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旅游草根主义
27284200000004

第4章 自助旅游发展策略(2)

从西方背包旅游者演进的历史来看,他们一直携带着时代文化,而他们的背包旅游也反映着历史变迁。对自由和流动的强调是早期背包旅行者—“浪迹者”的概念核心。他们是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代表,其旅行形式被形容为半政治化宣言。他们借旅行抗议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日益增长的社会和政治统治与霸权。边缘文化人群的形象让他们与遭贬损的毒品文化和无政府主义相连。

Cohen(1973)等关于浪迹者的讨论是对这一群体研究重要的转折。之前有关流浪形式的讨论都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结构有关,浪迹者的诞生则反映了西方社会大量中产阶级出现的历史背景,这些人追新求异,精打细算,是当时主流文化的叛逆者;旅行是为了寻求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8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浪迹者”的嬉皮形象,现在的背包旅游者对主流政治意识形态未必排斥,或者,是主流文化的拥戴者。伴随着他们遍布世界各边远的角落的脚步,他们的市场价值被发掘。现在背包旅游的规模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代,Kaplan(1996)认为今天的“背包者”完全可以用当初欧陆旅行(grand tour)盛行时的旅行者(贵族青年)来描述:他们是“西方个体,”往往是男性、白人,有独立生存方式,是反省式的观察者,受过教育,熟悉艺术和文化,是人文主义者。当然时下的背包者比之当时的旅行者,男女比例更协调,种族和国籍分配也更多元化。

澳大利亚旅游局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所有旅澳的大于15岁的入境旅游者中,背包旅游者占10.2%(Slaughter,2004)。英国每十个国际旅游者就有一个背包旅游者,背包旅游者在英国一年的旅游消费总额达7500万英镑,是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

2.5自助游游客行为特征

2.5.1自助游游客行为动机及行为特征

依据旅行者的动机、环境及社会文化的不同,产生许多类型的观光客,并造访不同的观光地区,在不同的观光地也出现不同的观光行为,各类型的观光客呈现不同的旅行方式。Cohen在1972年依据观光客、环境及观光业的关系将观光客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旅行团”、“个人观光”、“探险家”及“浪迹者”四种。

旅行团

Organized Mass Tourist:高组织化的旅游;最担心冒险;大部分都待在预设的环境当中;最少接触当地文化;个人对行程的自主性最低;充满熟悉感,但新奇体验最低;以团体的方式旅游。

个人观光

Individual Mass Tourist:事先预定好的航班及食宿等;拥有部分行程自主性;仍然待在规划好的环境中,只在安全的旅游地冒险;享受自由的元素,但仍被迫在令人疲倦的行程中停留。

探险家

Explorer:自行安排行程;避开观光地区;寻求舒适住宿;选择可靠的交通工具;敢离开环境泡泡,但情况太过棘手时仍会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即将前往地点的语言,试图与当地人联络;保有家乡生活价值与节奏。

浪迹者

Drifter/Nomad:远离观光地和居住环境;没有固定行程或时间表;没有定义旅行目标,完全专注在当地文化中;透过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及工作,试图成为当地小区的一分子;避开与其他观光客及观光业的接触;新奇体验最高是旅游游憩教育协会(Association of Tourism and Leisure Education;ATLAS)的背包游研究小组所试验出的背包游游客过程概念模型。

自助旅游能带來另一种不同的视野和乐趣,并且可以享有三点好处:

1.自主性:从行程的安排到时间的规划,从头到尾的食、衣、住、行、育和乐,可由自己一手包办,不假他人之手。

2.深入性:自助旅游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贴近当地人的生活,深入体验不同的生活形态,而非只是到此一游。

3.随兴性:自助旅游最迷人之处是,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待多就待多久,即使只是闲晃于大街小巷之中而已,也没有丝毫的约束力和压力。

