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本想来个下马威,杀杀王岩的锐气,没想到出师不利。马上又吟出上联:
王时王氏忘仕枉食;
王岩听罢,知道县官用谐音联向自己发难。想到这里抬头细看,只见县官戴一副厚厚的眼镜,顿时想到下联:
今世进士尽是镜士。
县官一听,很不是滋味,两个回合下来,不但没有使王岩出丑,反而被他戏耍。他皱着眉头苦想一阵,出了个自以为绝妙的上联:
霜降降霜霜冻孀妇双足冷;
王二戏官不假思索高声对道:
寒露露寒寒袭焊匠汗手热。
王岩针锋相对,对答如流,妙趣横生,才学不凡,弄得县官直冒冷汗,只好甘拜下风,打道回府。
解缙斗对
明洪武二十二年春天,解缙进京参加会试。明太祖朱元璋知道这位从江西来的矮个子进士,不但文才超群,而且从小就很会对对,于是经常宣他进宫,陪自己谈古说今,吟诗作对。
有些老臣见皇上宠爱新来的解缙,觉得很不服气,总想找机会煞煞他的威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纪纲。
纪纲是宫廷内锦衣卫的头头,为人阴险、毒辣,朝中不少文武官员对他又恨又怕。可是,解缙却不买他的账,甚至还经常顶撞地。因此,纪纲老羞成怒,多次想找机会侮辱解缙一番。
有一天,解缙与纪纲恰好同时参加一个宴会,纪纲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在席间摇头晃脑地吟出了两句:
塘里水鸭,嘴扁脚短叫呷呷;
洞中乌龟,颈长壳硬矮趴趴。
纪钢是从侧面谩骂解缙长得矮小,又经常干涉他的事。解缙听了并不气恼,心想,何不趁机教训他一顿,也好替大家出口憋气。
于是,他离席踱到客厅中央,当着大家说:“纪大人刚才吟的对子确实不错,我这里也有一副好对子,特别是用在纪大人身上十分贴切。”说着就朗声念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纪纲听后,顿时羞得面红耳赤,恨得咬牙切齿,但又不好发作。他发誓,日后一定要找机会,重重地整整解缙。果然,后来解缙就是被纪纲用麻醉酒醉倒后,再被投入雪堆中冻死的,享年仅四十七岁。
半月依旧照乾坤
清乾隆年间,江西萍乡人刘凤诰进京应试,考中了第三名进士。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皇帝在放榜前,要亲自会见新科进士,并进行殿试,然后才以御笔,点出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刘凤诰相貌平常,小时候贪玩伤了一只眼睛。殿试时,乾隆皇帝看到他的相貌,心里有点不愉快,本想取消他的探花资格,但又怕被议论以貌取人。于是,特出一联,试试他的真才实学。
乾隆皇帝的上联是: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诰听了,知是针对自己的相貌出联的,立即对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皇帝听了,又惊又喜,因为下联的意境深远,说明刘凤诰不但有文才,而且更有抱负。顿时兴来,又以四方星辰为题,再出上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诰马上对出: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皇帝心花怒放,喜上眉梢,欣然命笔,点他为探花。
梁启超对张之洞
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有一年,梁启超到广州投刺,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当时,张之洞在清政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兴办新式书院,开展洋务运动。
梁启超锐意改良,力挽清王朝颓势,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希望。张之洞见投刺,落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大不高兴,于是出联斥难。联文是: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这上联狂傲无礼,且拒人千里之外。梁启超气度不凡,坦然对了下联,请来人回送给张之洞。联文是: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气势慑人。张之洞一看,马上出衙门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后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名气更大,傲气也更盛。一次,梁启超到湖北江夏拜访他。张之洞又出联求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才思敏捷的梁启超,略加思索,巧妙地答出下联: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张之洞吟读再三,不禁叹息道:“此书生真乃天下奇才也!”
