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飞越彼岸
27354900000026

第26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广西产业互动发展对策(2)

据了解,仅2003年,广西就有大大小小120多家物流企业成立。而有意来广西投资物流业的还有六七十家,他们纷纷把目光盯在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港口和凭祥、东兴等边境地区。据预测,广西物流企业每年将会以30%的速度递增。

据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物流研究中心最近一项研究资料统计,估计现在我国有多达70万家物流企业,而目前广西才100多家。也就是说,现在广西还需要发展大量物流企业才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而短期内很难弥补如此大的缺口。对此,应当及早做好全区物流企业的发展规划与布局。

(四)按现代物流要求,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

1.按现代物流要求,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运输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各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中,都很注意研究如何随着运输需求的变化,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和功能,合理配置、协调发展,力求达到最合理满足运输需求,保证运输安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环境等目标。一要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结点之间的协调配合,包括货物流量流向和运输线路的协调,各类货运枢纽间的协调,地区间运输连接的协调,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组织工作的协调;二要发展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交通运输工具,实现运输的集装化、散装化、专用化,尽量减少货物的运输损失;三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整个运输系统信息沟通。通过协调提高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货物运输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

2.重视多式联运和集装箱运输,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

多式联运和集装箱运输是运输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在发达国家运输发展到较高水平以后,在运输组织和运输技术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贸易量大增,以海运为主的国际贸易方式迅速得到发展,我国的外贸运输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外贸进出口额除1998年外,从1990年到2003年持续增长,增长率最高达22.05%,年递增率为16.01%。外贸进出口的飞速发展,导致对外贸运输的需求加大,从而带动外贸运输量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广西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将对海上运输船舶专业化、大型化以及货物成组化运输产生很大影响,集装箱运输这一现代化运输方式将得到空前发展。

(五)大力培育和发展物流产业簇群,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高效、一流的物流服务

广义地,会展物流是指与会展活动相关的产品、服务、设备和顾客的运输和流动活动。它既包括会展前的运输准备,也包括会展中的产品、服务和顾客的流动,还包括会展后顾客、设施及产品的流动。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物流系统。

从上述会展物流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会展活动涉及的物流内容是很多的,既包括参展商品的运输,又包括展会现场设备、消耗品的运送,还包括参展商、与会客人以及观众的载运。此外,会后展会现场设备的拆除、展销会上订货的发送等也是会展物流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还涉及到展销商品的储存、包装,展会现场固体废弃物的清理等。具体地,会展物流涉及多个部门,包括:(1)为顾客、观众运送服务的客运部门;(2)为展品、设备流动服务的物资运输部门;(3)为展品储存服务的仓储部门;(4)为展会提供消费品的流通部门;(5)为展会现场清扫的环卫部门等。为满足会展业对物流的需求,要全面开发会展物流产业簇群。

(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目前广西物流业的发展态势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来说,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广西物流服务业要注意和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战略高度,构建自由贸易型物流管理体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物流管理关系,理顺水、陆、空的部门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构建一个协调、快捷、低耗、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

第二,加强政府引导,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业发展机制。既应通过制订出台积极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国内外资金、技术、人力到广西投资发展物流事业;又要坚持适度原则,调控物流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避免盲目投资引发“物流泡沫”。

第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鼓励高起点的物流产业的发展,限制、淘汰一些不科学的物流形态。例如,鼓励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应用;限制污染大、能耗高的物流项目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大会展物流教育和物流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物流队伍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养。

三、立足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推进全区外向型产业的大发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国际交流大平台。通过它,不但可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先进管理经验,还可以把本地生产的产品和先进技术等输出到国外,走向全球。同时,国外大批商品和优势产业也会通过这个平台,大举进军广西和中国市场,对广西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要充分利用博览会的积极影响,加速广西外向型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广西对外开放的规模和水平。

(一)优化广西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群

1.主导产业群支撑区域经济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要靠主导产业带动,而主导产业不是孤立地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分工的深化,单个主导产业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情况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由多个主导产业联成的综合共同体带动经济发展。主导部门同与它有联系的若干部门一起构成“主导部门综合体系”,或称主导产业群。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理论,从近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先后出现了五个主导产业及其群体,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层层递进,又互为支撑。

广西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侧重从主导产业入手,并且通过重点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主导产业部门,构建“主导产业综合体系”,来大力提升广西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实力。

根据广西各类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比较优势以及国内国际产业发展形势等因素,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应重点培育由8大产业构成的主导产业群:

(1)机械工业;

(2)制糖、食品工业;

(3)能源工业;

(4)物流产业;

(5)有色金属工业;

(6)医药工业;

(7)化学工业;

(8)生物技术产业。

2.加快广西主导产业群发展的基本设想

(1)总体思路。

200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重要关键的历史时期,广西8大主导产业肩负着率领全区国民经济走向全面振兴、加速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8大主导产业必须首先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决定了8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非常规战略。

一是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提升各主导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推进各主导产业现代化、高技术化;

二是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壮大8大主导产业大型龙头企业集群,并根据专业化分工协作内在要求,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形成产业内部凝聚力强的集聚效应显著的8大主导产业簇群;

