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道德经》学生活
2721600000030

第30章 刚柔相济的管理智慧(1)

如果让我们说出我们认为最柔软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能够想到很多。比如棉花、女性的肌肤、丝绸等等,但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也许就是水和风。我们常这样比喻一件东西,说它像水一样的柔软,像风一样的轻柔;我们也经常把人们的情感做这样的形容:似水柔情、像风一样多情。我们认为水和风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它们无处不在,无形无相,它们象征着大道的德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经典语录】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语录释义】

最好的统治者很少随意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做好的”。

【解读】

老子观察到民众对于各种国君的态度是由于各个国君的不同治国方法所致,针对这些实况,举“太上”为例,提出了“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是解决此类异常、矛盾的根本方法。是老子运用其“认识——判断——解决”这一辩证法的论理,意在解决国家、社会异常,达到国富民安的实例之一。

老子把这种理想的政治情境,与儒家主张实行的“德治”、法家主张实行的“法治”相对比,将其等而下之。实行“德治”,老百姓觉得统治者可以亲信,而且称赞他,这当然不错,但还是次于“无为而治”者。实行“法治”的统治者,用严刑峻法来镇压民众,实行残暴扰民政策,这就是统治者诚信不足的表现,民众只是逃避他,畏惧他。老子强烈反对这种“法治”政策,而对于“德治”,老子认为这已经是多事的征兆了。最美好的政治,莫过于统治者“贵言”,从不轻易发号施令,民众和政治相安无事,以至于民众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当然,这种情况在当时并不存在,只是老子的“乌托邦”式幻想。

【活学活用】

在现代社会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做老板的或其他管理人员,也需要“抓大放小”,给你的下属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这是衡量一个老板、一个领导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

一看到“事必躬亲”这个成语,我们有许多人肯定想到的是《三国演义》中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军师诸葛亮。这个为了帮助刘备以及刘备的儿子恢复汉室的丞相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为了使摇摇欲坠的蜀政权不至于加速灭亡,可以说做到了“事必躬亲”。可惜的是,诸葛亮的本事再大,也没能力挽狂澜,恢复汉室,最后抱病死在了五丈原。不过,诸葛亮与其说是病死的,倒不如说是累死的,他就是让“事必躬亲”活活地累死了。

诸葛亮的悲剧就在于太相信自己,而总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的手下,自然也就没有将别人也可以做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没有充分“放权”。因为诸葛亮的能耐再大,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用才之道,首要的一条就是以诚相待,充分信赖。如果你怀疑他,那么就不要使用他;而使用他,就必须信任他。试问,你如果对他疑神疑鬼,他怎么能够放开手脚去工作呢?

用人不疑,保护和支持人才,是一种强大的激励手段。如果一个人被信任,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便油然而生。尤其是上级对下级的充分信赖,就是对下级的最好奖赏,它将形成一股促使下级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这样说,信任是一种催化剂,是一种助推器,它可以加速蕴藏在人体深处的自信力的爆发,而这种自信力一旦爆发,工作起来就可以达到忘我的程度。

领导者在使用人才时,特别需要以自己的真诚来对待人才,在真诚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信赖的感情。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领导者的语言表达必须真诚恳切,而不是虚华浮夸。对下级讲话一定要一是一,二是二,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决不可言不由衷,装腔作势,封官许愿。现代领导者一定要避免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其次,要求领导者在工作行为上诚实,并多同下级商量。凡能公开的一定要公开,商量研究工作时,要搞“群言堂”而决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

有一个生产BP机的小企业,原是美国著名品牌摩托罗拉的代理商,后见市场很大,遂投资建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小厂。厂长、人事经理、生产部主管、采购主管等都是由当年与自己一同打天下的亲戚朋友担任。但工厂运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亏损严重,老板左思右想,觉得还是人才方面的问题,于是,决定在人才市场上进行招聘。

果然,企业很快地就走出了低谷。但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老板顶不住那些亲戚朋友的压力,并没有把老班人马全撤换掉。面对新老两套人马,老板竟想出这样的办法,利用“老人”监视“新人”,又利用“新人”监视“老人”。于是新老两套人马为了争取老板的信任,都充当老板的“警察”。老板沾沾自喜,以为所有的人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老板在企业人心丧尽,企业陷入瘫痪的绝境。

因此,一个明智的领导者一旦把一件任务交给下属后,他就不要再疑神疑鬼,也不要对工作的过程和具体方法进行干涉,更不要偷偷地派人在部属身边进行“蹲点”,搞“小报告”。因为一旦你的下属知道后,他们就会对你产生极大地反感和厌恶。好啊,你领导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小人,不相信我们就拉倒,我们不干了。