梁启超所对的下联非比寻常。他以自己的身份“儒人”拆开,本古代儒、佛、道三教中,以为儒首,在天、地、人三才中,则以人才居末位。
梁启超以“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巧对“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其含意深远,既挫了对方的傲气,又不失宾主之礼,难怪张才洞为之叹服不已。
乞丐对状元
明朝某地有个才子,自小家贫。但他勤奋好学,刻苦读书,时常挑灯夜读。终于学有所成,连试连捷,成了状元。
衣锦荣归之时,家中当然盖了座大房子。状元十分高兴,大排筵席,遍请亲友乡绅。席上,那状元回想自己的出身,兴致勃勃,挥笔写下一条上联:
解会状连中三元,五凤楼前朝圣主;
状元以此求下联,但谁也不敢对。一则这上联口气极大,二则是状元所出,对低了惹人耻笑,对高了又恐得罪状元。
状元索句不成,闷在家中。数天后,忽地仆人禀报有人上门对句。状元大喜,却见来人原来是个乞丐,状元心中不屑,信口说道:
奈何乞儿身世;
乞丐嘻嘻一笑,答道:
本是相公口才。
状元大奇,心想此人出口不凡,定必有真才实学。立刻请那人上座,奉上香茶及文房四宝。乞丐也不推,提笔写下:
嫖赌喝误此一生,十字街头喊老爹。
状元见下联虽然粗俗,但却十分工整,而且悔意溢于言表,便赠他白银三百两,助他脱离乞丐生涯。
联结姻缘
明朝时有一尚书,其女儿姣美贤淑。但已年华十八,仍待字闺中。尚书暗自为女儿的婚事着急,但又不能觅得门当户对,品学兼优之士。
和女儿商量之后,女儿出了一上联,贴在门外,能对者不论家势,招为夫婿。上联是: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此联一出,满城喧腾,很多人都争相来对,但没有一个能对出满意下联。转眼已经数月,仍没人能对上。
一天,忽然有个化子登门求对。旁观的人冷笑说:“化子也想癞蛤蟆吃天鹅肉。”
那化子冷笑一声,提笔写了一副下联: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家丁连忙将下联呈给尚书及小姐看,二人皆拍案叫绝。问及何人所对,知是化子,尚书满心冷战。
小姐却说:“爹爹,此人虽然穷困潦倒,但满腹才气,他日必定飞黄腾达,爹爹乃堂堂尚书,不便食言,还是成全了女儿吧。”
尚书无奈,只好成就了姻缘。拜堂之日,化子表明身份,原来是新科状元,回乡途经此地,闻得尚书以联招亲,便乔装成化子一试,不想成就了美满姻缘。
联斥道士
明神宗时有个木匠,除了有好技术之外,还善于对句,人们笑称他为儒生。当他的名声越大之时,却招来一个道士的妒忌。那道士想了个鬼主意,便叫木匠到观中干活,乘机要他对句。
当木匠埋头苦干之时,那道士走来说道:
匠称儒匠,君子儒?小人儒?
木匠正在干活,本不想作答。但道士这上联实有挖苦之意,木匠便想教训一下这个道士,便缓缓答道:
人号道人,饿鬼道?畜牲道?
道士讨了没趣,木匠却担起工具走了。
为山河制联
陈细怪,清末湖北民间奇才。一次,他步行到黄州参加府试,“经竹港,过麻桥”,在巴河等渡船的时候,有几个正在等渡船的考生认出了他。这几个考生一嘀咕,便围着陈细怪,非要和他斗对联。
一个考生说:“陈先生,我们这里有个地名联,多少年来一直没人能续得出下联,今天幸会陈先生,务请你续个下联!”接着念道:
大崎山小崎山二山相连;
陈细怪听了,稍事沉吟,即手指巴河对道:
上巴河下巴河一河可通。
这上下巴河,都是巴河,上游称上巴河,下游称下巴河。陈细怪就地取材,信手拈来,以名川对名山,谈笑间即妙联山河之秀,说话时已然是舌笔生花,不由人不佩服!
渡船来了。在渡船上,又一个考生看见船老板头上长有疤子,又出了个地名联,要陈细怪续下联:
巴河疤哥摆巴渡;
陈细怪想起自己刚经过麻桥的时候,看见那里有个卖麻花的女人,脸上生有麻子,顿时灵机一动,对道:
麻桥麻姐卖麻花。
下了渡船之后,大家在长堤上往黄州走着,陈细怪见状,便也出了一个地名联要这几个考生对:
仙女散花浠水流来黄石;
这里的“仙女”,是今黄石市西塞山下的仙女庙。“散花”即今黄石对江的散花洲,相传为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周瑜获胜后吴王犒军处,又名吴王散花洲。
“浠水”今仍名浠水,它源发英霍,流经浠水县全境,出兰溪,入长江,过黄石,而后浪下三吴。“黄石”今仍名黄石。
陈细怪舌吐珠玑,珠串妙联,联中有联,一语双关,文辞俊美,逍遥自然,仿佛“仙女散花”的动人时刻,又重现人们眼前!
