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形势的要求,中国外交理念中又增添“合作”这一重要内容和观念,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之下,国际相互依赖更为深入和拓展,使各国利益处于荣损与共的地步,使人们进一步主动要求促成国际合作。另外,当今国际政治领域的安全概念大大扩展,安全问题呈现出跨国性、互联性和突发性,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难以有效规避和防范,只有扩大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安全、共同发展、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目标。主动倡导与积极参与是推动国际合作的前提。近年来,中国本着“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加强传统合作领域、发展双边关系的同时,以更加积极、开放、包容的姿态,充实和扩展国际合作的内涵:第一,在世界范围内,推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并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第二,在反对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武器扩散、国际减灾、预防和控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三,推动地区合作,在亚欧合作机制、亚太合作组织、东盟与中国、东盟与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机制中发挥了重要影响。第四,以合作态度应对人权、贸易纠纷和资源能源问题,不回避,重实效。
4.本着客观友善的态度,主张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客观友善的软环境。为此,要向世界说明中国和平发展的根本需要、总体目标、发展模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
近年来,中国外交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第一,宣示我国和平发展政策,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更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第二,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强调这一道路的基本内涵就是内求发展、和谐,外促和平、合作。
中国通过拓展与各国的互利合作,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之路是要超越传统模式、互利共赢的。第三,创新文化外交,通过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宣传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勤劳智慧的文化基质,展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厚德载物、宣德与外的特有价值取向,不仅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而且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思维行为模式和现代中国所愿所思所为。第四,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反映了中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中国主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智慧选择。
(第三节)构建和谐世界
一、和谐世界的理念
1.和谐世界的提出
伴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抓住、利用甚至延长本世纪头二十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化解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国威胁论”,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党也在与时俱进地思考着新时期对外交往上的新的战略选择。
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参加了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亚非领导人“峰会”,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到了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新理念,这是“和谐世界”理念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亚洲和非洲是世界两大经济最不发达却占据相当数量人口的大洲,两大洲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在经济发展上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有些不发达国家在各方面时刻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一些国家在发展中遇到严重问题,国内民族、宗教、社会矛盾尖锐,国家和区域之间的不信任感和排斥合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及非洲各国长期以来的“好兄弟”、“好伙伴”,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反映出亚非各国心声,为两大洲所有国家解决民族、地区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和谐世界”的第一次提出便如此振聋发聩,表明了它实际上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秩序的有力“构建者”、“推动者”、“维护者”。
构建“和谐世界”在国际社会引起共鸣。就在亚非“峰会”结束两个多月后的7月1日,胡锦涛主席出访莫斯科,“和谐世界”被写入了枟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枠,它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理念逐渐进入了国际社会的视野。众所周知,美国自“9·11”事件以来采取了“先发制人”
战略及“单边”政策,不仅绕开联合国为所欲为,还在大多数国家公然反对其一系列内外政策之际冒天下之大不韪,穷兵黩武,在全世界滥用威慑和“炫耀”武力,将文明、宗教对话束之高阁,却将别国人权、民族、经济等问题提升到政治层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的国际安全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和平、安全、发展的最大威胁。中、俄两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义务、有责任通过联合声明表达愿为扞卫全球和平、发展做出最大努力的思想,维护安全、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愿意做负责任的大国的愿望也通过枟声明枠传达给了世界。在这里“和谐世界”理念更加突出了它解决国家之间关系的作用和生命力。
2.和谐世界理念的全面阐述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讲话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回应,国外媒体也对讲话予以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认为这是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渴望和平发展、愿做负责任大国,并希望与其他各国共建和平、繁荣、和谐世界的信息。在这次大会上,“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为我国外交的新理念也第一次被具体、完整地全面阐述出来。演讲中提到:“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一,在政治上,坚持民主公正、推进协调合作。建立和谐世界,必须致力于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各国应该恪守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通过对话、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逐步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和秩序,使之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各国的内部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行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理应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应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是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也越来越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互相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指导原则。在处理国家关系时,应坚持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在沟通中增加了解,在了解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第二,在经济上,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使各国利益相互交织,以各国发展与全球发展日益密不可分。经济全球化应该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而不应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联合国应该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特别是要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体制,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健康有序的贸易环境和稳定高效的金融环境;应该加强全球能源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场稳定,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充足、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环境;应该积极促进和保障人权,努力普及全民教育,实现男女平等,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使人人享有平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发达国家应该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转让技术,增加援助,减免债务。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发展,广泛开展南南合作,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国将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在安全上,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无论对于小国弱国还是大国强国,战争和冲突都是灾难。因此,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共同反对侵犯别国主权的行径,反对强行干涉一国内政,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应该加强“反恐”合作,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消除根源,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应该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防止核扩散,积极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第四,在文化上,坚持包容精神,推动文化交流。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题为枟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枠的演讲,进一步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内涵。这次对于“和谐世界”内涵的揭示,实际上向世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构建“和谐世界”的提出首先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正是由于中国文化底蕴几千年来对和谐的孜孜追求使党和政府得以让和谐的思想融入外交理念之中,成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主导话语。中华民族也从来都是一个注重“和”的民族,永远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3.“和谐世界”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2006年4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的演讲再次丰富了和发展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内涵,即构建“和谐世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所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新安全观的努力为背景的。
胡锦涛首先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前景光明。同时,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人类也面临着需要认真对待的种种矛盾和挑战。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和谐世界,需要国际社会每一个成员携手努力。
第一,建立和谐世界,必须致力于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各国应该恪守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和维护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该坚持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保障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第二,建立和谐世界,必须致力于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各国应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努力缓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消除贫困;应该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维护经济安全;应该以相互开放取代彼此封闭,努力建立开放、公平、规范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使所有国家都从中受益。
第三,建立和谐世界,必须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各国应该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坚持平等对话和交流,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使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应该承认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的差异,不能以此为借口对别国内政说三道四,更不能把世界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归因于哪一种文明、哪一个民族或哪一种宗教;应该努力使世界上所有文明、所有民族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二、“和谐世界”思想是对“和平与发展”主题的升华虽然邓小平对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论述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这一论述在现代仍没有过时,他对中国未来外交的发展方向有着科学定位的作用,现在的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和谐世界”思想,实际上是对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延伸。
1.“和谐世界”理念的核心是和合思想
“和谐世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和合思想,亦即世界和平的思想。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为战乱而毁灭。无论对于小国弱国还是大国强国,战争和冲突都是灾难,因此,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在讲话中胡锦涛进一步强调“和谐世界”的理念体现了联合国谋求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承载了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其基本目标是持久和平。因此,“和谐世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在当今世界,和平和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没有根本的和平,一切发展和进步都只能是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