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投降派视人民群众为“阿斗”,认识不到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他们执迷于“一人独吞”、“人莫予毒”,陷于独裁者和历史唯心论的幻梦中。毛泽东在讲演中指出把老百姓看成“阿斗”的“坏人们”是没有出路的,终将被历史所抛弃。
毛泽东借用“阿斗”,说明决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但是,他对“阿斗”也做了具体分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肯定了他的“自知之明”1949年3月,党中央从河北西柏坡移驻北平,途经河北涿州县城,这里是刘备的老家。毛泽东与周围警卫人员谈起刘备、刘禅父子,卫士李银桥说:“主席那刘备的儿子阿斗也太窝囊了,被司马昭俘虏了还‘乐不思蜀’呢!”
“你还有些知识么!”毛泽东笑了。卫士张天义接着说:“刘备就是不死也不行,光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也得把他老子打下来的江山给断送掉!”毛泽东摇摇头对大家说:
“书中讲了,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呢!再说刘备的儿子阿斗,都说他是扶不上墙的,但看问题不要太片面了,我看阿斗很有自知之明哩!”
李银桥不解地问:“阿斗有什么‘自知之明’啊?”毛泽东认真解释说:
“阿斗的自知之明,就在于他身处帝位,明知自己的知识浅薄,所以事事俯首听命于诸葛亮,依从诸葛亮,才使得诸葛亮能够在四川大展才华,励精图治,六出祁山;如果阿斗不听诸葛亮的,像孙权的后代孙亮那样,自己当了皇帝就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不是垮台得更快么!”
毛泽东的一席话,说得人们心服口服。毛泽东又对大家讲:“我们就要进城了,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也要认真教育后代人,要认真汲取历史和前辈人的教训;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事情要留有充分余地,莫感情用事,才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啊!”
平心而论,刘禅在信任和依靠诸葛亮上,确实有他的特点:内政外事,全权托付给诸葛亮丞相,言听计从,毫不掣肘,为诸葛亮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果与吴主孙亮比,孙亮信谗任奸,拒谏饰非来比较,确实算作有自知之明。在三国的国君中,刘禅在位41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能安稳做皇帝,客观的条件是因为有三国对峙,有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位贤相的辅佐,主观上则是刘禅具有自知之明和用人之长(当然也有用过小人佞臣之误)。
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会当那么长时间的皇帝。不能因他是亡国之君便否定了一切。
毛泽东善于独立思考,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指出了刘禅被人忽视的长处,用以教育部属要有自知之明,看问题不能片面,要有全面的观点。他读《三国演义》真正读出了真谛。
三大优点突出的张飞
“你做个当阳桥上的猛张飞吧!”
张飞是个“粗人”,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有勇无谋。其实,张飞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一是张飞“粗中有细”。1934年,毛泽东对来中央苏区开会的红军将领王震谈起《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论关羽、张飞处理人际关系的优劣处: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惜小人。他以此勉励王震:取两人之长,去两人之短。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十个指头九个好,一个指头有问题。华者花也,不要只开花不结果矣;不要粗而不细,要学张飞“粗中有细”。
二是张飞“有高度的原则性”。毛泽东非常喜欢看京剧《古城会》之类的张飞戏。据赵超构回忆,1944年6月,他们访问延安时,毛泽东曾经陪同看《古城会》。当剧中张飞自称“我老张是何等聪明之人”,露出那副得意神情时,毛泽东笑了起来。毛泽东认为《古城会》很有意义。
1949年12月,毛泽东又谈到了《古城会》,他说:当时在古城的三弟张飞,看见从敌人营垒回来的二哥关羽,对他提出种种疑问,是张飞有警惕性的表现,是完全正确的。但关羽一旦斩了蔡阳,用行动表示了与敌人划清界限,张飞于是开门迎接关羽,又兄弟团结共同对敌。
三是张飞勇猛善战。毛泽东喜欢把自己手下英勇善战的将领比作张飞,以表示对他们的赞许。
1947年,毛泽东指示在陕北战场指挥作战的彭德怀务必歼灭国民党军刘戡部。他对彭德怀说:《三国演义》里说,张飞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所以,后来彭德怀说,我这个张飞是主席叫出来的。1947年6月,毛泽东在陕北调陈赓部队回师,摆在黄河两岸,东扼阎锡山,西拒胡宗南,他对陈赓说:你做个当阳桥上的猛张飞吧!以此鼓励陈赓向张飞学习,为人民立战功。毛泽东对张飞评价的三大优点,概括了张飞身上的突出特点,以张飞比喻战将说明毛泽东识人之长。