三是跟踪国内外高技术发展方向,强化自主创新和国际科技合作,培育产业技术体系,攻克8大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的瓶颈制约,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带动8大主导产业的全面升级和快速发展壮大;

四是8大主导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互动共生,延伸上游、下游产业链,强化建设8大主导产业的原材料基地、深加工基地和出口贸易基地,促进8大主导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和谐、健康、统筹、可持续快速发展。

(2)主要目标。

2006~2010年,引进、攻克一批主导产业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提升广西主导产业国内国际竞争力;通过产业重组、重点扶持,优化主导产业体系,发展一批新的主导产业大中型企业,主导产业规模效应得到极大提升。

到2020年,8大主导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主导产业区域创新网络健全完善起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市场体系建立起来,主导产业群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扩散效应显著发挥,对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重大贡献。

(3)发展方向和建议。

首先,重点推进主导产业群高技术化、现代化、规模化、国际化;

其次,重点发展对主导产业群发展起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重大关键技术、拳头产品及其产业化;

第三,重点发展主导产业群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业、综合利用产业;

第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主导产业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竞争、协作、高效、网络化的主导产业群技术创新体系;

第五,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导产业群发展生态化、可持续化;

第六,突出重点,抓大企业,抓大项目,抓关键技术,抓基础建设,抓骨干企业和重要新经济增长点的培植。

(二)大力构筑中国—东盟东线国际经济走廊

中国—东盟东线国际经济走廊,主要是指经由香港起点,经广州、南宁、越南河内、老挝万象,到达泰国曼谷等主要城市的区域性国际经济大通道。它是一条横贯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的亚洲重要经济走廊,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经济地位,是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发展平台。加快中国—东盟东线国际经济走廊的开发和建设,可以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居于中国—东盟东线国际经济走廊中的“要道”地位,将得到充分显示与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会因中国—东盟东线这条国际经济大通道繁荣兴旺起来后,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而更加活跃、昌盛。

1.以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为契机,大力拓展、延伸广西出海、出省、出国全方位交通网络,奠定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

交通运输合作,是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可从三个方面予以推进:

(1)共建基础设施网络。主要工程有:广西与越南之间东线、中线、西线工程;广西边境路网工程;机场改造工程;港口升级工程;广西与周边省市路网工程等。

(2)共建立体运输网络。主要工程有:陆路进出境客运工程和货运工程;水路进出境航运工程;空中运输工程;国内国际区域物流对接工程等。

(3)共建现代交通运输信息平台。

2.加快“两廊一圈”开发,丰富和发展中国—东盟东线经济走廊的经济内涵

广西在中越“两廊一圈”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及地位作用。加强“两廊一圈”的建设,有利于消除广西出海、出边的交通、口岸“瓶颈”制约,促进与越南的经贸交往与合作,与越南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大经贸格局,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往来。主要对策有:

(1)强化广西沿海港口资源的优化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在广西参与国内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龙头地位。

(2)加强广西与越南在农业、渔业、能源、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开发中越北部湾旅游圈。

(3)在广西凭祥、东兴、防城港、北海市等口岸城市,建立一批具备现代交易条件的商品展示、贸易洽谈与交易、加工贸易相结合的市场投资和发展平台,为促进广西与越南经贸往来创造有利条件。

(4)建立广西与越南的边境事务磋商机制和环北部湾经济协作区磋商机制,增进广西与越南和国内环北部湾省区之间的了解、沟通、协调与合作。

3.积极实施外向型经济合作战略

其一,进出并重。一方面,做好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各种资源(包括矿产、粮油、其他原材料、工业制成品等)、贸易、服务等进入广西以及中国其他市场的各项基础工作和加工贸易条件;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到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直接参与当地各种开发建设,带动广西工业品、农副产品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输出。

其二,贸易先导。为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以及“进出并重”战略的实施等创造最佳的贸易便利化条件。贸易先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西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广度、深度、进程和效率等结果。

其三,区域整合。根据区域经济合作等因素,对广西沿海地区进行战略规划、整合与定位。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重构;二是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在中国西南地区城市群(包括广东省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等)中的定位与整合;三是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在中越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定位与整合。

其四,开发4类合作经济。即:

口岸经济。主要是指以广西边境各类口岸开发为重点的经济建设。把广西边境口岸经济开发建设作为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外向经济。即在东兴、凭祥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设立边境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作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区”;把北海保税区建成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沿海、沿边地区大力发展以东盟、大湄公河流域、北部湾经济圈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加工对象的外向型加工业。

港口经济。主要是加强广西沿海港口群的开发与建设,切实做好港口分工、功能整合以及优化提升等各项任务。

海洋经济。即围绕中越北部湾经济圈的合作开发,做好海洋这篇独具特色的大文章。

4.联合粤港澳共同开发东盟市场

(1)深化认识。东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广西、广东两省区在开拓东盟市场方面,拥有各自的优势。广西优势体现在地缘优势、人缘优势、外语人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等方面。而广东是经济强省、贸易强省,东盟国家中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多,在开拓东盟市场方面已占领一定份额。如果两广双方优势互补,联手合作开拓东盟市场,不但可以带动广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广东对东盟市场的扩张,从而实现“双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立,为两广合作开发东南亚市场创造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