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发展的根本问题,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省更是如此,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这不仅要大力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更要大力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加快甘肃省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2005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农村电影工作和“2131”工程作出了多次批示,并明确指出:“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问题,仍然是我国电影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光荣职责。”
电影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娱乐方式,随着电影在农村的不断推广和覆盖,将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也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和“电影发展年”,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和整个电影业的改革发展一样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时期,有着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基础。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立足实际,面向农民、面向市场,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电影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充分发挥电影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和较量中,电影和其他大众传媒一样,是十分重要的载体和阵地。农村电影市场就是一块不容忽视的阵地和主战场。我们不去占领,就会有人来占领。
改变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状况,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电影占领农村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把电影放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际文化较量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农村需要电影,农民渴望电影。广大农村群众对电影的多样化需求,就是农村电影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电影事业,因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电影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高智能、高投入、高产出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中颇具活力与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电影产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影事业偏重了城市、忽视了农村,我国农村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远未得到开发,随着我国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广大农村是中国电影最具发展力的市场。保守估计,甘肃省近2000万农民如果年人均消费电影5元,就接近1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农民子弟上学、参军、盖房、过节、婚庆、办企业等,都愿意出钱包场。很多公司企业也看到了农村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予以关注和研究,有的已经开始介入。可见,农村电影市场只要激发就有可能活跃起来,就可以成为文化产业中一支生力军。
三、认真规划,创新思路,推动甘肃省电影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甘肃省“十五”期间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甘肃省的农村电影工作要以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要求,结合甘肃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广泛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制定出符合省情实际、适应发展要求、科学可行的农村电影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努力把甘肃省农村电影事业推向新阶段。
(一)把服务“三农”作为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光荣职责
“三农”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不久前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在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农村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要“切实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做好送书下乡、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的要求。充分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也明确指出了农村电影工作在服务“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农村电影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希望全省各级广电等部门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狠抓落实。
(二)明确农村电影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
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加快农村电影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电影工作,坚持面向农村、面向群众,以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为根本目的。加快发展,加快创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确立“政府推动、财政扶持、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发展思路。从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建立以数字放映为龙头,院线为纽带,乡为重点、村为基点,供片传输网络连通,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体系。大力实施“2131”工程和数字化工程建设,放开搞活农村电影市场,积极培育多种所有制经营主体,扩大农村影片的创作生产和片源供应,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新形势、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电影发展新路。
甘肃省农村电影工作要抓紧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来思考和认识农村电影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电影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要结合全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结合全省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抓紧制定并完善“十一五”农村电影乃至城乡电影整体协调发展规划。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应甘肃省农村现代化、市场化建设的农村电影发展思路、服务体系、放映模式、运营体制和经营机制。
(三)争取做到“五个纳入”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农村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广电总局已把农村电影的发展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争取纳入国家发展大局。全省各地各级广电部门要争取主动,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制定发展规划,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要把农村广播影视发展的任务,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规划、总目标、总任务中。
努力争取做到“五个纳入”纳入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党委政府考核干部的内容。
(四)创新思路,加快发展
农村电影工作和“2131”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要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要创新发展思路,不能只在低水平上循环,必须要面对群众的需求变化,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抓住关键环节,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建立完善新的发展模式。在这里,我主要强调以下四点。
1.加快农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农村电影快速健康发展,首先必须对农村电影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中央领导同志要求从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入手,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农村电影放映的新路子。长期以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弊端,使得改革非常艰难,但是只有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才有希望,才有生机和活力,一味地依靠政府投入和扶持是行不通的。当前,深化农村电影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快基层国有电影单位特别是县级电影公司事转企和股份制改造,推动其进一步面向农村市场,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搞活经营,要抢抓机遇、加快创新,学会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吸纳各方面力量组建股份制放映实体,面向农村,让利基层,扩大服务,规模放映,尽快成为农村电影院线放映的主力军,从而尽快增强农村国有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实力。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005年4月发布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和甘肃省《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放宽农村电影准入,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农村电影事业发展,鼓励支持农村电影固定或流动放映点的国有民办,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个体放映队。加快建设和改造放映设施设备,形成多元化的放映主体格局。三是要打破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行政垄断与地区壁垒,积极推进农村电影的跨地区经营,进一步畅通发行渠道,搞活放映市场。鼓励支持农村电影固定或流动放映点的国有民办,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合作,积极拓展政府采购或补贴、企业赞助、广告经营、个体承包等多种发行放映经营模式。
2.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现代电影与高科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出台了《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并成功研制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和流动放映系统,为探索农村电影发展的新体制、新路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电影存在的发行周期长、发行成本高、放映质量差等突出问题,而且十分便于管理,可以促进电影在农村的迅速普及。数字电影的放映必将会成为引领我国农村电影发展的“火车头”,成为提高“2131”工程服务水平的极好形式,也成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电影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甘肃省要按照国家的计划和部署,通过大力推进放映设施设备数字化、加快培训数字电影放映队伍等措施,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固定放映和流动放映相结合,逐步实现每个县或人口集中的乡镇建成数字放映厅,覆盖全省乡镇农村的数字电影服务网络体系,保证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影服务。
3.建立健全农村电影发行机制,提供更加丰富的片源。发行机制不健全,片源不丰富,农村电影就成了无源之水。要大力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畅通发行渠道,搞活放映市场,将爱国主义影片、弘扬主旋律精神的影片、表现农村新人新事新生活、讴歌真善美的影片和推进科技兴农、卫生防疫、反对封建迷信、普及法律知识等适合农村放映的科教片,以及适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少儿题材影片,及时提供给农民群众。要大力加强农村影片创作的规划和生产,繁荣农村电影创作生产,为农村拍摄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影片。甘肃电影制作单位曾经拍摄过像《太平使命》等一批优秀的农村体裁的影片和科教片,有的还在全国获奖,应该进一步发扬成绩,认真搞好选题,创作生产出更多更优秀的影片。
广电和省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优秀影片的扶持力度,对于科教片、爱国教育片、戏曲片、民族译制片等要给予适当补贴。同时,要结合“西新工程”,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影片的译制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能够及时方便地看到更多更好的各类国产优秀影片。
4.进一步加强管理。农村电影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2131”工程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必须要大力推进法制化、信息化的管理,以管理保障和促进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农村电影重点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管理,确保国家投入的资金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和挪用。严格使用和管理好国家扶持的设备、拷贝、车辆等。其次,要加强“2131”工程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的管理,使工程建成后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第三,要加强农村电影市场的管理,切实加大对农村电影市场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农村电影经营实体的规范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第四,要加强人员培训特别是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人员的培训,为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的全面展开做好准备。第五,要加强农村电影市场的统计工作,完善报表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实用的农村电影统计指标体系,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农村电影发展的客观情况和实际数据。
四、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确保甘肃省农村电影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农村电影是一项具有公益性、群众性的文化事业,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成熟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运用政策杠杆、资金投入、市场调节等多种手段,推动市场的培育和事业的发展。农村电影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环节多、涉及面广,加强组织领导十分必要、十分重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电影工作在整个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经常进行研究,定期作出部署,增加物质投入,加强组织协调。要做到把农村电影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党委、政府考核干部的内容,确保农村电影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