武圣关公的优缺点
我们的胜利,人家是知道的,不用自己去表示。对待人家的缺点错误,少讲“过五关斩六将”。
1927年11月,毛泽东来到井冈山茅坪,寻找走散了的张子清所部三营(后来在湖南桂东县和朱德部会合),当有人怀疑张部有可能投降敌人时,他说:
“不会的,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用关云长这员大将,又是封官赐爵,又是赠送金银、美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费了多少心机!可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关云长便毅然离开了拥有雄兵百万的曹操,骑上吕布的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终于回到兵微将寡的刘备身边,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我们党的干部,就比不上古人关云长?”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大会上讲话,谈到知识青年投奔延安,沿途关防遍设通途困难时说:“因为他们既没有青龙偃月刀、嘶风赤兔马,又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那只有被赶到集中营‘训练团’里去。这些事情似乎有些难办。但是,如果知识分子跟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结合起来,就是说,笔杆子跟枪杆子结合起来,那末,事情就好办了。”
1947年6月,毛泽东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途中,在与警卫人员谈到河北人会打胜仗时,毛泽东放声大笑:“哈哈,河北人就一定打胜仗?三国时候,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不是叫山西人关云长给杀了嘛!”当警卫说:“山西人也不一定行,关云长就不如彭老总。关云长走麦城,彭老总可是三战三捷。”毛泽东听了很称赞。不久他在与周恩来、任弼时闲谈时说:“关云长就不如我们的彭老总!”
毛泽东对关羽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1932年初,毛泽东在与程子华谈话时说:“关羽出身下层社会,是刘备的心腹之臣,随其周旋,不避艰险,死后被尊为武圣人。到处修建有关帝庙。他的弱点是自负凌人,以致发展到上当受骗,大意失荆州。”毛泽东批评关羽因骄傲而坏国事。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他就谈了关羽坏盟:“关羽这个人虽然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庞德,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刘备封关、张、赵、马、黄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曰:
‘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当孙权派诸葛瑾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以结秦晋之好,共伐曹操时,关羽却勃然大怒,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诸葛亮)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诸葛瑾抱头鼠窜而去。于是孙权便攻占了荆州,孙刘联盟瓦解。”
1948年5月,毛泽东在西柏坡有一次和警卫员谈话,又谈了关羽的缺点,他说:“当时诸葛亮留守荆州,刘备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不该留下关羽守荆州。让关羽守荆州一着错误呢!”又说:“关羽骄傲呢!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失掉了根据地,丢了荆州,自己也被东吴杀掉了。”
1950年2月,在中国军事顾问团赴越南前夕,毛泽东与韦国清等说了一段话:“我们的胜利,人家是知道的,不用自己去表示。对待人家的缺点错误,少讲‘过五关斩六将’。”1971年9月初,毛泽东和浙江省负责人南萍等就九届二中全会的问题等谈话时又说起关羽:“不要带了几个兵就翘尾巴,就不得了啦。打掉一条军舰就翘尾巴,我不赞成,有什么了不起。三国关云长这个将军,既看不起孙权,也看不起诸葛亮,直到麦城失败。”告诫南萍,不要翘尾巴,从关羽身上吸取教训,反骄破满。
虎踞龙盘今胜昔
“当年,曹操83万人马下江南。今天,我们两百多万人马,三路大军下江南。”
1949年3月31日,毛泽东在香山接见第四野战军师以上的干部时讲话说:“你们丝毫也不应当松懈你们的战斗力。应该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他还富有风趣地、意味深长地说:“当年,曹操83万人马下江南。今天,我们两百多万人马,三路大军下江南,一路陈粟大军,一路刘邓大军,一路林罗大军,浩浩荡荡,声势大得很,气魄大得很。同志们,下江南去!我们一定要赢得全国的胜利!”
