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有趣的对联故事
27231800000016

第16章 嘲讽篇(1)

地头蛇关系网

明代万历年间,相传四川泸州地区有个姓王的财主,家有良田千顷,资产万贯。此人不学无术,靠投机钻营,花钱买了一个知县。

他诡计多端,深知官场内幕,上任不久,就心狠手辣地搜刮民脂民膏,很快就捞回了数十倍于买官花去的银两,成为当地有钱有势的地头蛇。

为了扩展势力,加紧对百姓的盘剥,他四处笼络心腹,拉帮结派,把与自己久未连亲的同姓和早已疏远的亲戚,都拉到衙门里当差,有的还委以要职与重任,这样纵横相连,形成了一个以王氏宗亲为主干的关系网,使衙门成了他的小天下。

百姓无不怨恨。在除夕这天,有人偷偷地在衙门口的大门上贴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琴瑟琵琶,为何王字在上?

姑嫂妯娌,皆因女子沾边!

上联的大意是说:为什么王氏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下联的“姑嫂妯娌”泛指裙带关系。这副对联以汉字的偏旁部首影射王氏作威作福,入木三分!

兄弟相戏

明朝时期,内乡县有位学士叫李蓘,字子田,官任翰林检讨,从事掌修国史的工作。他有个弟弟名叫李荫,字袭美,为增广生员,即增额的生员。

李蓘因为弟弟官职卑微,多年不见长进,便给他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附了一个上联,加以嘲谑:

尔今年增广,明年增广,不知尔增得几多,广得几多?

李荫接到兄长的书信后甚喜,但看了上联后又有些扫兴,于是以礼相还,也将李蓘的职位入联相对:

君今年检讨,明年检讨,不知君检得什么,讨得什么!

李氏兄弟以对句相互戏讽的事,在同僚中一时传为笑谈!

巧对谜联

一天,纪晓岚儿时的友人来探访他,纪晓岚十分开心,和他倾谈到深夜。

第二天,纪晓岚便带朋友出外游玩。但见湖光山色,渔民都悠闲地捕鱼,纪晓岚不禁叹道:“官场险恶,怎及渔家之乐。”

友人见纪晓岚情绪低落,便道:“我有一上联,是个谜语,打一动物,就你来对吧。”

说完吟道:

卧也坐,行也坐,立也坐,坐也坐;

这一招果然有效,纪晓岚立时忘了烦恼,专心猜谜。走了一会,忽地一条小蛇游进草丛之中。纪晓岚笑道:“有了!”于是随口对道:

坐也卧,行也卧,立也卧,卧也卧。

纪晓岚还说:“横批——我吃你。你的是青蛙,我的是蛇。”

士卿做贼而死

清朝王士卿贪污案发被判处死刑,有人作挽联曰:

士为知己,

卿本佳人。

《战国策》云:士为知己者死。《北史》云:卿本佳人,奈何作贼。此联隐去作贼和死,又将士和卿二字冠首,十分巧妙。

嘲相士

清代有位相士,本领不大,口气却不小。自诩熟读《太清神鉴》、《麻衣相法》、《柳庄相法》之类的相术经典,并且天生一双神目,断人穷通寿夭,不差分毫。他嫌嘴上吹吹不过瘾,就干脆写副对联,贴在门上。联曰:

几卷书,谈名谈利;一双眼,知吉知凶。

有位好事者见相士吹牛太离谱,心中有气,趁着黑夜,就在对联上加了几个字:

几卷破书,也要谈名谈利;一双瞎眼,哪能知吉知凶!

