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背靠广东,加快跨省公路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广西与越南有水陆两路交通的便利。广东与东盟各国2003年的进出口贸易额达200亿美元,主要靠海运和陆路运输,如果以广西为主要陆路通道,那么,广西将成为广东与东盟贸易的重要转运中心。目前,广西境内的交通条件好,但是沟通两省的铁路与公路交通仍然存在一些瓶颈,需要两省共同努力,加快跨省公路的建设,保证两省人流、物流畅通无阻。
(3)加强两广国内、国际旅游合作。东南亚,尤其是印支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还基本上处于尚未开发的状态,两广的企业加强在这方面的合作是大有可为的。例如,可以联手投资印支各国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建旅游度假村、建旅馆和饭店等,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现在广东人外出旅游的很多,如果把三分之一或一半的广东人吸引到印支各国去旅游,他们一般都要经过广西,在广西境内停留2~3天,这就是一笔大生意,可以极大地促进整个广西的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
(4)共建面向东盟的出口加工区。目前,广东珠三角地区土地、水、电、劳动力的价格都比较高,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珠三角地区已经慢慢失去比较优势,整个珠三角地区也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广西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在靠近边境的一些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建几个出口加工区,制定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吸引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前来投资,把广西的一些边境城市建设成为出口加工基地。这样还可以使内地的民工分流,减轻广东每年春节前后都不得不面对的民工潮的严重社会问题。
广西的一位高层领导非常形象地用“后花园”来形容广西在粤桂合作中的定位。广东是中心,广西做腹地,广东向广西辐射,广西为广东服务,让广东来发财,带动广西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粤桂合作必须有这样的定位。
(三)优先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
1.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举办,天赐广西一个与东盟全面开展经贸、科技、文化合作的发展平台
东盟是广西主要的进出口国别地区。广西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贸易额上升迅猛,其中进出口额排前三位的国家是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二是对10国贸易都是顺差。东盟各国是广西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在所有投资广西的国家或地区中,其合同外资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均仅次于中国香港地区,分别占全区总额的8.2%和8.3%。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将促进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提高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广西经济发展和广西走向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契机。
2.优先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1)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温家宝主席在2004年省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把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优先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2)优先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广西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必然选择。优先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充分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重要作用,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具有长远的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它可以充分发挥“科技外交”的功能,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落实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方针“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具体体现,可以为一年一度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赢得东盟各国更多的大力支持。
(3)优先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是中国生产力南向发展的客观要求。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开展科技、经贸合作具有巨大潜力。一是东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广西优势科技“走出去”具有广阔的空间;二是东盟国家有许多优势技术是广西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可以为我所用;三是目前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科技经贸合作规模较小,可以从广度、深度上全面深化。因此,优先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可以推动中国生产力的南向发展,包括中越“两廊一圈”的合作开发;可以开辟广西国际科技合作的新领域、新的突破口;可以更切合广西科技实际水平,使合作取得更大成效;可以为广西对东盟的商品服务贸易“铺路搭桥”、“打前站”,进一步扩大广西对东盟的开放。
(4)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会成为推动广西与东盟国际科技合作的“火车头”。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11国搭台,17亿人唱戏,60亿人喝彩”的国际性盛会,提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互助合作、携手发展的平台,使中国和东盟10国的企业更好地沟通、交流,并最终促成合作,取得共赢。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了一个国际科技合作的平台。在首届博览会上,南宁市共签约内外资项目72个,涉及金额282亿元,签约的工业项目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
3.大力推进广西与东盟国际科技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加频繁、更为紧密的方向发展
近年,广西与东盟国际科技合作得到加强。广西与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在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种质资源引进、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鱼类病害防治技术及医药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02年6月中越两国科技部共同投资,由广西农科院和越南河内第一农业大学共同实施,在越南建立了中国在东盟国家的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科研推广基地——“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此外,合作创建“中国适用新技术新产品(越南)展览会”展示舞台以及“中越科技贸易网”信息平台等。1984~2002年,广西在东盟各国投资项目42个,协议投资总额4416.36万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3089.34万美元。总的来说,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规模小,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广西与东盟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方向是:在技术引进方面,主要是广西沿海港口工程技术合作、沿海石油工业技术开发合作、粮油深加工技术合作、会展人才培训与城市管理技术合作等。在技术输出合作方面,包括广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输出、种业技术输出、水电工程技术输出、机械工业优势技术输出等。
(四)建立广西东盟人才培养开发基地
1.建立广西东盟人才小高地
依托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和广西师范学院等院校,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的力量,建设面向泛珠三角地区和全国的广西东盟人才小高地。支持和加强广西民族学院的东南亚语言文化教育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以及广西各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培养从大专到本科、硕士、博士等多种多样和多层次的东南亚语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化人才。同时,各大专院校开设一些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的选修课,为非外语专业学生教授一两门东南亚语言,扩大东盟各国语言在学生中的普及面。
2.构建区域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资源合作开发基地
充分利用广西各高校外语教育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之间广泛开展外语教育与人才培训的合作;推进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科技、学术交流和研究开发合作;强化国际经贸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各层次国民教育中开设东南亚知识、FTA知识、WTO知识教育课程;开发区域性、国际性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培训网络。
四、发展壮大会展旅游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奠定坚实的产业支撑
会展和旅游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存在一种共生互促、相辅相成的产业联系。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设施、优秀的旅游服务,对赢得会展客户、推动会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会展与旅游联盟,发展会展旅游,已成为世界会展业发展的一股强劲势头。世界第一大展览会大国以及第三大的会议大国——德国,2003年推出旅游的第一个主题便是:“德国商务之旅,通向成功之路——欢迎莅临德国展览及会议”。这是德国旅游局第一次将商务旅游列入旅游推广主题项目。德国已经看到了会议产业及商务旅游的巨大经济潜力。据德国会议推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在德国大约11000个会议场所——既包括会议中心、酒店,也包括修道院、乡村会所和博物馆,举办了130万次活动,有6900万人参加,产生的总收入达493亿欧元。这一数字比1999年增长了14%,而过夜停留人数也从1999年的6500万人增加到6760万人。这一年,在德国酒店的入宿者中三个有一个是与会者。德国会议产业吸收了97万名全职工作人员,成为德国旅游业第三大直接或间接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