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促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重要措施有:
认知城市对会展的影响;
正视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约束条件;
合理定位南宁市在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的角色;
大力促进中国—东盟博览会快速健康发展;
着力打造国际会展城市。
一、认知城市对会展的影响
城市是会展的基础。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区位条件等,对会展的内涵和特点产生重大影响。不同城市的特点,塑造不同的会展性格。城市的以下因素对博览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总体经济实力
会展业是需要巨额投入的产业。会展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度集中,对城市的综合服务与保障体系提出很高的要求。会展成交率的高低,与举办城市的市场规模密切相关。所有这些,都需要举办城市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作支撑。世界会展名城,诸如汉诺威、法兰克福、巴黎、芝加哥等,大多是经济发达、实力雄厚的城市。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领先的城市,亦都是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会展业特别是国际性博览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产业结构
发展会展业必须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支撑。首先是制造业。会展以达成交易为主要目的,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持。国际会展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展越多越受青睐,这就要求会展举办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并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上达到相当水平,使会展能代表本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从另一个角度说,举办城市的制造业发达程度尤其是产业构成,直接影响会展的内容。世界会展王国德国的多个著名会展,背后都有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的坚定支持。深圳高科技企业云集,使其高交会成为国内知名的品牌展。东莞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家具集散地和国际加工名城,其家具展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支撑,家具博览会在行业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宁波的服装企业、苏州的IT业,分别为其服装博览会、电子信息博览会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持。其次,第三产业要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如果说制造业的发达奠定了会展的产业基础并决定会展的特点,那么,商贸、旅游、通信、交通、金融、饭店、餐饮等直接为会展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部门,其发展水平则直接影响办展水平和效果。欧美的会展城市不用说,亚洲的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及内地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第三产业都相当发达。
(三)区位条件
良好的区位条件是发展会展业的重要因素。新加坡的会展业在亚洲首屈一指,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马六甲海峡南端,是进出东南亚的门户,据太平洋、印度洋的转运要道,处于“世界的十字路口,”海空交通发达。上海地处中国海岸线中端,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长三角的中心城市,这为上海提供了丰富的会展资源和广阔的会展市场。上海在中国沿海的位置,又使其成为国际会展企业登陆中国的首选之地。
(四)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包括酒店、宾馆、交通、景区、景点等设施,是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日内瓦、新加坡、拉斯维加斯、杭州等城市以其独特的旅游景观促进会展业的发展。昆明成功举办第22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与云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是分不开的。完善的旅游设施,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秀的旅游服务,对举办博览会尤其是大型国际性博览会、推动会展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包括道路、交通、通信、供水、电、热等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对完备是会展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规模越大、国际化程度越高的展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会展业要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上海举办APEC、昆明举办世博会前,均投入巨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对上百条街道进行了新建、扩建和路面整治,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六)会展设施
会展场馆是会展活动最基本的物理空间,是与会展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因素。会展基础设施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业发达国家的场馆规模宏大,如德国汉诺威、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慕尼黑等城市单个场馆的展览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达数十万平方米,而且,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方便展览,场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高科技设施,现代化程度高,配套服务完善。这使它们在举办大型国际性博览会中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二、正视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约束条件
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位置,成为多个经济圈交汇处,同时又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拥很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是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有利条件
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有利条件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广西背靠全中国,面向东南亚,东连粤、港、澳,北接华南、华中腹地,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既属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又是西部地区,是东部沿海经济圈、西部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中国—东盟经济圈等多个经济圈的交汇处。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此举办,可以增强博览会的经济辐射力,有效提高博览会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同时,广西又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是中国内地大多数省份走向东南亚和西南地区出海的便捷通道。中南半岛7国与中国的人员、货物陆路、海路的交往,大多从广西进出。南宁作为中国与东盟的交通枢纽、物流与商贸中心的地位将日渐突出。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将给中国各省市和东盟各国参展的人员往来及货物运输提供极大便利。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区位优势,是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最突出的有利条件。
2.便利的交通条件
南宁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东盟的枢纽,具有便捷的交通。