其结果是,领导不得不又亲自出面来安抚这些下属,平息他们的怒火。正确的做法是,你领导有时间了,可以光明正大地到他们中间去走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困难,他们也就会乐意把工作的情况和进展向你汇报。

【智慧金言】

我们说用人不疑,必须以疑人不用为前提。所以你不能把一项重任交给未通过“信任度”考验的下属。如果你将任务交给可信之人,就不要疑神疑鬼了。

【本经原典】

《道德经·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民众只知道他的存在;

其次的统治者,民众亲近他并且称赞他;

再次一等的统治者,民众畏惧他;更次一等的统治者,民众轻蔑他。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民众才不相信他。

最好的统治者谨严慎微。

他很少随意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做好的。”

柔软胜刚,弱小胜强

【经典语录】

柔胜刚,弱胜强。

【语录释义】

柔软胜于刚硬,弱小胜于强大。

【解读】

在对于人与物做了深入而普遍的观察研究之后,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含着内敛,往往富于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相反,看起来似乎强大刚强的东西,由于它的显扬外露,往往失去发展的前景,因而不能持久。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子断言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外表。

【活学活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猛提出了用严刑峻法来治理乱世,用道德礼仪来治理盛世的思想,应该是有相当的道理的。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地人。他出身贫贱,但博学而喜读书,胸怀大志,为人十分有谋略,他一直希望能遇到明主,匡世济时。后来,前秦的苻坚非常器重他,把王猛调去当始平县令。当时,始平县一带的社会秩序非常混乱,豪门大户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盗贼土匪到处都有,人们的正常生活无法维持,历任县令都治理不了。于是,王猛一上任,就申明法令,有胆敢违抗者定严惩不贷。他决心用严刑峻法来管制豪强,分辨善恶,整顿秩序。不多久,就杀了几个民愤很大的恶霸,并把一个在朝中有后台的恶霸用鞭子活活打死。有关部门就弹劾王猛,把他抓起来,用囚车押到廷尉所设的监狱。

苻坚接到报告,亲自提审王猛。苻坚说:“为政之本,以道德教化为先。你刚上任几天,却杀了那么多人,怎么这么残酷啊!”王猛回答说:“我听说宰宁国以礼(治理已经安定的国家要用礼仪),治乱邦以法(治理混乱的国家就要用法)。现在,立国尚浅,我治理难以管理的地方,决心恪守职责,不辜负明君的重托,为国家翦除凶险狡猾之徒。现在我刚刚杀死几个奸人,剩下的还有许多坏蛋。倘若责备我未能除尽残暴的恶人,肃清不法分子,那么,我甘心受刑处死,以谢辜负陛下重托之罪;倘若指控我为政残酷无道,那么,我是实在不敢接受的。”苻坚听了这番话,大为感慨地对群臣说:“王景略真是同春秋时管仲、子产一样的人啊!实在了不起!”于是赦免了他,并且加以重用,一年之内升了五次官。

苻坚把许多国家大事交给王猛处理,二人的关系非常亲密。王猛不久便任中书侍郎、尚书左丞,逐渐掌握了大权。

这当然会招致皇亲国戚和建国老臣的嫉恨,在嫉恨王猛的人当中,最为突出的是特进兼姑臧侯樊世。樊世本是氐部落的大族,曾辅佐苻坚的父亲苻健打下关中,有大功于苻氏皇室。他倚仗权势,无法无天,从来没有人敢得罪他。他看到王猛的位置竟然超过了他,尤其王猛还是一个汉人,觉得实在是无法忍受,就想要教训教训他。

晋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8年)九月,樊世在上朝时遇见王猛,非常没有礼貌地把他喊住,当众侮辱王猛,还责问道:“我们跟随先帝冲锋陷阵,共同兴建了大秦,却无权管理国家;你毫无功劳,怎么敢担此国家大任呢?难道让我们来种庄稼供你来吃吗?”

王猛想,自己身负国家大任,倘若不去反击樊世的挑衅,就会丧失威信,将来就无法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命令,无法治理国家,因此他毫不客气地怒斥道:“我不但要你种庄稼,还要你当厨子,烧柴煮饭呢!”樊世根本没有想到他敢这样对待自己,气得暴跳如雷,大吼道:“你这小子太猖狂了!我一定要把你的人头挂在长安城门上!否则,我就不活在世上!”后来王猛把这事报告了苻坚。

苻坚听后非常生气,说:“樊世居功自傲,目无法纪!我必须杀了他这个老氐,才能整顿百官,严肃纪律!”

正巧樊世进来言事,苻坚也是一个非常有心计、有谋略的人,就故意弄个圈套给他钻。不等他开口,就对他说:“我要让杨璧和公主成亲,你看杨璧这个人怎么样?”原来,杨璧是樊世聘定的女婿,他一听这话,自然着急地说:“杨璧,是我的女婿,婚事早就定下了,陛下怎么能让他再和公主成亲呢?”

