间,以此保证用药安全。

15. 痛经时怎样服用止痛药

在一般情况下,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而有小腹部轻度的坠胀感,这是正常的,并非病理性的。但是当疼痛严重,甚至到了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并需要服药的时候,就属于病理状态了,医学上称之为痛经。

患者首先应消除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增强体质。经期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痛经发作时可用阿托品、颠茄片等药物解痛。因痛经与前列腺素有关,故用抗前列腺素的药物,常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因痛经见于排卵型的月经,故临床上可用雌、孕激素抑制排卵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他还可用中药辨证论治、理疗、针灸等治疗,亦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16. 治疗慢性便秘哪些药物最有效

慢性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之一。可由肠道器质性疾病引起,但大多数属单纯性,即功能紊乱而没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老年人的肠平滑肌衰弱、妊娠肥胖者腹肌衰弱,原因为排便动力减弱。

对于慢性便秘的处理,首先要了解引起便秘的原因,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锻炼腹肌和提肛肌的张力;多饮开水,每天清晨可饮一杯温开水或盐水;多食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豆角、白菜等。另外水果或其他多渣食物,如笋类、面粉、麦片、麸皮等,也利于通便。尽量少用强泄剂和灌肠。常用的导泄剂有以下几种。

给予容积扩充剂

此类药物性温和,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使其容易排出。它也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通行时间,使结肠细菌产生致癌原的可能减少,因此能预防各种结肠疾病。它们主要是麦片、麸皮及嗜水性半合成的纤维素胶液或黏液性物质,应与足量流汁一起服用。

给予润滑性泻剂

如甘油或石蜡油。用于大便干燥、年老体弱者,睡前口服10~20毫升。也可将9克柏子仁打碎,每日吞服。

给予稀释性泻剂

如钠、钾或镁的或溶性盐、硝酸盐或磷酸盐,宜于食物中毒,但它们在肠腔内吸收大量水分,易导致肠道水与电解质紊乱。注意口服此类药应多饮水。

有些便秘较顽固,可选用较强的导泻药物,这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有的病人大便堆积在肛门口,因干结难以排出,可用开塞露塞肛。如果无效,则需戴医用手套后用手指将硬结的粪块逐块挖出。对于有肠梗阻者千万不可随便使用导泻药,必须去医院就诊。

17. 怎样选用抗糖尿病药

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正慢慢向我们每一个人靠近。

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原则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同时进行。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同时加用阿卡波糖(拜糖平);若血糖仍不能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可将阿卡波糖与双胍类药物联合使用。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单纯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如果血糖控制不满意可以加服阿卡波糖。若血糖仍不能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体重正常和消瘦者可选用磺脲类药物单独使用,或与阿卡波糖联合应用;比较肥胖的患者可以选用双胍类药物,血糖还控制不好的患者可将双胍类药物与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在口服降糖药已达到最大剂量时,血糖仍得不到满意的控制,即可认为是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应改用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来控制血糖。

18. 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用哪些降糖药

优降糖类。优降糖类降糖药适合轻中度的60岁以下的成年糖尿病患者,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慎用。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胰岛素拮抗激素减少,糖异生功能降低,而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肝肾功能不全,对胰岛素和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会使优降糖在体内蓄积,达到一定的蓄积量后极易诱发低血糖症,严重时可出现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

双胍类。长期服用双胍类的降糖药可造成吸收不良,易导致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大剂量应用可导致酮血症、乳酸血症及电解质紊乱,一旦发生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会高达50%。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心、肾等疾患,如果服用危险性更大。

老年糖尿病患者宜选择甲磺宁等蓄积较少、作用缓和的降糖药物。

19. 消化不良如何用药

消化不良常见于老年人,通常表现为进食时或食后出现上腹部不适感或疼痛;进食、运动或平卧后,上腹正中有烧灼感或反酸,并可延伸至咽部;经常感到饱胀或有胃肠胀气感,打嗝、放屁增多;食欲不振、恶心,有些人会轻度腹泻。

遇到消化不良,应该如何选择药物呢?

