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广西产业互动发展,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龙头,集群式发展全区会展业;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全方位构筑广西区域性国际物流体系;
立足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推进全区外向型产业的大发展;
发展壮大会展旅游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奠定坚实的产业支撑。
一、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龙头,集群式发展全区会展业
高规格的国家级国际性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举办,其对广西会展业的影响是广泛、深远、全方位的,将会掀起广西发展会展业的一股巨大热潮,带动全区会展业迅猛发展。
(一)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四大会展效应”的功能
1.品牌效应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强势品牌展会,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强大影响力和指导意义。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举办,将极大提升广西的知名度、南宁的知名度,必将吸引更多的会展在广西举办,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参展,从而推动广西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在杭州举办的2003年中国会展年度评选颁奖盛典暨系列研讨活动中,广西南宁因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落户而被评为中国最具潜力会展城市之首,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功能。
2.示范效应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国家级博览会,又是国际性盛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地办好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广西会展业将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广西会展业提供办展典范和宝贵经验。
3.辐射效应
中国—东盟博览会规模大,参展参会客商来自世界各地。在首届博览会上,就有约3万人参加了博览会和峰会,共接待海内外观众35万人次。大批的国内外客商参展参会,不仅带来他们的先进产品、技术和文化,还会通过参加博览会了解广西、认识广西,回到本地后积极宣传广西,介绍更多的朋友来广西旅游、投资、参展。同时,参加博览会的中外客商还会到广西各地旅游,更进一步了解广西各地的优势、特色资源、特色项目、民族风情,从而为广西各地举办各种会展打下良好的客源基础。
4.带动效应
博览会成功地在广西举办,催生一批新的展会。如玉林市举办的“玉博会”,南宁市举办的“东南亚旅游美食节”。随之而来还催生一批会展企业,催生一批会展专业人才,催生一批为博览会服务的产业集群。其带动效应十分显著。
充分挖掘、开发、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巨大的会展效应的潜力,是广西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广西会展业互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应重视、做好这项工作。
(二)大力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4类会展产业
1.发展有区位优势的外向型会展业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背靠中国,面向东南亚,正以“东靠西联,南向发展”战略全方位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这对于广西发展会展业尤其是外向型会展业是一个重大契机。应抓住机遇,做大做强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东兴中越边境商品交易会、凭祥中越商品交易会、中越(凭祥)边关国际旅游节、崇左边关国际旅游节、北海国际珍珠节等一批边贸型、自由贸易型国际性展会,扩大广西展会在东南亚市场和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发展有旅游优势的区域性、国际性会议业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的潜力很大。近年桂林、南宁、北海等市举办了一系列区域性、国际性会议。例如,桂林市举办了博鳌亚洲旅游论坛、亚欧年轻议员议会第五届年会、2003年世界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合作研讨会、中国·桂林·荔浦龙怀世界华商国际投资论坛等;南宁市举办了全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会议、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四届理论奖颁奖暨第九次全国杂技理论研讨会等;北海市举办了世界金钥匙酒店联盟首届成员酒店总经理年会、西部地区商标保护协作年会等。各地可根据当地会议业资源的优势,做好会议业组织、规划、宣传、营销等工作,进一步扩大海内外的会议业市场与规模。
3.发展有民族风情的旅游型节庆业
广西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且具有比较显著差异的地域分布特征。这为发展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沃土。近年来广西各地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围绕旅游业发展和当地经济开发的节庆会,包括桂林山水与文化旅游节、恭城文化生态旅游节、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等,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会展业的发展。
4.发展产业服务型展览业
产业服务型展览业主要是指以展销当地工农业产品为特色的商品展销订购会的总和。如广西“经贸两会”、全国荔枝龙眼销售协商暨订货会、恭城月柿节等。举办这种展销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商品展示,把当地产品销到全国以及世界各地。大力发展与第一、第二产业关联的展览业,不仅可以展示广西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还可以通过产品展示和商业推广,提升广西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促进广西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广西既要通过经验总结与借鉴,进一步提升举办商品展销会的质量,更要重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品质量,来提升商品展销会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扩大产业服务型展览业的规模和影响。
(三)培育开发布局合理的会展产业集聚带
发展区域会展产业,必须优化其空间布局。基于广西各地会展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可以以南宁为中心,以桂林、北部湾为两翼,推进“点—轴型”会展产业集聚带的开发,促进全区会展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
1.南宁重点发展自由贸易型展览业和产业服务型展览业,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展览中心
重点开发建设的展会有: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及全区性的糖业展、医药展等。建议把南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广西会展产业发展的龙头城市来培育,大力提升南宁会展产业的集聚与扩散的功能,发挥其在广西会展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
2.桂林重点发展全国及国际性会议业和旅游型会展业,构建中国区域性国际会议中心
桂林市立足世界旅游名城优势,大力开发全国性、国际性会议业以及会展旅游业。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市场经营,降低展位价格,做好会展服务,使之发展成为桂林会展业的龙头企业,带动桂林市会展经济的发展。
3.北部湾地区重点发展边贸型、外向型会展业
北部湾地区的防城港市、北海市和钦州市等地,充分利用沿海、沿边优势,做大做强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边境贸易型会展业。同时,还应根据广西大型临海工业的布局,利用北海出口加工区的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出口加工贸易型会展业。
