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店主得知,眼前这位就是名噪一时的“蜀中才子”李调元时,便说:“相公,何不一展胸中之才!”李调元想这并非难事,欣然答应。
可是,当他再把上联仔细品味后,才感到此联不凡,字字千金。他思虑再三,难成佳对,不免心焦。这时,突然有几只乌鸦落在门前雪地上,跳跃觅食,他心中顿时开朗,赶紧要来笔墨,在空白下联处一挥而就。只见他写的是:
乌鸦跳雪地,片片竹叶朝天。
于是,下联与上联配合得天衣无缝,博得酒店众人齐声喝彩。
赵南星应联
一次,皇帝出题准备考考大臣,这道题被太监预先知道了,题目是:
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
太监自己想了半天,还是想不出答案,于是便去找赵南星。赵南星知道这个太监歪心眼儿多,不知他从哪里弄来个题目,向自己套答案呢!便想趁机戏弄他一下。
于是,赵南星指着园内的一口井说:“井台高,转水低。”然后,又指一畦畦的蔬菜说:“黄瓜东,茄子西。”太监如获至宝,暗暗记在心里。
皇帝升殿,文武大臣列立两厢。皇帝说:“众爱卿,朕这里有个题,不知哪个能答上。”
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
那个事先知道题目的太监,想在皇帝面前露一手,马上按着赵南星告诉他的回答了:
井台高,转水低,黄瓜东,茄子西。
皇上一听,用鼻子“哼”了一声,表示出极不满意的样子。皇上把目光投向赵南星,赵南星连忙躬身,双目四下一扫,脱口答道:
皇上高,子民低,文臣东,武臣西。
皇上听了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下朝后,那背了一肚子气的太监去找赵南星,责怪他两面三刀,刁钻狡猾。赵南星笑笑说:“你不是在菜园子里面问我吗?我只能指菜园子里的东西说,可皇上问我是在金銮殿里呀!”太监想了想,无话可说,只好怪自己不懂文字。
赵南星任吏文司员升朗的时候,有一次与尚书一同去考察官吏。过了中午才找到一家饭店。此时店内菜已卖完,炉火也闷上了,只剩两碟煮黄豆。没有办法,只好要了一壶酒,两人将就吃着,喝着喝着,尚书来了雅兴,出了一个上联:
两碟豆;
赵南星看见墙角有一个盛油的瓯,随口笑道:
一瓯油。
尚书指着窗外小树林正在飞舞白蝴蝶说自己指的是:
林间两蝶逗;
赵南星向门外环视一下,立即指着门前坑塘说,自己说的是:
水上一鸥游。
尚书听了,很佩服赵南星的机智和才华。
申红脸巧写对联
清朝道光年间,湖南祁东县一申姓男子能说会道,机智过人,碰到不平的事专唱“红脸”,加上他喜欢饮酒,一喝脸便红。因此,大家送他一个外号叫“申红脸”。
申红脸家与大财主五爪子的高楼只隔几条田畦,一高一矮,一贫一富,正好南北相对,每当过新年,五爪子照例在大门两边贴上一副春联。
五爪子虽然也读过《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但写出来的春联不如申红脸的好。申红脸还常常利用写春联,掐掐五爪子的尾巴,揭揭他的老底。
五爪子因此差点气破了肚皮,于是横下心来,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即以后每年的春联就索性照抄申红脸的。申红脸写什么,他也跟着写什么。
有一年,申红脸在大门上贴上这样的对联:
对门过年,我也过年,对门样样好;
我亦做人,彼也做人,我家事事难。
五爪子一看,眼睛都笑眯了,可一转念,这怎么能照抄呢?他抓了抓头皮,左思右想,自己想不出更好的句子,最后还是照抄了。不过,第二天贴出来时,他略略地换了几个字,联文成为:
对门过年,我也过年,我家样样好;
我亦做人,彼也做人,对门事事难。
对联贴出后,五爪子自鸣得意。可他哪里知道,申红脸的对联只写了上半截。当五爪子的对联贴出来,申红脸立即在自己门口的春联联尾各添了四个字,联文变成了:
对门过年,我也过年,对门样样好景长不了;
我亦做人,彼也做人,我家事事难处总有完。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就有人把申红脸家的春联告诉五爪子。五爪子一听,气得三天没沾米。
姑娘妙对戏秀才
古时,南州郡有一个财富殷实的人家,请了一位穷秀才教私塾。东家的小儿子也在私塾中就读。一日,这位秀才先生教学生对对子,他信口出了上联:
有客打床惊我梦;
并要求学生第二天交卷。
夜深人静,小东家在灯下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找句对下联,无奈无句可对。小东家哭丧着脸,将情况告诉姐姐。姐姐说:“你赶快去睡,下联我替你对。”
第二天,小东家将姐姐代对的下联交了卷,先生展开一看,下联是:
无人伴寝度春宵。
这位先生已到而立之年,尚未婚配,得知下联出自姑娘之手,以为有意,不禁想入非非。时近端午节,于是,又出一联:
绿竹无心空过节;
同样要求学生第二天交卷。小东家如法泡制,又请姐姐代劳。姑娘又对了下联:
黄花有意候重阳。
先生看了下联,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接着,步步相逼,又出了:
林密山深,叫樵夫如何下手?
