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为广西创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创造了机遇。广西以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广西已建成高速公路1132公里,在建的高速公路超过1000公里,初步构架起东承广东、西启云贵、南连越南、北接湖南的出省、出海、出国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在港口方面,目前,沿海港口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总吞吐能力2700万吨,内河港口吞吐能力3123万吨。到2010年,广西沿海港口将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61个,综合吞吐能力达到8500万吨左右。以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建设为核心,到2010年,内河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
但是,广西物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现代物流设施和为博览会配套物流设施不完善,物流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行业规模小、信息化程度较低、人才缺乏等。必须加快物流行业体制改革,加快物流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对接东盟的物流体系开发,更好地为博览会提供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服务。
(四)会展安全服务
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国家级、国际性大型会展活动,会展安全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警卫安全、消防安全、边防安全、检疫安全、卫生安全、电力安全等等。
为了顺利完成博览会的安全保卫工作任务,广西公安、武警等部门全力以赴。从2004年初开始,全区各级公安机关不间断地开展社会治安整治和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行动。安保部门组织开展了反恐怖袭击、灭火救援、突发事件处置、警卫车队通行、缉捕恶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围追堵截、交通组织与疏导、交通线路、全区处置恐怖袭击事件指挥系统以及防暴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等演练。南宁警方投入10万人次安保力量,在绿城的水、陆、空、网的四维空间同时架设起一道道安全屏障。全区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全力以赴、守土有责、滴水不漏、万无一失、不辱使命,出色地胜利完成了举办博览会的安全保卫工作任务。会展期间,所有的活动场所秩序井然,交通顺畅,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件。广西安保经历了历史性考验。
除了人身财产安全,广西举办国际性展会,还直面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安全的挑战。在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在即将举办的前两天,广西检验检疫部门共检出我国禁止入境的一类危险性害虫咖啡果小蠢、二类危险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蠢等有害生物26批次24种。为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为害,检验检疫部门按规定对这些木质包装进行除害处理,同时焚烧销毁了各种带有疫情和严重腐烂变质的水果200多公斤。从而防止了有毒有害生物的传入和动植物疫情的发生,确保了博览会生态安全。
广西一年一度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将会依然是安全服务问题。在这样一个高规格展会中,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它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必须把“安全第一”作为举办博览会最基本的准则之一予以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五)会展人才服务
博览会战略发展中,人才服务是一个重大挑战。
为了办好首届博览会,广西曾采取了一系列人才资源开发新举措。包括:开通人才直通车;选拔会展联络官培养人选、高级专业翻译和同声传译培养人选;有关部门领导亲自走访国内高校和国外培训机构;聘请国际国内经济界、会展界、学术界专家担任中国—东盟博览会高级顾问;组织博览会现场指挥人员赴港培训班;举办会展实务讲座,开展外语选拔大赛,开展各种短训等。一步一步地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打下人才基石。
但是,广西经济落后,人才资源开发地落后,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人才总量不足,整体质量偏低,人才市场不健全,用人环境不理想,会展人才严重缺乏等。广西人才发展现状难以适应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会展业迅速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吸收、引进一批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所急需的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管理人才,以及高级翻译人才、国际金融和保险人才、国际经营贸易人才等。同时,要不断改善人才生态环境,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机制,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此外,适应博览会战略发展的需要,还要切实做好会展环境服务、会展卫生服务、会展海关服务、会展舆论服务、会展科技服务以及招展组展服务等工作。唯有全方位推进服务工作,才能保障博览会健康、快速地成长。
三、建立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效发展机制
因为博览会一年一度长期举办下去,所以要从长远着眼,构建长效发展机制。短期应急性措施无助于博览会长远的战略发展。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关键。
(一)动力机制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政府主办的,首先是政府行为。但是,参加博览会的主体是企业,受市场机制约束,企业参加博览会,受市场利益所驱动。因而,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要体现政府利益,尤其重要的是要突出市场利益。唯有博览会的主体——企业从中获利,博览会才可能形成市场和市场规模,并在利他性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从而得到更好的持续发展。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为参展参会客商创造赢利模式的展会运营机制,将是博览会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引力机制
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市场发育不健全等。要创造条件,弥补自身之不足,吸引东盟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客商到南宁来。而开发中国—东盟商务区(也称“商贸城”)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2005年3月30日至4月15日,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陆兵率广西政府及经贸代表团访问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三国,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与投资合作推介会,就如何办好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事宜与受访各国的政府官员和各界有关人士交换意见。出访归来,陆兵主席接受了《中国—东盟博览》杂志记者的采访。在回答记者提问——“除了每年举办一次中国—东盟博览会之外,广西方面还有什么长效办法,吸引东盟和其他国家的客商到南宁来”时,陆兵主席说:“我这次出访,向东盟朋友介绍了广西已经启动的中国—东盟商贸城计划。主要内容是广西方面将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附近,以非常优惠的条件为东盟10国和日本、韩国每个国家提供60亩土地,用于设立有关代表机构和商务活动设施,其中20亩各国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的风格特点建设会馆,另外40亩可以自己经营。届时参展的商品可以留在会馆中销售,业务也可以在会馆中洽谈,各国的风味小吃可以在这里经营,从而把博览会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博览会。这几个国家对中国—东盟商贸城项目都很感兴趣,越南和印尼不久就会派人到南宁实地考察。”
中国—东盟商贸城计划富有特色和创意,对博览会战略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相辅作用。应加快推进商贸城的开发。
(三)服务机制
广西为博览会提供基础设施、物流、旅游、安全等各种各样的服务,应向制度化、机制化方向发展,形成一种长期持久稳定的服务机制。通过长效服务机制建设,不断强化会展服务的经济技术水平,尤其是培育出一种自我循环发展的服务能力,为长期性的博览会服务创造动力源泉。这对于逐渐减少政府财政投入和负担,提高会展服务的积极性具有战略意义。广西为博览会提供的一些服务内容,主要是招展、组展、安保、卫生等,可通过成立专业性组织以及委托社会组织来承担等办法,来达到强化专业化水平、减少政府支出、提升服务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