第二日,相士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

科场时弊联

清朝康熙五十年,江南举行乡试,正副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两人,受贿将盐商程光奎等人录取为举人。落第的考生们便把五路财神的塑像,从财神庙抬到文庙,又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作为横批贴在大门上,两边挂着一副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据说他是一位盲人。赵子龙即赵云,是三国时骁勇善战的名将,刘备曾夸他“浑身是胆”。这副对联巧用典故,暗暗嵌上两位主考官的姓氏,痛骂他们“两眼无珠”,不识贤惠,难分良莠;揭发他们贪财枉法,见利忘义,“一身是胆”,无法无天。这样一来,朝廷只好严厉惩处了左、赵二人。

雍正十三年,少司空(工部侍郎)顾镇和学士戴翰,受命为顺天乡试正副主考。有个叫许秉智的秀才用人情、贿赂打通关节,得中解元(乡试第一名)。有人写了一副讽刺对联:

顾司空,顾人情不顾脸面;

戴学士,戴关节未戴眼睛。

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握权受贿,士人恨之入骨。有一年乡试,他被任命为主考。一位贫寒秀才自知无钱贿赂考官,没有希望中举,便愤然在考试门口题了一副对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然后,又挥笔写了一个横匾:

口大欺天!

这副对联和横额,巧妙地把考官“吴省钦”三字拆开,缀成联句,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广为传诵,弄得那位吴大人名声狼藉。

总统卖鱼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手下,有号称“龙”“虎”“狗”的“北洋三杰”。其中“龙”指王士珍,“虎”指的段祺瑞,“狗”则指冯国璋。

冯国璋外表深沉,其实志大才疏,优柔寡断,而且爱钱如命,连段祺瑞都说他“有钱癖”。冯国璋农民出身,后来自己开银行、钱庄,并在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苏北盐垦公司等企业有大量投资,家乡好有良田千亩。可是这位北洋军阀中的首富,并不满足,居然连小钱也不放过。

1917年张勋复辟后,冯国璋任代理大总统,从南京来到北京,入居新华宫。他一眼就瞄上了中南海的鱼。

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合称,明清两代的帝王后妃常在其中放生,许多鱼的鳍上拴有作为放生标志的金牌、银牌或铜牌,几百年来一直没有捕捞过。冯国璋开价十万元出卖捕捞权,结果以八万元成交,这钱自然进了冯的私囊。

当时北京许多饭馆的菜单中忽然增加了一道“总统鱼”,以和传统的“东坡肉”对偶,其含义自不难明白。

1919年12月28日冯国璋去世,有人作了副对联:

南海鱼何在?

北洋狗已无。

冯国璋死后,家产大半被经手人员侵吞,留给家属的并不多。

纪晓岚答联戏太监

相传,纪晓岚刚进翰林院时,并不引人注意,连太监总管都不认识他。有一次,太监总管见他身穿蟒袍,手拿折扇,觉得怪好玩的,便出了一上联说道: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这上联出得不算太俗,其中嵌春夏秋冬四季。纪晓岚觉得也蛮有意思的,恰好老太监说话操南方口音,随口答道: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老太监听后,面红耳赤,知道碰上了对联高手。

对句嵌句不仅道出了东南西北,对他的“春夏秋冬”,还巧妙地嘲笑了他,因为太监的那个“东西”早就被阉割了。

讽县官联

相传,清朝末年,山东莱阳有位县官贪婪无比,想尽办法搜刮民财,每逢父母大寿,夫妻做寿,或有了大病小灾,或孩子百岁都到处张扬,意在让人给送礼,有知道不送者,就设法给小鞋穿。

就是这样一位贪官,在表面上却还要装装样子,过春节时自撰一联贴在门上:

爱民如子;

执法如山。

老百姓见了这副对联,无不唾上几口。有个书生回到家里,赌气也写了一副对联,然后在夜里去县官住处,先揭去了县官自写的对联,把他写的一副对联重新给贴上了,于是便成为:

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

老百姓看了这副对联,无不拍手称快,可县官的鼻子却气歪了。

天下太贫

清末民初,进步文人刘师亮与写《厚黑学》的李宗吾,可算是“四川双杰”。刘师亮当过塾师、讼师,经过商,是一个怀才不遇又嫉恶如仇的怪才。刘师亮的拿手好戏是对联与竹枝词,他以此为武器,讽时骂世,嘲官斥吏,作品传诵一时。

刘师亮一副四字短联,堪称千古绝对: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民国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生活却一贫如洗,官方却又常喊“民国万岁”,宣言“天下太平”。

刘师亮这副对联,就地取材顺手接过两句官方口号,运用谐音手法,将“岁”字改成“税”字,将“平”字改成“贫”,顿时化褒为贬,一语道破了“民国万岁”背后的实质,撕破了“天下太平”的画皮。

哥哥你错矣

相传,清代某年科举考试,作文的题目叫:“昧昧我思之。”这句话的大意是让我认真思考。有个不学无术的考生,将“昧昧”误作为“妹妹”,便以“妹妹我思之”大做文章。

主考官批阅时肚子都笑痛了,他在标题下又批了一句话:“哥哥你错矣!”