4月23日,这天下午,毛泽东穿着一套新制不久的整洁的中山装,神采奕奕地步出双清别墅,来到院子中的凉亭里,坐在一张铺有软垫的木椅上,右手抚着右膝盖,左手拿着上端印有“解放南京”四个特大号字的《人民日报》号外,神情安详地看报上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胜利消息。这捷报虽在他意料之中,十几个小时前,他还为新华社写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稿,但他读报时还是很专注,以致摄影师徐肖冰、侯波夫妇悄悄走近他,抓拍了这一历史瞬间的珍贵镜头他都没有察觉。“咔嚓”,照相机快门的响声惊动了他,他看到徐、侯二人,很高兴,也很激动,忙打招呼说:“今天是高兴的日子,不要只给我照相,给大家都照一张。”于是,毛泽东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合了一张影。
毛泽东回到办公室里,拿起报纸又看,边看边在报纸上画一些杠杠和圈圈。他仰起头,思索了一会儿,就给刘伯承、邓小平写了贺电。这时,田家英捧着一摞文件文稿走进了双清别墅,笑着说:“主席,解放南京是具有历史性的胜利,何不赋诗一首以作纪念。”毛泽东说:
“是呀,我正有这个打算。”说着,他站起身,在室内踱步、沉思,随即轻哼低吟起来。一会儿,他坐到办公桌前,展纸挥毫,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京,古称形胜之地,所谓“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旧时题咏南京的诗,大都要提到它们。
“虎踞龙盘今胜昔”包含的诗趣还可从前人和作者对“虎踞龙盘”这一典故的不同用法上看出。“虎踞龙盘”,典出《太平御览·州郡部》引晋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意思是说,三国蜀国时刘备曾派遣诸葛亮到吴国都城,诸葛亮因而看到南京的地形,赞叹说:“钟山像龙一样蜿蜒在南京之东,石头山像虎一样蹲在南京之西,这真是帝王的都城!”南京,作为帝王之都,曾经几度繁华,几度衰落。不少诗人来到金陵,发怀古的幽思,多有今不如昔之感。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瘁”;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毛泽东一反前人之意而唱出“虎踞龙盘今胜昔”,是时势使然,是历史大转折的反映,也是与诗人的幽默性格分不开的。他后来亲临南京,在一次讲话中曾风趣地说:龙盘虎踞。
“南京这个地方,我看是个好地方:但是有一位先生,他叫章太炎,他说龙盘虎踞,‘古人之虚言’,是古人讲的假话。看起来,这在国民党是一个虚言,国民党在这里搞了22年,就被人民赶跑了。现在在人民手里,我看南京是个好地方。”
这首诗风雷磅礴,豪气盖世,思想内蕴极其丰富深刻,用典贴切,是一首享有盛名的经典诗作。
“粟裕是人才、将才、帅才!”
“曹操当年把许褚比作樊哙,招来后人的非议,我毛泽东不做那样的蠢事。”
1953年2月25日下午,毛泽东一行人在济南游览了名列72泉之首的趵突泉,品了用趵突泉水煮的茶。毛泽东说:“人们都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最好,我看‘趵突泉中水,济南市里茶’也不错么!”
陈毅笑道:“主席又作诗了!”
毛泽东说:“这不叫诗,随便说说罢了。”又说,“我们到了徐州,又到了济南,你这淮海战役的总指挥,感触一定比我多,倒是该有诗作呢!”
陈毅笑着说:“在主席面前作诗,班门弄斧么!提起徐州和济南,还是粟裕打得好啊!”罗瑞卿也说:“粟司令人称常胜将军,名不虚传!”“人才、将才、帅才!”毛泽东感叹道:“中国的解放,都是靠你们这些人打出来的,你们这些前线的指挥员,都应当彪炳青史……”陈毅喝着茶说:“那粟裕就是樊哙了!”毛泽东喝着茶,摆了一下手说:“粟裕,一不是樊哙,二不是韩信,三我毛泽东也不是刘邦;粟裕就是粟裕,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是人民的好儿子么!”陈毅哈哈大笑:“主席讲得对!算我失口……”毛泽东也爽朗地笑起来:“当年鲁桓公会齐侯于此,也不比我们今日么……”陈毅立即插话说:“我和罗部长一不是鲁桓公,二不是齐侯,主席又怎么讲?”“算我失口!”毛泽东咽下一口茶,连忙笑了说:“你这个陈老总,得理不让人呢!”说着话,周围的人们都开心地笑起来……随后,毛泽东带领众人驻足泺源堂前,仔细观看了刻写其上的元代赵孟頫的撰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又浏览了后院壁上镶嵌的咏泉石刻……在专列上,李银桥问:“主席,樊哙是谁?”毛泽东笑着说:“樊哙是汉高祖刘邦身边的一员大将,跟随刘邦起义闯天下,在鸿门宴上立了大功呢!”又说,“曹操当年把许褚比作樊哙,招来后人的非议,我毛泽东不做那样的蠢事。”毛泽东不同意曹操当年把许褚比作樊哙,是有一定道理的,粟裕是常胜将军,有勇有谋,决不是樊哙一介勇夫,所以他不做那样的蠢事。
孙权·曹操·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