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27225800000036

第36章 欧内斯特·卢瑟福——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

欧内斯特·卢瑟福(1871~1937),生于新西兰纳尔逊,并在新西兰长大,著名物理学家。他1891年进入新西兰坎特伯雷学院学习,23岁时获得了三个学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1895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1898年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教授,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37年因病在剑桥逝世,与牛顿和法拉第并排安葬。

1871年8月30日,欧内斯特·卢瑟福出生了。卢瑟福兄弟姐妹一共12人,他排行老四。

卢瑟福的父亲聪明又肯动脑筋,还特别肯动手实践,他勤奋又有创造性。在开办亚麻厂时,他试验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浸渍亚麻,利用水力去驱动机器,选用本地的优良品种,结果他的产品被认为是新西兰最好的一类。他还设计过一些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装置。

在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卢瑟福也喜欢动手动脑,这也显示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创造天赋。

卢瑟福家有一个用了很多年的闹钟,经常停下来,很耽误事。有一天早上,卢瑟福一走进校园就听见了朗朗的读书声,他知道自己迟到了。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卢瑟福红着脸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他是个认真的孩子,心想:今早闹钟没有响,难道是又停了?

中午回到家,卢瑟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自己的房间,试了试闹钟,指针果然不走了。他急忙跑到隔壁的修表店里,说:“先生,我的闹钟停了,您能帮我修好吗?”

店主接过来一看,说:“卢瑟福,这个闹钟这么破,修不好了,你还是再买一个吧!”说完,就把闹钟还给了卢瑟福。

晚饭时,卢瑟福对父亲提起了早上迟到的事,然后说:“爸爸,您给我买一个新闹钟吧。”

父亲问:“旧的呢?不能用了吗?”

“修表的师傅说太旧了,修不好了。”卢瑟福说着,把闹钟递给了父亲。

父亲仔细看了看,说:“孩子,你已经十几岁了,为什么不亲自动手试着修一修呢?说不定钟表师傅修不好的,你靠着自己的智慧可以修好呢!”

听了父亲的话,卢瑟福点了点头。吃完饭,他就回到房里,把小闹钟拆开,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夜很深了,卢瑟福房间里的灯还亮着。他检查完了零件,再把零件一个个都安装上。在安装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重要的零件找不到了。怎么办呢?他急得团团转,眼看就快大功告成了,他可不愿意就此放弃啊!

突然,他想起自己还有许多玩具,或许在那里会找到一个零件。于是,他弯下腰,从床底下拉出一个大箱子,里面是满满一箱的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他找到了需要的零件。闹钟修好了,不仅走得很准,而且也可以响铃了。

“叮铃铃……”听到一声清脆的铃声,卢瑟福感到无比的兴奋。

“孩子,你还没睡吗?”父亲推门进来。

“哦,爸爸,我终于把它修好了。您看,现在它已经完全和新的一样了。”卢瑟福兴奋地说。

“嗯,很好。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父亲微笑着抚摸卢瑟福的头,“现在,你该去睡觉了。”

“好的。爸爸,晚安。”

那一夜,卢瑟福睡得特别香,第二天他起得很早,因为闹钟准时把他从梦乡中唤醒了。

这次亲手修闹钟的经历让卢瑟福成长了很多,他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当时,照相机还是比较贵重的物品,卢瑟福竟然自己动手制作起来。他买来几个透镜,七拼八凑居然制成了一台照相机。他自己拍摄照片,然后自己冲洗,成了一个摄影迷。卢瑟福这种自己动手制作、修理的本领,对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工作极为有用。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动手能力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吗?

2.你会因为害怕孩子发生危险而制止孩子动手实践的行为吗?

3.孩子有自己的小小工具箱吗?

卢瑟福的父亲对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动手实践,这让卢瑟福的一生受益匪浅。动手实践技能是孩子生存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与脑结合、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不要让自己的“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生存成长的机会。

第一,动手是孩子的“头脑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也就越灵活,可以说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动手是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灵巧的重要性,而手的灵敏动作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第二,从孩子的兴趣特点出发。儿童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会主动去做。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妨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开始。比如孩子喜欢拆卸小汽车,就指导他如何拆,如何装;孩子喜欢花花草草,就指导他自己种植一株“朋友树”。

第三,家长要因势利导。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他们愿意自己动手拆卸、组装东西。看到剪刀、小刀、锯子,他能很快地切断纸、布、木头,他会想:为什么刀能把纸剪成两半?为什么锯子来来去去就可以把木头锯断呢?为什么小刀能把苹果皮削下来呢?他们不但会提出问题而且会想尽一切办法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自己动手试上一试。例如,有的孩子看到小刀可以削掉苹果皮,就会用小刀削梨子,或者用小尺子去试着削苹果,想看看能不能削下来。这些举动,就是孩子进行尝试性的创造活动,家长在这个时候就要因势利导,当孩子想动手干些事情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讲一下简单的道理,并做一些示范,然后,再让孩子进行模仿。这时,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大的创造欲望。

第四,不要因为危险就因噎废食。孩子有时候会不小心把手弄破,把衣服弄脏。这时,有的家长就会阻止孩子的活动,不让孩子动手操作。这实际上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家长应先告诉孩子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做好预防措施,再让孩子动手。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不会出现危险。换句话说,即使衣服脏了点,家长动手洗一下就行了,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差从而影响了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哪个更得不偿失呢?

第五,家长应随时随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学习电子琴、钢琴、打字等都可以灵活锻炼手指,促进眼、耳、脑、手的配合,既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又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家长何乐而不为呢?对于经济不是很富有的工薪阶层,家长可以让孩子练习团纸、折纸、玩橡皮泥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剥鸡蛋,让他先磕一下,再一点点地把鸡蛋皮剥下来,皮上还要尽量不带蛋白。经过多次练习,孩子就会熟练地自己剥鸡蛋了。这对灵活运动孩子的手指、腕部关节,提高动手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因此,培养动手能力并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钱,只要家长肯于动脑,用家里平常的东西,一样能培养出心灵手巧的孩子。

第六,给孩子准备一个工具箱。有的家长眼光远大,很善于教育孩子。他给孩子准备了一只工具箱,里面放上尺子、小螺丝刀、小剪刀、针线等工具,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修补工作,如旧玩具,如与家长一起修理自行车、煤气灶、钟表之类的东西。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使孩子体会到家长劳动的艰苦,从而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