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治国谋略
“毛泽东是靠了一本《三国演义》战败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大军的。”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范晔的《后汉书》以及《三国志平话》等史实和某些传说而创作的历史小说。小说主要的内容是叙述魏蜀吴三国相互之间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史实繁杂,故事曲折,人物生动,有声有色。是古典四大名着中最具韬略的章回小说。
对于《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十分喜爱。他说:“读《三国》,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还要看组织,是政治家、军事家必看的书目之一。”早在井冈山那样斗争环境严酷的日子里,在打土豪时,他还希望在土豪家里能找到《三国演义》之类的书来读。在延安时,他作报告,多次引用《三国演义》的故事借古喻今。1936年,毛泽东在给当时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写信时,就曾引用“《三国演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借以形容国共两党的关系要“和”不要“分”。在毛泽东的着作、报告、讲话、演说当中,引用《三国演义》的历史故事,可以说不胜枚举,多有见地。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有不同角度的引用、借喻和评论。
从中获取了不少治国谋略,而且引用时都赋予新意。
毛泽东为什么喜爱《三国演义》呢?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早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最后一年,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第四章《害及恶》的批注中,便提到三国:“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三国竞争之时,人才辈出,令人喜读。至若承平之代,则殊厌弃之。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这正是毛泽东对《伦理学原理》作者泡尔生“无抵抗则无动力,无障碍则无幸福”论点的阐发。可见,毛泽东早年读《三国演义》时,就是从这个基本点出发的。
在新中国初期,他不仅继续沿着古为今用的思路,引用三国故事说明现实问题,他对《三国演义》的喜爱和关注,贯穿了一生的经历。有一个外国军事家曾经赞叹道:“毛泽东是靠了一本《三国演义》战败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大军的。”可见,《三国演义》在毛泽东一生革命斗争实践的作用。仅从军事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活的,最适用的兵法战书。
“你看过《三国演义》没有?”
《三国演义》中,多处讲到偷袭、打埋伏,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你们是不是先给敌人打圈子,牵着它的鼻子转,等它疲劳了,再设法消灭它的有生力量。
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开始后,王震请张鼎丞等人吃饺子,当时,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酷,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更加困难,能吃顿饺子,简直算是过个年。几个人连吃四大盆。吃过饭,王震用手抹抹嘴,掏钱结帐。糟糕,钱不够。
正在这时,被选送到中央红军大学上学的湘赣红十七师青年部部长刘道生推门进来:“王政委,毛主席刚刚把那批客人送走,请你去呢!”“好,好,马上去!小刘,你有没有一块光洋,先借给我!”
刘道生回答:“有,我有三块呢!你先去,我来结帐!”王震扭头要走,张鼎丞把他喊住:“咱们可讲好了,我在这里等你,毛主席给你谈话的主要内容一定要给我透点风!”原来,毛泽东约王震上午九点谈话,当王震准时来到毛泽东住处时,警卫员告诉他说:“有批客人有急事,临时夹了进去,毛主席让转告你说,十分对不起,让你再等一个多小时。”
毛泽东住处的门口是一株挺拔高大的槐树,遒劲的树枝在寒风中傲挺着。和原来在叶坪一样,毛泽东住的仍是里外套间,里间供休息用,外间摆几把竹椅,几个长条凳,作会客室。一应摆设依然简陋,表现着主人简朴、不拘小节的性格。
毛泽东虽然更加消瘦了,但眼睛仍然是那样炯炯有神。“汇报的情况怎么样呢?”王震刚坐下,毛泽东就问。显然,毛泽东是问王震向临时中央和军事顾问李德汇报情况时的情景。一提到汇报,王震气就不打一处来:“根本就不让我汇报完,这不,我的汇报提纲,您看看!”毛泽东接过王震的汇报提纲,点燃一支烟,翻看着,露出喜悦:“很好呀!你的汇报提纲很好呀!”
毛泽东问王震:“听了你的汇报后,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作了哪些指示呢?”“讲了不少,但中心意思是短促突击,以堡垒政策反对堡垒政策!”
毛泽东轻敛眉峰,沉思了一会儿问王震:“堡垒对堡垒?敌人有多少人?多少枪?你们有多少人?多少枪?堡垒对堡垒你们摆得满吗?你们的司令部又摆在哪个堡垒上呢?”
