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掌握肿瘤的概念和特性;肿瘤的命名原则;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与原位癌。
2. 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常见肿瘤的特点。
3. 了解肿瘤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肿瘤(tumor,neoplasm)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按其生物学特性和对机体影响大小,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为了消除肿瘤对人类的危害,当前国内外在生物医学领域内广泛地开展了肿瘤病因学、发病学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虽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因此,进一步加强对肿瘤的防治研究,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组织肿块。
肿瘤细胞是从正常细胞转变而来的,当它变为肿瘤细胞后,就表现出相对无限制的增生和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两大特征。肿瘤细胞所特有的异常增生称为肿瘤性增生。肿瘤细胞因分化不成熟而呈现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恶性肿瘤细胞还具有明显的侵袭破坏能力和转移特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遗传给子代细胞,即使致瘤因素消除,肿瘤细胞仍可持续性增生,其相对无限制地生长与整个机体不相协调。肿瘤常压迫、破坏其邻近组织、器官,有些恶性肿瘤还可发生转移,甚至造成机体死亡。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有着本质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是为了适应机体某些需要和在炎症及组织损伤修复时的增生。增生的组织、细胞分化成熟,基本上具有原来细胞、组织的形态、功能和代谢特点,其细胞增生的程度和机体需要是协调的,一旦引起增生的原因消除后,增生即行停止,不会无止境地生长,所以,这种增生对机体通常是有益的,而肿瘤性增生则对机体有害无益。
肿瘤的特性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
肿瘤的肉眼形态多种多样,是临床上初步判断肿瘤性质和来源的重要依据。
(一)形状
肿瘤的形状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性质等有一定关系。如生长在皮肤、黏膜表面的良性肿瘤常向表面突出生长,多见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或蕈状,也可呈斑块状或溃疡状。恶性肿瘤因向周围组织侵袭性生长,多呈蟹足状或树根状。生长在深部组织的良性肿瘤常呈结节状、分叶状、囊状,恶性肿瘤多呈不规则结节状或蟹足状。
(二)大小
肿瘤的大小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发生部位和生长时间的长短。如生长时间短的肿瘤极小,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如生长时间较长的良性肿瘤,因生长缓慢而瘤体可较大。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短期内可导致不良影响或危及生命;瘤体不会长很大。生长在体表和体腔内的肿瘤有时可以长得较大;生长在致密组织或狭小腔道内的肿瘤,体积常较小。
(三)颜色
肿瘤颜色一般近似于起源组织的颜色。如上皮、纤维组织发生的肿瘤呈灰白色;脂肪组织肿瘤呈黄色;黑色素瘤可呈灰黑色等。如肿瘤发生出血、坏死,可呈灰红色或灰黄色。同一组织来源的良、恶性肿瘤颜色不同。
(四)硬度
肿瘤的硬度一般与肿瘤的来源、性质、实质与间质的多少有关。如脂肪瘤质较软,骨瘤质硬,间质多者质硬,实质丰富者质软。上皮组织恶性瘤质硬,间叶组织的恶性瘤质软。
(五)数目
肿瘤一般为单个发生,但在同一脏器多发性肿瘤也不罕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子宫平滑肌瘤常为多发性。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肿瘤的基本组织结构可分为实质与间质两部分。
(一)实质
肿瘤的实质即肿瘤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它决定肿瘤的性质。根据肿瘤实质的特异性形态判断该肿瘤的组织来源、性质,进行肿瘤的命名、分类和组织学诊断。大多数肿瘤只有一种实质,少数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实质构成。如乳腺的纤维腺瘤,含有纤维组织和腺上皮两种实质,畸胎瘤含有多种不同的实质。
(二)间质
间质是由结缔组织及血管构成的网架,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各种肿瘤的间质成分都是相同的,且只有量的多少,无质的差异,故其不具特异性。间质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并有或多或少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这是机体对肿瘤组织免疫反应的表现。
三、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异型性是肿瘤细胞分化成熟程度在形态学上的表现。机体细胞、组织从幼稚到成熟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称为分化。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即成熟程度)是指肿瘤细胞在形态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越小,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越相似,表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即成熟程度越高),恶性程度越低;反之,异型性越大,表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肿瘤的异型性是诊断和鉴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形态学依据。