复合维生素B

该制剂中含有维生素B1、B2、B6,对一般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均有改善症状作用。

胃蛋白酶合剂

由胃蛋白酶、稀盐酸等组成,有促进蛋白质的消化作用。用于消化机能减退引起的消化不良。凡患有溃疡病、肥厚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的急性活动期,以及糜烂型、出血型胃炎病人,都应禁服胃蛋白酶合剂。

多酶片

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及胰脂肪酶,能帮助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消化。但溃疡病、糜烂型胃炎患者不能用。

乳酶生

由活的干燥乳酸杆菌制成。乳酶生进入肠道后能分解糖类生成乳酸,使肠内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肠内病原菌的繁殖,防止蛋白质异常发酵,减少肠内气体产生,减轻腹胀。用于消化不良,腹胀及小儿饮食失调所引起的腹泻、绿便等。

吗丁啉

属胃动力药,可以增加食道下部括约肌张力,增强胃蠕动,促进胃内容物排空而减少饱胀感。同时还有调节胃肠道功能,抑制恶心、呕吐的作用。

多潘立酮

能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及蠕动,使胃排空速度加快,胃部得以畅通、消化和推进食物,促进食物及肠道气体排泄,从而消除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用于消化不良、腹胀、嗳气、恶心、呕吐。

20. 煎中药有哪些常见方法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忌用铁器、铜器和锡器,水要洁净,不要有油污。

每次煎药前,须将中药用水浸泡30分钟左右,使中药湿润软化,细胞膨胀,以便有效成分的浸出,避免加热煎煮时,药材组织中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有效成分的利用。

煎药时水量一般以高出药面半寸为宜,不要边煎边添水,更不要将药煎煳。每剂中药可煎2~3次,将几次煎液倒在一起和匀,然后分次服用。

一般解表药、攻下药和理气药,要用武火快煎,沸后煎10分钟左右;调理药,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补养药用文火久煎,沸煎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

煎药时,还要注意下药的顺序,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应先用武火煮15~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如石膏、代赭石、紫石英、海浮石等。

挥发性强或不耐热性成分的药物,为减少有效成分的损耗,宜在煎好前几分钟时下药,如砂仁、薄荷等。

21. 中药煎液为什么不宜过夜

有些人常把煎过的汤药留在第二天服用,这样做不对。因为在放置过程中,中药汤剂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之间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如鞣质与蛋白质、生物碱、甙类相遇,生物碱与甙类、有机酸相遇,都会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新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沉淀物越多,相应的有效成分就减少得越多。

另外,还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22. 巧用药引送服中药

药引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常见的药引有下列几种。

葱白汤

鲜葱白3根切碎,煎水即成。能散风祛寒,适用于送服风寒感冒药。

大枣汤

能补中益气、补脾胃与缓和药性。可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归脾丸。

蜂蜜水

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可用少许蜂蜜,加入温开水,送服蛤蚧定喘丸、百合固金丸及麻仁丸、润肠丸等。

米汤

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可用小米汤送服香连丸,大米汤送服八珍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

藕汁

能清热止血。如用其送服十灰散等,效果颇佳。

黄酒。

能舒筋活络、发散风寒,多与跌打损伤的中成药同用。如活络丸、七厘散等。

姜汤

可散风寒、暖肠胃、止呕逆。取姜10克,水煎取汁,送服治疗风寒外感、胃寒呕吐、腹痛腹泻及健脾和胃等症的中成药。

盐汤

食盐2克,加温开水半杯搅拌溶化即可。盐能引药入肾,有软坚散结、清热凉血之效,故送服补肾药较好,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等。

23. 中西药合用为何应谨慎

不少中西药物合并使用,可以提高疗效。但是,并非所有的中、西药物都能联合使用。有些中西药物合用后,不但会降低各自的药效,而且还有可能起副作用。

如当含有朱砂成分的中药与含溴的西药合用,会马上出现了腹痛、腹泻。如保和丸、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和西药胃舒平、氨茶碱、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凝胶合用,可造成酸碱平衡失调而失去作用。

中药与西药合用时,应相隔半小时服用。因为大多数西药半小时左右就可被吸收,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的影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