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太宗的车驾前往洛阳,住在昭仁宫里,对当地官员多有责备。魏征进谏道:“隋朝只责备地方官不进献美食佳肴,或者是供应的物品不够精美,为此而没有节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所以上天让陛下取而代之,正应该小心谨慎,告诫自己,怎么可以责备供应不够奢侈呢!如果您认为供应充足,现在就很充足了;如果认为不充足,比这多出一万倍仍然不会觉得满足。”太宗吃惊地说:“没有你,我就听不到这些话。”
魏征因病逝世后,太宗曾临朝感叹道:“以铜作镜子,可以使衣冠整齐;以过去的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王朝的兴衰和更替;以贤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施政的得失。我曾经拥有这三面镜子,防止自己的过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就少了一面镜子。我近来派人去他家,得到了一张写过字的纸,仅写了一半,其中可以辨认的部分如下:‘天下的人,有好也有坏,任用好人则天下太平,任用坏人则国家衰败。在公卿大臣之间,感情有喜爱也有憎恶,憎恶的人只见到可恨之处,喜爱的人只看到可爱之处。爱和恨之间,应当谨慎小心地对待。如果爱一个人又知道他的缺陷,恨一个人又知道他的优点,除去邪恶时不犹豫,任用贤人时不猜忌,国家就能兴旺了。’其大概意思就是这样。我反复思考,恐怕难以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公卿大臣和左右近臣可以把这句话写在朝板上,知道这样的错误一定要进谏。”
仔细地想想,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贤能之士,都是拥有这种能力的,他们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做人做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把自己与大道相融合,使自身素质在全面稳定的基础上,成就更大更多的利国、利民的事业。
老子把“啬”作为治国和治人事天的准则,把“啬”的特质作为国家的根本,国家或个人从“啬”做起,逐渐扩大为重积德,无不克,莫知其极,就等于为国家或个人逐步建立了牢固的基础。
其实细想一下我们身边的有识之士大都善于以“啬”来严格要求自己。
德国出生的美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未成名时,一位朋友在纽约街头碰见他,问他:“你怎么穿得这么破?”他回答道:“没关系,反正这里没有人认识我。”几年后,爱因斯坦成了全世界闻名的大学者。一次,那位朋友在纽约街头又碰见了他,惊异地问:“你怎么还穿得这么破旧呀?”爱因斯坦笑了笑说:“反正这里的人们都认识我了。”
被称为“船王”的包玉刚,《财富》杂志估计他的财富超过10亿美元。但他崇尚简朴,一直坚持把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下顿热热再吃。外孙吃剩一半的苹果,包夫人悄悄吃掉,从不浪费。一次大女儿看见同学穿着红皮凉鞋,很是羡慕,就要父亲也给她买一双,包玉刚问:“你脚上穿的什么呀?”女儿说:“皮凉鞋啊!”包玉刚说:“你有凉鞋穿还买什么凉鞋!”一次包夫人给女儿膝盖处补了两块补丁。女儿噘起嘴不愿穿,妈妈告诉女儿:“你瞧,你爸睡衣上也打了补丁呢?”这位船王省吃俭用,却将成亿成亿的捐款支援祖国的建设,他多次回故乡宁波建大学、办工厂、开医院、修机场。
这些有识之士,他们不当守财奴,不把金钱作为自己追求的最终目标,这就是“啬”,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
【智慧金言】
对于一个对待自己能够做到节俭和吝啬的人,我们可以确认,即使他还没有彻底地消除欲望,也已经把欲望减少到一定程度了;极端节俭的人(当然并不是财迷)固然不必断绝七情六欲,却必然是个有欲望而知道收敛的人,他们对于地位、名声、权力、金钱、财货及女色等,并不狂热,他们由此为自己做人及成功建立了牢固的基础,自然不会有什么危害了。
【本经原典】
《道德经·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以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治理国家和侍奉上天,没有比爱惜精力更重要的了。
爱惜精力,乃是早做准备。
早做准备就是不断的积德。
不断的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的。
没有什么不能胜任就无法估计他的力量,无法估计他的力量,就可以担负保护国家的责任。掌握治理国家的道理,就可以长久维持。
这就是要根深蒂固、长生久视的道理。
慎始慎终,则无败事
【经典语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这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录释义】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解读】
无论做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还是做世界上最难的事情,都少不了“坚持”二字。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容易的事情就会变难;有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困难的事情就会变容易。
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老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认为,一个人应发挥智能或技能的最佳状态,只有在心理平静的自然状态下才能做到。总之,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活学活用】
老子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雨滴穿石,并非依靠猛劲儿,而是靠持之以恒的滴落;千里之行,并不是一天到达的,而是一步步坚持不停地向前迈动的结果。所以,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强求,只要坚持谨慎,就可以与荣耀握手。
愚公移山也是个很好的例子。愚公每天挖山不止,智叟对他笑而止之。愚公坚持实干苦干,终于挖走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可见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之所以说愚公不愚,是因为他懂得只有坚持才能达到改天换地的目的。
克尔曾经是一家报社的职员。他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对自己很有信心,他给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抽取佣金。经理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很特别的客户。公司里的业务员都认为那些客户是不可能与他们合作的。
在去拜访这些客户前,克尔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他怀着坚定的信心去拜访客户,第一天,他和20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3个谈成了交易;在第一个星期的另外几天,他又成交了两笔交易;到第一个月的月底,20个客户只有一个还不买他的广告。
在第二个月里,克尔没有去拜访新客户,每天早晨,那个拒绝买他的广告的客户的商店一开门,他就进去请这个商人做广告,而每天早晨,这位商人却回答说:“不!”每一次,当这位商人说“不”时,克尔就假装没听到,然后继续前去拜访。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对麦克已经连着说了30天“不”的商人说:“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要坚持这样做。”
克尔说:“我并没浪费时间,我等于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精神。”那位商人点点头,接着克尔的话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等于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你已经教会了我坚持到底这一课,对我来说,比金钱更有价值,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你的一个广告版面,当作我付给你的学费。”
每一个成功的人,在确定了自己的正确道路后,都在不屈不挠地坚持着,忍耐着,直到胜利。
【智慧金言】
事业成于慎而败于纵。要想万事顺利,就一定要小心谨慎,即便是一帆风顺也不可掉以轻心,只有以“安全驾驶”的姿态去把持事情才能到达那胜利的终点。
【本经原典】
《道德经·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著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著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