首先,在连接东盟方面,广西已形成与东盟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陆路上,广西有10条普通公路与越南相通,已开通的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可使南宁至越南首都河内的车程缩短到3个小时。从广西的东兴、友谊关进越南均很便捷。通过这一路网,中国与老挝、柬埔寨、泰国的公路网相接,形成与东南亚大陆路网的紧密连接。从东兴、友谊关进入越南后,可达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直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中国的铁路通过南宁、凭祥与越南连贯南北的统一铁路连接,以此与正在修建的泛亚铁路连成一体,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交通大动脉。海路上,广西有防城港、钦州、北海三个港口,三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均已达到相当规模,且正在朝现代化大港口迈进。防城港距越南海防港仅151海里,距泰国曼谷1439海里,钦州港距新加坡1338海里。这三个港口是中国内地往东南亚各国运距最近的港口,各港与南宁及内陆腹地均有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南宁距三个港口的高速公路车程,最近只需一个多小时,最远的也只有2个多小时。空航上,南宁国际机场已开通飞往香港、河内的国际航线,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南宁与东盟的仰光、曼谷、雅加达、新加坡、胡志明、吉隆坡、马尼拉、金边、万象等城市之间实现包机直航。
其次,与内地腹地的交通四通八达。广西区内有1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南宁——广州高速公路使南宁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并与香港相接;北海——成都高速公路,南宁——昆明高等级公路把南宁与大西南腹地连成一体;南宁——桂林高速公路则通过湖南与华中地区相连。相对发达的高等级公路网络,使南宁与广大内陆腹地紧密相连。铁路方面,广西有营运铁路里程3112公里,黎湛线、湘桂线、焦柳线、黔桂线、南昆线、南防线等铁路经过南宁与京广线等全国性铁路连接。航空方面,南宁开通了飞往全国几十个主要城市的几十条航线数十个航班。
南宁是北承中国内地、南接东盟各国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
3.相对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会展基础设施
近年,南宁市实施城市建设“136工程”(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六年一大变),市容市貌、城市公共设施大为改观。2004年,南宁市实施“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36项重点工程,”对市区主要街道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开展全城大装修。5座桥梁(1座跨江桥,4座立交桥)的建成以及江北东堤路园工程、大学西路延长线等19项道路工程的完成,使南宁的道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随着葫芦顶大桥等5座跨江大桥和6座城市立交桥的陆续建成通车,南宁市将建成10座跨江大桥、10座城市立交桥。快速环道、高速环道与市内路网连接,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将被突破。“四环五横三纵”的大南宁道路交通网络将日益完善,“出城快捷、入城顺畅”的目标不再是梦想。
南宁拥有较完善的会展基础设施。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一、二期工程共投入11亿多元,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共有15个展厅,展厅展览总面积48312平方米,另有室外展览面积26000平方米,可供展览总面积近75000平方米。可设置3460个国际标准展位和200个非标准展位。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包括多功能厅、圆桌会议厅、阶梯国际报告厅、新闻中心及各种规模的会议室等,拥有11种语言同声传译系统,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较高。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规模及设施,可以基本满足举办国际性大型展会的需要。此外,还有可展出面积达25000平方米的广西展览馆、展出面积分别为2200平方米和12000平方米的广西科技馆和博物馆,这三个展馆经自治政府投资改造,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比较先进的会展设施,为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了基本保证。
4.多种优惠政策叠加的优势
南宁享受东部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同时又属于西部地区,享受中央给予的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作为民族自治区首府,还享受民族自治区政策。南宁市可以充分发挥多种优惠政策叠加的优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5.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力支持
为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央给予多项政策和资金支持,其中有些优惠政策是国内首次出台。给予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多项优惠政策包括:国务院批准对博览会部分展品免征进口关税,这是在国内举办的展会中首次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国家质检总局对广西检验检疫局下放了参展的部分动植物及产品检疫审批权、预包装食品和化妆品标签审批权,该项优惠政策在国内也是第一次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南宁增列为药品进口口岸,目前国内只有17个发达城市享有该项政策;公安部授予南宁(另有凭祥、东兴)口岸在博览会前后各1个月享有落地签证的权限。
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国家发改委给予1亿元,支持广西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部2003、2004年共给予广西1000万元经费补助,还制定了新增国际航班补助办法,新增的南宁往东盟9个国家9个城市的40个包机直航航班因此得以开通,大大改善了博览会期间南宁与东盟各国的交通条件。同时还减免博览会进口保安设施关税等。外交部抽调人员,对博览会同声传译、部分东盟小语种翻译和高级礼宾等急需短缺人才予以有力支持。
此外,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唐家璇同意以中国政府名义邀请8位东盟国家领导人和前政要出席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和投资峰会,此举使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高规格的盛会,大大提高了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对中国—东盟博览会倾力支持,提出了“举广西之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口号,竭尽所能,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持博览会。2004年,自治区财政安排2亿元专项经费,用于筹备和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各项开支。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3.3亿元,用于完善博览会的相关设施。
(二)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不利因素
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拥有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不利因素,它们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消除、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是摆在南宁市乃至广西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不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有效解决,那么现有的有利条件将难以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将逐步丧失。
1.南宁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城市竞争力不强
2003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是2733亿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16位,人均GDP却是全国最低的几个省区之一;全区财政收入341.2亿元。同年,南宁市地区生产总值是502.5亿元,市地方财政收入36.24亿元。而2003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496.87亿元,分别是广西和南宁的1.28倍和7倍。同样是西部省会城市的近邻——昆明市,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14.01亿元。相比之下,南宁总体经济实力比较弱。根据香港非官方组织——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2004年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包括台、港、澳地区),广州、东莞、昆明、南宁的排名分别是6、15、24和47。可见南宁的城市竞争力与上述三个城市有相当的差距。
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劲的城市竞争力支撑,南宁相对较弱的总体经济实力,制约着对博览会所需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也制约着博览会的交易规模,而相对较弱的城市竞争力,则影响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后劲。
2.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未形成对博览会有力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