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地理
27354300000016

第16章 中国旅游区划

【本章提要】

中国旅游区划是以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源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依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原则,对中国旅游资源进行的地理区域划分。本章旨在明确旅游区的概念,理解旅游区划的意义、任务、原则,对中国旅游区划的不同方案有所介绍。

(第一节)中国旅游区划概况

一、旅游区的概念与特性

旅游地理和其他地理学科一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划分旅游区,即是反映这一特征。目前世界上划分旅游区的方法不一,旅游区的大小也因地而异。

旅游区是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具有组织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设施和旅游点、旅游地的相对完整的地域综合体。作为一个地域综合体,它在旅游景观方面即在自然风景发生的自然地理基础方面和历史文化景象和氛围形成的人文基础方面,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共同联系;它在现代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经济上的密切联系,以某些城市为旅游经济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网络。

从旅游区的概念出发,一般而言,旅游区具有几方面的特性:

系统性旅游区无论在职能上还是空间格局上都应是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为了实现其全面旅游功能,并协调其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关系,还具有配套的社会功能。从这层意义上说,旅游区实质上就是一个表现出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相统一的大旅游地域系统。

地域性旅游区是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载体,每一个旅游区内至少有一个完善的旅游中心或旅游组织基地,并有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联系内外,是一个结构有序的开放系统。

层次性旅游区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从世界范围看,可分为六大旅游区:欧洲、美洲、非洲、西亚、南亚、亚太旅游区。若中国被看做一个旅游区,在中国旅游区内,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基本旅游区即一级旅游区;在基本旅游区下还可划分为风景区、旅游点和风景点,各个层次结构的旅游区有机组合构成完整的旅游区系统。

优化性由于旅游区拥有组织区域旅游活动的机构、设施和功能,加入了人为干预作用,是一个有预定目的、可控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实现综合最优化效果。

二、旅游区划的目的和任务

旅游区划是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与临近区域差异性最大,相似性最小的旅游地理现象从地域上加以划分,以形成各具特色而又相对完整的旅游地理区域体系。

旅游区划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各旅游地理综合体的特征及其与本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其资源优势和不足,以便扬长避短,确立其在全国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中的正确地位,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区划的任务可概括为几部分:

(1)旅游区划的直接任务就是要确定各个旅游区比较合理的范围和界限,以及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2)明确各旅游区的性质、功能、特征和优势,提出区域旅游发展方向和规划建设重点,为研究各地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指导和依据,这是旅游区划最基本的任务。

(3)阐明不同区域的旅游地理环境状况,摸清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和主要资源特色。

(4)明确各区域的主要和代表性旅游点、旅游路线及主要功能特征,以便发挥热点优势,促进冷点开发,提高旅游的整体功能效益。

三、旅游区划的原则

旅游区划的原则是进行区划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旅游区划原则服从于区划的目的和要求,不同类型的区划具体原则不尽相同,但进行旅游区划时一般都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相对一致性原则

相对一致性包括旅游资源成因的共同性,形态的相似性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三层含义。具体而言,指旅游资源类型相近者应划在同一旅游区内,或者说处于同一层次中的每一个旅游区要保持各自主体旅游资源的一致性。

2.地域完整性原则

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因受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分布上具有明确的地域性,形成独具一格的客观存在的旅游区;同时,各个等级的旅游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综合体,能独立承担一定的旅游职能,因此旅游区划应保证每一等级的旅游区在地域上和职能上的完整性,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下,一般还应考虑保持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3.主导因素原则

旅游区内部一般由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组成,各种类型旅游资源在旅游区内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一致,往往是其中某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起主导作用,制约着旅游区的属性、特征、功能和利用方式,因此旅游区划时,可以突出某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

4.综合性原则

旅游资源实质上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经过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只有综合分析自然和人文各要素间相互关系和组合结构形式,才能正确认识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征,做出合理分类,同时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产业,旅游区划必须从整体上综合衡量,通盘考虑。

5.旅游中心地原则

即旅游区划划分出的每个旅游区都应有一个或几个旅游中心地(旅游风景名胜区或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依托,旅游中心地应该是旅游区内旅游点相对集中,交通发达并有较好的食宿、通信、购物等必备旅游设施的地理区域。