王猛趁此机会指责樊世说:“陛下贵有天下,而你却敢来抢婚,这是想出两个天子吗?还有没有上下尊卑?”樊世听了王猛的话,怒不可遏,要揍王猛,被左右拉开。樊世却不罢休,破口大骂。

苻坚正好寻找借口,看他如此放肆,大发雷霆,下令把樊世抓起来,没有怎样审问,就在西面的马棚里把他杀了。

这一举动当然激怒了氐部的贵族,他们议论纷纷,竞相攻击王猛。但是苻坚已经打定了主意,不为所动,而且还处置那些前来攻击王猛的人,有时甚至还把那些喋喋不休的挑拨者在宫殿的庭院里鞭挞一顿,侮辱一番。

从此以后,文武百官看到王猛没有不害怕的。王猛得以比较顺利地贯彻治国策略。过了一年,苻坚任命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他们都是嫉恶如仇的人,决心合力整顿首都长安的秩序。

当时,长安最大的祸害是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强德倚仗自己是太后的弟弟,成天纵酒任性,为非作歹,抢掠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于是王猛就选中了他作为开刀的口子。他刚上任,一下车就逮捕了强德,问明罪行,奏禀秦王苻坚,却不等批复,马上把强德处决,在街市陈尸示众。苻坚见了王猛的表章,急令使臣骑马跑来赦免强德,但已经晚了,强德早已身首异处。苻坚也只好承认既成事实。接着,王猛和邓羌密切配合,举发追究坏人恶事,无所顾忌。不论是谁,只要触犯刑律,概不宽恕。几十天的工夫,有权有势的豪强、作恶多端的贵戚,被诛杀了二十多人。

这以后,京都震恐,皇亲国戚以及朝廷官员都震惊战栗,奸人恶棍销声匿迹,社会秩序迅速好转。不久,长安就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好局面。苻坚见此情景,感叹道:“我现在才知道天下是要用法来治理的!我才知道做天子的尊贵啊!”

王猛由于严格执法,纪律严明,在他执政的十五年里,前秦的吏治得到了整顿,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因而增强了国家实力。在王猛等人的治理下,前秦逐渐走向了兴盛。

执法必严,严必有度。适度的严才能达到严的效果;过犹不及,严就失去了意义。

罚不失爱,严中有情,这是管理者惩戒部下时一条很好的处理原则。虽然表面上看来严肃的法规被破坏了,但是从长久来看,罚不失爱,抓住了下属的心,这样更能有效地维护法律规章的严肃性,被管理者们也会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

宋朝大将曹彬在驻守徐州时,手下有个官吏违反了纪律,按军法应打军棍。但曹彬却没有马上执行处罚,过了年后才旧事重提,如数打了他。有人问曹彬为什么这样做,曹彬说:“我当时听说他刚娶了媳妇,如果在那时打他,媳妇的公婆可能会认为儿子被打是由于媳妇带来的不吉利,因而整天打骂她,使她难以生活下去,这样也会影响这个官吏的情绪。所以,我才推迟执行。这样军法也没有因此受到损害。”在场的人听了无不心服。后来这件事传到那个官吏那里,他也深受感动,不但不对受罚一事耿耿于怀,而且以后更加卖力,再也没有犯过军纪。

宽和严、德和刑之间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赖;相互对立,又相互包含。

【智慧金言】

其实无言无形的大道在人类这种有形的物种面前,也只能按照人们相对的概念从事了。所以说不是大道要兴谁或灭谁,或是我们人类要好谁坏谁,而是自然法则的规律作用在我们人类身上,就看我们是不是符合这种规律了。符合,我们就生存;违背,我们就灭亡。所以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不对的。不过我们的一切作为都是变化的征兆,都预示着另一个事物的兴起。我们顺从自然规律,不再执著追求,那我们就变得柔弱了,就像水一样,也就不那么刚直易折了,就更能适应环境、顺应大道了。因此不管我们如何做、如何理解和认识,都离不开大道的指引,都离不开自然规律的限制,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国家离不开人民一样。一旦我们离开了这种限制,也就是我们灭亡的时刻。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过于压制人民,过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身上,那就像要离开水的鱼儿,等待他的只有失败和毁灭!

【本经原典】

《道德经·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与之;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谓微明。

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要想关闭它,那必定是先扩张它;

要想削弱它,必须暂且加强它;

要想废除它,必须先推举它;

要想夺取它,必须故意给予它。

这是一般人不易察觉的幽妙的明通的道理。

柔软胜于刚硬,弱小胜于强大。

鱼儿的生存不可以离开水,治国、治军的策略,不能随便让别人知道。

美言市尊,美行加人

【经典语录】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语录释义】

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使人受到影响。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