王震很是赞成毛泽东的意见,说:“是呀,敌人兵多枪多,我们和它兵将相对,怎么也对不过!”“你看过《三国演义》没有?”“没有看过,但我和那些大学生流亡武汉时期,听那些大学生讲过,三英战吕布、舌战群儒、《出师表》、六出祁山等,知道一点!”毛泽东深吸了一口烟,循循善诱:“《三国演义》中,多处讲到偷袭、打埋伏,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你们是不是先给敌人打圈子,牵着它的鼻子转,等它疲劳了,再设法消灭它的有生力量。消灭它的办法,可不可以用偷袭、打埋伏,截击敌人的行军纵队,找它的腰部或尾部打?总之,还是要用那个‘十六字诀’。千万不能硬攻。尤其是北方军队善守,他们做工事,你们便不要打了。只有这样,你们才能保住一整块地盘,为红十七师返回湘赣苏区准备个立脚之地。不过,有人批我说,打埋伏是三国主义路线。我说,《三国演义》在青少年时期看过,多年来没有再看了,但印象还很深就是了。我的这番话,你回去,可如实转达给弼时同志。其他无关同志,就不要讲喽!”
王震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李德、博古同志讲的堡垒对堡垒怎么办?”毛泽东当即回答:“当然也要转达,我的是我个人意见,他们的是代表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意见。”王震深感毛泽东是一个既坚持原则,又组织观念很强的人。接着,毛泽东又问湘赣苏区的其他情况,并亲切地问到任弼时的身体、工作情况:“弼时同志对湘鄂赣苏区的工作过问得多吗?”王震说:“没有听说他过问,不过他是湘赣省委书记,又不是湘鄂赣省委书记。”毛泽东笑了:“弼时同志谦虚谨慎,他从来没有给你们亮过他这个牌子!”毛泽东站起来,给王震续了茶水后,双手叉腰间,望着王震说:“弼时专门来电,催你赶快回去。红十七师北上南浔路后,你们湘赣苏区正处在严重的危急关头,很需要你这样熟悉湘赣苏区的干部。
王震者,湘赣人也,你王震还是回到湘赣,去数井冈山的石头吧!”“二次全苏大会已结束,主席命令我回,我明后天就返湘赣!”王震是个急性子,加之想念战友,想赶快回去。毛泽东又笑了:
“看来你王震是个急性子,说走马上走,过两天,就是‘二七’大罢工十一周年,瞿秋白要主持召开纪念大会,你是二次全苏大会代表中唯一的铁路工人出身的,秋白同志想请你参加大会后再走!”
临别时,毛泽东紧握王震的手说:“你们湘赣苏区群众基础好,地形也好,预祝你们在反‘围剿’斗争中取得新胜利!”王震望着有些憔悴的毛泽东,十分动情地说:
“望主席保重身体!”毛泽东关切地说:“听说你得了疟疾,还未全好,你也要保重!”王震向中央政府附近的小饭馆走去,依约去见张鼎丞。他走出很远,回头望去,只见毛泽东仍在寒风中屹立,向他挥手告别。王震也翘首向毛泽东招手。蓦然间,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感情在王震心头泛起:几多温暖,几多忧虑,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
这次谈话几十年过去了,王震还忘不了。特别是关于《三国演义》的那些议论,使他开了不少窍。
黄洋界上《空山计》
“你上得山来我别无敬,我准备红米南瓜、南瓜红米,犒赏你的三军,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革命。”
1928年7月中旬,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等人,不顾红四军永新县联席会议关于红四军不宜去湘南,应继续在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的正确决定,将二十八、二十九团拉往湘南。8月中旬,二十八、二十九团在打郴州时惨遭失败,即所谓“八月失败”。毛泽东指挥三十一团,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用四面游击的战术,将敌军11个团围困在永新城附近达25天之久。当得知郴州失利的消息后,毛泽东立即召开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决定留三十一团团部和一营坚守井冈山,由毛泽东率三十一团三营去湘南迎还红军大队。8月30日,湘赣敌军四个团乘隙进攻黄洋界哨口,何挺颖、朱云卿、陈毅安等根据毛泽东的部署和战术要求,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加固和增修工事,布设鹿寨陷阱,凭险抵抗。进攻敌军不是被枪弹击中滚下山崖送命,便是掉进陷阱踩上竹签受伤,因而东奔西窜,其狼狈之状,可悲可笑,不得不乘夜而逃。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大家兴奋不已,议论不止。有的说,这真像当年诸葛亮的空城计;有的说,诸葛亮只会退兵,并没有消灭敌人,哪儿比得上咱毛委员的空山计!接着有人提议,我们也编一段《空山计》唱词,大家都当诸葛亮,唱唱毛委员。于是便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很快汇集成一段《空山计》唱词: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只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湘赣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验,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又来侵占我的五井?你既来就该把山进,为何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援兵。你上得山来我别无敬,我准备红米南瓜、南瓜红米,犒赏你的三军。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革命。
