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佛道大师的成事智慧课
27287600000029

第29章 红尘之中静心灵,岁月流转也快乐(3)

农民又向前走了很远的路,眼看着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他赶不回去的话就一寸地也不能得到了,于是他赶紧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是太阳也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以下了,于是他加紧了脚步。最后,只差两步就要到达起点了,但由于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时候他的两只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那片地归他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生命已经失去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俗世之人大多挣扎在名利网中,绞尽脑汁,费尽体力,为名利争得头破血流,心身疲惫。甚至在追求名利欲望的过程中迷失真我,害人害己。唯有那些淡泊名利无所奢求的大智之人,才能超脱名利之心,看透生命的真谛,于红尘之中学得心灵宁静,在岁月流转之间活得开心快乐。

拉斐尔11岁那年,一有机会便去湖心岛钓鱼。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地又去钓鱼。安好诱饵后,拉斐尔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落日余晖下湖面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忽然钓竿的另一头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终于,拉斐尔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它是一条鲈鱼。

月光下,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十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妈妈说。

“妈妈!”孩子哭了。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这么大的鱼了。”孩子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四周,并没有看到一艘鱼艇或一个钓鱼的人,但他从母亲坚决的脸上知道自己别无选择。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着笨重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了。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来拉斐尔成了纽约市着名的建筑师。他确实没再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因为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猎取到了生活中更大的鱼——事业上成绩斐然。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除了会依靠本性做事以外,还会运用理性的思维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己心中要有个衡量的标准。本能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理性的节制,如果任由欲望扩张、肆虐,最终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中正平和才是悟道之本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拿着这个葫芦,先装满水,再把这把粗盐溶化进去,这样子你就可以开悟了!”

学僧一切照办,过了不多久,跑回来对禅师说道:“葫芦太小,盐块太多了。我装进盐去怎么搅都化不了,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了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问道:“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则弹不出声音,中正平和之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恍然大悟:时时刻刻急于开悟的人是永远无法开悟的。

当一个人过分执着于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思维就会变得僵化、呆板,不懂得变通,没有回旋的余地,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过路的人大起胆子去问一个卖鬼的人:“你的鬼,一只卖多少钱?”

卖鬼的人说:“一只要200两黄金!”

“你这是卖的什么鬼?要这么贵!”

卖鬼的人说:“我这鬼很稀有的,它是只巧鬼。任何事情只要主人吩咐,它全都会做。它又是只工作鬼,很会工作,一天的工作量抵得上100人。你买回去只要很短的时间,不但可以赚回200两黄金,还可以使你成为富翁呀!”

过路的人感到疑惑:“这只鬼既然那么好,为什么你不自己使用呢?”

卖鬼的人说:“不瞒您说,这鬼万般好,唯一的缺点是,只要一开始工作,就永远不会停止。因为鬼不像人,它是不需要睡觉休息的。所以您要24小时,从早到晚把所有的事吩咐好,不可以让它有空闲,只要一有空闲,它就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工作。我自己家里的活儿有限,不敢使这只鬼,才想把它卖给更需要的人。”

过路人心想自己的田广地大,家里有忙不完的事,就说:“这哪里是缺点,实在是最大的优点呀!”

于是他花了200两黄金把鬼买回了家,成了鬼的主人。

主人叫鬼种田,没想到一大片地,两天就种完了。

主人叫鬼盖房子,没想到三天房子就盖好了。

主人叫鬼做木工装潢,没想到半天房子就装潢好了。

整地、搬运、挑担、舂磨、炊煮、纺织……不论做什么,鬼都会做,而且很快就做好了。

短短一年,鬼的主人就成了大富翁。

但是,主人和鬼变得一样忙碌,鬼是做个不停,主人是想个不停。他劳心费神地苦思下一个指令,每当他想到一个困难的工作,例如在一个核桃核里刻10艘小舟,或在象牙球里刻9个象牙球,他都会欢喜不已,以为鬼要很久才会做好。

没想到,不论多么困难的事,鬼总是很快就做好了。

有一天,主人实在撑不住,累倒了,忘记吩咐鬼要做什么事。

于是,鬼把主人的房子拆了,将地整平,把牛羊牲畜都杀了,一只一只种在田里。将财宝衣服全部舂碎,磨成粉末。再把主人的孩子杀了,丢到锅里烹煮……

正当鬼忙得不可开交时,主人从睡梦中惊醒,才发现一切都没有了。原来,永远不停止地工作,真是最大的缺点呀!