(第二节)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一、中国旅游区划方案简介

中国旅游区划工作,国家至今尚未组织进行,由于教学或科研需要,不少学者进行了有益探索,先后提出了一些不同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及分区体系。

(一)周进步分区方案

1985年,周进步依据旅游资源形成的共同性、形态的类似性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相似性,找出各旅游区占主要地位的因素,作为划分指标原则。采用地域方位名称或旅游资源主导因子命名方法,将中国划分为中央旅游区、东部沿海旅游区、川汉旅游区、华南热带景观旅游区、西南岩溶旅游区、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东北旅游区、北疆塞外旅游区、青藏高原旅游区,共9个旅游区。

(二)刘振礼分区方案

1987年,刘振礼等根据旅游条件和旅游业发展现状,采用旅游景观主导因子加区域名称复合命名法,将中国分成京畿要地—北京旅游区,白山黑水—黑吉辽旅游区,民族摇篮—黄河中下游旅游区,大浪淘沙—长江中上游旅游区,山水神秀—长江下游旅游区,南国侨乡—闽粤琼旅游区,石林洞乡—滇黔桂旅游区,塞外风光—内蒙古宁夏旅游区,丝绸之路—甘新旅游区,世界屋脊—青藏旅游区,中国台湾、香港及澳门成一区,共11个旅游区。

(三)郭来喜分区方案

1988年,郭来喜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行政区划体系的完整性和运输便捷性、管理方便性等原则,采用区域名称或文化景观主导因子综合命名方法,将中国分成10个旅游带,即京华古今风貌旅游带、白山黑水北国风光旅游带、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华夏文明访古旅游带、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荆楚文化湖山景观旅游带、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岭南文化南亚热带—热带风光旅游带、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以及中国台湾和港澳中西文化海岛风貌旅游带,旅游带以下分成29个旅游省,149个基本旅游区,整个结构体系分成三大层次。

(四)其他

濮静娟等(1987)用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为指标进行中国内地旅游季节气候区划研究,将中国内地地区划分为3个旅游气候大区,18个旅游气候区和22个旅游气候小区。

孙仲明(1987)根据中国气候带的分布特点把中国分为10个气候旅游区。

雷明德(1988)以旅游资源成因类型的共同型原则,将中国划分为9个一级旅游地区。

阎守邕(1989)对中国旅游资源区域特征和旅游环境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中国划分为8个一级旅游资源区和41个二级旅游资源区。

陈传康(1991)考虑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将观光游览与科学文化导游相结合,将中国划分为7个一级旅游文化区。

二、本书的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介绍

遵循中国旅游区划的基本原则,结合中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及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根据地理区位,拟将中国划分为8大旅游区:

东北旅游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旅游省;

华北旅游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7个旅游省;

华东旅游区:包括安徽、浙江、江西、江苏、上海5个旅游省市;

华南旅游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台湾、港澳5个旅游省区;

华中旅游区:包括重庆、湖北、湖南3个旅游省市;

西南旅游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广西4个旅游省区;

西北塞外旅游区:包括甘肃、新疆、内蒙古、宁夏4个旅游省区;

青藏旅游区:包括西藏、青海两个旅游省区。

【本章小结】

旅游区是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具有组织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设施和旅游点、旅游地的相对完整的地域综合体。旅游区划是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与临近区域差异性最大,相似性最小的旅游地理现象从地域上加以划分,以形成各具特色而又相对完整的旅游地理区域体系。旅游区划时一般都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地域完整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旅游中心地原则等。旅游区划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指导旅行区划工作进行的是区划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区划的原则,旅游区划的目的,依据不同,将中国划分出的旅游区类型也就不同。依据中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本书拟将中国划分为8个旅游区,东北旅游区、华北旅游区、华东旅游区、华中旅游区、华南旅游区、西南旅游区、西北旅游区、青藏高原旅游区,33个旅游省区市。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旅游区划的基本原则。

2.理解旅游区划的目的任务和意义。

3.在中国行政区图上熟悉本书采用的旅游区划方案,指出每一个旅游区所包括的省区市级行政区范围。

4.理解旅游区的特性,谈谈你对旅游区的层次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