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组织结构异型性是肿瘤组织结构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在结构排列、极向以及与间质的关系上的差异性。良、恶性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结构异型性。良性肿瘤有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而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如平滑肌瘤的瘤细胞束大小不一、纵横交错排列呈编织状;腺上皮发生的腺瘤细胞构成的腺腔大小、形状不甚规则、数目增多等,但良性肿瘤组织结构与起源组织总体上相似,故光镜下较易判断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表现为肿瘤组织结构和肿瘤细胞的排列紊乱,失去正常层次(极性消失)和结构。如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即腺癌,其腺腔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排列紊乱;腺上皮细胞层次增多,极向消失,甚至腺腔消失。总体上,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与其起源组织差异性大,光镜下较难甚至无法判断其组织来源。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不明显;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异型性明显,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细胞的多形性 即肿瘤细胞的大小、形态不一。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细胞大(分化很差的瘤细胞,体积也可较小)。有时可出现瘤巨细胞。
2. 细胞核的多形性 即瘤细胞核的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染色不一致,细胞核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大,可出现巨核、双核或多核。核染色加深(由于胞核内DNA增多),染色质颗粒粗大,分布不均,常堆积在核膜下,使核膜增厚,核仁肥大,数目增多。核分裂像增多,可有病理性核分裂像,如不对称、三极或多极核分裂像等。
3.细胞质的改变 由于胞质内核蛋白体及DNA增多,故胞质多呈嗜碱性。
上述肿瘤细胞的改变,特别是胞核的改变,常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脱落细胞学检查主要根据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进行诊断。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1. 肿瘤的生长方式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以下三种。
(1)膨胀性生长:这是良性瘤的主要生长方式。瘤细胞分化程度高,增生缓慢,挤压周围正常组织,体积逐渐增大。肿瘤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多形成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触诊时肿瘤可以移动。手术易摘除干净,术后不易复发。
(2)浸润性生长:这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长方式。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生长速度快,似树根样直接侵入、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并侵袭淋巴管、血管或神经,与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触诊肿瘤固定,不易移动,手术不易彻底切除。故手术切除的范围应比肉眼所见到的肿瘤范围要大,术后易复发,故临床术后多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3)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或自然管道表面的肿瘤多呈外生性生长。常向表面形成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肿物。良性瘤和恶性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瘤伴有浸润性生长。
2. 肿瘤的生长速度 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一般说来,成熟程度高、分化好的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成熟程度低、分化差的恶性肿瘤生长较迅速,短期内即可形成肿块,且由于血液及营养供应相对不足,易发生坏死、出血等继发改变。如果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短时间内变快,考虑是否恶性变。
(二)肿瘤的扩散
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在原发部位生长的过程中,还可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继续生长。扩散的方式有两种。
1. 直接蔓延 恶性肿瘤细胞由原发部位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不断侵袭和破坏邻近器官、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2. 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称为转移。转移所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转移途径有以下三种。