2.5.2自助游游客人口统计特征

根据李洪涛等的研究,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自助旅游者的出游特征各异。18~30岁的自助旅游者多与朋友同游,偏好新开发和未开发的探险旅游地,对十在外露营和野外活动兴趣浓厚,希望获得灵活和自由的服务,对住宿和餐饮等的要求不高,以参与、体验、探奇为主要目的;30~45岁的自助旅游者多是家庭出游,偏爱自然山水观光旅游目的地及海滨,对民俗游浓厚的兴趣,露营比例明显下降,希一望获得细致、高质量的服务,期望美食体验和星级宾馆,以观光休闲、增长知识、增加见闻阅历为主要目的。45~60岁的自助旅游者以夫妻和同学同游为主,偏好知名度较高的成熟目的地以及疗养地,希望获得周到、高水平的服务,对住宿餐饮要求很高,以休闲、聚会、度假为主要目的。60岁以上的自助旅游者多为短途自助游,以周边的景区为主,以家庭聚会和放松为主要目的。自助旅比团队包价游对旅游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自助旅游者要有更好的身体条件、经济条件,必须具有独立安排细节的能力和应急能力,充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目的地的信息。

2.6国内自助游支持存在的问题

2.6.1自驾游支持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自驾游在国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但是我国的自驾游的支持环境仍存在很多问题。

(1)汽车租赁市场不发达。

汽车是自驾车旅游者出游的工具。随着汽车业的发展,私家车越来越多,它们是自驾游的基础;但是,除了拥有私家车的人之外,还有广大的没有自主车辆的人,他们靠租车来实现自驾游。另外,游客到距离较远的景区进行自己游,如果纯粹靠自己从家里出发全程自驾车,难度极大。这些问题,都需要发达的汽车租赁市场。尽管我国汽车租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有近十万辆用于自驾游出租的车辆,而且为自驾车旅游服务的远程认证系统也已经开通,全国多个城市30多个公司加入了此系统。但诚信的缺失,却使中国的租车业非常落后,异地租车、还车非常地不方便,这样极大地限制了自驾游发展。与此同时,租车行业在中国还刚刚兴起,营业点分布太少,很多地方无车可租,更不用说此地租车、异地还车。对国内游客来说,押金与保险等租车的基本问题均以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为前提,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这也使得跨区域的自驾车旅游难以大规模发展。

(2)自驾游信息缺乏

特别是地图:一个是纸面地图,一个是电子地图。地图是自驾车旅游者必备的物品之一,具有详细信息的旅游地图是自驾车旅游者的法宝。除了地图外,还有其他的信息。如背包宝典,可以给旅游者提供详尽的指导,详尽到某一路程的车票价格。我国现在的自驾游所需信息很缺乏,有的信息甚至是过时,我国道路发展很快,但导游图公路图往往都是过时的信息。此外,各地政府的旅游网站也很少考虑自驾车旅游者的需要,有地图也只是地理图而非指引行程的交通图。国内的交通台也多关注市内的干线交通,主要是为出租车或上班族驾车服务,很少注意穿越城市之间的道路或旅游区的交通状况。

(3)道路系统不完善

道路是自驾车旅游者出游的前提,发达的道路交通网络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络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方便的出游通道,明确的道路标志系统可让自驾车旅游者少走弯路。目前我国道路和标志系统不完善,道路收费太多,增加了旅游者的负担。在美国,收费道路极少,即使有收费道路,收费距离也很短,费用也很低。往往是区区1美元。在美国,驾车上万公里,几乎不会交任何道路通行费。其他的费用都在燃油价里面。而其油价与国内相差无几。另外,我国很多旅游沿线缺乏合乎标准的修车设施、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包括医疗(含急救服务)、洗衣、洗澡、汇兑、快递等。

(4)住宿困难

自驾车旅游者对卫生、安全、实惠的经济型酒店比较感兴趣。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型酒店并不代表减少基本的服务。修建在景区周边的汽车营地既可满足自驾车旅游者观赏风景的需求,也可满足他们寻求刺激的个性化需求。在自驾车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经济型酒店、汽车营地是自驾车旅游者的主要投宿地。此外,还需要预订系统,快捷、方便的预定系统有利于自驾车旅游者解决住宿、景区门票、特色餐饮等后顾之忧。我国目前极其缺乏汽车营地,缺乏经济型酒店住宿信息。