世间上的事,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而一旦把事情做得太过,那就连好事也变成坏事了。所以,保持一颗中正平和的心,顺其自然。反而会得到一种圆满的结局。

人生之路始于“放下”

在一个深山老林里有一个寺院,寺院里住着一位非常有道行的惟宽道长。

惟宽道长每天都要在傍晚日落之时去喂他的狗。他的狗的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就这样,一到日落时分,惟宽道长就送饭给“放下”,嘴里还一边呼唤着:“放下!放下!”

一位新来的小弟子觉得很奇怪。一日,他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就问道长:“师父,为什么要给狗起这个奇怪的名字,人家的狗都叫小白、来福什么的,为什么您的狗叫‘放下’?”

惟宽道长不语,让小弟子自己去悟。

小弟子就细心观察其师父,终于发现:每天当道长喂完“放下”后,就不再念经、打坐,而是到院中打打太极拳,散散步。

后来,小弟子向师父诉说了他所观察的收获。老道长微笑地点点头说:“你终于领悟到了。其实我在叫狗的时候,也是让自己‘放下’。因为人生要放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修佛就是修心,时时提醒自己,让自己放下不必要的念头,永远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人生好像一个未知的旅途,充满了艰辛,既短暂又匆忙。如果我们一直背着许多沉重的包袱,怎么能欣赏到路途上的美景,又怎么能实现那灵魂深处的渴望?在这短短的人生旅途中,如果要想平安快乐,就要学会减负前行。佛祖认为,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人生有三毒:贪、嗔、痴。若贪、嗔、痴不在心里边,淤泥也可化红莲。所以,放下贪婪心,放下虚荣心,放下执着心,放下忌妒心,放下嗔恨心,放下攀比心,放下偏执心,放下狭隘心,放下独尊心,放下物欲心,放下色欲心,放下食欲心……只有真正放下了这些人生路上不必要的包袱,才会走得步履轻松,走得有意义。

功、名、利、禄……现代人对此总是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放不下,所以才行走得疲惫,活得挣扎。放下纠缠梦想的枝蔓,放下缚赘热爱的功利,放下阻碍信仰的诱惑……心轻者上天堂,但有多少人肯放下呢?“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佛讲经:如何向上,只有放下。放下不是放弃,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放下利诱,才会步伐轻盈,攀登敏捷;舍弃贪念,才会心无旁骛,抵达目标……

陶渊明虽然放下了“五斗米”,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李白虽然放下了官场名利,却道出了“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清幽;杜甫放下了富贵生活,却看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的悲怆;王维放下了荣华富贵,却悟到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雅致。放下不但不会失掉幸福,而且还能成就完美——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放下之后留下的完美。就好比是身上的包袱太多,在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放下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轻松上路一样。

古人已有如此高洁的情操,更何况是今人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快,让人疲倦压抑,与其与人争名逐利,不如多给自己制造一些清净安逸的环境;与其与人比权量力,不如度人自度的豁达明朗。可是,在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到哪里去寻找宁静的心灵栖息之地呢?这就在于人们不要对生死、得失、荣辱、富贵、贫贱等看得过重,要克制、忍耐人性中的缺点,豁达地对待这些问题。懂得平淡看得失、视荣辱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智者。

佛说:“色、声、香、味、触五样东西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及本性。”清净心就是真性,清净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人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放下功、名、利、禄……不要让这些东西玷污了我们清净的本性。

首先,要放下偏执。佛说:“人活着之所以感到劳累疲惫,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如果放下偏执,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也就自此解脱。”

佛说:“不可偏执,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偏执,自可安然自在!”有的人活着总是感到烦恼重重,如果把烦恼比做天空中的一片乌云,而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就不会对你有丝毫的影响。人生大部分烦恼都源自于偏执。不偏执,不自找烦恼,就是大智慧。