这几个考生此时只有赞叹佩服陈细怪的份儿,哪里还有文胆与陈细怪斗对联?因此,个个红着脸对不出来。
陈细怪笑着说道:“那就只好我自己出联自己对啰!”接着自续下联道:
观音扬叶回风吹到兰溪。
下联中的“观音”,指的是现在鄂州与黄州江面上的观音阁,此地古称按渡石,相传为伍子胥奔吴时的下船处。“扬叶”,指今鄂州境内的杨叶洲,每逢春江水涨之际,此处江涛滚滚,杨柳依依,煞是一派壮阔的泽国风光。
“回风”即今燕矶,古称回风矶。“兰溪”今仍名兰溪,为浠水县治下的所在,于燕矶隔江相对。
这下联对仗之工,文采之艳,神思之巧,似乎让人们于缥缈之间看见了观音菩萨手托净瓶,挥洒甘露,恩泽这一带黎民百姓的情形。
一考生听后,失口叹到:“哎!我怎么没想到呢?要是我想到了,这下联并难不住我呀!”
陈细怪瞄了一眼这个考生,问道:“你是哪个县的人?”
“黄冈县。”这个考生答道。
“好!就算你刚才没想到,现在,我再给你出个上联,你慢慢想个下联罢!”陈细怪接着念到:
土货未烧,黄缸(冈)虽大终无用。
这个考生一听,晓得陈细怪在嘲笑自己,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原来,陈细怪把他比成是一个未进窑的黄泥巴水缸坯子!但他并无才气续联反嘲。
刁难李元度
三楚怪才陈细怪游馆到湖南平江,忽然想起大名鼎鼎的李元度就是这里人,便去拜访。
李元度刚辞官归隐在家,见陈细怪衣衫破旧来访,误以为不过是寻常的落魄文人,借拜访之名来讨几个路费的,未见得有什么真才实学。陈细怪见状,也误以为李元度门缝里窄看人,便冷笑一声,拂袖要走。
李元度一惊,心想:“噫!这人好骨气!”于是,他一把拉住陈细怪,请到家中款待酒饭。席间,李元度用筷子挟住一片笋子往口中送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妙对,要陈细怪对下联:
筷子夹笋,笋夹笋,老笋夹嫩笋;
陈细怪稍一想,便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送进嘴里嚼个不休,并不开口答对。李元度以为陈细怪对不出下联,便宽厚地一笑说:“莫急,你以后慢慢对吧。”
陈细怪赶紧将肉吞下肚里,答道:“我不是早就对出来了吗?”他指指嘴说:
嘴巴吃肉,肉吃肉,活肉吃死肉。
这一来,李元度对陈细怪大为佩服,硬留他住了好几天,天天在一起吟诗联对。陈细怪走的这天,李元度送了一程又一程。来到一处青山,但见云雾缥缈,景色很是迷人。
陈细怪问:“李先生,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呀?”
李元度答:“连云山。”
陈细怪重复着“连云山,连云山”,忽然,歪过头来对李元度说道:“李先生,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于是念道:
连云山上山云连;
李元度心里好笑:“这个对子小时候我舅父就考过我的,我答对‘踏水桥下桥踏水’,舅父还夸奖过我哩。”
正想脱口而出时,又发觉不行,陈细怪的“连云山上山云连”,反顺读都一样,我小时候对的这下联“踏水桥下桥踏水”,却只能顺读,不能倒念呀。李元度心里一急,越发对不出来。
陈细怪一笑,说道:“你莫急,慢慢对吧,什么时候对出了下联,寄到蕲州株林河给我看看就行了。”说罢拱手而别。
据说,李元度到死也没有对出下联来。
唐伯虎戏对陈白阳
明代画家陈道复,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号白阳山人,有一次,他与友人唐伯虎一起外出游玩,来到一座花园里,唐伯虎出对戏道: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庄子”在这里是一语双关,一是说庄园,一是说战国哲学家庄周。陈白阳看见墙上有无名氏题字,忽得一对句: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汉书”也是一语双关,一是说“汉子写的”,一是指汉族文字。
接着,他俩又到一座道观,道童用锅煮茶招待他们。唐伯虎又出对道:
道童锅里煎茶,不知罐煮(观主);
陈白阳略加思索,对道:
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师姑)。
说罢,两人抚掌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