这一次,姑娘代弟弟对的下联,却是:
滩凶水涌,请渔郎不必问津。
先生看了下联,明知此花有刺,无法采摘,但艳心不死,又出一个上联,要小东家带回家对。联文是:
园内好花,蝴蝶无心亦欲采;
姑娘看此淫词,勃然动怒,立即答对:
画中佳果,猿猴有意却难寻。
她把先生比喻成猴了,秀才仍不罢休,又出一联:
天寒地冻,今晚定能成霜;
姑娘断然回答:
月冷星稀,此夕断然无雨。
这里“成霜”谐音“成双”,“无雨”谐音“无语”,对仗工整,可谓天衣无缝,厌恶之情溢于言表。这回,先生有些怨愤了,又出上联:
竹本无心,何生枝节?
加以质问,姑娘却平心静气以对:
莲虽有窍,不染污泥。
秀才步步设问,姑娘则鼎言而拒,一回一答,如竹筒倒豆,痛快淋漓,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巧续对
蜀中才子李调元,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广东学政。李调元到任之日,乘轿过闹市时,胡成义也乘轿而过。李调元的随从人员不明究竟,喝令通名。胡成义在轿内朗声报道:
春芍药,夏芙蓉,秋菊冬梅,吾乃探花郎,三江胡成义。
李调元立刻明白了胡的用意,当胡转请他通名时,他在轿中随口应道:
东紫薇,西长庚,南箕北斗,我本谪仙子,四川李调元。
胡成义一听,不胜惊讶和佩服,赶忙下轿相迎。
李调元上任不多久,当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游。看见一崖上刻有“半边山”三个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字一行: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同行者解释说,这是宋朝苏东坡学土、黄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时,佛印为苏东坡出了这上联,苏东坡对不上,只好请黄山谷将此上联刻碑于此,以示自抑,兼求下联。
李调元笑着说:“这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好。”众人惶惑不解。他接着说:“其实,苏学士请黄山谷写字刻碑于此,正是为了联对,这叫意对。”
接着说出了下联: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众人听后,觉得无可非议,连声赞叹。
渔璜联语三趣
清代着名诗人周渔璜年轻时,在一所庙里读书,常挑灯苦读,甚至彻夜不眠。庙内长老很喜爱他,二人相处十分融洽。
一天,长老想试试他的才学,便以“腊梅含苞待放”为题,出了上联: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渔璜会心而笑,立即对道:
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
长老听了,哈哈大笑,从此更加重视渔璜。
有一年,周渔璜任浙江主考。他第一次到杭州,一些考生听说他是贵州人,认为贵州蛮子不会有什么真才实学,借欢迎为名将他团团围住,故意提出一些疑题去为难他。其中,有一个考生高声问道:
洞庭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凛然回答道:
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这群考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为自己莽撞的行为后悔不及。
周渔璜有一次奉旨阅兵江淮,来到了江苏镇江。一日闲暇,便到古刹金山寺游览。金山寺长老听说他生于蛮荒之邦的贵州,就有点鄙夷他。
这时,正巧暴雨骤至,长老灵机一动,就放作谦逊地说:“贫僧偶尔想到一副对子的上联,苦于不知如何对下联,恳请大人赐教。”接着,念了上联: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周渔璜洞察其意,指着祭坛上摇曳的烛光,回答: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长老十分惊异,连声称赞。
