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后一年,也就是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于八月初九暴卒。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指定嗣君的继承人,争夺皇位的斗争十分激烈,多尔衮和豪格是最有力的竞争者。阿济格极力主张多尔衮即位,甚至跪地请求多尔衮答应他的要求。阿济格这样竭尽全力支持多尔衮登基,并不是他俩关系特别好,恰恰相反,他与多尔衮有较大的嫌隙。阿济格支持多尔衮是暗藏私心的。首先,阿济格与豪格互相仇怨。他认为,豪格若当权,“我等俱无生理”;其次,阿济格心胸狭窄,多尔衮同豪格比较,他情愿屈居胞弟多尔衮之下,也不愿臣属侄儿豪格;再次,论血缘关系,多尔衮距他亲近些,当时是十分注重血缘亲疏的。阿济格等推举多尔衮即帝位的企图,遭到皇太极原所统领的两黄旗将领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要在皇太极的儿子中选一个做皇帝。斗争的结果,皇太极第九子、不满6岁的福临被选中,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称摄政王。他施展权术,打击政敌,排挤济尔哈朗,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此时,正值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向清军乞降,请求清军帮助镇压农民军。多尔衮认为这是入主中原的天赐良机,率阿济格等迅速入关,迎战李自成。李自成没料到清军突然参战,惊慌失措,策马便走,全军惨遭大败。阿济格和多铎率八旗精锐,以吴三桂为前锋,追击李自成军,越过北京,直至固关始返。
十月,清顺治帝迁入北京,行定鼎登基典礼。在叙功时,晋封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赏赐两个马鞍。阿济格终于获得了清朝最高一级王爵。这时,清军兵强马壮,进关后连连获胜,士气旺盛,加之招降了许多明将,实力陡增。多尔衮等分析形势后,认为“今日事势,莫急于西‘贼’,破此,则大业成矣”。于是集中全部精锐,重点进攻李自成的大顺军。阿济格被命为靖远大将军,统率将士征陕西,以截断大顺军的后路。
十一月,阿济格攻陷太原、平阳等城,占据山西。顺治二年(1645年)阿济格自山西保德渡过黄河进入陕西绥德,在大顺军降将唐通的配合下,击败大顺军李过、郝摇旗部,占领延安、娜州(今富县),直逼西安。与此同时,清定国大将军多铎在潼关击败大顺军后,也抵逼西安。大顺军腹背受敌,主动放弃西安,下陕南,由商州龙驹寨走武关,退入商洛地区。清军得胜的捷报传至北京,多尔衮令阿济格负责安顿关中及追歼大顺军,多铎按原计划转而趋往南京,进攻南明弘光政权。
阿济格任命了西北地区官员之后,随即率师南下。而大顺军由于连续大败,精神颓丧,行军又拖家带口,动作迟缓。其主力撤到河南内乡后,竟停滞不前,直到阿济格追赶上来,才拔营南下湖北。阿济格穷追不舍,先后在河南邓县,湖北承关、德安、武昌等地,与大顺军接仗八次,皆获胜。四月,阿济格水陆并进,在距江西九江20公里处突入大顺军老营,俘杀大顺军著名大将刘宗敏和李自成的两个叔父,招降大顺军军师宋献策等,同时俘获大批大顺军随军将领家属。大顺军连遭大败,主要原因在于战略上的失误。李自成想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一味东进,沿途仓促对付阿济格的攻击,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如果李自成能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发动人民的反清运动,组织反击,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阿济格充分利用了大顺军的错误,勇追猛打,不让敌手有喘息之机。同时,摸清了大顺军的战略意图,超前拦击,打乱了大顺军的战略步骤。
大顺军经过一连串重大挫折后,处境愈发艰难,东下的路被阿济格截断,所掌握的数万艘船只也被阿济格缴获。多铎所领的清军由归德(商丘)、泗州,趋近南京。李自成夺取东南的打算根本无法实现,不得不掉头向西南方向撤退,准备穿过江西西北部转入湖南,行至湖北通山县境九宫山麓,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伏击,不幸壮烈牺牲。
与农民军英勇抗清相反,明宁南侯左良玉之子左梦庚率骑步兵10万停泊在九江,阿济格军一到,左氏不战而降。于是,阿济格轻易占领了河南12城,湖广39城,江西6城,江南6城,并任命官员镇守。多尔衮闻捷讯,派侍臣到阿济格军中慰劳,随后下谕,让阿济格班师回京。
阿济格这次万里征战,和以往的征战不同。以往他是以明廷为对手,这次是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从清朝统一中国的意义上说,阿济格是建立了奇功。但也必须看到他是一个屠杀农民军的刽子手。在镇压农民军的过程中,阿济格暴戾风狠,残酷无情。他攻占陕西米脂后,惨无人道地将李自成故里的居民,不分老幼全部屠戮一空。阿济格的嗜杀成性,凶残无道,显露出清入关初时暴虐的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