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龙生九子
27396100000026

第26章 随父征战,颇受器重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后金汗时,尚是少年的豪格就随从太祖征伐蒙古栋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立下战功,被封为贝勒。天命十一年(1626年),也就是豪格17岁那一年,他又同大贝勒代善征伐扎鲁特部,亲斩其首领鄂斋图。豪格是伴着战火,在马鞍上长大的。血与火培养出他勇武刚毅的性格,同时也增长了他的才干。

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5年),正值豪格青年时期,又是其父皇太极在位。这样,豪格占据“天时”“人和”之利,在军事和政治上有施展才能的许多机会。他也自知勤勉,凭借血气方刚,连年搏击,表现得十分英勇。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清太宗皇太极首次发兵攻明,豪格同贝勒德格类等打败锦州明军,然后率偏师护卫塔山粮道,保障军南需。时遇明军2万,众寡悬殊较大,豪格却毫不畏惧,指挥前军80人冲击,竟将明军打退。天聪二年(1628年)五月,豪格同贝勒济尔哈朗征伐蒙古因特塔布囊。他身先士卒,奋力手刃因特塔布囊,收降了其部属。最值得一述的是,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再次攻明,豪格奉命会同三贝勒莽古尔泰等赴通州(今河北通县),视察渡口,捕获明兵哨卒。之后,大军由通州直扑北京,在广渠门外与明宁、锦援军对峙。明重兵在阵营右侧埋伏,伺机出击。莽古尔泰观察到明兵的布阵形势,下令诸贝勒全力攻击明兵右侧,想一举击败明军主力。可是诸贝勒害怕明军人众,尽管有“避敌者罪”的命令,但却裹足不前。唯有豪格一人听命,率先冲锋陷阵,直杀到明兵阵壕。明军大溃。

天聪六年(1632年)六月,豪格晋封为和硕贝勒,爵位上了一个阶梯。以后的重要战役,他都亲身参与,屡立战功。天聪八年(1634年)七月,皇太极绕开明山海关防线,发动了远袭明朝宣府、大同的战争。豪格偕额附扬古利拆毁明朝边墙,后金军遂由尚方堡分道长驱直入。八月豪格同贝勒多尔衮进略朔州(今山西朔县),兵锋直抵五台山。还军后,豪格随皇太极视察大同城,与明援军遭遇,豪格纵马向前,击败明军。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豪格同多尔衮、岳托、萨哈廉等统兵收降察哈尔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回师时渡黄河到归化(今内蒙古归绥县城),岳托生病不能走,他和多尔衮等人随机应变,干脆转而攻明。自平鲁卫至朔州,残毁明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县)、代州(今山西代县)、忻州(今山西忻县)、崞县(今山西崞阳镇)等地,把明山西搅得天翻地覆,总计杀了6000余人,俘获的无法计算。经过这么一番屠掠,才满载而归,返回归化,接岳托回朝。

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定国号曰“清”,改元“崇德”。四月,豪格晋封为和硕肃亲王,获得清朝最高一级爵位,时年27岁。六月,又奉命执掌户部。豪格加封晋爵,并担当户部重任,一是由于他忠心耿耿,战绩卓著。豪格早在天聪五年即曾表示:“愿竭忠为国,遇征伐不辞劳瘁,以图报称。”他基本上是努力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整个后金天聪时期,在皇太极的指挥下,他与其他贝勒密切合作,无论是西战蒙古,还是南征大明,都是遇险先上,逢战争先,为清帝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叔伯兄弟中也日益突出。二是由于他才智过人,有独到见解。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集思广益,下诏询问征伐明朝、察哈尔、朝鲜三者何先。豪格上疏说:“应先征明,但若直取锦州,其余坚壁不下,则战事旷日持久,会使我师疲惫。故应率我军全部和边外新旧蒙古军,从旧道开入明境,并告之明各屯寨,说我欲和,而明君不作答,使明将自怨其主。再用更番法,待秋高马肥,携带汉兵大炮,一出宁远,一出旧道,二路夹攻山海关。得手则已,不得手便派人招降‘流贼’(对明末农民军的诬称)。不然,则驻军通州,侦探‘流贼’情况,逼明军分兵御我。俟明防御松懈之时,我军全力突袭之。至于朝鲜,可暂时进行抚慰,让它保持中立。对蒙古察哈尔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它若逼近我,便相机进击。若远遁,就暂时随它去。”豪格这里不仅提出攻明的理由和方案,还提出统一战线的策略,即联络农民起义军,在诸王的议论中显得棋高一着,表明他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一定的战略眼光。从后来的军事行动看,除联络农民起义军这一条外,豪格的其他建议均为皇太极采纳。自从这个首先“残毁”明境的方针确定后,明朝便防不胜防,实力大耗。

环顾后金诸将,有勇力、能拼杀的不乏其人。然而,既有勇又有谋,既能征战又能理政的人才并不多。这样,豪格以自己的战功和谋略,又挟皇太极长子之威,在诸将中崭露头角,承担重任,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