状元妻智对乾隆帝
乾隆年间,通州胡长龄赴京赶考,三榜三甲,中了头名状元。乾隆帝爱他一表人才,心想招他为驸马。就派主考官王御史前往试探。胡状元因有结发之妻,婉言回绝。
乾隆帝听王御史回禀,新科状元不肯招驸马,想看看状元夫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美人,同时,要试试她的才学,于是,下道圣旨,宣胡氏进宫。
乾隆皇帝率领三宫后妃,在后宫召见状元夫妇。胡氏农妇装束,青布衣裙,蓝布长衫,举止大方,进殿跨槛时,轻轻撩起裙角,启口说:“乡女村妇一条草裙,千万别污了万岁爷的金槛。”
乾隆帝听了,大吃一惊,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民间女子竟然如此大方,又如此知礼。他叫胡氏抬起头来,将她上下打量一番。
只见面前站着的状元夫人,既非红颜粉黛,又非绝色佳人,而是相貌平常,皮肤黝黑,体形壮硕,天下无双,男子莫及,见所未见。
胡氏知是皇帝取笑自己,不慌不忙,从容说道:
脚大胜似舳舻履惊涛。
乾隆帝说:“依你所说,是脚大好啦!那么,朕宫中嫔妃人人都是金莲小足,你说如何?”胡氏随声应道:
足小宛若画舫过浪尖。
乾隆帝心里明白,胡氏在讥诮三寸金莲行走不便,但又不得不佩服她出口成章,对答如流,便吩咐宫女奉茶。
胡长龄夫妇坐下,胡氏喝了一口香茶,脱口吟道:
饮啜香茗遥念故乡水。
乾隆帝被胡氏思乡之情感动,传令摆宴,为状元夫妇洗尘。胡氏接着又说:
食俸皇粮当思耕夫辛。
听了之后,乾隆帝更加敬佩胡氏的才学,便出个上联要她对。上联是:
远闻通州出才子;
胡氏不假思索,对道:
近观皇宫多佳人。
乾隆帝又出一联:
冠授官,官戴冠,官被冠管;
胡氏沉吟片刻,大声应道:
仁教人,人压仁,人受仁欺。
乾隆帝自知理亏,心悦诚服,称赞胡氏才思敏捷,更赞叹新科状元不图富贵,不弃前妇,真是当世难得的人才。他拿起大笔,写下“翰墨竹梅”四个大字,并叫匠工刻在匾上,赠给状元夫妇,以表敬意。
朝云巧对佛印
苏东坡全家人都才华洋溢,连府中丫环都聪敏过人,尤其朝云更是突出。在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黄州的那年,由于路途遥远,朝云便随行到黄州。后来,佛印亦到黄州探望苏东坡,令他很是高兴。
一天,苏东坡正和朝云下棋,佛印闯了进来。因天时暑热,朝云只穿着薄纱,见回避不及,便躲进纱帐之中。
佛印故作不知,与苏东坡聊天不去。朝云在纱帐中热得香汗淋漓,但又不敢出来,只好拼命摇扇子。佛印见状,越发得意,出联嘲讽起来: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朝云在纱帐中闷热难当,正没处出气,便应声道:
清水河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苏东坡闻言哈哈大笑,佛印也摸着光头笑道:“贫僧坐得太久,闷坏了佳人。”说完乐哈哈地走了。
独吞
明朝时,苏州有个人称“不是正经神”的读书人叫张敉。其人博学多才,却油腔滑调。一天,张敉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并在门外贴上了这副对联:
老不老,小不小;
羞不羞,好不好。
张敉并言明,能由此引出其他对联者方能入席。张敉心中以为无人能对,谁知来人中有个叫王百谷的,略一思索便写下了:
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小,不小。
王百谷还当众解说:“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老矣,但他力保周朝八百年,却又不算老。甘罗十二做了丞相,年纪虽小,官却不小。”
说完再续道:
闭了门儿独自吞,羞不羞;
开了门儿大家吃,好不好。
王百谷话音方落,张敉慌忙顺口道:“好,好,席上各位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