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不必怅然,态度使然。”星云大师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自利利他的良方。”每个相逢相知,每个回眸顾盼,每个因缘了断,每个得失聚散,每个生老病死都是定数。老天既让你来到世间,就要你享受快乐,承担悲苦,所以来到世间是你的偶然,离开这个世界是你的必然。佛家虽讲的是随缘,但句句都是要我们学会放下,放下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命中自有定数,若一味偏执,痛苦的只会是自己。

其次,要放下居功自傲。人生之路免不了与人相处,如何与人相处得和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吵架是业障。为了避免和他人发生不愉快,就要学会放下架子,尊重他人。

佛祖的大弟子,神通第一。一次,他运用大神通力,到了极遥远的一个佛国。这里有一位广大佛正在说法,佛的身量有30丈,而听法的圣贤身量一样是30丈。佛祖的大弟子在这佛国之中出现,就如同一只小蚂蚁一样。

当时,听佛经的众贤士看见小蚂蚁似的佛祖大弟子出现在佛国,内心都非常好奇。广大佛对众圣贤说:“这位小蚂蚁般的小人,正是娑婆世间,释迦牟尼佛神通第一的弟子!他今天以他的神通力,来到我们的国度。”

在广大佛的佛眼之中,如果佛祖大弟子是一只小蚂蚁,而娑婆人间岂不是一个蚂蚁窝!由这小小的故事,我们体会到放下的伟大。人必须把心中的另一个高贵的“我”放下,才可能发展出宽容、忍辱和尊重别人的谦和,从而形成圆融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是我们的道场,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可能独活于世。要想与别人友好相处,把事情做成,最好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这样你无形中就获得了别人的好感。人生之路,有了友谊的相伴,你一定会走得更加愉悦。

再次,要放下仇恨。其实,有人的地方总会有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难免会产生摩擦、误会,甚至是怨恨。这时,我们应该淡化矛盾,消除芥蒂,握手言和,而不是让仇恨思想不停地膨胀,最后挡住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俗话说:“冤仇宜解不宜结。”不妨用发自内心的慈悲,以德报怨,彻底解除心结,人人都可以毫无隔阂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种坦荡的心情正是人生路上必须要拥有的。

放下心中的仇恨,不只是宽恕了别人,更是放过了自己。心中放下了仇恨,我们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路;心中放下了仇恨,我们才能变得平和、安详、轻松、自在、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放下了仇恨,人生路会越走越宽。

佛说:“要学会忘记仇恨,要学会放下。”学会忘记,学会放下,学会宽恕别人,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只有宽恕、放下,才能以更好的姿态继续向前生活。如果一心念着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心灵就会被仇恨所占据,受伤害的终究还是我们自己。

人生之路始于“放下”。“放下”是一种良好的心境,放下功名利禄,放下偏执,放下居功自傲,放下仇恨……我们行走于人生路,无非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并不是得到的越多越快乐。在漫长而充满艰辛的人生路上,途中会有鸟语花香,花红柳绿,但也会有一些温柔的陷阱。我们要学会放下,只要自有清净心,就不会被一些“糖衣炮弹”所迷惑。

放下,就是解脱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比丘来到他的面前,运用神通两手拿起了两个花瓶,前来献给佛陀。佛陀大声对比丘说:“放下!”于是比丘把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说:“放下!”这个比丘于是再把右手拿的那个花瓶也放在地上。

然而,佛陀接着还是说:“放下!”这个比丘就只好回答说:“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为什么还要我放下?”佛陀对一脸迷茫的比丘说:“我并没有让你放下你手中的花瓶,我是让你放下‘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都放下时,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心地清净,减少欲念就会轻松自在,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放下就是解脱。做人其实不需要复杂的思想,只要具备了这项简单的智慧,人生道路就远离了痛苦与忧伤。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这些烦恼与压力,使很多人生活得苦不堪言。佛陀叫我们“放下”,乃是最好的解脱之道。

佛说:“放下是最好的解脱之法。”解脱,是学佛的宗旨,是最高理想的实现。其实,世人之所以得不到解脱,是因为心灵上有困扰,而不是因为当下的生活。诸如,执着带给我们的是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了手铐、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着,摆脱身心的桎梏。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超然的人生。有些事之所以放不下,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杂念。想要祛除杂念,就要心中保持一片清净,让杂念没有滋生的余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达到一种解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