这恰好成了一副妙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矣!

当砍下驴头

世传朱全忠做四镇节度使时,一日与宾佐出游,全忠忽指一地方曰:“此地可建一神祉。”试召一视地验记,而召工久不至。

全忠甚怒,见于辞色,左右皆恐。良久工至,全忠指地视之。

工再拜贺曰:“此所谓‘乾上龙蛇尾’,建庙固宜。然非大贵人不见此地。”全忠喜,薄赐而遣之。工出,宾僚或戏之曰:

若非乾上龙尾;

定当砍下驴头。

以联戏贪官

有一个李姓贪官,为官的时候巧立名目,想尽办法搜刮老百姓的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

他死了之后,人人拍手相庆,有人做了一副对联,说:

早死一时天有眼,

再留三日地无皮。

真的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老百姓当时的心情。

悲剧人物李鸿章

清光绪三年,南方自然灾害严重,加之贪官污吏盘剥勒索,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当时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主政,江苏常熟人翁同和任户部尚书。于是有人用双关语写成一副对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联语把二人的官职、籍贯、政绩分别融入联中,巧借两地之名,以“肥”与“瘦”、“熟”与“荒”形成鲜明对比,对李鸿章等晚清大臣的腐败无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又有一副无情对: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着名昆剧丑角演员杨三(即杨鸣玉)在北京演《白蛇传》时,借戏中人物之口讽刺了李鸿章。后来杨三被抓进监狱,病死在里面。时人伤之,于是作了这副对联。李二先生,李鸿章排行第二,外号“李二先生”。

这副对联真是绝妙之作,处处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把李鸿章写成“李二”,这已是大不恭敬。“先生”本是尊称,却与“已死”相对,挖苦又进一层。

最后以“汉奸”对“苏丑”,字面上看是以贬对贬,好像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杨三只是在戏中演丑角,他本人则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明星。而李鸿章则是现实生活中地地道道的“丑角”,至此,讽刺到达高潮。

玩火者必自焚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湖南桃江县人龙逸才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本日果然亡日本;

皇天竟不佑天皇。

上联中,“本日”与“日本”颠倒运用,下联中“皇天”与“天皇”又颠倒运用,都妙若天成。

上联“果然”二字,视抗日胜利为意料中事,指出了正义之师必胜、“玩火者必自焚”的历史规律。“亡日本”,赶走日本侵略者,不是“灭亡日本”。下联“竟不佑”三字,充分表现了对侵略者的讽刺与奚落。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龙逸才是当时只是一个穷秀才,名不见经传,他的这副对联未投稿于任何报刊,可是一出来便流传开来。

联刺富商

年底,一名富商也想附庸风雅,托了许多人请唐伯虎为他家写春联。唐伯虎知他原为无赖,后贩卖私盐而暴富。但碍于人情,不便推却。他心生一计,信手写下一副对联:

生意如春风,财源似流水。

表面上好似生意茂盛,财源滚滚。暗地里却喻他的生意财源有如春风流水,一去不还。那富商不学无术,一见就眉开眼笑,唐伯虎心生讨厌,再提笔写就:

门前生意,恰似夏夜蚊虫,输进输出;

柜里铜钱,好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两副对联一合起来,就变得俗不可耐了。

邹不行

古时,在长沙湘江湖畔的桔子洲,有一处楼阁叫天星阁。一天,有一位姓邹的大员在此观赏江景,见有几只鸽子停在阁瓦之上,便想在大家面前炫耀箭术,于是张弓搭箭向鸽子射去,不料没有射中,鸽子全飞了。卖弄不成,反讨无趣。

一个极善逢迎的随员献点子说:“大家不安静,把鸽子惊跑了。大人文武双全,何不吟诗取乐呢?”