(5)自驾游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安全是旅游业的根本,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自驾车旅游者大部分属散客与较为松散的自发旅游形式,他们对安全的关注比旅行社组织的大众旅游者更强。安全包括道路交通、旅游目的地安全等多方面。为解决自驾车旅游者的安全问题,除了加大本地治安管理力度外,还应该成立专门的综合型组织来帮助自驾车旅游者,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根据南宁市交通部门统计,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南宁自驾游交通事故占节口事故的六成多,导致死亡2人,8人重伤,23人轻伤。重庆自驾游出事占总事故2000余起的八成多,其中死亡3人,重伤18人、轻伤73人。2004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南宁发生自驾游交通事故2起,死亡12人。重庆共发生私家车出游死亡事故4起,造成12人死亡。成都一家人自驾游车坠下30米高崖下,十人中6死4重伤。登山游由于人数较少,自然条件苛刻,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6.2背包游存在问题

(1)背包旅游接待的基础设施缺乏

我国的经济型住宿设施不仅缺乏,而且已有的经济型住宿设施也缺乏特色。国内很多原有的旅游基础设施都是以团队旅游者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缺少背包客所青睐的设施服务。青年旅馆缺乏竞争力,青年旅馆特别是性价比高的青年旅馆少而分布不均。

(2)背包旅游交通条件硬件落后

去往景点景区的公交线路少,班次少。背包客一般不愿使用专为一般旅游者量身订制的当地交通设施,比如旅游者巴士,他们主要依赖当地人所使用的交通系统,因为这样可以真实地体验当地生活,并节省费用。我国许多传统景区的外围配套较少考虑散客的出行需求。国内很多旅游地区内部交通的汽车线路都交由私人班车营运(或由个人承包),对客流较少的地区,存在着通路不通车的情况。线路和车次少主要与某些地区当地居民出行人数少有关。因为背包旅游者旅行的某些地方不是已开发的旅游景区,因此这一现象愈发突出。许多景色原始的地方,由于游客较少,一天只有一两班班车从附近主要的旅游集散地出发前往。某些地区则根本没有任何公共交通可以到达,背包客只能选择包车前往,国内自助旅游公共交通的不便妨碍了旅游目的地地区的旅游客源结构从团队客人向散客转化的升级换代。同时,国内公共道路体系滞后,安全和时间保障差。许多旅游景区交通主要依靠不规范的私家包车,这些私家车很多没有经营类的执照,收费混乱,而且一旦发生事故,旅游者将没有任何医疗赔偿、意外保险等补偿。

(3)公交信息服务系统落后

公共汽车是中外背包旅游者往返于近距离城市间和城市内交通的主要方式。除了行前借助个人对互联网上已有攻略的调查,背包旅游者获得目的地交通信息的方式太少,更无法查询到准确的当地旅游交通信息。在许多中小城市,即使去了当地的长途汽车站,也无法凭已有的引导系统获得准确的交通信息。当地车站张贴的去往周边地区的换乘信息混乱,交通时刻表不能及时更新,电子屏幕的使用仅限于国内少数特大城市。车辆车次和具体时间大多要等排队到了窗口才能得知确切信息,服务效率低下,给背包旅游者的转乘带来相当不便。还有一些地区甚至没有具体的开车时间,满坐发车,旅行者必须等待其他乘客的到来,时间效率低下。

(4)旅游景区产品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景区的产品最早是适合团队游客的需求的,以浅层次的观光产品为主。背包旅游者所追求的探险旅游、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深度体验的产品都未得到有效开发与包装。现有观光旅游产品函须深化,以适合自由散客和小规模团队的需求。

2.7自助游发展策略

2.7.1自助游发展中的政府定位与职能

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而旅游正是人民的一种重要的生活需要。因此,在发展旅游中,政府的基本定位应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旅游发展中政府的行为都应以此为基本指导。

旅游发展的应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政府应将其职能限定于公共服务职能,旅游项目经营应交给市场。

在我国,目前实施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由三个特点决定的。一是由于旅游景观、旅游线路具有不可移动性、依托性、综合性的特点,要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需求,要求相关的行业和部门配合、协调发展;二是旅游产品具有跨地域性,客观上要求政府积极协调,开发旅游市场,构筑一个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和工作机制;三是旅游业是一个包含面广、关联度高的产业,它渗透到众多部门和行业之中,并与其相融合,需要在政府的作用下打破行业边界和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