龙普林是按照京剧舞台上诸葛亮的《空城计》的唱腔和板式演唱的,在一把京胡的伴奏下,他果然是嗓音甜润,唱腔准确,行腔优美,有板有眼,显得颇有京剧演唱功底。加上他那熟练的表演动作,宛如当年诸葛亮高坐在城门楼上,面对城门楼下的司马懿及其兵马,城门大开,一面是若无其事地手摇羽扇,城门观景;一面是悠然自得的弹琴说唱,向犹疑不决的司马懿表白城内无埋伏,城外无援兵,从而使一向多疑的司马懿更加怀疑智足多谋的诸葛亮在引诱他进城上钩,不得不退兵而去。既像当年设空城计的诸葛亮再现,又如黄洋界智勇退敌兵的哨口红军。最令人称绝的是最后一段唱词:“你上得山来我别无敬,我准备红米南瓜、南瓜红米,犒赏你的三军,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革命。”更加显示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无穷智慧,以及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心。这些远远超过了当年诸葛军师的智勇和胸怀。
京剧《空城计》几乎是尽人皆知,但那时的红军队伍里真正会《空城计》唱腔的人却少得可怜,唯有二团二连连长龙普林会唱京戏,尤其喜欢唱《空城计》。他多才多艺,非常活跃。他个子不高,但长得十分匀称,脸色不白,却十分俊秀,加上他那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看就是个聪明干练的人。他根据京剧《空城计》的唱腔唱词,对大家的创作加以修改润色,终于唱出了一出新的《空城计》。演唱时,他神形兼备,加之他的典型的京剧道白和熟练的表演动作,更加深了京剧的韵味,引得大家也喜欢起京剧来了。
这一天,毛泽东将朱德、陈毅带领去湘南的部队迎回井冈山,悬在他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时值中秋时节,秋高气爽,夕阳西照,景色更加宜人。为了欢迎红军大队归山,在砻市广场上,一阵歌声过后,大家便首推龙普林出来唱新京戏《空山计》。他的演唱悠然而自信,宛转而坚毅,如高山流水,似秋云明月,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十分感人。因“八月失败”自湘南返回的一些同志开始还一脸愁云,随之也云飞雾散,脸上绽开了花朵。一段《空山计》,驱散了人们心头的愁云,唱出了大家的信心。不久,毛泽东便写出了着名的诗篇《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黄忠张飞
毛泽东经常引用《三国》故事借古喻今。
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古田会议”。毛泽东的着名文章《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就是为这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第一部分。毛泽东不是泛泛讲许多大道理,而是给大家讲了《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用这个故事来启发和教育大家。毛泽东说:“黄忠本来年迈、体衰,很难取胜夏侯渊。可是诸葛亮使用了‘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于是黄忠表示:如不斩夏侯渊于马下,提头来见。结果,黄忠果然杀了夏侯渊。”
1944年10月,他在延安中央党校给学员作报告,讲到干部要坚持原则性时,生动地举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事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刘备夫人来到古城,当他叫张飞出来迎接时,张飞却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向关羽便搠。毛泽东说:“关羽形式上投了曹操,封了汉寿亭侯,杀了颜良、文丑,你又回来究竟是干什么来了,我们也要学张飞的原则性。”
今晚只唱“借东风”,不唱“草船借箭”
“今天,我们不必登上七星坛,风就来了,这还不是个便宜事儿?您就放心大胆地开船好罗!”
1932年4月初,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周恩来,从瑞金赶到长汀召开会议,讨论和批准了毛泽东提出的红军主力远离根据地,“直下漳州”的军事进攻建议。
为了组织好这次战役,毛泽东在会后带警卫排星夜从汀江坐船赶往上杭。他们来到江边,此时风雨正盛。老船工说风大浪急太危险啦。
随行的警卫员吴吉清回忆道:“这时候,我们的心情都一样。望着这滚滚的江面和乌云密布的夜空,有谁不为主席的安全着急呢?”
只听他很风趣地一字一板地对老船工说:“老人家!我们顺流而下,正用得着大风大浪。当年诸葛亮费了多大的劲,才借来了东风啊!
今天,我们不必登上七星坛,风就来了,这还不是个便宜事儿?您就放心大胆地开船好罗!”
夜空里,突然飞来两响刺耳的枪声。
紧接着,西岸大山的悬崖之上也打过两声冷枪,好像在回答对方的问讯。看着这个情景,大家都知道进入了被红军打散的敌军残部的封锁线了,便立刻掏出驳壳枪来,把身子贴伏在船沿上,做着应付一切意外的战斗准备。并且在船上仅有的这一小块地方,给毛主席和随行的陆定一同志做好了掩护。可是,毛主席非常镇静,他让我们把枪收起来,然后才不慌不忙地低声说:“敌人打冷枪是搜索情况,我们只装作没听见。这样就是胜利。不要忘记,我们今晚只唱‘借东风’,不唱‘草船借箭’。留着这伙残敌,让我们的赤卫队去收拾好了!”
就这样,毛泽东一行,轻声说说笑笑地到了上杭。
1932年4月20日,红军一举攻下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