(1)淋巴道转移:是癌的主要转移途径。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流动到达局部淋巴结,可形成淋巴结内转移癌,使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呈灰白色。局部淋巴结内的瘤细胞常可继续向周围淋巴结转移或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再继发血道转移。局部淋巴结肿大不能视为一定发生了转移,有时局部淋巴结也可因炎症反应增生而肿大。所以,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须做活体组织检查。
(2)血道转移:是肉瘤的主要转移途径。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液运行到达靶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进入血液中的瘤细胞先附着于血管内膜,继续增殖并穿破血管壁,侵入周围组织继续生长,才能形成转移瘤。血道转移瘤形态特点为多发性(有时也可单发),多呈圆形,边界清楚。
(3)种植性转移:是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袭到浆膜面时,瘤细胞可脱落并像播种一样,洒落在体腔浆膜或其他器官的表面,继续生长形成多个转移瘤,称为种植性转移。如胃癌细胞穿透浆膜种植在腹膜、大网膜或卵巢等处形成转移瘤,并可引起浆膜腔积液,临床上抽取此血性积液做脱落细胞学涂片检查,常可找到癌细胞,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五、肿瘤的复发
肿瘤经过手术等治疗后,残留于组织内的瘤细胞又增殖生长,在原发部位重新长成与原发瘤相同的肿瘤,称为肿瘤的复发。主要见于恶性肿瘤。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肿瘤对机体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性质、生长部位、生长方式等。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小,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一般可产生局部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也可阻塞有腔器官的管道,引起代谢和功能障碍。如消化道肿瘤可引起其阻塞、狭窄或扭转,发生梗阻;颅内肿瘤压迫脑或脊髓,引起颅内压增高及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可致患者死亡;内分泌腺肿瘤常能引起内分泌紊乱等。如胰岛细胞瘤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可引起血糖过低。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恶性肿瘤除引起局部压迫和阻塞外,还有以下危害。
(一)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如骨肉瘤可引起病理性骨折,晚期肝癌破坏肝组织,引起肝功能障碍。
(二)出血和感染
恶性肿瘤因生长迅速、侵袭破坏或血液供应不足及血管受损等原因,使肿瘤组织发生坏死、出血、继发感染等。如肝癌破裂引起大出血可致患者死亡。子宫颈癌表面坏死,继发感染。
(三)疼痛
恶性肿瘤晚期,肿瘤组织压迫或侵袭神经,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如肝癌时的肝区疼痛,造成患者极大痛苦。
(四)发热
肿瘤组织代谢、缺血坏死、继发感染等过程产生的毒性产物被吸收可引起发热。
(五)恶病质
指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出现食欲减退、乏力、极度消瘦、严重贫血等进行性全身衰竭状态,称恶病质。主要是肿瘤生长迅速,消耗机体大量营养物质,肿瘤代谢的毒性产物,患者心理、精神负担以及出血、发热、疼痛等因素导致的结果。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的性质、类型不同,对机体的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临床治疗方案确定前正确认识和区别良、恶性肿瘤十分重要。临床上必须根据肿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在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主要通过活体组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进行鉴别。
上述提出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的任何一点都是相对的,往往要结合具体肿瘤进行具体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如血管瘤虽为良性肿瘤,但无包膜,边界不清;肿瘤的良、恶性也并非一成不变,有些良性肿瘤有时可转变为恶性肿瘤,称为良性肿瘤恶性变,如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的恶性变。此外,有些肿瘤的表现介于良、恶性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复杂多样,因此,为肿瘤进行科学的命名与分类十分必要。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肿瘤的命名应能科学地反映肿瘤的组织起源、性质及发生部位,有时也可结合大体或显微镜下的形态进行命名。
(一)良性肿瘤的命名
起源于任何组织的良性瘤都可称“瘤”。一般命名方法是在其起源组织名称之后加个“瘤”字。如起源于纤维组织的良性肿瘤称为纤维瘤;起源于腺上皮的良性肿瘤称为腺瘤等。有时还可结合形态特点命名,如来自上皮组织呈乳头状突起的称为乳头状瘤。
(二)恶性肿瘤的命名
恶性肿瘤根据其组织起源不同,一般分为癌和肉瘤两大类。
1.癌(carcinoma)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一般命名方法是在起源组织名称之后加个“癌”字。如起源于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称鳞状细胞癌;起源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称腺癌等;起源于肝组织的恶性肿瘤称肝癌等。
2.肉瘤(sarcoma)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一般命名方法是在起源组织名称之后加“肉瘤”二字。如起源于骨和纤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别称为骨肉瘤、纤维肉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