邹大员就坡下驴说:“好好好,我出一句对子,你们来对,对上的赏银十两!”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越飞越远的鸽群,此刻,低头一想,口诌一上联:

天星阁,鸽上阁,鸽飞阁不飞;

随员们一个个抓耳挠腮,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下联,干瞪着银子流口水。邹大员十分得意。这时,一个临时侍茶的村童插话说,“启禀大人,小的倒想出一句,不知对不对。”邹大员说;“讲来。”村童诵道:

冰陆洲(即桔子洲),舟上洲,舟行洲不行。

众人听了,齐齐声称妙。大员也很满意,随即把十两银子赏给了他。邹大员回到府衙,将此事告诉了夫人。夫人一听,急忙说:“你这个笨蛋,被人家嘲弄了还不知道!”

原来,那位村童是借谐音奚落大员,“洲不行”的意思是说“邹不行”,笑话邹大员箭术不行,文才不高。后来,人们背地里就将邹大员称为“邹不行”。

东坡讽住持

一日,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住持品行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那住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苏东坡求字。

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那住持将联悬于高处,许多文人见了皆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两个字谜,谜底乃“秃驴”也!

改联嘲贪官

湖北黄州府知府某人,以贪婪闻名。他曾为城外的放龟亭(相传为苏东坡在黄州时所建)题有一副对联:

昔日黄州何如,今日黄州何如,请君且自领略;

这是赤壁亦可,那是赤壁亦可,何必苦为分明。

上联写黄州的古今变化;下联说的是武昌西赤矶山与黄州西北赤鼻矶何为赤壁之战故址的争论。有人把此联改成了如下的样子:

原告送钱若干,被告送钱若干,请君且自领略;

这边有理亦可,那边有理亦可,何必苦为分明。

上联揭露他原告、被告的钱都照收不误,下联讽刺他判案根本不论是非曲直。贪官、昏官的面目已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送炭与添花

从前,有个穷秀才,经常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有时向一些有钱亲友借贷,这些亲友们不但不给,还往往把他拒之门外。

后来,他考中了状元,荣归故里。当地名流富豪和原先那些有钱的亲友,都备了厚礼,约定某日去状元府攀附巴结。

这新状元非常痛恨这种势利眼,到了那天,他不但不备酒礼迎,而且还在关着的大门贴上一副对联,拒见这些势利客。对联曰:

忆当年,一贫如洗,缺柴缺米,谁肯雪中送炭?

到今朝,独占鳌头,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这类对联民间流传甚多,如下面这一副: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远戚近亲,谁肯雪中送炭?

所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糊涂蛋升官

明朝时,济南有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名叫张好古。一天,有个自称“半仙”的江湖术士为他看相,说他脸上有魁星痣,如若应试,必中前三名。

张好古满心欢喜来到京城,糊里糊涂撞上了魏忠贤的大轿,被人捉住。张好古大叫:“我是济南举子,来京考前三名的。”

魏忠贤心想:此人好大的口气,我倒要看看他是否真有才学,便派人用自己的名帖将张好古送进考场,并说明此人是来考前三名的。

主考一见魏忠贤的名帖,不敢得罪,便替张好古做好试卷,又圈了第二名。魏忠贤一看张好古果然有才,便将他拉为死党,并让他当了翰林学士。

那一年,魏忠贤60岁生日,许多大臣都送礼祝寿,张好古也送了一份厚礼,又请翰林院一位同僚帮忙写了一副对联送上。

那位同僚看不惯魏忠贤的专横,写的是讥讽魏忠贤的对联,张好古看不懂,便在魏府张挂起来,众人见了不禁暗暗吃惊。原来那副对联写的是:

昔日曹公进九锡;

今朝魏王欲受禅。

幸好魏忠贤忙于应酬,没有细看,便一股脑儿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