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1945),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美国陆军四星上将。1903年进入弗吉尼亚军校,1904年进入西点军校,1909年毕业后在骑兵部队服役,多次参加战争。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1940年7月任装甲旅旅长,1943年后历任美第二军军长、第三集团军司令、第十五集团军司令。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
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巴顿一直向他灌输巴顿家族的光荣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的小巴顿就认为,他的祖先是弗吉尼亚地区的名门望族,他的家庭有高贵的血统。所以,从小他就有一种荣誉感,认为自己一定要成为伟大的将军、统帅。否则,就是辱没了家族的名声。父亲给儿子灌输的这种家族荣耀,激发了小巴顿的自信心,也激励着小巴顿不断追求和奋斗。
少年时代的巴顿心性非常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上学后的小巴顿看不起任何同龄的孩子却因为“阅读失常症”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每当这时,他就紧握拳头,不停地咆哮。可是,他的同学根本不在乎他的愤怒,依然揭他的短,小巴顿只能一个人生闷气。
很快,老巴顿就知道了这个情况。他耐心地跟儿子谈心,并用贵族的精神和祖父(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上校)的故事来激励他。他告诉小巴顿:如果不能克服这个障碍、把学业坚持下去,就是辱没了巴顿家族的荣誉。父亲的话深深地激励了倔强的小巴顿,他坚定地对父亲说:“您瞧着吧,我一定不会辱没家族的名声!”
第二天,重新找到自信的小巴顿上学去了。他为了学会一个单词,常常要不断地拼读几遍,甚至几十遍,而其他孩子只要拼读两三遍就记住了,尽管小巴顿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读书。不过,在学期结束时,他在班里的成绩仍然是倒数第一名。小巴顿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为什么比别人多付出这么多,而成绩却是最差的呢?
父亲了解到小巴顿的困惑,就对他说:“一次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一生。学习就像爬山,有人从山脚往上爬,有人则从山腰处出发。刚开始,山脚下那个人爬得再快,也比不上从山腰上开始爬山的人。但如果坚持不懈,两个人的距离就会越缩越短,也许先到山顶的正是那个从山脚出发的人呢!”
为了家族的荣誉,小巴顿奋力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告诉过孩子,他是你的骄傲吗?
2.孩子会关心集体利益吗?
3.当你批评孩子的时候,他会有羞耻感吗?
所谓荣誉感,是一种促使人努力向上的道德情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有位教育学家这样说:“儿童一旦懂得荣誉与羞耻的意义之后,荣誉与羞耻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荣誉,惧怕羞耻,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有荣誉感的孩子,他会珍惜自己的荣誉,自觉主动地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向好的行为习惯靠拢。
第一,告诉孩子,父母以他为荣。巴顿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对他说了自己家族的光荣历史,让巴顿自然而然拥有了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上严格自我要求,最终取得了学习的进步。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向巴顿的父亲学习。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显赫的家族历史。但是,至少父母要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你是家里的骄傲,孩子得到这个信息之后,荣誉感和使命感会油然而生。
第二,抓住生活小事,及时表扬。表扬对激发孩子的荣誉感是非常有用的。月月爱静不爱动,除了看书学习,好像对其他的事情都不太关心。有一天,他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了15元钱,到了学校就把这捡到的15元钱交给了老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老师把这件小事告诉了月月的妈妈,妈妈也大大表扬了他。从此以后,月月开始注意关心班级的事情,愿意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了。孩子其实很单纯,假如做父亲的看到子女的行为好,便加以赞扬;看到行为不好,便换上一副冷酷和不理会的脸色。那么,不要多久,孩子就会感到这种态度的不同。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有意义、有价值,能够受到肯定的时候,他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因为他也喜欢做令他有荣誉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