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结束后,“武力解放台湾”的工作又一度进行,但由于美国借朝鲜战争之机介入台湾海峡地区的局势,使武力解放台湾面临巨大的困难和障碍。到了50年代中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为中国共产党把单纯使用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改变为在坚持武力解放的同时争取为和平解放台湾创造了条件。首先,朝鲜停战后远东国际局势的变化为中共“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提出创造了外部条件。其次,美蒋之间围绕沿海岛屿问题的矛盾与冲突,成为中共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要动因。再次,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则成为中共提出“和平统一”台湾主张的内在依据。
在1955年4月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表了缓和台湾海峡局势的声明,周恩来总理强调:“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的方法。”1955年5月13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作了枟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枠,在此报告中,他明确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确定之后,中共中央为实现这一方针做了大量的工作。1956年,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不仅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而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对台的方针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即不仅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而且还产生了与国民党实行第三次合作的思想。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4月,他又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政策。10月1日,他在接见法国共产党代表团时又说,国民党现在霸占着台湾,我们又提出合作,合作了两次,为什么不可合作第三次?6月28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分析了国共合作的基础,提出了如何实现国共和平谈判的建议。周恩来代表政府正式表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且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为了团结一切爱国力量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愿意在这里再一次宣布,我们对于一切爱国的人们,不论他们参加爱国行列的先后,也不论他们过去犯了多大的罪,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欢迎他们为能够解放台湾建立功勋。”周恩来的发言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国民党合作的真诚愿望。7月16日,周恩来在接见原国民党“中央社”记者、枟正气报枠主笔曹聚仁时,第一次用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词语。1957年毛泽东和周恩来正式公开宣布了中共关于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主张。由于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是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的“执政党”,两岸“共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共两党的态度和行为。国共两党曾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取得了北伐成功,第二次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可谓成就斐然。国共两党长期对抗达几十年,结怨颇深,但也有“不打不相识”
的特殊关系,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均有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如果国共两党能够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则和平统一一定会成功。
2.对台“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虽然是对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却有了重大的转变。第一代是以武力为主,和平方式为辅;而第二代则是以和平方式为主,武力方式为补。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的面前。”“欢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本着爱国一家的精神,共同为祖国统一和建设事业继续作出积极的贡献。”这里面已经不再出现“解放台湾”的字样,这预示着中央对台政策将出现重大调整。1979年1月邓小平在访美时,对美参众两院议员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的制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枟告台湾同胞书枠,正式宣布了解决台湾的方针,在解决台湾问题时,将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并且希望海峡两岸通商、通航、通邮和进行经济、科学、文化、体育交流。枟告台湾同胞书枠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宣示,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从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的重大转变。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扬力宇时说:“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和地方的谈判。”这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
(第三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1.变化了的形势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们对台新政策的推动下,台湾当局逐步放宽限制,海峡两岸的民间交往日益频繁,两岸关系逐步走向正常。但是,上台后地位逐步巩固的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极力阻挠两岸关系的正常进展,日益暴露出他的“台独”真面目。
“台独”是危害国家统一的活动。自1987年7月蒋经国“解严”之后,“台湾意识”在台湾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之一,而这一趋势使早已在台湾存在的“台独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利用“台湾意识”捣弄“台独”活动,使得“台独”势力得到了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独”活动逐步走向公开化和激烈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台独”分裂活动展开了三场重大的斗争:一是1995年6月针对李登辉访美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所进行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二是1999年7月进行的反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斗争;三是2002年8月进行的反对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斗争。
在反对“台独”等分裂活动的斗争中,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一是从舆论上揭露和批驳各种分裂和“台独”的言行。针对李登辉鼓吹“一国两府”谬论,江泽民从国际法角度指出:“按照国家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合法政府代表这个国家。一个国家不可能存在两个代表这个国家的对等政府。所谓‘一国两府’实质是‘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是走向分裂,不是走向统一。”同时,大陆的新华社、枟人民日报枠和枟解放军报枠连续发表评论员文章,谴责“台独”等的分裂行径,从思想上澄清了人们的模糊认识。二是通过军事演习威慑“台独”和分裂势力。针对台湾当局从国外大量购买武器,挟洋自重,企图以武拒统的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表明了中共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力量。三是坚决遏制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反对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连续十次挫败台湾“参与联合国”的图谋,多次阻止了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这一系列的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能力,使广大台湾同胞深切认识到“台独”将给台湾带来巨大的灾难,沉重地打击了台湾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对台湾当局和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于台湾问题的主张
针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变化,1995年1月31日江泽民在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了枟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枠的讲话,就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八项重要主张和建议,其基本点是:第一,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第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第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第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第六,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七,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做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第八,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是对邓小平有关“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发展。八项主张阐明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基础,这使国际社会和两岸人民理解了台湾问题的实质。八项主张针对两岸当时政治气氛不佳的实际情况,明智地提出政治经济分开,不以两岸政治分歧影响经贸合作的建议。这使得两岸人民得以正常从事经济贸易合作,达到以经贸促政治的目的,也使台湾当局拒绝“三通”、“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策受到来自岛内越来越大的反对压力。不以政治分歧干扰、影响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张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八项主张明确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表明不放弃使用非和平方式,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分裂的图谋的策略。这对于把握“武力行动”的性质和采取类似行动的条件,无疑是十分关键的。八项主张提出两岸谈判应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参加,这为今后两岸新的“党对党谈判”提供了指南。中国共产党最早建议的“党对党谈判”是针对国民党“一党专制”时代的台湾政治状况的策略。江泽民的八项主张,坚持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同时又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丰富了其思想和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国家统一和台湾问题,提升到事关民族腾飞的战略高度,报告对台湾问题的论述篇幅长、分量重,富含新意。报告阐明了祖国统一和台湾问题的精髓,明确了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
原则,并对“一个中国”的内涵有新概括、新表述和新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两岸谈判的三个“可以谈”的新建议,报告对台湾问题的论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路和风格。
报告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第一,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等任何分裂图谋,争取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第二,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实现直接“三通”;第三,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不允许台湾问题无限期拖延下去,争取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综观十六大报告有关祖国统一和台湾问题的论述,其所具新意和创意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十三年来推进祖国统一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高度概括,特别是对当前台湾局势与两岸关系形势作了实事求是、精辟科学的判断。报告指出: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台湾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意愿日益增强。台湾分裂势力的活动不得人心。”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历史的经验,科学准确地把握两岸关系、台湾局势与两岸关系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尽快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心。
第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极大诚意与善意,展现了对台政策更为务实,更具有包容性和对台湾同胞的骨肉之情。首先,报告第一次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即对一个中国原则“新三句”的最新表述,正式纳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文献之中。这独具创意的表述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立场,又体现了党和政府为扩大和发展两岸关系所表现出的诚意、善意和包容性;既反映了两岸人民的共同意志,又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次,报告强调指出,“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郑重地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这些重要论述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决心和意志,又充分表达了祖国大陆方面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与善意。再次,报告指出,“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并强调“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干涉中国统一的外国势力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的图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主张,是对台工作的重要方针。十六大报告有关台湾问题部分的重要论述,再次重申了我们的主张,字里行间流溢着对台湾同胞的手足之谊、骨肉之情,充分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关心、爱护与期望。
第三,表明了坚持一个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坚决反对“台独”、尽早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决心与意志。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坚决反对”;“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这些重要论述既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更体现了党和国家坚定地维护民族尊严、扞卫国家主权、追求国家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