广西其他地区在“点—轴型”会展产业带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一些中小型展会将会崛起,使广西会展业在沿着北―中―南部纵向发展的同时,在东、西两个方向也得到横向的扩张,进而形成在空间上全面发展的格局。
二、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全方位构筑广西区域性国际物流体系
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对物流业的需求,拉动物流业的发展。广西要适应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其他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全区会展物流体系。同时,还要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区物流业上一个新的水平,加快形成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地位。
(一)总体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构筑广西区域性国际物流体系,要与深化对外开放以及国际、国内、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把物流产业作为新阶段主导产业来培育;实行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并重,构建立体、高效、开放的现代物流运输体系;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现代物流技术,促进物流产业现代化。
到“十一五”期末,广西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软硬环境得到相应完善,初步建立起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物流运输体系;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快速发展起来,并确立在物流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初步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口岸、港口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物流服务更加便利化、高效化、低成本化。
到2020年,建立起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相适应的,发育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物流产业对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明显的先导作用。
(二)加快口岸和沿海港口的建设,加速对接东盟
加快口岸建设是广西建设自由贸易区物流中心的关键之一,居“瓶颈”地位。必须把口岸建设作为中近期发展广西物流产业的重中之重来抓好。
1.广西口岸在中国—东盟双向物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广西有25个口岸,其中与越南相对应开放东兴、友谊关、水口、龙邦等4个公路一类口岸和凭祥铁路一类口岸,以及防城区峒中、宁明县爱店、凭祥市平面、龙州县科甲、大新县硕龙、靖西县岳圩、那坡县平孟等7个二类口岸。广西沿海开放口岸有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含果子山港)、江山港、企沙港、石头埠港等6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江山港、企沙港、石头埠港、果子山港口岸只对越南国籍船舶开放。2003年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进出口货物吞吐量分别是1318万吨、613万吨、263.4万吨,比上年均有大幅度增加。
随着中越双方逐步消减关税措施的实施,国内企业纷纷取道广西口岸与越南开展贸易活动。2003年,我国从越南进口货物的六分之一、出口货物的五分之一是经过广西口岸进出越南市场的。
2.广西口岸设施陈旧,亟待增强物流功能
广西大部分口岸均属于老口岸,建设和使用时间长,已经不适应现代通关需要,制约了物流人流的快速通关作业。如东兴口岸目前只有北仑河大桥为唯一通道,友谊关口岸也存在相同的问题。而越南方面十分重视口岸建设,除了与我方的东兴、友谊关、水口口岸相对应的口岸完成了较大规模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外,越方与我方相对应的尚未正式开放的口岸都修建了颇具规模的配套设施。越南还修建了从友谊关零公里处至河内全程180公里的一级公路,于2001年已投入使用。与东兴相对应的越南芒街至下龙湾全程170公里,也已准备修建一级公路。
广西不少口岸查验设施和设备陈旧或不配套,影响口岸功能的整体发挥。特别是口岸缺少大型验货场、监管货仓场所,在高峰期间,大部分车辆都积压在口岸通道,既影响口岸形象,同时影响正常通关。广西沿海港口口岸大都没有设置联合查验办公场所,没有现场查验、监管、办公及生活设施,给查验部门的查验和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严重影响了“大通关”工作的开展。广西尚有一些二类口岸未正式开放,影响边境小额贸易的开展。已开放的龙邦、平孟口岸也因验货场地不足,影响了口岸功能的发挥。
与此同时,广西口岸管理上存在协调上的问题。涉及口岸管理的一些部门在优化口岸通关环境,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等方面思想仍然不够统一;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如何开拓市场、建设口岸服务体系、公开程序等方面仍然不够规范化;口岸日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此,必须从硬、软环境两个方面加强广西各口岸物流的开发与建设,迅速提高口岸物流通道的竞争力。
3.建设口岸城镇保税区、自由贸易区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跨国公司已经不满足于资源全球优化利用的层面,而是开始实践全球供应链优化重组进程。如HP公司,为了降低物流费用和产品过时折价风险,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他们普遍采用大规模顾客定做(MassCustomization,简称MC)和延迟配送(Postponement)战略进行国际市场扩张。为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做到快速有效的顾客需求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跨国公司尽可能地将他们的MC中心设置在目标市场附近。在此趋势下,如果广西能主动引导这方面的招商引资,配合高效的物流服务,相信会有一批有意于东盟市场的跨国公司的MC中心落户广西沿海口岸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在保税区内,他们会根据来自不同东盟国家的订单,贴不同文字的标签及包装等流通加工的增值业务。但此时必须注意土地价格,不能加大物流费用成本,否则又会像HP公司那样跑到新加坡。
广西的港口码头目前使用率低,但只要以积极合作的态度与东盟国家的港口企业(如新加坡港务集团公司)共建战略联盟体,必定会吸引到世界级的船运企业到港装运货物。如此一来,目前货物少反而变成了优势,可以使货物停港时间缩短;同时国际上为加快物流速度而采用低吨位快运方式正好又可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得以应用。此外,要放弃地方主义,将广西的地方铁路线纳入到铁道部的运输网络中,以减少中间环节(Lean—Supply—Chain),加快货物的运输速度。如此一来,招商引资必定会取得空前的成功,跨国公司为赢得东盟市场,一定会将他们的MC中心放在广西的沿海口岸保税区。因为,那不仅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最好的MC位置,也是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普遍重视全球供应链再造(Global Supply ChainRe—engineering)的必然趋势。
(三)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发挥它们在广西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启动,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把广西物流一下推到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如果不相应发展物流企业,一个年产值超过百亿的广西物流市场将会拱手相让。2003年8月,广西第一家上规模物流集团公司——玉柴物流集团公司惊现玉林市。该集团拥有16家子公司、3500多辆大型货车、3个大型货运站和卫星定位系统,在规模、资金等方面堪称广西第一。玉柴物流集团的出现,无疑给广西物流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
继玉柴物流集团公司之后,贵港安顺物流公司、安徽叉车集团驻邕公司、杭州叉车有限公司驻邕宁县沿海经济开发区销售公司等十几家大型物流集团相继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